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香積寺村北發(fā)現(xiàn)十六國時期家族墓地
發(fā)掘區(qū)全景
香積寺村北十六國時期家族墓地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子午大道以西,香積寺村以北700米處,北距漢長安城17.7公里,地處高陽原東南部。2017年11月-2018年6月,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配合基本建設,在項目用地范圍內發(fā)掘了7座(編號M1-M7)十六國時期墓葬,獲得了一批較為重要的考古資料。
此次發(fā)掘的7座古墓葬規(guī)模較大,排列有序,所有墓葬分為兩排,其中1座位于北排中部偏西,其余6座位于南排,呈東西向“一”字排列。墓葬形制均為坐北朝南的斜坡墓道土洞墓,方向介于178°~185°之間。墓道全部為斜坡式,在其北、東、西三側有多級臺階。甬道為長方形土洞式。7座墓葬按照墓室形制可分為三類。
M7墓葬全景
第一類,前后室土洞墓,之間無過洞連接,前室近方形,后室為長方形。此類墓葬僅1座,編號M7,是唯一一座位于北排的墓葬。墓道開口長13.8、寬2.2、北端深7.8米,其東、西、北三側有兩級二層臺,第一級臺寬0.4、高0.6米,第二級臺寬0.2~0.25、高0.4米,臺下墓道長13.3、寬1.4米,坡度30度。甬道為長方形土洞,長1.5、寬1.1、直壁高0.8、洞高1.1米。前室平面略呈正方形,四角攢尖頂,子母磚鋪地,長2.6、寬2.3~2.6、直壁高1.8、頂高2.2米。后室平面呈長方形,拱頂已塌,子母磚鋪地,長2.7、寬1.3、直壁高0.9米,頂高1.4米。該墓隨葬器物集中于前室東南角和后室南部,絕大多數(shù)為陶器,其中前室東南角有陶盤1、陶勺1、陶耳杯1、陶磨2、陶井1、陶多子槅1、陶缽2、陶狗1、陶灶1、小陶盆1、小陶甑1件,西南部有陶俑1件。后室南部有大陶盆1、陶豬1、陶雞2、陶鴨3件,另有銅弩機1件。該墓被盜嚴重,在前室中部發(fā)現(xiàn)1處直徑約0.6米的圓形盜洞,直達墓底。墓室內未見葬具及人骨。
M1墓室
第二類,前后室土洞,之間以過洞連接,前后室均略呈正方形。此類墓葬共5座,編號M1~M3、M5、M6,現(xiàn)以M1為例進行說明。M1開口長27.8、寬3.4、北端深10.3米,其東、西、北三側有兩級二層臺,第一級臺寬0.5、高0.4米,第二級臺寬0.5、高0.5米,臺下墓道長26.8、寬1.2米。墓道底部斜坡南端較緩,約4~16.6度,在2.2米深處坡度突然加大,達到34.6度,內填未經(jīng)夯打、疏松的五花土。甬道為長方形土洞,長2.3、寬0.87、直壁高0.9、洞高1.03米。甬道口有磚封門,條磚錯縫平砌而成,略向墓道凸出,高1.2米。封門西部被一直徑0.6米的圓形盜洞打破,僅余4層。前室平面略呈正方形,四角攢尖頂,東西兩側中部各有一小龕,均高于墓底0.5米。前室長2.6、寬2.7、直壁高1.5、頂高2.5米,西龕寬1.2、高0.65、進深0.82米,東龕寬1.2、高0.65、進深0.8米。過洞位于前后室之間,用以連接前后室,平面呈長方形,平頂,長2.2、寬0.84、高1.1米。后室平面亦略呈正方形,四角攢尖頂,長2.5、寬2.8、直壁高1.5、頂高2.5米,東西兩側中部也各有一小龕,均高于墓底0.5米,西龕寬1.2、高0.8、進深0.8米,東龕寬1.2、高0.8、進深0.85米。該墓葬具置于后室,東西并排放置南北向木棺2具,西棺長2、寬0.4-0.6米,東棺長2、寬0.4-0.5米。棺內人骨已朽成粉末狀,但葬式可辨,均為仰身直肢葬,頭向南。該墓因盜擾出土器物較少,其中前室東側有陶罐2、銅環(huán)2、銅簪1、泡釘2件、銅錢6枚,后室西南角放置陶罐1件,西棺南端人骨下有鐵鏡1件,東棺中部人骨上有銅環(huán)1件。除封門處的盜洞外,前室正上方也有2個直徑約0.5米的圓形盜洞,其中一個盜洞為近年盜洞,洞空,直達墓底。
M4墓室
第三類,單室土洞墓。此類墓葬僅1座,編號M4,位于南排中部略偏西。墓道開口長25.2、寬2.1、北端深9米,其東、西、北三側原應有兩級二層臺,現(xiàn)有一級二層臺,臺寬0.45-0.9、高0.6米,臺下墓道長24.3、寬1.2米。墓道南端底部斜坡較緩,約4.7~11.3度,在1.4米深處坡度加大,為22.8~32.7度,內填未經(jīng)夯打、疏松的五花土。甬道為長方形土洞,長3.4、寬1.2、直壁高0.8、洞高1米。墓室平面略呈正方形,四角攢尖頂,長3、寬3.1、直壁高1.9、頂高3米。該墓保存較好,葬具為木棺,置于墓室西側,已朽成灰跡,長2.1、寬0.8米,其下墊5塊條磚,人骨葬式為仰身直肢葬,頭向南。該墓隨葬器物僅2件,墓室東部有陶罐1件,人骨腹部有銅器1件。
7座古墓葬雖然規(guī)模較大,但被盜嚴重,共出土器物64件(組),其中陶器45件(組),銅器12件,鐵器6件,泥器1組,另有銅錢6枚。根據(jù)陶器組合可分為三組。
第一組:以日用明器類和家禽家畜俑類為主,1座,編號M7。該墓共出土器物22件,器類有庖廚類器物大陶盆、陶灶、小陶盆、小陶甑、陶盤、陶缽、陶勺、耳杯、陶井、陶磨、陶多子槅、男侍俑、陶豬、陶狗、陶雞、銅弩機。
M3器物組合
M2器物組合
第二組:以日用明器類和牛車出行俑類為主,共2座,M2、M3。共出土器物23件(組)。器類有陶罐、陶倉、陶磨、陶碓、陶井、小陶盆、小陶甑、陶牛車、陶鞍馬、女侍俑、男侍俑、陶豬、陶雞、鐵鏡、鐵削、鐵尺等。
M3前室東北角器物出土情況
第三類:隨葬陶器僅見陶罐、陶缽等日用明器,4座,M1、M4~M6。共出土器物19件(組),另有銅錢6枚。器類有陶罐、陶缽、銅環(huán)、銅簪、銅錢(五銖4枚,豐貨2枚)、鐵鏡、銅印、銅鏡、泥球等。
M5出土“奉車都尉”銅印
M5出土銅印拓片
M6出土銅鏡拓片
M7器物組合
這批墓葬排列整齊,應為一處家族墓地。經(jīng)考古勘探,周圍未發(fā)現(xiàn)墻基、圍溝等墓園附屬設施,發(fā)掘時墓葬上方也沒有發(fā)現(xiàn)封土。墓葬均未出土紀年器物或磚銘,其時代確定主要依靠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從形制來看,這批墓葬與西安東郊田王晉墓、咸陽文林小區(qū)墓地、咸陽中鐵七局三處墓地、西安南郊草廠坡村北朝墓、西安長安韋曲M1和M2、西安航天城北朝墓等墓葬形制相近。從隨葬品來看,M7所出陶灶、陶井、磨、多子槅、男侍俑、動物俑等,與洛陽地區(qū)西晉中晚期流行的器物組合相同,但器形已簡化較多,因此,在西安地區(qū)這種墓葬的年代應更晚,當在西晉晚期至前趙、后趙左右;M1~M6出土的陶俑、陶牛車、陶鞍馬、小口鼓腹罐等,特征比較明顯,年代在前秦左右。值得注意的是M1出土有“豐貨”銅錢,此類錢幣為后趙石勒稱趙王后所鑄,關中地區(qū)的“豐貨”錢當是后趙統(tǒng)治時期流入,與五銖并行,使用時間并不長,最遲可能延續(xù)到前秦時期。綜上,香積寺村北這批墓葬最有可能的埋藏年代應當在西晉末年至前秦之間。關于該家族墓地的主人,M5出土的一枚“奉車都尉”銅印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線索。此次發(fā)掘的家族墓地雖然被盜嚴重,隨葬品保存可能不完整,但依然是我們研究當時葬俗、葬制及家族墓地的珍貴資料。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張小麗、郭昕)
Hash:593a85b5ddb7df616a1efc717d74d547bc00bb1c
聲明:此文由 絲路遺產(chǎ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