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間百余作者留下400余方石刻,是天柱山門戶,卻少有人知

與“天下第一奇山黃山、“中國佛教大名山”之一的九華山名列為安徽三大名山之一的天柱山,對于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天柱山,為大別山向東延伸的一部分,坐落于安徽省安慶潛山西部山地。天柱山,對于安徽人來說,它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古時天柱山又名潛山、皖山、皖公山,為古皖國封地,為頌揚皖伯大夫治皖有方,清明德政,亦稱皖公山,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

天柱山自古以來就一處旅游勝地,在歷代更是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早在漢武帝時就封為“南岳”,歷代都有人文活動。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題天柱峰》一詩中贊美:“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备亲専o數(shù)人向往以“奇峰、怪石、幽洞、峽谷”等自然景觀而聞名天下的天柱山。

其實對于天柱山來說,它有太多值得我們?nèi)ゴ蚩ǖ睦碛闪耍?a href='/fengjing/' target=_blank>風(fēng)景絕不是我們一次就能夠一覽無遺的,它的歷史文化底蘊也不是一次我們就能夠一探究竟的。其實在它的境內(nèi)有太多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等著我們?nèi)ド钊氲奶剿髋c挖掘。在天柱山山腳下還有一處少有人知的人文景區(qū)——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景區(qū),在這里保存著自唐代以來眾多朝代的摩崖石刻,在一千多年間摩崖石刻數(shù)量更是高達400多方石刻。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潛山縣天柱山鎮(zhèn)風(fēng)景村境內(nèi),在漢代時,這里名為“谷口”,是天柱山的門戶,后更名為名“野人寨”,而當(dāng)時的野人寨正是天柱山的南大門,在古時為驛道渡口。如今的名字,則是沿用宋代文豪黃庭堅的命名。暫且不說景區(qū)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風(fēng)景,單憑景區(qū)的名字就可以一探究竟。一處狹長的山谷,一條潺潺而流的溪泉,兩旁陡峭的石壁,四周茂密的植物,環(huán)境清幽,眾多歷代文人墨客在崖壁盤石及溪谷河床留下的石刻,共同組合而成這處難得的人文景觀。

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虎頭崖石刻”、“劉源題字石刻”三大石刻群組成。這里最早的石刻可以追溯至唐代,自唐代以來歷朝歷代都有石刻存在,共計石刻400余方,尤其是以宋代石刻最多。在一千多年的時間里,這里此雖然迭經(jīng)自然風(fēng)化和人為的損壞,但是至今仍然有314處石刻清晰可見,是安徽省保存最集中、也最為完好的摩巖石刻之一,堪稱“一座天然的藝術(shù)博物館”。

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自唐以來,歷經(jīng)宋、元、明、清以來達官名流的詩文真跡,基本上代表了中國歷代書法藝術(shù)發(fā)展演變的風(fēng)貌,而且其中不乏歷史上名家大師的真跡。整個山谷間的題刻作者達數(shù)百余人,可查考者不下百人,其中我們熟悉的名人大師,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黃庭堅、蘇東坡,明朝胡纘宗,清代張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題字崖谷。

我們常見的某一處的石刻多是以贊揚此處風(fēng)景居多,但是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所涉及的范圍可以說相當(dāng)之廣泛。其文化領(lǐng)域自然不用多贅述了,而且在天文地理、政治、經(jīng)濟,軍事各個方面都有所涉及;而且題刻的文體更是多種多樣,有詩詞、歌賦、紀事、題名,書法也是包括了真、草、隸、行、篆等字體,是一處珍貴的書法藝術(shù)寶庫。

Hash:492beaf386d4d5934bad22527205ebb413435269

聲明:此文由 朱桀的行走筆記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