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尋古 | 一份珍貴的崖州學宮史料 ——清代崖州舉人吉大文《重修學宮碑記》
訪舊事、尋古跡,聽歲月悠長回聲、品崖州風華古韻。
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崖州士民共襄盛舉,對道光三年(1823)遷建城內(nèi)的崖州學宮(今崖城學宮),進行了歷時四年的重修擴建,使崖州學宮在原基礎上擴大了規(guī)模、拓新了布局、完善了功能,成為了清代海南島上最具中國古代學宮規(guī)制的州級地方學宮。重修告竣后,時為例授內(nèi)閣中書侯選的清代崖州第一舉人吉大文,獲推舉為鼎建一新的崖州學宮撰并書《重修學宮碑記》,鐫刻豎立學宮內(nèi),以垂后世。清末民初,該碑記實物隨學宮廢置散失湮沒。
1987年5月26日,三亞市文物普查隊在毗鄰崖州學宮的崖城小學校園內(nèi)掘現(xiàn)此碑,現(xiàn)場勘記為:碑高1.78米,寬0.58米,厚0.85米;碑右側(cè)正書“重修學宮碑記”六字,落款“州人吉大文敬撰并書”;碑體斷為兩截,合而完好;正文二千字,無一缺損,清晰可辨?!氨洝本颢@后,就地存放崖城學宮近20年間,幾近無人問津。2006年,三亞市人民政府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chǎn),對崖城學宮進行第二期工程維修,吉大文所撰《重修學宮碑記》,才得以抖落塵封,重豎在修茸一新的崖城學宮內(nèi),既成為唯一幸存的崖州學宮碑記實物,亦成為了記錄和保存三亞古代學宮史料的歷史文物。
蒙明珠攝
崖州自北宋慶歷年間肇建學宮(儒學),至清末廢科舉,計有八百六十多年的學宮建置沿革歷史。其間,為求“學基善地”,歷代崖州學宮曾在崖州城內(nèi)外屢易其址,遷徙不定。嘉慶二十五年(1820),崖州士民堪輿占卜,將學宮“攻位”于城內(nèi)參將署址(今崖城學宮址)。歷經(jīng)三年呈請,終獲允準參將署遷移撫黎同知舊署,“即其地為學宮之基”。道光三年(1823)四月,由州紳孫子麟、孫宗哲、陳昶、陳毓秀、孫繩武、陳中興等發(fā)起倡捐,舉合州之力,鳩工庀材,歷時年余,將乾隆四十三年(1778)建于城外東南隅的崖州學宮,遷入崖州城內(nèi)重建,拓定了今崖城學宮的初始規(guī)模。此次遷建,雖使崖州學宮終成定址,但由于時間倉促,資金有限,以致在規(guī)劃布局、取材工藝及遵循規(guī)制等方面,仍不盡完善。直至同治十一年(1872),在時隔50年之后,才迎來古代崖州學宮建置史上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重修。
陳所欽攝
同治十一年重修崖州學宮襄舉,主要由合州紳耆吉大文、林祥士、孟儒定、何秉禮、韋慶冕、盧景哲等發(fā)起倡捐重修,經(jīng)由赴京朝考的崖州拔貢何秉禮在京城、山東曲阜采樣,選取了北京文廟、曲阜孔府形制,通過“增、改、擴、移”等重修,使崖州學宮在原基礎上擴大了規(guī)模、完善了建置,而且遵循了中國傳統(tǒng)學宮規(guī)制。據(jù)光緒《崖州志》及吉大文《重修學宮碑記》考,這次重修學宮歷時四年,工程宏大,所“增、改、擴、移”的主要項目為:
一是重建“集古圣先賢之大成”的“大成門”,使之規(guī)模擴大并符合規(guī)制。經(jīng)重建的“大成門”,左右連體增建了顯示威儀的“戟門”,制作與存放祭器、祭品及供祭祀者齋戒、沐浴、更衣的“神庫”,左右“戟門”增建了祭祀崖州歷代名宦和鄉(xiāng)賢的“名宦祠”、“鄉(xiāng)賢祠”。二是增高“萬仞宮墻”與重筑“欞星門”,在“欞星門”兩側(cè)增建祭祀崖州歷代孝友和節(jié)婦的“忠孝祠”、“節(jié)孝祠”。三是將原建于大成殿后面且己毀圮的“尊經(jīng)閣”,移建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開筑的“文明門”之上,在“尊經(jīng)閣”原址,增建了供奉孔子父母與五世祖先的后殿“崇圣祠”。四是添設祭器,恢復舊廟門等(所記之“復舊廟門”,因無考,不作臆猜)。五是全面更新建筑材料,創(chuàng)新形制工藝,換上突出學宮圖案特點的石礎、石柱等。
此次重修告竣,使道光三年遷建的崖州學宮顯為“高深閎麗,氣象一新”。整座宏偉精美的宮殿式建筑群,布局在文廟南北走向的中軸線上,主體建筑自南向北依次為:文明門、尊經(jīng)閣(文明樓)、少司徒牌坊(世科)、萬仞宮墻(照壁)、欞星門、泮池、泮橋(狀元橋)、大成門(戟門)、月臺(天子臺)、大成殿(圣殿)、崇圣祠(后殿)等。中軸線上左右對稱的主要建筑有:禮門義路、忠孝節(jié)義祠、名宦鄉(xiāng)賢祠、東西廡廊等。明倫堂(儒學)毗鄰東面并列,合圍以垣墻。整體布局合理,結構完整,中州規(guī)制,堂皇壯觀,而學宮拱向由文明門透對蔥郁疊翠的鰲山之“鰲頭”,更顯得天工巧合。
大凡學宮新建、遷建及重大重修告竣,都要請地方科舉名人或主政的地方長官、學官作記,鐫碑豎立學宮內(nèi),以垂后世。這類學宮碑記,一般都要述學宮沿革、遷建緣由、重修規(guī)模、興竣時間等,以及由此闡述對崇儒尊孔、立教興學的意旨,籍以激勵士民興學重教、倡興文明,寄以對地方文化振興、人文蔚起的祈望。因此,這類“碑記”都是地方志重點收錄的“藝文”,成為了記錄與研究地方學宮建置與文化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史料。不知何因,吉大文這一記錄清代同治十一年大規(guī)模重修崖州學宮盛舉之《重修學宮碑記》,卻未被輯入光緒《崖州志》之“藝文志”,似有遺珠之憾。所幸這一“碑記”在湮沒70多年之后,失而復得,重現(xiàn)真容,使塵封的歷史記憶得以打開。
龐正廣攝
吉大文是清代崖州鏡湖(今樂東縣九所鎮(zhèn))人,字少史,出身書香門第,博覽群書,文名盛負,咸豐元年(1851)辛亥恩科中舉,獲例授內(nèi)閣中書侯選,成為了自明代萬歷二十二年(1594)至清代咸豐元年(1851)257年間崖州首出舉人,闔州德高望重的鄉(xiāng)紳。同治十一年重修學宮,吉大文既是發(fā)起的領銜者,又是組織實施的主持人,重修告竣后,成為了眾望所歸的“重修學宮碑記”撰書人。吉大文當仁不讓,欣然命筆,以華美文采,精博義理,振勵士民崇德尚禮、敷揚儒風,砥勵學子束身修行、勵志奮學,字里行間洋溢著振興崖州儒學之微言大義。
陳長安攝
吉大文在“碑記”中開宗明義指出,此次重修學宮盛舉,并不是虛圖“壯瞻觀”、“夸美富”、“粉飾儒術”,而是旨在“廣厲學宮,揄揚圣道”,使學宮既成為“諸生習禮之地,為學入德之門”,也成為“講道德于斯,理性情于斯,化民成俗無不于斯”的儒教圣地。崖州地處遐方,山海阻隔,加之近三百年間文運未振,士民一籌莫展,青衿學子奮志受挫。為此,吉大文在“碑記”中,用宋代陳中孚以賢能流芳瓊崖、明代鐘芳以道學揚厲中原等崖州先賢事典,激勵崖州學子“私淑前徽”,“不以僻陋自安,不以菲薄自待,勤其誦法,爭自濯磨”;以南宋宰相趙鼎、名臣胡銓,在貶謫崖州時尚能“羽翼傳經(jīng),扶植綱?!敝x行善舉,振勵崖州士民“追蹤異代”,敷揚儒風,“修明學校,鼓勵人材”,“聲教所通,頑懦猶起”。他還通過歷數(shù)崖州“劍峰、筆洞之靈”,“石蟹、沉香之異”等與地物華,喻示崖州山川淑氣“必鐘于人”,“濱海鄒魯”指日可待。最后,他突出作記主旨,闡明了詩禮修身、興學化俗的儒教義理:“凡子、臣、弟、友之鵠,仁、義、禮、智之端,必返而求諸其身,實而踐之其事?;蚓V羅諸子,肴饌百家,探求禮樂之原,研究文章之蘊,無非折衷經(jīng)訓,歸本中庸。庶幾哉!根深者葉茂,佩實者銜華。不徒為詞章記誦之俗儒,不流為寂滅虛無之異學。氣質(zhì)變化,首自儒林;禮讓涵濡,寖?yōu)轱L俗……州之人士,既為學校中人共勉,為名教中人束身修行……則謂之為‘海濱鄒魯’也亦宜?!?/p>
吉大文《重修學宮碑記》,洋溢了清代崖州士民尊孔崇儒、興學重教的大義,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學宮建置及儒學教育史料。尤為重要的是,這一“碑記”所記道光二十一年開“文明門”,在時間上與現(xiàn)存“文明門匾額”互證,既補光緒《崖州志》志載闕如,也糾正了今人所謂“文明門”并非崖州城所開“南門”之命名,而是“系淸嘉慶二十五年移建學宮時學宮的特用名”之誤。
如果說道光三年的遷建,使崖州學宮形成學基定址的話,那么同治十一年的重修,則使崖州學宮形成了建置格局和釋尊祀典的定制,健全與完善了學宮功能。今日“崖城學宮”之古建規(guī)模與建筑遺存,即是同治十一年重修留下的歷史真容。三亞市人民政府正是依托這一歷史遺存,通過大力保護和修繕,使這座具有地標性的中國古代最南端的崖州學宮,成為了彰顯三亞歷史文脈的“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從這一意義上看,記錄清代崖州學宮最后一次重修盛況的《重修學宮碑記》,更顯得非凡與珍貴。
因光緒《崖州志》對同治十一年學宮重修只作略記,加之未予輯錄吉大文所撰“碑記”,以致這一崖州學宮建置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修盛況,至今仍未能讓人全面了解。吉大文《重修學宮碑記》,最先由三亞市博物館原館長黃懷興先生整理,錄入其專著《三亞史跡敘考》,此后海南大學教授周偉民先生再作整理,錄入其專著《海南金石概說》。然而,兩者在對該“碑記”的斷句、標點方面,仍有可商榷之處。故此,筆者特作核校,對現(xiàn)刊行“碑記”之斷句及標點疵誤予糾正,并作輯記,以飧讀者。
附:
重修學宮碑記
州人吉大文敬撰并書
國家右文稽古,重道崇儒。講學臨雍,設官教士。近而兩京三輔,遠而海澨山陬,莫不廣厲學宮,揄揚圣道,以明人倫之教,為君子之儒士也。幸生其時,翱翔仁義之圃,優(yōu)游道德之林,禮求大修,事踵增華,視乎同學者之振作有為耳。州城學宮,肇于有宋,歷元、明迄今,遷建者屢。道光三年,擇地城內(nèi),建造有儀。二十一年改作廟門,開文明門于前,增尊經(jīng)閣于后,未幾就廢。同治十一年,合州士民捐金,重修石柱、雕楹、戟門、神庫,擴后殿、大成門而廣之,筑宮墻、欞星門而高之,旁增忠孝、節(jié)孝兩祠,移尊經(jīng)閣于文明樓,添設祭器,復舊廟門,閱四年而竣工。高深閎麗,氣象一新。豈唯是壯瞻觀、夸美富,粉飾儒術、鋪張盛典云爾哉!圣人立教之方,學者修身之本。講道德于斯,理性情于斯,化民成俗亦無不于斯也。且夫?qū)W校之盛衰,關乎氣運;人材之賢否,責在師儒。我州地輿之勝,物產(chǎn)之華,劍峰、筆洞之靈,石蟹、沉香之異,散而給之于物,聚而鐘之于人。天地生材,古今人何遽不相及耶?士果有志奮興,不以僻陋自安,不以菲薄自待,勤其誦法,爭自濯磨,則鐘司徒之道學,陳知軍之賢能,亦可私淑前徽。追蹤異代,重以流寓如澹庵,遷謫如忠簡,皆能羽翼經(jīng)傳,扶植綱常。聲教所通,頑懦猶起,況乎修明學校,鼓勵人材。雨化彌神,風聞更速。以諸生習禮之地,為學入德之門。望圣人之居既尊,受圣人之教必謹。凡子、臣、弟、友之鵠,仁、義、禮、智之端,必返而求諸其身,實而踐之其事?;蚓V羅諸子,肴饌百家,探求禮樂之原,研究文章之蘊,無非折衷經(jīng)訓,歸本中庸。庶幾哉!根深者葉茂,佩實者銜華。不徒為詞章記誦之俗儒,不流為寂滅虛無之異學。氣質(zhì)變化,首自儒林;禮讓涵濡,寖?yōu)轱L俗。當不僅盛德名堂,侈談裴氏者矣。州之人士,既為學校中人共勉,為名教中人束身修行,罔俾古人專美焉,則謂之為“海濱鄒魯”也亦宜。光緒元年歲次乙亥孟夏月吉旦。
主 編 / 全 妍
責 編 / 姜鈞懿
編 輯 / 曾瑞祥
圖文來源 / 崖州區(qū)委宣傳部,《三亞文史》節(jié)選 徐日霖
Hash:ad30e88389bdc0a43ef2f8e35250925b8f1f365e
聲明:此文由 古韻崖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