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這座古寺 建世界最小大雄寶殿 佛前奇樹不沾陽光雨露竟能開花

福建省省會福州歷史悠久,人文積淀豐厚,佛教文化更是舉世聞名,早在五代時期就有“佛國”之稱,是全國重點佛教寺院最多的城市。其中坐落在羅源縣雙貴山的碧巖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間(860年),初名碧巖庵,明代重建后改稱碧巖寺,是福建省著名的寺廟之一。

據(jù)《羅源縣志》記載:在山腰石縫的缺口,豁然見一壁巍峨懸崖,廣百余米,在崖底一天然洞窟,洞內(nèi)有寺,稱“碧巖寺”。由于碧巖寺位于巨石之下一處自然形成的洞窟之中,遠眺石窟如雄獅張口怒吼,寺廟恰在獅嘴中,風(fēng)格十分獨特,自古被譽為“羅川八景之首”。

碧巖寺的開山祖師為秀目禪師,傳承法系為佛教臨濟宗。作為禪宗南宗五個主要流派之一,臨濟宗主張“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的思想,在宋代成為禪宗與漢傳佛教最具代表性的宗派。而碧巖寺也在宋景德年間、明崇禎年間、清乾隆十三年、清同治二年得到多次大規(guī)模的修整興建。

在羅源縣的方言中,“匹”與“碧”同音,故碧巖寺又稱“匹巖寺”,山門上方的“萬山第一”匾額,據(jù)說是北宋書法米芾的真跡。值得一提的是,因碧巖寺所在的洞窟僅有籃球場大小,洞頂巖石向外延伸三十多米,形成天然的屋頂,因而寺院內(nèi)沒有修建高大的殿堂。

與大多數(shù)寺廟不同的是,碧巖寺的大雄寶殿正面朝里,與石窟里的佛龕面對面,布局十分奇特。據(jù)寺廟僧人介紹,相傳碧巖寺后山為雄獅寶地,寺廟不可規(guī)模太大,否則會遭到焚毀,于是古人就建造了現(xiàn)在這座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雄大殿”。

在碧巖寺石窟正上方的高處,仰面可見一株四季常青的古藤破巖而出向下生長,恰好倒垂在山洞中間的佛龕前。據(jù)介紹,這株藤樹已有千年樹齡,每年秋季還會開出點點白花,其形狀就如同一盞蓮花燈,成為碧巖寺最獨特的景觀,民間稱之為“千葉寶蓮花”。

最讓游人感到詫異的是,此樹斜長在洞內(nèi)石縫中,千年來不沾外界陽光雨露卻仍能成活。樹根處還會時時滲出水滴,在空氣中縹緲飛散,落差約30米,古稱“匹巖飛雪”。此外,在石窟左右側(cè)各有一處石穴,名為“留米口”和“金雞籠”,它們也為碧巖寺留下許多頗具色彩的神話傳說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到過福建碧巖寺,還題寫了一首回文詩。全詩24字排成環(huán)形,讀法各異,其中一種讀法為:“江南滴滴云煙起,滴滴云煙起半山。煙起半山流水響,半山流水響潺潺。潺潺一樹梅花發(fā),一樹梅花發(fā)碧巖。花發(fā)碧巖春訊到,碧巖春訊到江南?!?/p>

距碧巖寺不足兩公里的大筆架山,其主峰巨巖峭立,山體形似臥佛,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臥佛山”,在主峰崖壁上雕刻了一個巨大的紅色“佛”字。據(jù)介紹,這個“佛”字高119.8米、寬57米、深0.5米,共歷時三年雕刻而成,是當(dāng)今世界最大的“佛”字摩崖石刻

Hash:a2ff5b2c0769764ed37b2fa84de46cf3e67f6a7f

聲明:此文由 亂碼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