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鄧氏宗祠內(nèi)的千年美味

| 圍村人的年味記憶 |

從西九龍屏山,景觀從高聳入云的摩天大廈過渡到磚瓦漆黑的祠堂塔樓,仿佛一腳跨進時空蟲洞,從繁華的國際都市穿越到了古樸的南粵鄉(xiāng)鎮(zhèn)。

屏山位于新界西北,新界五大族之一的鄧氏家族,早在12世紀便定居屏山,先后建立三圍六村——上璋圍、橋頭圍、灰沙圍,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村、新村、洪屋村和新起村。這里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區(qū)之一,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建筑,也藏著香港人心中最高規(guī)格的宴席——九大簋(guǐ)。

| 隱于村落中的香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

粵港澳的朋友經(jīng)常以“請你食九大簋”來表示感謝,聽就聽得多,真正的九大簋又有多少人吃過?要食原來不難,這道隱世美食就正隱藏于屏山文物徑

“屏山傳統(tǒng)盆菜”的招牌隱于塘坊村的巷弄之間,絕不顯眼,但慕名而來的人卻絡(luò)繹不絕,就連周潤發(fā)、甄子丹、郭富城等名人也是這里的常客,鄧氏家族秘制的傳統(tǒng)九大簋遠近馳名。

圍村是香港新界地區(qū)特有的村落格局,意指有城墻圍繞的地方,新界五大氏族之一的鄧氏家族便居于其中,香港人愛吃的盆菜也興盛于此。

南宋末年,宋帝南逃躲避元朝軍隊,當路經(jīng)香港新界一帶的圍村時,受到村民盛情款待。但村民們倉猝之中找不到足夠的器皿盛載食物,于是就地取材用木盆盛裝菜肴,圍盆而食,盆菜由此而來。

對于圍村村民來說,已有近千年歷史的傳統(tǒng)美食-盆菜,有著特殊的含義。一是代表平等,無論貧富,大家共同進食;二是象征團結(jié),盆菜宴每年舉行,大家都來參加,宗族間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得以增強。所以鄧族盆菜只請村民和所邀賓客享用,不供外賣。

每逢喜慶節(jié)日,例如新居入伙、鄧氏祠堂開光或新年點燈,新界的鄉(xiāng)村均會舉行盆菜宴。而鄧氏家族每逢正月十六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慶燈盆菜宴,據(jù)說這一習(xí)俗已延續(xù)了100多年。

|“傳統(tǒng)鄧氏盆菜”|

老板鄧聯(lián)興是塘坊村盆菜的掌門人,也是屏山鄧氏的第26代傳人。年過六十的他擁有與年紀相襯的肚腩,卻也有著與年齡不符的力道——與巨型鐵鍋配套,鍋鏟幾乎有一人高,鄧師傅翻炒起來卻相當從容。鄧聯(lián)興祖上三代都以柴火烹調(diào)傳統(tǒng)鄧氏盆菜,傳到兒子鄧建鵬,已經(jīng)是第四代。鄧聯(lián)興父子不忘初心,家族四代傳承著九大簋。從小吃著上一輩做的菜長大的他們,血液里對于九大簋的味道是有著深刻記憶的。

| 生生不息的傳承力量 |

九大簋是香港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他所指的不是九大行星,而是“風(fēng)、云、雷、雨、海、火、水、地、天”。傳統(tǒng)認為,此九種元素包含了萬物,即極為豐盛之意。不同的地方九大簋的九道菜也有所不同,但大致是豬、鴨、雞、鱔、蝦、蠔、蔬、湯。

廣府人講究好意頭,以豬肉、魷魚、豬皮、腐竹為主料的盆菜,寓意“盆滿缽滿”,制作工藝復(fù)雜繁瑣,需要將各樣食材單獨烹煮后再層層裝盆,豬肉壯實彈牙,魷魚鮮香沁人,對于圍村人來說,盆菜不僅僅是鄉(xiāng)宴上讓人食指大動的美味,更是記憶中的“年味”。

香港九大簋傳承人鄧聯(lián)興獨門秘制的黃酒雞,是圍村傳統(tǒng)盆菜中很重要的一道菜。它的秘訣在于,采用了釀制達半年以上的黃酒。雞肉滲入了甜醇的黃酒,吃起來有甜酒的味道,酒香誘人。

在鄧氏宗祠內(nèi),有著難得一見的“俎豆千秋”牌匾。“俎”和“豆”是古代祭祀、宴會時盛肉類等食品的兩種器皿,指奉祀?!百薅骨铩敝甘苁廊舜┓?,這里是以食物祭祀祖先和祭祀天地之所。

東漢著名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班固在《東都賦》里寫道“獻酬交錯,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詠仁”?!矮I酬交錯”即吃飯喝酒;“俎豆莘莘”即碗盆裝的食物很豐盛;“下舞上歌”即有人唱歌有人跳舞;“蹈德詠仁”即用舞蹈的方式來歌頌道德,用歌聲來詠嘆仁義。

在如此具有特殊儀式感的地方,品嘗鄧家傳承了四代的九大簋,當中的每一道佳肴,都蘊含著生生不息的傳承力量。

鄧氏宗親全球聯(lián)親,聯(lián)誼,聯(lián)商,尋根,尋祖,尋蹤。鄧冬冬18691016649微信2997055216

Hash:9b074c4777dba0ace116e754226594e2721e5839

聲明:此文由 匹夫闖天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