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慶 太古代時(shí)期形成天柱群峰

天柱山,位于安慶潛山縣西部。為大別山山脈東延的一個(gè)組成部分(或稱余脈)。天柱山山體形成演變的歷史過程,可以追溯到距今26億年前的 太古代時(shí)期。當(dāng)時(shí)天柱山地區(qū)和整個(gè)大別山區(qū)一樣,在晚太古為海洋優(yōu)地槽發(fā)育時(shí)期。在地槽下降過程中,本區(qū)堆積了巨厚的復(fù)理式建造(早期伴有超基性、基性巖,晚期伴有中酸性火山巖)的大別山群前身。

距今20億年晚太古代末期的大別運(yùn)動(dòng),使該地區(qū)海洋優(yōu)地槽普遍發(fā)生褶皺隆起,形成丁優(yōu)地脊斜山嶺。由于地槽沉積物遭受區(qū)域變質(zhì)及其伴生花崗巖質(zhì)巖漿侵入的造山變形,造成大別山群發(fā)生中——深程度的區(qū)域變質(zhì)作用和混合巖化、陸殼改造型混合花崗巖的形成,構(gòu)成本區(qū)孤島狀的變質(zhì)地體——即包括本區(qū)在內(nèi)的淮陽隆起。五臺——呂梁地殼運(yùn)動(dòng)(大別運(yùn)動(dòng))形成緊閉的、線型的復(fù)式褶皺經(jīng)后期至今1億4千萬年發(fā)生的燕山運(yùn)動(dòng),普遍發(fā)育了北東向、北北東向和南北向的斷裂活動(dòng),使褶皺受到干擾破壞而復(fù)雜化,并長期一直處于不同程度的上升隆起和遭受風(fēng)化剝蝕的過程。直至距今200萬年的第四紀(jì)晚期(喜馬拉雅期)即早更新世,本區(qū)急劇上升,高達(dá)1000米以上。在上升地區(qū)形成河流侵蝕地貌,尤其是在上升急劇的山區(qū),由于長期的風(fēng)化剝蝕,從而形成了今日的天柱山雄偉奇特的自然景觀。

天柱峰,簡稱主峰。海拔1488.4米,在潛山城西北約30公里的深山中?!妒酚洝?、《漢書》均有記載。它與周圍崗巒似是斷隔卻又銜接,如春筍狀平地拔起500余米。中豐頂銳,腰圍1.5公里左右,全身石骨,如鋼錐,如石柱,如青蓮花,如玉芙蓉,如刺天寶劍,如擎天巨臂。峰頂南壁,橫鐫清咸豐都統(tǒng)李云麟“孤立擎霄”和國民黨抗日第五戰(zhàn)區(qū)副司令張淦“中天一柱”8個(gè)兩平方米左右的大字;峰腰西南壁豎刻著民國29年國民黨第二十一集團(tuán)軍軍長張義純近1平方米的“頂天立地”4個(gè)大字。這些題詞都是對天柱山主峰奇特造型的絕妙狀寫?!兜罆芬蕴熘鍨樗久婢l(fā)祥所都,稱作“司命峰”。每當(dāng)日出霞光首先射照天柱峰頂,因呼“朝陽峰”。潛山古為皖伯屬地,此峰為一地鎮(zhèn)山,古稱“皖伯尖”。其他諸名,多就其孤峰聳起之義而生,如蠟燭尖、筍子尖、單尖等。舊志載:“有云鶴往來其上,上古赫胥氏葬此”。

花峰,在主峰區(qū),緊傍天柱峰西南側(cè),海拔1380米。峰頂有怪石重疊開裂如菊花花瓣,故有此名。凝視久之,所有“花瓣”又如在微風(fēng)中翕張欲動(dòng),其狀十分奇絕。與天柱峰相挨處,兩邊削壁如利劍劈開,裂縫深而且勻,下臨絕壑,險(xiǎn)峻異常。人稱此縫為“小天門”?;ǚ逭麄€(gè)形體,與主峰相似,以峭聳見奇,因又有“小天柱”之稱。

天池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南約500米,海拔1426米。峰頭為赭色巨巖,中裂兩道不可見底的深坼,坼寬各米許。前人僅架兩截條石為橋,恍如天臺石梁,人稱渡仙橋或試心橋,因深坼中無風(fēng)之日也有冷氣上沖,是就其“非仙莫能過”,“非無隱私者莫能過”之義而立名。前人曾作詩戲曰:“莫謂心難試,請君渡此橋。但能鑒白水,即可對青霄”。順治志稱“天池峰上有丹甕巖,兩相挾,中如甕”,亦指此處。又以兩橋之間僅尺許,三步即可越過,俗稱三步兩道橋。橋北巖頂平面,約10平方米,有天然凹宕兩個(gè),深不盈尺,積水瑩澈,終年不涸,人稱天池;峰名源生于此。稍有風(fēng)起,水珠飛濺,如噴珠撒玉。峰北懸崖絕壑,人不敢俯視,因稱試心崖。此峰與天柱主峰隔壑相對,晴明天氣,可歷數(shù)主峰木石,是飽覽天柱雄姿的最佳處。壑中云蒸霞蔚,紫霧晴嵐,時(shí)或出現(xiàn)“佛光”。

銜珠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南約600米,右連飛來,左接天池,海拔1413米,峰頂兩巖高豎如唇,中夾一個(gè)珠圓大石,故名。從南關(guān)寨西眺,又如雙掌捧珠。總關(guān)寨在此峰下。

飛來峰,在主峰區(qū),銜珠峰南700余米,海拔1424米,相對高度400余米,峰之巔有大石橫眠,如帽、如蓋、如牛眠、如虎臥。鄉(xiāng)人傳說,此峰不斷上長,仙家路過,攝巨石壓頂,抑其長勢。明達(dá)觀和尚曾詠詩誚此說無稽,詩曰:“飛來原不是飛來,都是胡猜與亂猜。既是飛來飛得去,緣何萬古立蒼臺。”石名飛來,亦以飛來名峰。峰三面皆削壁,惟北面懸繩可上,據(jù)藥農(nóng)介紹,峰腰有雷公洞、烏龍井。西南懸壁間,石鱗斑斑,狀似龍鱗,俗稱黃龍甲。鱗斑分布,極似今安徽省圖形,確屬一大奇觀。

三臺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南約750米,飛來峰東,在龍吟虎嘯崖上,海拔1410米。峰頂巨巖相迭如三級大臺階。《舊志》:“上臺如麗,中臺如倚,下臺如隨”。

月華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南約800米,三臺峰南,海拔1400米。峰巔有一巨石,形狀奇特:從牛馬城北望,似上弦新月,人呼月牙石,也就此稱峰為月華;自象鼻石西眺如兩叟對弈,“仙人對弈”即指此;立神密谷口向南遙瞻,則如孔雀開屏。移步換形,變化萬千。烏以風(fēng)稱此峰為寶月峰。

玉蕾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南約500米,海拔1350米。峰頂巨石光潤如黛玉,峭拔圓凸如花蕾。自拜岳臺南望之,形似朝天鰲頭。

石榴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南約550米,海拔1284米。峰頂巨石“突然如結(jié)”,形狀渾然,頂端裂口處似有籽粒,酷似石榴。

皖伯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東約200米,五指峰之北,海拔1370米?!杜f志》載:“周封大夫于皖,而皖之名始著”,“入為大夫,出為伯,奄有皖地”;“史逸其名,民頌其德,乃以皖伯名峰,使傳之后世”;“上有仙丹函”。

蓬萊峰,天柱峰西南約100米,海拔1350米。西、南、北三面崖陡壁削,巨壑萬仞;峰頂狹長險(xiǎn)絕,縱百余米,寬僅二三米,古木藤蔓盤繞,往來其上,無人不膽戰(zhàn)心驚。今已修建石級和護(hù)欄。峰腰時(shí)有煙云繚繞,峰頂時(shí)隱時(shí)現(xiàn),宛若蓬萊仙境。

五指峰(石印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南約600米,海拔1373米。峰頂巨石縱裂,自良藥坪望之,如五指豎伸。換一個(gè)角度,“五指”中之“大指”,粗于其他“四指”數(shù)十倍,高聳獨(dú)立,自成一峰,自西關(guān)寨眺望,則如一大方印擱置高空,故又名石印峰。

丹霞峰,峰名丹霞者有二:一在天柱峰南,五指峰北,舊志稱“頂有神丹,或現(xiàn)如霞”;一在良藥坪東,焙藥巖邊,受“丹灶蒼煙”映照,山峰常籠罩于煙霞之中。宋孫僅詩“霞生萬仞丹”,或即指此。

石燈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東南約2.5公里,良藥坪東,海拔1135米。峰頂圓石如盤,盤西沿凸出一尖角,有如山鄉(xiāng)菜油燈盞,鄉(xiāng)民因稱石燈。距仙拳石甚近,橫看峰前大石伸出如怪獸,形狀嚇人。

打鼓峰,又稱仙鼓峰或石鼓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東約1000米,海拔1290米。峰頂有大石凌空,遠(yuǎn)望渾圓如鼓,南山有鼓槌石遙相對峙,鄉(xiāng)民將其配套呼之為“仙人打鼓”。從走馬崗回眺,峰頂危石叢聚如兩只猛獅,又稱“雙獅戲球”。下有一線梯。絕險(xiǎn)。沿焙藥巖東行1公里許可至峰頂,再汲繩而上,可至登仙峰脊背。

蓮花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東約700米,良藥坪北,打鼓峰西,海拔1306米,峰頂巖石開裂,如蓮花怒放,故稱蓮花峰?!吧彴辍敝杏刑烊欢囱?,稱蓮花洞,可容數(shù)十人。峰上及洞內(nèi),皆有先民鑿石架屋痕跡。自青龍背南眺之,形狀最奇特。

青龍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東約500米,西鄰柬之洞,東接蓮花峰,海拔1370米,烏以風(fēng)以“坦腹石”代此峰名,謂為“登西關(guān)石級約三百,右轉(zhuǎn)見大石橫臥,上圓下垂,如人仰臥虛空而坦其腹者,呼坦腹石。平坦處可坐百人,東望龍舒諸山,重巖迭嶂,亙綿千里”。峰頂之青蒼石岡,狹長陡險(xiǎn),似青龍臥伏,人稱“青龍背”;峰之西巔,怪石高翹,有如青龍昂首,故名青龍峰。

石樓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東約500米,青龍峰西,海拔1328米。整個(gè)峰體巨石層迭,如樓閣高矗,巍峨壯觀。宋團(tuán)練使孫僅嘆曰,“石樓平郡堞,天柱倚云端”。如選一定角度仰視,“樓閣”西側(cè),有數(shù)石如列仙環(huán)坐。今人稱此景為仙人別墅。峰下多蘭蕙,由西關(guān)至總關(guān),行經(jīng)峰前,幽香撲鼻。

回獅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東南約3000米,良藥坪南,海拔1142米。峰頂怪石巉岏,形如雄獅橫臥,側(cè)首西北作回顧天柱主峰狀。立良藥坪南望,酷似。飛來峰下有圓球狀大石,遙與回獅相對,合稱之為“獅子滾球”。自良藥坪有步徑可登峰頂,遠(yuǎn)眺近攬,峰巒回環(huán),蔚然大觀。“煉丹湖”大壩建于此峰之下。

登仙峰,天柱峰東南約3公里,海拔1150米?!暗ぴ钌n煙”在其西側(cè)。西北接蓮花峰,東南連石鼓峰。由東關(guān)猱攀,可至其頂。峰頂狹長似魚脊,橫石高如天塹,旁多老松,蟠根屈干,皆千百年物。在此北望峰壑,可見千掌聳翠,萬螺競鬟,司元、天柱之間怪石嶙峋,宮臺巍列;煙靄迷離,使人神搖目眩,飄然若仙。史可法登此,嘆為奇絕。新建煉丹湖在其下,湖水蓄滿后,山光水色,相映生輝。

芙蓉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東南約5.5公里,海拔965米,峰頂怪石嵯峨,如芙蓉綻瓣。激水千丈,自峰西飛瀉直下。

飛虎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東南約5公里,海拔1066米。峰上有巨石如虎,作仰天長嘯、勢欲飛騰狀,因以名峰。

佛子峰,在主峰區(qū),迎真峰西約100米,海拔1016米。峰頂怪石兀立,如僧人坐禪,故名。

迎真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東南約4.5公里,佛子峰東,海拔1109米。峰頂大石錯(cuò)迭構(gòu)成天然洞穴,可容百人。相傳是迎拜司命真君處所。俗稱寡婦寨,據(jù)說宋末劉源義兵曾將18名死于疆場的戰(zhàn)士的妻子保護(hù)于此。至今洞中仍存石臼、石燈龕、瞭望窗及瓦礫遺跡遺物。從北面石縫可攀登峰頂。峰形呈螺旋狀,面面俱奇。山陽石壁間,石紋作巨人相,金冠、銀發(fā)、赤紱、皂蓋,向南巍然高坐,愈凝視愈覺逼真。洞頂大石拔地20余米,俗名梳妝臺。

石紐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東南約4.5公里,海拔1090米,連起于迎真峰之東。峰上大石堆砌似繩索旋紐狀。登麟角峰南望之,峰石如石榴裂開,因亦呼為石榴峰。峰陽拔地約200余米。

覆盆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東南約5公里,海拔1150米。與天獅峰東西對峙,形成一天然山口,稱大天門。峰頂有直徑20余米的圓平巨石,俗稱團(tuán)寶石,如盆狀覆蓋于西南側(cè),因有覆盆石、覆盆峰之名。過去,曾有人在峰上結(jié)寨避亂,故亦稱團(tuán)寶寨。峰南絕壁高約500米,自峰之北與麟角相連處,可攀援至極頂。

天獅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東南約5公里,海拔1186米。巉巖層迭,崢嶸奇秀,為千丈崖周圍諸峰之最。自大天門東轉(zhuǎn),沿崖壁新鑿石級攀援,可登峰頂。峰頂平敞如高臺,面積300余平方米,立于其上,舉目西盼,有迎真峰、覆盆峰對峙;遠(yuǎn)眺西北,有飛來峰、天柱峰遙遙相對;近視北側(cè),石函峰、翠華峰、鼓槌石、蜒蚰石、千丈崖均可一覽無余;放眼東南,千嶂競秀,萬壑爭輝,地闊天高,無有際涯,真令人心曠神怡。峰形如巨獅昂顧,上有獅子石,故名天獅峰。順治志載“潛陽峰,在司命后,上有獅子石”,則知清前之潛陽峰即此。

少獅峰,在主峰區(qū),天獅峰東,海拔1180米。與天獅峰相依偎,如一頭小獅緊挨老獅身側(cè),因以少獅稱之。東、南、北三面峰壁皆陡削千仞。古牧羊河發(fā)源于峰下。

石函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東南約4公里,大天門北,東接走馬崗,西鄰翠華峰,海拔1046米,深谷絕壑間,一峰錐狀峭起,如春筍破土,拔地約450米,人稱翠筍峰。南、北二面尤陡險(xiǎn),藥農(nóng)常于此懸繩采藥。舊志載:“皖山削壁間,有石函陷于壁中,光彩瑩然”。故稱石函峰。上有新建休憩石亭。

翠華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東南約3.5公里,石函峰西,覆盆峰北,海拔1120米。一峰峻峭,拔地凌空,蒼紫石罅中滿布松蘿。峰頂老松密集,遠(yuǎn)望如大家庭院。春日山花爛漫,秋夏青翠欲滴。以翠華名之,以示其秀色為東關(guān)諸峰之最。攝之入畫,不遜黃山。

麟角峰,在主峰區(qū),天柱峰南約3.5公里,翠華峰西南,打鼓峰東南,海拔1150米。峰頂有高約15米的危石斜矗,如麒麟頭角。登回獅峰東望之,尤覺其高標(biāo)插云。

香子峰,在馬祖區(qū),天柱峰南約7.5公里,馬祖庵西2公里,海拔781米。頂立一石,高數(shù)丈,細(xì)削如一炷燃香插在爐中。就此石形名峰曰香子。舊志有“香爐峰”名。在此峰頭看落霞云海及黃梅司空諸山,層嵐迭翠,綿亙千里,韻味十足。

石龍峰,在馬祖區(qū),天柱峰南約7公里,馬祖庵西北1.5公里,海拔880米。為一突起石峰,峰頂如烏龍巨頭高昂窺天,作即欲騰躍升空狀。鄉(xiāng)民視龍頭酷似豬頭,因有豬頭峰之稱和“八戒念經(jīng),有口無心”之說。

天書峰,在馬祖區(qū),天柱峰南約6.5公里,馬祖庵北,海拔920米。相傳漢方士左慈在天柱山中修道煉丹,曾在此峰上獲得天書。峰下有左元放石室。

降丹峰,在馬祖區(qū),天柱峰南約6.5公里,馬祖庵北,與天書峰相連,海拔971米。舊志載此為“神仙降丹于許真人處”。

天蛙峰,在馬祖區(qū),天柱峰南約6公里,馬祖庵北,海拔978米,與降丹峰、天書峰成鼎足三立之勢。峰頂有長20余米、高15米大石,形如青蛙,昂首西向,作張口鳴叫即欲騰躍狀。頂上石平如坦,登此俯視,盤陀公路,蜿蜒潛水,直至寥廓江天,盡收眼底。

毛女峰,在茶莊北,天柱峰東南約12公里,海拔575米。滿山蒼翠馥郁,竹木蔥蘢,相傳古時(shí)曾有毛女在此修煉。

Hash:9ae22f62edaafcb801a9ee9107f8efde8f70b387

聲明:此文由 中原正能量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