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面對這座小湖發(fā)表詛楚文,楚國真被滅了,具體位置今人有爭議

提示:今天,人們還在“朝那湫”爭奪戰(zhàn),有人聲稱已有相當證據(jù)證明秦惠文王詛楚文出于彭陽縣古城東海子,東海子就是秦漢時期的“朝那湫” ;也有人考證隆德的北聯(lián)池就是“朝那湫”;而甘肅學者力爭“朝那湫”在莊浪縣鄭河鄉(xiāng)上寨村的東部關山頂。然而,如果讓歷史變作荒山野嶺,爭得又能有何用?

一、秦王發(fā)表《詛楚文》,在今有爭議的湫淵前

六盤山脈從崆峒山逶迤而來,沿東南-西北走向漸走漸低,到固原的南郊白馬山猛然掉頭,折向西去。就在這掉頭之處,一道山嶺分出兩溝,靠東的一條名叫“海子峽”,靠西的一條名叫“跌跌溝”,兩溝都是固原通向西吉、甘肅的路徑。

“跌跌溝”因為自紅莊到固原一路下來,海拔落差達六七百米、氣溫落差達四五度而得名;“海子海子峽”因為水源出自西海子而得名,峽中水曾是固原城最主要的水源。這一峽一溝里“孕育”兩條龍。在有“綠島”之稱的六盤山區(qū),峽中有水,山上有水都很正常,流量較大有西吉葫蘆河、彭陽紅河、固原清水河,而名氣最大的是發(fā)源于老龍?zhí)?/a>的涇河,這便是我們說的第一條龍。第二條龍在體量上沒有辦法與第一條龍相比,但它在史籍里也不遜色于第一條龍,它就是西海子。

龍?zhí)?/a>俗稱“涇河腦”,又稱黃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位于涇源縣城南20公里。涇河從這里起步,流經(jīng)陜、甘、寧3個省(自治區(qū))、28個市縣,蜿蜒流長530公里,于陜西高陵縣匯入渭河,因此就有“涇渭分明”的說法,也就是“涇清渭濁”。相傳,這里是《西游記》里魏征夢斬涇河老龍和唐代傳奇故事柳毅傳書發(fā)生的地方。乾隆皇帝曾對涇水清澈不污十分感興趣,并派平?jīng)?/a>知府胡紀饃親往老龍?zhí)犊疾?,并撰寫成《涇水真源記》?/p>

古人說:“湫,即龍之所處也?!蔽骱W釉?a href='/zhanguoshiqi/' target=_blank>戰(zhàn)國時期就有著一個顯赫的名字——湫淵。如今的它位于固原市原州區(qū)張易鎮(zhèn),距張易鎮(zhèn)紅莊村有20里路,是一個三面環(huán)山的天然湖泊, 靜靜地依躺在六盤山脈的幽靜山谷之中,默默地滋潤著那里的鄉(xiāng)民。海拔約在2600多米,面積長約 1500米,最寬約600米,歷史上最深深度可能15到20米,現(xiàn)在最深深度約15米。這里綠樹成蔭,周圍有香爐山、戰(zhàn)國秦長城、木峽關、石廟等歷史文化景觀。

蒼翠的群山環(huán)抱著一潭春水, 西海子的西邊開山水現(xiàn),使西海子猶如一個巨大的水瓢,岸邊綠草茵茵猶如綢緞。 每當夕陽西下時,碧綠的湖水隨著清風吹起的漣漪,泛起粼粼的光澤,北山比較平緩,在山坡上牛羊馬匹恰似一枚枚散落的珍珠;南山由東到西連綿的山包組成,與山地深邃碧綠的西海子相映成趣……據(jù)說,在百年以前,這里還有豹子、老虎等野獸出沒,平日里人們不敢單獨行走,而一年一度的六月六廟會時節(jié)這里準會人山人海。

為何如此熱鬧,歷史可以延續(xù)至戰(zhàn)國時期。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又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秦孝公之子,戰(zhàn)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其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wèi)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并改元為更元元年 ,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tǒng)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傳說把秦惠文王“投秦詛楚”之處“放置”了西海子。秦惠文王時,秦國準備攻打楚國,秦惠文王親自投書于湫淵,昭告求助于湫淵神巫咸,詛說歷數(shù)楚王的罪惡。事后,楚國果然兵敗國削。

這個事兒,今天的學者還有爭議,主要是“詛楚”之人是不是秦惠文王、“詛楚”之地是不是湫淵,以及歷史上的湫淵到底在哪里(一說在甘肅,一說在寧夏),但這些都不影響“投秦詛楚”的真實存在。

《詛楚文》刻在石塊上,北宋時發(fā)現(xiàn)三塊,根據(jù)所祈神名分別命名為“巫咸”、“大沈厥湫”、“亞駝”,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史料價值和書法價值。其原文為:

有秦嗣王,敢用吉玉瑄璧,使其宗祝邵鼛布忠,告于丕顯大神巫咸,以底楚王熊相之多罪……今楚王熊相康回無道,淫佚耽亂,宣侈競從,變輸盟制……繄應受皇天上帝及丕顯大神巫咸之幾靈德,賜克劑楚師,且復略我邊城。敢數(shù)楚王熊相之倍盟犯詛,箸諸石章,以盟大神之威神。

這便是一汪水的“威力”,后人感嘆湫神的神靈,說當時楚國國內強大,多賢能智謀之士,楚懷王昏庸糊涂,終于弄得兵敗國削,自己被俘,為湫淵之神奪其魂魄也。

二、秦始皇登基首次祭水,將朝那湫列入四大名

秦始皇建立帝國后,為了加強和神化皇權,確立了一套與皇帝地位相適應的祭典制度,擇時進行活動。他命令掌管禮秩祀典的官吏,將經(jīng)常奉祀的天地名山大川等鬼神,有秩序地登記于策書,成為典故。據(jù)《史記·封禪書》記載,當時登記在冊的,從華山向西面算起,名山有七,名川有四。名川分別為黃河、沔水、湫淵、長江。

湫淵能與長江黃河齊名,足見其于當時統(tǒng)治階層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公元前220年,也就是秦始皇登基后的第二年,這位權傾天下的皇帝想知道自己掌控的秦帝國疆域到底多大,哪些國家和部落才是帝國安全的真正威脅,于是,他決定出巡全國。第一站就指向了帝國邊境最不安全的西北部。他帶領大臣沿著新修的馳道,向西進入六盤山地區(qū)。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這次出巡做了如此記載:“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這是中國封建帝王首次進入寧夏、進入六盤山地區(qū)。秦始皇在六盤山進行了傳統(tǒng)的帝王祭山活動,以祈江山永固。隨后,他又進入今天寧夏的彭陽地區(qū)(當時這里被稱為朝那),秦始皇見到了他出巡以來遇見的第一面大湖—朝那湫。

波光粼粼的水面四周,卻不長草木,對這個奇特的現(xiàn)象,大臣上奏解釋說:“此乃異象,自古帝王在名山圣水前要祭祀,如此浩淼的水域在我朝邊境之地,不可不祭祀?!庇谑?,秦始皇在這里進行了他登基以來的第一次祭水活動。在一年后的泰山封禪活動中,他將朝那湫列入四大名川之中。

這里據(jù)說的朝那湫正是我們前文中所說的湫淵?!俺恰笔侵袊?a href='/dili/' target=_blank>地理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地名。從《史記》到《新唐書》,史書中反復出現(xiàn)“朝那”,稱其為“關中之屏和漢絲綢之路的咽喉”。但朝那縣設于何時,治所在哪里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謎。然而,朝那鼎卻給了人們一個較為明確的答案。

1977年春天,固原縣管轄的古城公社古城大隊的農民鄭月蓮在村莊外的黑土梁山麓田埂旁修挖水渠,在距離地面60—70厘米的地層,她的鐵鍬突然碰上一個硬物,并且發(fā)出了金屬碰撞的聲音,她試著繼續(xù)往下挖,卻挖不動。沿著硬物的邊緣再挖,慢慢地,一個她一點都不認識的“怪物”出現(xiàn)了:像鍋但有三個腳,像香爐卻很大。將它帶回家后,在公社工作的丈夫劉世富看了半天,一樣不知道這個“怪物”是什么,至于腹部雕刻的古怪花紋說是文字卻無從辨認,他們一致認為這是個做壞了的廢品。

兩年后,經(jīng)鑒定這是一件西漢的鼎。整個銅鼎通高23厘米,口徑17.5厘米,腹深13.2厘米,兩邊伸出的鼎耳高達7厘米,周邊的線條非常流暢,三個鼎足像是比例適中的動物腿,有力而具有曲線美。鼎腹部周身陰刻三段銘文,其中第一段就明明白白地寫著“第廿九五年朝那容二斗二升重十二斤四兩”,學術界遂將此鼎稱為“朝那銘文鼎”,“第廿九”可能是指它是當時鑄造的第二十九座鼎。

固原出現(xiàn)漢朝時期鑄造的第二十九只古鼎,指明了朝那的具體位置就在固原,而且也不難看出這個地方在當時具有怎樣重要的地位。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記載:“安定朝那有湫淵?!睗h文帝十四年(前166),文帝下令祭祀湫泉(湫淵)時,增加玉壁2枚,拓寬致祭場所,圭玉、幣帛、俎豆等祭祀品與禮器均予等次增加。

史籍中說,秦立湫淵祠于朝那,就是在朝那設立祭祀湫神的廟宇。又說“有湫水在周地”,可見遠古時湫淵就成為祭祀的名水。而唐代大學問家顏師古寫道:“朝那湫在安定郡,清澈不容穢濁,每喧填輒興云雨?!?/p>

朝那銘文鼎告訴人們,從秦皇西巡到漢王朝鑄鼎,固原就像中國西北戰(zhàn)略版圖上一處插旗之地,兵家必爭。而今天的朝那古城位于寧夏彭陽縣城西16公里處的古城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朝那城因其年代久遠,故名古城,為秦漢朝那縣治所。朝那城址居古城川正中,茹河北岸,這里三面環(huán)山,峰巒疊嶂,為通往古長安的要沖。然而,有著“異象”的朝那湫仿佛始終在告訴人們,要沖更需要水的“圣威”。

三、歷史若成荒山野嶺,今人多爭能有何用?

古時,人們稱西海子為“朝那湫”或者“西?!薄?/p>

我們在傳說中步行,道路常被夾在山谷中,兩旁除蒼翠的林木之外便是莊稼地,麥子已經(jīng)泛黃了,但豌豆卻是一片碧綠,還不時冒出一二朵小藍花。大山深處的村莊安靜得要命,乳白色的炊煙隨風飄蕩,山的這邊剛飛過去幾只吱吱叫著的小鳥,山的那邊就傳來了布谷鳥的叫聲……

明代《嘉靖原州志》載:“朝那湫雙出于都盧山,左流州曰東海(今干海子),右流州曰西海(今西海子),西海大于東海,湛澄且甘?!币馑际?,朝那湫有兩源,均出于當?shù)氐谋R山,左流者為東海,右流者為西海,西海大于東海,那里的水湛澄甘甜。

也正是這個原因,明朝正德年間,駐固原右軍都督府僉事趙文因固原城內井水苦咸,便與兵備副使景佐商議導引西海水入城,之后由駐固原軍隊開渠引水。水由西門入,環(huán)流于街巷,自東門出,入清水河。西海水解決了明代固原農商、城鎮(zhèn)人口及駐軍用水,正是“分渠尤自利三農”。

吃了甜水的人們,開始像秦人一樣對“朝那湫”從內心深處產生了“水崇拜”。于是,這里祭祀的活動也變得更加壯觀了起來,且一直延續(xù)至今。據(jù)當?shù)厥妨嫌涊d,每年農歷六月十二日,這里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鄉(xiāng)老會長們把從農戶中收來的千斤五谷雜糧撒入“?!敝?,魚兒爭先搶食,不時有大魚涌出水面,復而落入“?!敝袚魹R水浪,興許驚呆那些前來趕廟會和專程來喂魚的人們。

“飛來萬朵玉芙蓉,中匯流泉列五峰?!边@是清朝人王兆駿《西海春波》中的一句詩。當時西海子形狀如同手掌,水從這掌的指縫間流出,而后又流入兩個漩洞,人們稱其為東西龍口。光緒年間,有人便說這里有龍破空而去,還說這龍“鱗甲隱云”,“其色蒼碧”。文人墨客聽到這個傳說后,就開始有聲有色地描繪它了,說是那龍騰空時如同春雷巨響,把停留在天上的云都驚跑了。

在干涸的西海固能有這泓的水源彌足珍貴,今天,西海子仍然是固原市自來水的源頭。雖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早就失去了當年視其如神靈的崇拜情結,但依舊如往,年年在這里舉辦廟會。我們看到,因為干旱湖水縮小了不少,也便在心中期盼,若干年后,西海子能夠在西海固當下退還林、還草的熱潮里恢復它昔日的風采。

令我們沒有想到的是,據(jù)明代《固原州志》載,相傳朝那縣最早的縣令叫巫咸,死后被尊為朝那湫神而祭祀。明人趙時春在《朝那廟碑記》中寫道:“而(湫)神之名為巫咸,則可據(jù)也。相傳為朝那縣令。令者邑萬戶,秩千石為官。秦以朝那北拒義渠,西制戎。而萬戶之民,半多戎狄,以一令柔遠能邇,卒兼義渠,塞河南,史雖失其名,而其令之才且賢,亦可想見,豈非足以嗣周公之功,為圣人之徒者歟?”

然而,秦惠文王“詛楚文”中的巫咸分明是我國古代傳說人物,為擔任上帝與下帝之間媒介任務的人。他也許在告訴人們,為官不在大小,為民才是王道。同樣的道理,被蒙上了一層神話傳說的湫淵,能受到人們的祭祀蘊含著的恐怕只有這樣兩個字——生態(tài)。

今天,人們還在“朝那湫”爭奪戰(zhàn),有人聲稱已有相當證據(jù)證明秦惠文王詛楚文出于彭陽縣古城的東海子,東海子就是秦漢時期的“朝那湫” ;也有人考證隆德的北聯(lián)池就是“朝那湫”;而甘肅學者力爭“朝那湫”在莊浪縣鄭河鄉(xiāng)上寨村的東部關山頂。然而,如果讓歷史變作荒山野嶺,爭得又能有何用?暗淡了刀光劍影,我們可以把始皇帝的祭祀理解為一種生態(tài)崇拜,更應該相信生態(tài)有著縣令變圣人的神力。(文/路生)

Hash:b00a452c9a6e39e9f6e153a8e1580b1833964cb1

聲明:此文由 路生說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