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古建筑丨圓通寺塔
圓通寺塔位于民樂縣城西北 27 千米六壩鎮(zhèn)六壩村,也稱元通寺塔、元統(tǒng)寺塔。最早為漢傳佛教寺院,明清時期變?yōu)椴貍鞣鸾趟略?。占地面積 6600 平方米。20世紀 50 ~ 60 年代,寺院建筑大部遭毀壞,僅存喇嘛塔 1 座?!洞笄逡唤y(tǒng)志》、《甘州府志》等記載,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 年)敕建寺院,明天啟四年(1624 年)、清順治十七年(1660 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重修。雍正七年(1729 年)重修佛塔,乾隆四十三年(1769 年),又在原塔基礎上“補石包修塔一座”, 使塔“今增高到八丈余”,周圍闊一十一丈,配殿、廊房俱照舊加增。2001年,圓通寺塔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圓通寺寺院管委會、民樂縣文物局共同管理。
現(xiàn)存佛塔為金剛寶座式佛塔,初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建于磚石砌筑的方形基座上,基座邊長 8.8 米,高 0.4 米,塔身用磚瓦、木料、土坯和草泥砌筑而成,由兩層須彌座、須彌山、覆缽、佛龕、十三天及塔剎組成,通高 21.9 米。塔座為三重束腰須彌座和須彌山組成,基座上置兩層小塔,第一層小塔置于第二層須彌座頂部的四角,四角各有一座;第二層須彌座上再砌筑下大上小的須彌山,須彌山上砌筑一層束腰須彌座,座四角各置一座小塔,中央豎立覆缽式塔身。覆缽底部砌筑有金剛?cè)σ恢?,表現(xiàn)藏傳佛教密宗的壇城圖和五方佛信仰,正中大塔代表大日如來佛(毗盧遮那佛),其他四面小塔分別代表南方歡喜凈土寶生佛、東方妙喜凈土阿閦佛、西方極樂凈土阿彌陀佛、北方勝業(yè)凈土不空成就佛。塔肩四周砌筑象征須彌山的形狀,四面各開五個佛龕,共 20 個;中央豎立 13 重相輪(十三天)。十三天頂部裝置巨大的木質(zhì)華蓋,由圓木盤和黑釉瓷寶瓶組成,華蓋四周有鐵質(zhì)流蘇 35 個,每個流蘇下掛一風鐸,系康熙二年(1663 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鑄造,華蓋頂部覆蓋灰板瓦。
20世紀 80 年代以來,當?shù)匦沤倘罕娀I資在寺院遺址上修建了山門、過廳、佛殿、僧舍等建筑。現(xiàn)為本區(qū)佛、道、儒一體的宗教活動場所。2002 年,在佛塔肩部佛龕內(nèi)發(fā)現(xiàn)23 尊造像,其中銅質(zhì)佛像 6 尊、鐵質(zhì)佛像 2 尊、泥質(zhì)佛像2 尊、木質(zhì)佛像 13 尊。同年 11 月,其中的 4尊佛像被盜,后追回 3 尊,1 尊末追回。后將所有造像移至民樂縣博物館保存,其中包括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生鐵鑄造《重修寺塔碑記》1 通。2004 年,國家文物局撥款對圓通寺塔進行維修加固,發(fā)現(xiàn)銅質(zhì)玉皇大帝像一尊,銅像寶座背面有“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 年)三月吉日造”銘文。
附:《重修寺塔碑記》
粵自圓通寺舊有古剎廟貌,征備及至,崇禎年間開鎮(zhèn),善信重修創(chuàng)作,闊其形而廣其勢。愈謂有寺不可無塔,又于康熙元年,本寺主持隍中比丘寂定募化隨緣施捨,創(chuàng)修其塔。延今,年久風雨損壞,泥土倒落,本寺住持隍中比丘相惺偕徒圓福親堪目睹,虔心修塔,凡一切工匠費用皆出本寺,燒灰木柴,募化十方隨喜丕不日而功告竣,鎮(zhèn)照改觀謹識歲月以□來茲。
隨緣善信:王侚王親延俞良(滿)佳印王界武作學曾□泥水金火匠人:屈有生 王守仁 武□□河州白塔寺僧寶賢,道人:陳福州康熙三十六年四月吉日造
根據(jù)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我省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的通知》(甘政發(fā)[2005]16 號文件),其保護范圍為:“塔基東、南、西、北周圍 50 米內(nèi);建設控制地帶東面為保護區(qū)外 20 米,西面至六壩鎮(zhèn)主街道東沿,南至六南村公路北沿,北面為保護區(qū)以外 30 米?!?/p>
(甘肅省文物局)
Hash:ff02e42da3774d6531651fc7aac340d603702ec1
聲明:此文由 發(fā)現(xiàn)甘肅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