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揭秘一位在越秀山南麓治學近半個世紀的才子

越秀山南麓是廣州城的地理原點,甚至可以說是廣州文化、教育的原點。這里的人物、掌故、書院、草木對嶺南人集體意識、性格的形成,對開放務實的嶺南精神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摘自《粵秀文脈》序一。

秀山南百步梯入口舊照

在5月17日開館的“南粵先賢館”里,這樣一位南粵先賢:他是清代著名學者、教育家,學問遍及天文、地理、樂律、經(jīng)史、算術、詩文等,世稱“東塾先生”,被譽為“晚清嶺南大儒”,他就是清代廣州著名學者陳澧。

南粵先賢館里關于陳澧的部分文字介紹

陳澧(1810-1882),字蘭甫、蘭浦,號東塾,出生于廣州木排頭(位于今越秀區(qū)北京南路西側(cè)),世稱東塾先生。清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陳澧被譽為多產(chǎn)的學問家,他博學多才、文理兼通,除做學問外,還精通詩歌、填詞、書法、冶印、經(jīng)學、音韻、聲律等,據(jù)統(tǒng)計,其所著包括已刻、未刻和存目達到116種之多,奠定了他崇高的學術地位,與同時期的盧同柏、桂文耀、楊榮緒被譽為“四俊”。

南粵先賢館里陳澧的畫像及介紹

陳澧生于廣州長于廣州,在其72年的一生中幾乎沒有離開過羊城,而72年的大部分光陰都是在越秀山南麓的“學海堂”與“菊坡精舍”度過的。

學海堂,故址位于今越秀山南坡百步梯附近。陳澧25歲時從成百上千應課者中脫穎而出,被推舉為首屆學海堂專課生。6年后,即剛31歲被選為學海堂學長,從此掌管學海堂達27年之久,培養(yǎng)出不少高才生,可謂“開粵學術之風”。這一時期也是陳澧學術成果較為豐碩的一個階段,例如在地理方面:其著的《水經(jīng)注西南諸水考》,糾正酈道元述西南諸水之誤。

陳澧書法

掌管學海堂27年后,1867年,陳澧受當時廣東巡撫蔣益澧之托,任“菊坡精舍”舍長?!熬掌戮帷币彩俏挥谠叫闵侥下矗瑢W海堂的東邊,如果說學海堂是開粵學術之風的話,那么菊坡精舍則再進一步凝成了東塾學派,菊坡精舍是繼學海堂之后廣東漢學的第二個重要基地。陳澧在菊坡精舍講學,以學術為重,而并不急于科學功名,他對科舉提出批評改良意見,對八股制十分不滿。

陳澧雕像

陳澧對當時社會的風氣深惡痛絕,曾感嘆:風氣之壞,至今日而極。在鴉片戰(zhàn)爭前夕,陳澧積極提出設險以防、水師與水勇并重的反侵略戰(zhàn)略思想,主張“中國兵強,乃能驅(qū)策四夷”。他曾寫下了《虎門觀潮》、《得藕江書卻寄》和《炮子謠》等愛國詩篇。國家的衰敗、外敵的入侵使陳澧意識到“西學”的重要性,他并沒有抱殘守缺,固步自封,而是以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面對西方科技,是當時中國最早“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一份子。

陳澧照

1882年(光緒八年),陳澧病逝于廣州,享年73歲,葬于廣州大東門外大蟠龍崗。20年后,曾陪伴陳澧度過大半生時光的“學海堂”與“菊坡精舍”亦隨著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走進了歷史的殿堂。民國時期,菊坡精舍舊址和其東邊的應元書院(我們也曾出過微信介紹)舊址被用作廣州市立一中的校址,即今天越秀山南坡的廣州市第二中學之處。

后世介紹陳澧的書籍

從25歲至73歲,陳澧在越秀山南麓治學近50年,他一生的經(jīng)歷比較簡單,基本都是以學習、考試和講學為主,所以與他有關的故事、傳說較少,再加上他并不是什么達官顯貴,其位于北京南路的故居也沒有被重視和保護,但他留下來的著作浩如煙海,這些精神財富十分寶貴,如:《菊坡精舍全集》中的許多篇章都有關于廣州的方物、古跡、人情風俗等內(nèi)容的記敘,是研究廣州歷史、人文難得的資料。

Hash:ce60a5ad3ec2b943d4f2f5138fe0b00190e9d2a1

聲明:此文由 廣州市越秀公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