吳國林:古橋可尋門樓街昔日繁華
古橋可尋門樓街昔日繁華
作者|吳國林
2019年冬至的前一天,冒著綿綿細雨,在江西省樟樹市中洲鄉(xiāng)教育干事熊秋萍引薦的汪斌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踏訪門樓村,追尋門樓村老街曾經(jīng)的繁華,感受三國時期建縣的吳平縣的悠久歷史。汪斌老師是古文化的熱愛者,對中洲等地的古建筑和古文化等都很熟稔,讓我們的這趟踏訪行程受益匪淺。
門樓村位于中洲鄉(xiāng)解放街西北1.9公里的山坡上。據(jù)《民國二十二年羅氏重修族譜》,始祖義立,于清乾隆年間,由當?shù)靥晾锓志佑诖?。取名羅家村,后村建一門樓,便改現(xiàn)名。
深冬的寒意沒有擋住我們熱情而執(zhí)著的腳步。來到門樓村,我們巧遇羅斌老師。羅斌老師1983年退休,現(xiàn)年91歲,思維敏捷,身體康健。他說:“昔日,門樓村有一條非常熱鬧的街道,俗稱‘蜜蜂街’,因集市人來人往,摩肩擦踵,人聲鼎沸,以至于還人未到街上,便遠遠聽到像蜜蜂‘嗡嗡嗡’的聲響而得名。村莊旁邊的一塊山地作為吳平縣縣城遺址,現(xiàn)已被政府保護起來了?!?
據(jù)《江西省清江縣地名志》載,清乾隆時,有傅、鄒、羅三氏在此開設店鋪,以門樓羅家命名門樓街。曾經(jīng)的門樓街市店鋪林立,各類商品琳瑯滿目。每至集市,街道熙熙攘攘,十分熱鬧。村民把自家地上種植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和制作的手工藝品挑到集市交易,也有漁民把從旁邊蒙河里打的魚拿來售賣,還有人通過這條水道源源不斷地把各類商品運到此處出售,又從這里采購大量的生活必需品……羅斌老師說,這條古街原來有理發(fā)店、豆腐店、煎餅店、藥店、雜貨鋪、典當行等各類門店,僅典當行就有18家,從中可以窺見曾經(jīng)的繁華。
站在門樓老街上,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感受不到她原來的風華氣色。以前的青石板街道如今已修建成了一條嶄新的水泥路,路兩旁的房子在風雨的洗禮下,已基本坍塌。我們現(xiàn)在還可以看到一些古街木料瓦片的遺跡,還有村民在原址新建了幾棟小樓房。
2018年,羅斌老師家原來緊臨街道的一棟老屋也已拆除重建。在他家對面,還殘存著一棟老宅。這棟老宅墻體最下面一截是三合土,往上一段是青磚。再往上一段是眠空斗磚,在中空部分填充泥土等以改善熱工性能,最上面是土磚。里面有樓板,因缺少維修,一切都顯得破敗不堪。這棟房子原來是一間店鋪。
據(jù)羅斌老師說,門樓街走向衰敗的主要原因是村莊間為爭奪集市的械斗。中洲鄉(xiāng)江邊村是一個有近千村民的大村莊,很多村民在門樓街有店鋪,收入頗豐。附近的中洲村也是一個有一千多村民大村莊,同樣想在他們村建立街市。為爭奪集市,兩個村莊在歷史上發(fā)生了多次械斗,村民死傷很多,且械斗也愈演愈烈。民國時期發(fā)生了最嚴重的一次械斗,最終,門樓街的所有店鋪,被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從此,門樓街走向沒落。1949年,中洲村建街,取名新民街,1952年為紀念解放,改成解放街。
在門樓村旁邊,唐初始建的金繩寺(“繩”后訛為“城”)僧人眾多,最多時有超過300個僧人。如今廟宇早已不見蹤跡,我們也聽不到那悠長的鐘聲。在門樓街旁邊,我們發(fā)現(xiàn)有高近2米的三合土方形墻體,里面生長了一些雜樹。羅斌老師說,這是一座門樓村萬壽宮的殘墻。他還提到,在村莊旁邊,有幾座古橋。
聽說有古橋,我們異常興奮,或許我們可以從古橋上去追尋和印證門樓街曾有的輝煌。
我們沿著泥濘的田間小道,往前走了大概400多米,發(fā)現(xiàn)一座石拱橋。這座拱橋有五個栱,長度大約50米,寬大約3米,橋墩用三合土構筑,橋拱是青石疊成,橋面鋪了三排青石板,兩旁有青石欄桿。這個石拱橋設計精巧,結構堅固。遠遠望去,這座石拱橋像一條白玉腰帶,系在蒙河柔軟的腰間,她飽經(jīng)風霜的欺凌,受到行人的碾壓,歷經(jīng)各個時代的摧殘,仍矗立不倒。如今留給我們的,是一座活的歷史。走在這座石拱橋上,看著那被獨輪車軋出一道道車轍的青石路面,仿佛看到了人們興高采烈地走過石橋去門樓街趕集的場景。他們有的人推著滿載著貨物的獨輪車碾過石橋,有的手牽著手,蹦蹦跳跳地走過石橋,還有的挑著沉重的擔子,扁擔一閃一閃、吱吱嘎嘎地經(jīng)過石橋……
歐里村胡九根正好戴著斗笠,一手提著鋤頭,一手提著菜苗走過石橋,他與石橋形成了一幅唯美的圖畫。他今年72歲,身體很棒,依然可以去田間勞作。據(jù)他介紹,這座石橋叫歐里橋,全部是人工建造,有近四百年歷史,每到趕集日,這座石橋就顯得特別忙碌,人們紛紛經(jīng)過石橋去門樓街趕集,可惜,這座石橋因缺乏保護,橋體已有破損,橋一旁有一段石欄已缺失,亟需保護。我路過石橋的時候,仿佛聽到了石橋的嘆息。
我們繼續(xù)往前,發(fā)現(xiàn)前面還有三座拱橋。這三座拱橋像虹一樣橫跨在蒙河的支流上,曲線優(yōu)美柔和,橋下的溪水,仍不分晝夜,往前奔流。
這三座拱橋都是一個拱,橋體全部用三合土筑成,只是弧拱用青磚砌成。上面還有碑刻,寫著“皇清乾隆二十四年己卯洪歲八月羅克忠立”,清乾隆二十四年是公元1759年,距今260年。
據(jù)現(xiàn)年77歲的羅良裕老人介紹,羅克忠被稱為世德老人,為人仗義,扶貧濟困,慷慨大方。門樓街的十八年當鋪就有他的一個,家底殷實。為證明羅克忠家的富裕,羅良裕老人還提到一個細節(jié),說有一年道路泥濘不堪,羅克忠就用稻谷墊腳走路,這也太浪費了,但確實可以看出他家殷實。
中洲地處蒙河中段,中間有許多小溪。為了方便附近村民去門樓街趕集,羅克忠捐出大量銀元興建了這三座拱橋。這三座拱橋現(xiàn)在依然可用,在煙雨朦朧中,它們斑駁的灰影佇立在兩岸之間,頑強的藤蔓在細雨中不時的搖曳著,柔軟的身軀襯托出拱橋的堅韌。
最后,我們來到了江邊村附近的江平橋。相比前面的四座古橋,橫跨在古蒙河上的江平橋,顯得更加雄偉壯觀,有95米長,3.5米寬,共有7個拱,橋體全部用三合土筑造。這在古代,肯定是個重點工程項目,需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去建設。她的建成,也極大方便了兩岸的群眾生活。我們?nèi)サ臅r候,正趕上江平橋改造,政府投資3.2萬,對橋體進行加固加寬,并把橋面的青石板已換成了水泥面。
返回經(jīng)過門樓街時,我感觸良多。門樓街雖然不復存在,但她濃縮了狹長天地里的人間百態(tài),彌漫著一股濃的化不開的人情味道。走進這條有故事的老街,追尋她的興衰歷程,無疑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Hash:f86a6b4c4bb5243ca4a102f66ed0299e3447cb3f
聲明:此文由 作家聯(lián)盟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