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株洲有這么多景點,這還只是一半呢

株洲,古稱“建寧”,株洲是湖南第二大城市,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農耕文化發(fā)源地之一。株洲旅游資源豐富,今天就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株洲市區(qū)A級景區(qū)名錄,方便大家以后在株洲游玩。這是株洲第一篇,第一篇100個景點,另第二篇99個。(注:圖在主題之上)

1毛澤東在茶陵居住舊址

毛澤東在茶陵居住舊址位于株洲市茶陵縣云陽街道辦事處,年代為1965年。2019年,毛澤東在茶陵居住舊址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株洲洗煤廠波蘭專家樓

株洲洗煤廠波蘭專家樓位于株洲市蘆淞區(qū)賀家土街道辦事處,年代為1955年。這棟樓坐南朝北,二層磚木結構,平面呈“L”字形,長32.8米,寬15米,占地面積294平方米,紅磚砌墻,覆斗形四坡屋面,蓋紅色波紋板瓦。2019年,株洲洗煤廠波蘭專家樓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辦公樓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黨委辦公大樓于1948年竣工,該樓建筑平面呈“一”字型,中間3層,紅粘土屋面,出檐;兩端2層,略有突出,女兒墻,不出檐。小玻璃方窗與深紅色的窗間墻形成水平線條,舒展明快,樸實的雨篷體現厚重,是傳統(tǒng)風格與現代建筑語言相結合的作品,而整個紅粘土屋面既象征著黨的紅色記憶,同時也激勵著株機人不斷前進。公司與時代共進,與改革同行,企業(yè)黨建以紅色引擎之力,將黨組織的政治優(yōu)勢轉化為企業(yè)的發(fā)展優(yōu)勢和競爭優(yōu)勢。2019年,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辦公樓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株洲秋瑾故居

株洲秋瑾故居位于株洲市石峰區(qū)清水塘街道辦事處,年代為清。株洲秋瑾故居,文革前保存完好,后因分由四家單位使用,單位進行改造而損壞。現經修復,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景點對外開放。896年秋瑾的父親做主,將她嫁入湘潭縣富紳之子王子芳?;榉考唇裉斓闹曛耷镨示樱ㄖ曛拊缣帤w湘潭縣管轄)當年名叫“大沖別墅”,秋瑾取名“槐庭”,即現在的株洲市石峰區(qū)清水街道辦事處大沖村。在這里,秋瑾哺育一兒一女,兒子名王沅德;女兒名王燦芝。秋瑾在這里常讀譚嗣同、陳天華等人的文章,從此萌發(fā)革命思想。

5張經武故居

張經武故居位于炎陵縣沔渡鎮(zhèn)夏館村,晚清江南民居建筑,為面闊三間的兩層樓房。2014年,湖南省商務廳撥款對已坍塌的故居進行了重建。2015年、2017年,張經武之子張華川在故居的一、二樓布置了張經武生平事跡展板。張經武故居的堂屋,掛著張經武的畫像,一幅對聯(lián)寫著:“武略文韜展雄才,經邦緯國抒壯志?!睆埥浳涔示拥膲ι媳椴颊拱?,一張張老照片講述著張經武的戎馬倥傯,卓著功勛。2018年,張經武故居被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6蔡會文、蔡蘭階故居

蔡會文、蔡蘭階故居位于株洲市攸縣蓮塘坳鎮(zhèn),年代為清。2019年,蔡會文、蔡蘭階故居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7耿傳公祠

--故居位于耿傳公祠,系耿氏醴陵一脈的宗祠,始建于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磚木結構,小青瓦屋面。由正堂、左右偏堂和左右?guī)拷M成,長71.4米,寬33米,共有三進八十一間。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356平方米。采用湘東地區(qū)典型的庭園式布局,融入南方明清時期建筑的文化理念,設計巧妙,建筑精美,規(guī)模宏大,是醴陵祠堂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醴陵市新規(guī)劃的紅色旅游和農耕文化展示區(qū)的一部分。2012年12月,醴陵市委、市政府啟動了耿傳公祠保護修繕工作。經過? ??一年的施工,完成建筑主體和配套工程建設,于2013年12月向公眾免費開放。

8毛澤東給部隊上政治課舊址——八擔坵

毛澤東給部隊上政治課舊址——八擔坵位于株洲市炎陵縣中村瑤族鄉(xiāng),年代為1928年。2019年,毛澤東給部隊上政治課舊址——八擔坵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9高樓臺遺址

高樓臺遺址位于攸縣丫江橋鄉(xiāng)鐵爐塘村,據記載,該遺址年代為商周至漢代,面積約為10000平方米。高樓臺遺址是株洲發(fā)現的面積最大的遺址,文化內涵豐富。從現場采集的高樓臺遺址陶片標本判定,商周時期,丫江橋地區(qū)有越族人居住過。而越族人之后又出現在湖南南部、廣西、越南等地區(qū)。

10中壩橋

位于醴陵市嘉樹鄉(xiāng)荊里村盧家灣組的中壩橋,是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中28處交通文化遺產之一。據縣志記載,該橋建于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其主體由紅磚砌筑,全長56米,寬2.1米,拱高1.8米。該橋共有19孔,是株洲地區(qū)發(fā)現孔數最多的橋。

11下屋灣高樓

下屋灣高樓位于攸縣淥田鎮(zhèn)陵垅村,資料記載,明代時期,由蔡姓先祖建樓以御匪患,東西寬24米,南北長8米,高13.8米,建筑面積192平方米,共三層,磚、石、木結構。高樓的墻面上設有十多個瞭望孔。戰(zhàn)爭年代的建筑,墻體、門窗、樓梯等的設計,都突顯防衛(wèi)功能。下屋灣高樓是我市唯一一座高樓建筑,也是湘東地區(qū)現存罕見的明清時期防御性建筑。2019年,下屋灣高樓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2醴陵火車站舊址

醴陵火車站舊址,位于醴陵市陽三石街道陽三石居委會境內,是毛澤東1927年來醴陵考察農-動時經過的重要場所,也是他考察醴陵農-動的起點,具有特殊的歷史價值和重要意義。

13南溟橋

南溟橋,位于攸縣黃豐橋鎮(zhèn)豐垅村碼頭上組,始建明正統(tǒng)四年,乾隆間復修,同治年間重修,民國増修。南溟橋工藝精湛,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建筑藝術與智慧。2019年,南溟橋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4“好善樂施”旌義坊

“好善樂施”旌義坊,位于攸縣蓮塘坳鎮(zhèn)銀坑村璜鋪組虎形山北麓,是為旌表貢生陳兆昺義行而建的旌義坊,建于道光22年。該坊史料詳盡,為清代湖南人文歷史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2019年,“好善樂施”旌義坊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5重興橋

2009年11月25日,攸縣文物所文物普查人員在石羊塘鎮(zhèn)譚家垅村重興組發(fā)現一座距今已有885年、保存狀況良好的古橋——重興橋。同治版《攸縣志》載:重興橋,縣西,距縣25里,宋宣和六年(1124)由保寧仁勇禪師倡建,明洪武元年(1368)沈氏重修。據此,該縣文物普查隊展開調查和走訪,終于找到這座古橋。專家稱,這是該縣迄今為止發(fā)現的惟一一座主橋與引橋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古代橋梁,因其風格迥異,具有較高的歷史、工藝及人文價值?,F場測量表明,重興橋全長56.9米,主橋東西向,單拱,直肩,長13.9米,寬3.6米。拱高3.6米,跨6.9米。

16虎踞陳家大屋

虎踞陳家大屋位于茶陵縣虎踞鎮(zhèn)喬下村嶺上組,大屋背靠馬鞍型的高山,前面有池塘和一大片稻田,兩邊是茂盛的翠竹。整座古屋建筑以磚木構架為主,結構對稱嚴謹、布局采光合理、造型古樸典雅。采用青磚砌筑,青瓦蓋頂,青石鋪底,沒有飾檐,是典型的清代湖南民居。古屋包括主房、書房、廚房、轎房、倉庫等各式用房,占地共5000平方米;保存完好的主房分3進6廂,共108間,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宅內有15個呈長方型的天井。古屋的排水溝設計 巧妙,水溝分明溝和暗溝,青石板鋪底,屋內天井的水走暗溝,屋外檐的水走明溝,據稱,無論下多大的雨都從未浸漬過。

17孫家灣窯

孫家灣窯位于株洲市醴陵市孫家灣鎮(zhèn),年代為五代。2019年3月,孫家灣窯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8醴陵群力瓷廠舊址

醴陵群力瓷廠舊址即紅官窯舊址,位于株洲市來龍門街道八里庵社區(qū)玉瓷路新村1號,始建于1958年。醴陵群力瓷廠的前身,是1958年周恩來按照毛澤東指示親自批復撥款創(chuàng)建的醴陵藝術瓷廠。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舊址總占地面積約10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50000平方米,主要文物構成包括:原料倉庫、制泥車間、成型車間、彩繪車間、花紙車間、窯爐車間、檢驗包裝車間、成品倉庫、五金車間、鐵路運輸專線遺址和辦公樓等建筑 。

19湘贛革命根據地舊址

湘贛革命根據地(xiānɡɡànɡémìnɡɡēnjùdì)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在井岡山、贛西南、湘東南地區(qū)革命斗爭基礎上,于1930年2月至1934年8月建立發(fā)展起來的。根據地位于贛江以西,株萍鐵路和袁水以南,粵漢鐵路以東,大余以北湘贛邊界,包括湖南的茶陵、攸縣、酃縣、醴陵、耒陽、資興、郴縣、桂陽、宜章9個縣及長湘區(qū)委,江西的永新、寧岡、蓮花、安福、遂川、吉安、萍鄉(xiāng)、新余、宜春、峽江、分宜、上猶、崇文、萬安、信豐、大余等16個縣,共計25個縣,總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基本蘇區(qū)人口100余萬。

20譚震林墓

譚震林墓位于攸縣中心大道西攸州公園獅師嶺東麓。根據譚震林遺愿和攸縣人民要求,于1988年4月4日,將其部分骨灰安葬于攸縣烈士公園譚震林墓,楊尚昆親自提寫墓碑。1995年9月,譚震林夫人葛慧敏的骨灰與譚震林合葬。2002年4月,經有關部門批準,譚震林墓遷建于攸州公園內。1999年6月,攸縣人民政府公布譚震林墓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省9。墓園面積9280㎡。整個墓園分三個區(qū)域:停車區(qū),面積3500㎡,水泥鋪面。沿上臺階上至第二級,為銅像區(qū),面積4200㎡,鋪行道磚。第三級為墓葬區(qū),面積1500㎡。

21國營三三一廠蘇聯(lián)專家別墅

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一一原國營三三一廠蘇聯(lián)專家別墅。位于南方國賓賓館(原工廠第一招待所)后院。蘇聯(lián)專家樓建于1953年,是專門為來三三一廠工作的蘇聯(lián)專家建造的別墅式住宿樓,原有5棟,現存2棟。建筑面積327.6平方米。紅磚清水外墻,木三角形屋架,紅色波紋瓦屋面,建筑風格古樸、典雅。蘇聯(lián)專家樓見證了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201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2建設一、二村蘇聯(lián)式建筑群

株洲市文物保護單位——建設一、二村蘇聯(lián)式建筑群。蘇式建筑主要是指331廠建設村蘇式住宅、331廠蘇聯(lián)專家別墅等,這些蘇式紅房子始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是株洲最早的工業(yè)時期一段見證。2011年10月,株洲市對南方公司建設一、二村共12棟蘇式建筑進行了翻新。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最大限度保持其原貌。(建設一、二村由糧店至煤店。由此經衛(wèi)門囗【減震器廠】過椏枝塘到火車站至市中心)

23國營三三一廠消防瞭望塔

國營三三一廠消防瞭望塔位于董家塅南方航空動力機械公司主干道東側,建于1953年,塔樓和消防辦公樓聯(lián)成一體。塔樓平面呈正方形,四層,長5.6米,寬5.5米,高18米。消防辦公樓平面呈長方形,兩層,長22米,寬13米,高8.4米,幾經改建后現存建筑面積約720平方米。整棟建筑均采用清水磚墻,廣設窗戶,建筑風格簡潔、古樸,具有典型的蘇 式建筑特點。國營三三一廠消防瞭望塔是解放初期我省乃至全國都十分罕見的工廠消防設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2008年12月成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4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籌備處

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籌備處舊址位于石峰區(qū)田心社區(qū)。始建于1936年,1946年建成。平面呈“飛機形”,紅磚砌墻,紅平瓦屋面,前棟帶天窗,為單層磚木結構,整體造型端莊大方,外立面簡潔美觀,采風通光良好,是一座典型的蘇式建筑。整棟房屋坐北朝南,由前棟、過房和后棟三部分組成,總建筑面積339.31平方米。

25民國政府第十一兵工廠鳳凰山防御工事舊址

1936年國民政府軍政部在蘆淞區(qū)董家塅選址征地5481畝建炮彈廠,由炮廠、炮彈廠、槍彈廠和動力廠組成,統(tǒng)稱株洲兵工廠。在建造兵工廠的同時,在董家塅的大小山頭修筑了碉堡、防御工事及彈藥庫等配套設施。防御工事,現在已對外開放,有8個炮位、8個地下掩體位。掩體之間相通,且與廠區(qū)地下防空洞相連接。市博物館副館長肖勁介紹,彈藥庫位于鳳凰山山腳,混凝土澆筑,長89米、寬67米。彈藥庫四個角均有引洞,每個洞面積達2000余平方米。

26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lián)合廠房

現在呈現在大家眼前的這座廠房,全稱叫做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聯(lián)合廠房,又叫大鐵房、機器房,始建于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當時粵漢鐵路整理計劃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認為株洲地處粵漢、浙贛、湘黔三條鐵路的交匯處,對過往客運和貨運列車的修理及配件供應均有優(yōu)越地理條件,且株洲位于湘江河畔,物質豐富,取給方便。鑒于此民國政府資源委會規(guī)劃在株洲籌建鋼鐵、鑄銅、汽車、化工、電工等七大工廠,將株洲打造為“東方魯爾區(qū)”。這次會議后便將粵漢鐵路總機廠改設株洲(原在廣州西村),由此拉開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建設步伐。

27列寧室舊

攸縣南岸列寧室舊址于1930年由當地富戶陳壽康所建,座東北朝西南,總建筑面積為214.74平方米。2008年4月縣政府征收整棟房屋,同年12月,株洲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32年6月,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攸縣蘇區(qū)和湘贛根據地西翼的圍剿,中國工農紅軍湘贛獨立一師三團團部奉命來攸縣鸞山南岸。舊址為1932年6月-1934年工農紅軍湘贛獨立一師三團團部指揮駐地。為組織干部戰(zhàn)士學習馬列主義,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特將指揮所駐地左邊一長屋辟為列寧室。在室內墻壁上 書寫了《國際歌》、《少年先鋒隊隊歌》和大量的革命宣傳標語。據說墻大部分標語為肖克將軍所書。

28醴陵南四區(qū)蘇維埃革命活動舊址

醴陵南四區(qū)蘇維埃革命活動舊址位于大障鎮(zhèn)白果居委會。舊址建筑為梁公祠。梁公祠始建于清道光丙申年,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續(xù)修。大革命時期曾是共產黨在活動場所。1930年,這里發(fā)生“夜襲梁公祠,智救黨代表”戰(zhàn)斗。于1996年建立了“醴陵南四區(qū)”蘇維埃革命紀念館,成為紅色教育基地之一。碑頂刻掛中國共產黨黨徽,碑身東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西面刻革命烈士紀念碑。2011年1月,舊址被列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9中共酃縣縣委機關舊址——石洲鍋廠下

縣委機關舊址——石洲鍋廠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三O年至一九三三年,中共炎陵縣縣委機關設在石洲鍋廠下??h委在這里領導全縣建立健全黨的基層組織,壯大地方武裝,建設群團組織,開展土地革命,擴大紅色區(qū)域。一九三二年,王震率部來到炎陵,曾在這里辦公和開展調查研究工作?,F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0紅軍醫(yī)院——廖家祠

紅軍醫(yī) 院——廖家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遂川紅軍醫(yī)院搬來這里,與炎陵紅色醫(yī)院合并,改名為紅軍醫(yī)院,先后有200多名紅軍官兵在這里養(yǎng)傷治病。該醫(yī)院位于縣城南的策源鄉(xiāng)上洞村上彎組,當時紅軍醫(yī)院共有醫(yī)務人員16人,院長由羅金蓮兼任。在當時戰(zhàn)斗頻繁,敵人-嚴密,經濟困難的情況下,醫(yī)院仍一直堅持到1934年。

31紅七軍和湘東南獨立師會師舊址——萬家大屋

紅七軍和湘東南獨立師會師舊址----萬家大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舊址系晚清江南民居建筑,坐北朝南,面積為1000平方米,磚木結構,硬山頂,封火山墻。1931年3月,張云逸率紅七軍進入酃縣蘇區(qū),于3月14日,在這里與王震率領的湘東南獨立師第三團勝利會師。紅七軍和湘東南獨立師第三團的會師進一步推動了湘東南革命形勢的向前發(fā)展,擴大了革命根據地。同時舊址墻壁上還保存了許多1930年—1933年紅軍書寫的宣傳標語。201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2紅四軍軍委擴大會議舊址——張家祠

紅四軍軍委擴大會議舊址——張家祠1928年7月12日,朱德率部攻克酃縣城后,回師永新。來自宜章的二十九團官兵借口省委有去湘南的指示,不愿返回永新。15日,紅四軍軍委在沔渡張家祠召開團以上干部參加的軍委擴大會議。會議由朱德、陳毅主持,何長工、王爾琢、龔楚、胡少海、杜修經等參加。會上對部隊去留問題爭執(zhí)不休,沒有結果,同時,會議決定取消軍委,成立前委,陳毅為書記。17日,部隊執(zhí)意往湘南開拔。紅軍主力遠離根據地后,敵軍瘋狂進攻,造成邊界“八月失敗”。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革命遺址。

33大院匡神宮

縣第一屆工農兵政府舊址——大院匡神宮一九二八年六月,縣委在大院匡神宮召開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縣工農兵政府,選舉徐鼎燕為主席、周道隆為秘書長、何國誠為軍事部長、周亞水為婦女部長。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革命遺址。

34龍溪南岸段家垅

第一屆縣委機關舊址——龍溪南岸段家垅一九二八年五月,中共炎陵縣第一屆縣委機關由七都茅坪搬到南岸段家垅。五月二十三日,因叛徒告密,縣委機關被敵包圍,縣委委員周里、秘書黃元吉突圍脫險,書記劉寅生、委員劉平章在突圍中不幸犧牲。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革命遺址。

35沔渡圩

南昌起義部隊、湘南農軍和工農革命軍第二團會合舊址——沔渡圩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率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到達沔渡,唐天際率安仁農軍到沔渡趕上主力部隊,陳毅、鄧允庭、黃義藻、鄧宗海、黃克誠率部和何長工、袁文才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二團在資興匯集后,經中村、水口、縣城到達沔渡,三支部隊在沔渡圩會合。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革命遺址。

36軍民訴苦大會舊址——中村圩頭

一九二八年三月中旬,工農革命軍來到中村。為了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部隊和炎陵縣縣委在中村圩頭召開有三千多人參加的軍民訴苦大會。會議由縣委書記劉寅生主持。毛澤東在會上列舉當地土豪劣紳剝削農民的事實,通俗地講解革命道理,號召大家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十幾個窮苦農民爭相上臺控訴土豪劣紳的罪惡。大會根據群眾要求當場處決了兩個罪大惡極的土豪劣紳。訴苦大會激發(fā)了廣大軍民的階級覺悟。會后,道任、聯(lián)西、龍?zhí)兜仁畮讉€村莊普遍開展了插牌分田運動。一九九七年,軍民訴苦臺修復一新。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革命遺址。

37接龍橋戰(zhàn)斗舊址

接龍橋位于炎陵縣城西大門之處,橫跨坂溪水,南北走向,南連湘山,北接106國道,是炎陵縣城西? ??南北的交通要道。接龍橋建于清咸豐元年(1851年),系一座雙孔石拱橋,麻石結構,全橋兩拱一墩,歷史悠久,建筑工藝獨特。1928年4月,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在此橋擊潰湘敵一團,有力掩護了朱德、陳毅部隊向井岡山轉移,為朱毛第一次會面和兩軍勝利會師創(chuàng)造了條件。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革命遺址。

38陳覺墓

陳覺墓地址:醴陵市泗汾鎮(zhèn) 年代:1928年

39中共八疊支部舊址

924年9月,中共八疊黨支部成立,最早的黨支部成員有易春庭、汪先宗、汪興堂、汪春華等,易春庭任黨支部書記。這是湖南省乃至全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在八疊黨支部組織下,八疊鄉(xiāng)成立了農民協(xié)會,帶領農民積極開展平糶斗爭。在八疊黨支部的領導下,八疊鄉(xiāng)農民協(xié)會一度成為湘潭縣東一區(qū)的農民運動中心。汪起鳳、汪先宗先后為革命捐軀。1927年,毛澤東為撰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還親自到此考察并指導農民運動工作。

40遵道學校舊址

遵道學校舊址地址:醴陵市第一中學時代

41蘭誼學校建筑群

蘭誼學校建筑群由三棟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和一棟門樓組成.古典歐式建筑風格學校總占地面積五千六百二十三平方米,一九四四年因日寇進犯停止辦學一九四六年修復后繼續(xù)辦學一九九七年劉建緒將軍之子劉立回鄉(xiāng)尋根又捐資修繕了校舍二零一一年宣布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2蘇維埃東沖兵工廠舊址

攸縣蘇維埃東沖兵工廠舊址原為二十世紀漕泊新聯(lián)程氏家族所建祠堂。占地面積192平方米,座北朝南,磚木結構,面寬之間,進深四間,分前后廳,中為天井。簡介1930年秋,攸縣蘇維埃政府領導蘇區(qū)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東沖程家祠創(chuàng)辦兵工廠,廠內有鐵、木、銀匠20余名,1張工作臺,7座鍛造爐,主要生產造制梭鏢、大刀、小把(匕首)、來福槍、松樹炮及修理槍械,1932年冬,遷至江西省蓮花縣九隴廟,改名為湘贛省軍械廠

43陳明仁故居

陳明仁醴陵故居位于湖南省醴陵市城區(qū)來龍門街道辦事處文廟居民委員會瓜畬坪116號,始建于1937年。其門額良莊兩字,由何鍵題寫 。故居占地面積為1145平方米,庭院式磚木結構建筑,其主體建筑分前后兩棟,各二層,門廳與前棟、前棟與后棟之間均有庭院相通,共有房屋20多間,均為小青瓦屋面,方形青磚鋪地。四周為紅磚砌成的高大圍墻。 2005年,陳明仁故居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4寧太一墓

寧太一墓位于醴陵城區(qū)西山淥江書院后面的山坡上。1936年,國民政府為追念寧太一先生而撥款修治。墓地建筑面積32平方米,花崗巖結構,墓周圍以數十塊長方形花崗石板砌成一橢圓狀。前立長方狀石柱墓碑,正面陰刻:“寧太一先生之墓”;左側刻“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五月吉日”;右側刻:“程潛敬題”。碑前置石拜桌、石香爐各一個,石鼓凳四個。墓旁曾修有“太一亭”,壁嵌青石二方:左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褒揚令,右刻-院長于佑任書寧太一烈士紀念碑?,F太一亭已毀,于佑任碑刻及林森褒揚令碑刻則存于淥江書院。寧太一,1883年生,湖南醴陵人,辛亥革命著名活動家、同盟會會員。

45南陽橋摩崖石刻

株洲縣南陽橋鄉(xiāng)竹園沖村的摩崖石刻墓碑為第九批省級保護文物,長期埋沒于深山翠林之中,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被發(fā)現?!熬推渖蕉徶?,曰摩崖?!边@是摩崖石刻比較權威的定義。通俗而言,一般就是指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記事。走到名山大川,興致來了,詩情勃發(fā),賦詩一首,作文一篇,將其刻入石頭,就是摩崖。因此在名勝景區(qū)常見。 比如著名的黃山摩崖石刻,可謂是名人薈萃,精彩紛呈,連康熙皇帝都沒忍住手癢,御筆一揮,命人將其才藝刻入石頭,供天下人瞻仰。當然,摩崖石刻倒并不一定都是銘詩刻文,也有造像具圖的,從內容到形式,可以千姿百態(tài),皆因人因事而異。

46光泉石刻

紹興年間,南宋朝廷外有金人覬覦,內有農民起義,嚴重威脅到朝廷的安危。在“攘外必須先安內”的思想主導下,南宋朝廷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圍剿農民起義軍的平亂戰(zhàn)爭。岳飛就是在這場戰(zhàn)爭中與茶陵茶鄉(xiāng)結下淵源的。座落在茶陵縣高隴鎮(zhèn)光泉村的“光泉”摩崖石刻就是這一歷史背景的最主要的見證與體現。紹興二年(1132年)農歷二月初八日,岳飛奉詔追剿農民起義軍曹成部屬。那天天黑之后,岳飛和他率領的岳家軍由江西永新經茅竹坳抵達茶陵境內,在現在的秩堂鎮(zhèn)合戶村安營扎寨。夤夜時分,岳家軍在當地一個私塾先生的引領下,急行軍5公里,來到現在的高隴鎮(zhèn)光泉村光泉組一塊大石壁下。

47月到巖摩崖石刻

月到巖有靈巖古寺,在茶陵嚴塘沙溪村,為茶陵唐代第一位進士陳光問讀書處,其父陳聰在此設塾館。靈巖石窟自宋至清有摩崖石刻50余幀,真行草皆備。其楹柱石雕精美絕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8接龍橋碼頭

接龍橋碼頭位于淥口古鎮(zhèn)淥江岸邊,修筑于清代光緒十六年(1878),麻石砌成,跨淥口北岸塘山水,平面呈人字形。長20.4米,寬2米,面積約40平方米。是昔日淥口古鎮(zhèn)商業(yè)繁榮及淥江航運發(fā)展的見證物,是重要的交通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說到接龍橋,不得不提湘潭老街十八總?!跋嫣妒丝偂?,一到八總在淥口,九至十八總才在湘潭。古時候的淥口老街與湘潭的老城區(qū),都位于湘江邊,主體部分都是江邊的二條老街,這二條老街每過一到兩里有一個集市,被稱為“總”。淥口的老人們都說,商業(yè)和集市,是先在淥口設一總到八總,后才在湘潭城關鎮(zhèn)設九總到十八總。

49曉塘古城

茶陵縣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西麓,總面積2500平方公里,古因陵谷多生茶茗而稱“茶鄉(xiāng)”,后因炎帝神農氏崩葬于“茶鄉(xiāng)之尾”而得名“茶陵”。茶陵早在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縣,宋代曾為軍,元、明、清曾為州。據相關記載和考證,境內城池較多,自東往西逐漸遷移:早在戰(zhàn)國中晚期,在距現縣城東北49公里的曉塘村修筑了楚國東南部的防御和對外擴張重要軍事城池——曉塘古城;西漢初期,茶陵候劉沂在今火田鎮(zhèn)修筑“茶王城”;五代時期,馬殷自封稱王,在今高隴鎮(zhèn)古城村筑“馬王成”;北宋祥符年間(1008—1016),鄧宜在今思聰街道辦事處大興村筑“金州城”;

50宋名臣祠

宋名臣祠是1901年由當時醴陵知縣陳壽綸倡捐而建。在當時淥江書院的學生達到頂盛時期,增加到了200人,齋舍不夠住,就在這里增加了齋舍,即:日新齋。宋明臣祠的原名是“三公祠”,是為了紀念我們醴陵三位宋代的名臣:吳獵、皮龍榮、楊大異,他們都是宋代的二品官,是歷史上有名的抗倭將領。后來經過考證,宋代的時候我們醴陵的名臣遠遠不只他們三位,于是就將三公祠改名為“宋名臣祠”。兩邊墻壁上分別嵌有“醴陵創(chuàng)建三公祠碑記”和“宋名臣祠碑記”并附有捐碑?!磅妨陝?chuàng)建三公祠碑記”的碑文內容是當時的知縣所寫,字體由清代著名的書法家黃自元書寫而篆刻。

51靖興寺

【靖興寺】醴陵西山曾被稱為“凈興山”,西山山腰毗鄰淥江書院處有一座古寺,名為“靖興寺”。它的建成與命名,與隋唐時期的名將李靖和一位歷史上? ??奇的風塵女子紅拂女有莫大的淵源,她為愛奮不顧身,慧眼識英雄的故事,在民間實為一段佳話。唐建,公元621年,李靖奉命征伐割據湘北,湖南的梁王肖銑,駐軍醴陵西山,其妻紅拂隨往。后來,李靖成了唐朝的開國功臣,不幸的是,紅拂在醴陵染病而亡,李靖選擇了山環(huán)水繞,風景優(yōu)美的西山安葬了她,并且修建了靖興寺,募僧守護。這便是西山靖興寺的由來。靖興寺峰嶺連綿直逼淥江江岸,林木蔥郁,山色青黛如畫屏。

52茶陵龍氏牌坊

龍氏牌坊位于茶陵縣秩堂鄉(xiāng)皇上村。明萬歷六年(1578),曾任四川龍安知府的龍慶云致仕后,建造了這座牌坊,以紀念其先祖中憲大夫龍仁夫。這支龍姓自宋至清,先后有4人受封“中憲大夫”銜。此牌坊后在清咸豐六年(1856)重建。中憲大夫牌坊在石礱龍姓族人心中是神圣的,它歷經風雨仍保存完好,是省內少見的古牌坊,向人們展示著一頁頁塵封的歷史。 此牌樓與其他牌樓的區(qū)別是不由柱子支撐,而是由一個石拱門狀的底座支撐,這種造型極為罕見。其底座由大塊巖石砌4座石墩,分成3間,中門較寬,呈方形,兩側為石砌拱門,門洞較小。牌坊上部由石料構筑,榫卯穿插絲絲入扣。

53茶陵東山書院

茶陵東山書院位于株洲,創(chuàng)建于元代,是宋末元初湖廣影響最大的三家書院之一,也是湖南元代最大的私家書院。創(chuàng)建人陳仁子,字同甫,號古迂,茶陵東山(今腰陂鎮(zhèn)東山村)人,南宋咸淳十年(1274)中漕舉第1名,授登士郎。5年后,南宋滅亡,元朝定鼎后,他屢拒朝廷征召,隱居東山,罄其家產,筑東山書院。此后聚眾講課授徒,著書立說,刻印圖書。為元代著名私家刻書者之一,東山書院的刻書業(yè)為當時湖南第一家。茶陵東山書院是以刻印圖書為主的書院,著名藏書家、學者葉德輝在《書林清話》中載:“(東山書院)有名為書院,實為私刻者。”東山書院又名陳氏古遷書院、陳氏家塾,以此名稱刻印了大量圖書。

54醴陵文廟

醴陵文廟位于醴陵市東正街。始建于宋,原址在青云山(現醴陵一中內),據民國版《醴陵縣志·教育志》載:淥江書院原在朱子祠堂之右,背山面河,為宋、元、明學宮故址,乾隆初移建學宮。元大德十年(1306),知州張思敬在原址重建文廟,元末毀于兵。明洪武二年(1369),知縣黃彥正重建,明末清初毀。清順治十八年(1661),知縣張法禮、康熙四年(1665)知縣張尊賢先后修茸,后毀于吳三桂之變;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1682—1687)知縣陳九疇、賴彥超,三十七年(1698)知縣蔣晟陸續(xù)修建;乾隆八年(1743),知縣段一控遷文廟于何家碼頭今址;后又經過五次修葺或擴建。

55起元塔

起元塔為醴陵第一高塔,雄偉挺拔,樸素典雅,矗立于城南馬背嶺。高18.6米,磚灰結構,0式,8面,11級。底層直徑5.3米,往上逐層遞減。墻厚1.26米,拱門高1.8米,寬0.9米。塔內通空,每層塔檐疊澀為菱角狀上翹。清咸豐元年(1815),邑人廖洪舉倡建。起元塔始建于清咸豐六年(1851年)。該塔位于醴陵市城南西山辦事處馬背嶺,馬背嶺屬于玉屏山,玉屏山橫亙城南,象一張屏風,淥江舊八景稱為“南屏聳翠”。宋乾道年間醴陵籍貢士、朱熹的學生黎貴臣建有“昭文書院”。醴籍明朝詩人丁淑《游玉屏山》詩云:“南屏削玉當湘矗,瀑布如花灑壁斜。棧石截云遮鳥道,機聲出樹有人家。

56醴陵彭氏牌坊

彭氏牌坊又稱袁氏牌坊,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邑紳彭之冕為紀念父親彭明俊及母親袁氏而建。牌坊高約5米、寬約4米,整體保存完好。牌坊有三門、? ??柱,為麻石仿木結構,歇山頂,龍狀鴟尾檐角飛翹。四柱為正方形,邊長0.36米,柱下座獸為8個仰面小獅,坊上縷飾獅子滾繡球、二龍戲珠、麒麟和人物等浮雕,形象生動活潑,線條流暢富于變化,雕刻細膩。中門正面陰刻楷書“奉直大夫彭明俊暨宜人袁氏之坊”。匾額書“圣旨”,右門刻“敦倫”,左門刻“樂毅”。下刻坊主家世、官銜等。背面刻“恩榮”二字,下刻建坊題記和行述,字跡均清晰完整。牌坊上石獸缺失的不多。

57攸縣凌云塔

凌云塔,位于攸縣縣城西十公里攸縣與衡東兩縣交界之處的鴨塘鋪鄉(xiāng)陰山港村,座落在米洣水河畔的馬鞍山上。據清同治《攸縣志》記載,建設于清嘉慶丙子二十一年(1816),為縣令趙勷率合邑紳士建。凌云塔八方七層,高二十八米,基邊長四點六米,占地面積一百零二平米。凌云塔塔基及第一層為紅條石砌成,二層至七層是青磚砌成。階梯右旋而上,直達頂層。登上塔頂,攸、衡兩縣邊境風光,盡收眼底。由于地處攸縣與衡東兩縣交界之處,與文明下、中、上三塔連成一線,甚為壯觀。凌云塔是 “四塔”中建造時間最晚的一座,然而又是最大的一座。凌云塔整個塔體構筑為仿樓閣式,建筑工藝精湛,氣勢雄偉。

58汪家古井

兩漢以來,朱亭古鎮(zhèn)逐漸成為攸、湘、衡、醴貨物集散地,人口漸漸稠密,明洪武年初,汪氏祖先因為戰(zhàn)亂從安徽遷居到原隸屬于湘潭的朱亭。由于朱亭古鎮(zhèn)繁華熱鬧,人口眾多,地理位置是前臨湘江,背靠獅子山,每當湘江漲水,江水渾濁,居民飲水困難,古人曾先后挖掘幾口古井以供飲用,如汪家井、呂家井、松柏林井、泉佳嶺井等數處,其中松柏林井和泉佳嶺井在修京廣鐵路隧道時被掩埋,呂家井位于鎮(zhèn)上港街居委會,砌筑于清代,井旁立有小廟,井水甘冽,常年不斷,至今仍是古街居民的飲用水源,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最負盛名的當數汪家井,此井于2011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9劉三吾墓

劉三吾墓位于腰潞鎮(zhèn)石陂村竹陂組大塘坪。這座古墓坐北朝南,北面有一道高約4米的青磚牌坊,因為這個原因,當地人把這里叫做“牌坊前”。劉三吾墓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建成之后,劉氏家族在不同時期對它進行了修復,現在大家看到的是2001年清明節(jié)期間修復而成的。來到劉三吾墓場,首先請大家注意這道青磚牌坊,它中間高,兩邊低,左右對稱,呈半環(huán)抱狀態(tài),如同一道展開的屏風?!捌溜L”頂端仿廡殿頂結構,“廡殿頂”下面是逐漸收縮而成的兩重仿斗拱式磚檐,磚檐而下是清水墻面。牌坊正中的清水墻面上鑲嵌了一副人物浮雕畫。

60炎帝陵御祭古道(含“邑有圣陵”碑刻)

據史書記載,從唐代以來,封建王朝逐步形成了皇帝詔命官員祭祀炎帝陵的“御祭”軌制。炎陵縣委宣傳部介紹,文物普查部分近期在炎陵縣三河鎮(zhèn)發(fā)現了炎帝陵御祭古道遺址。其中,橋頭嶺段古道保存最為完整,寬約1.9米,以鵝卵石展砌,斜坡處以石壘級,牢固堅實。古道北側石壁上,有“邑有圣陵”摩崖石刻,為清代乾隆年間遺跡,專家考證這也是古代御祭官的指路標識。“御祭古道”上的坪形村,有渡口和行館遺址。山林小鎮(zhèn)“霍家老圩”鵝卵石展就的古道旁,很多兩層磚木結構店展仍有清代建筑風格,令人流連忘返。

61獨嶺坳遺址

獨嶺坳遺址位于茶陵縣栆市鄉(xiāng)虎形村9組與界首鎮(zhèn)火星村8組、對江村2組的交接地帶,東北距茶陵縣城20公里,東南距炎帝陵50公里。遺址面積有2000余平方米。獨坳嶺周圍是一塊較為開闊的山間平原,一? ?無名小河從平原中部流過。平原外圍為丘陵山岡。平原中部兀自突起一座小山,是為獨嶺坳?,F在的獨嶺坳是一個普通的小山岡。這座7000年前就居住著100多人,曾經喧鬧的聚落,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已恢復了原始的寂靜。坳上較平緩的地方種有農作物,地表散布有石器和陶片,坳的周圍農田密布,獨嶺坳周圍的平原地帶有3個行政村,幾百戶人家,數千人口。

62磨山遺址

磨山遺址新石器時代。位于湖南省株洲縣漂沙井鄉(xiāng),此為洞庭湖以南地區(qū)保存最好、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大溪文化遺址之一。1986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遺址,1987年8月進行試掘,試掘96平方米。磨山遺址年代距今七千年左右。面積3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米左右,文化堆積為大溪文化、龍山文化的遺物。商周遺物只見于地表。遺址下層出土了文化特征明顯、年代上有明顯銜接關系的筒形腹釜、鼎和印紋白陶。在印紋白陶出現前,筒形腹釜、鼎足共存,在印紋白陶出現后,筒形釜極少見,而鼎足卻大量出現。

63楊家洲漢墓群

楊家洲漢墓群 時代為漢。位于湖南省攸縣網嶺鎮(zhèn)。 楊家洲船形漢墓群,在1985年文物普查中發(fā)現。經調查,楊家洲船形墓群呈橢圓形,周長約2500米,寬約200米,中間盆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在這塊土地上,保存著西周至兩漢時期的文化遺址,發(fā)現有籃紋灰陶陶拍、陶罐等器物殘片。有近100座大小古墓葬,其中有3座特大墓葬。墓葬凸于地面,呈“L”形,東西向。經測量,墓群總面積達23.75萬平方米,東向墓葬呈半圓形,在封土堆四周農民取土時暴露出有夯土痕跡的斷面,東、南部亦有夯土痕跡。上層為紅色,二層為黃色,三層為紅色,四層為灰白色夾青炭土等。

64龍家牌坊

龍家牌坊 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茶陵縣秩堂鄉(xiāng)皇圖村,此牌坊造型獨特,石雕精細,為省內古牌坊之上乘。 牌坊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皇圖龍姓六房基祖龍慶云,于明嘉靖年間曾誥封中憲大夫,之后到清代又有3人獲此殊榮,后人建牌坊以紀念,后圮,于清光緒三十一年重修。牌坊由底座及主體組成。底座4座3門,主體為3層5頂,枋、額6橫5列。通高11.8米,底座高4.37米,主體7.5米。底座總長9.7米,進深1米,占地約10平方米。底座由花崗巖石裝砌,中門寬2.1米,高3.96米,兩側為石砌拱門。主體建筑3層5列,坊頂5個,為仿硬山頂式石頂,最高層為4檐式。

65仙庾塔

仙庾塔 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區(qū)蝶屏鄉(xiāng)。此為省內較好的石塔建筑之一。 清道光年間(1821—1850),世人為降伏天妖,使五谷豐登,建塔于仙庾嶺最高處,名為仙庾塔。當時有人認為,湖南自古以來武官多,文官少,此塔體如一支筆,故又名“文昌閣”,盼其后世文秀出眾。塔曾遭受雷擊,1991—1992年,當地政府撥款進行了維修。在仙庾山腰有紀念唐玄宗之孫李豫之妻沈珍珠為避“安史之亂”在此修行成仙而建的仙庾廟。 從仙庾廟拾級而上,可達仙庾塔。塔占地113平方米,為五級八方樓閣式花崗巖石塔。第一層四面辟半圓拱門,其余為一面開門,其他三間有窗。

66湘山塔

湘山塔 時代為明。位于湖南省炎陵縣城關鎮(zhèn),此為湘東地區(qū)明代磚塔之一。 湘山塔始建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6),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至咸豐元年(1851)曾數次重修,塔下原建有湘山寺,已不存。 塔系樓閣式空心磚塔,六角七級,鑄鐵葫蘆頂,高約13米,底邊長兩米,圓形底座,塔身一、二、三層各有半圓形拱門,門側有“八仙飄?!钡雀〉瘢粚娱T楣上有陰刻楷書“湘山寶塔”四字。塔俊俏挺秀。清代工部? ?事尹榮祖至此,題有“殘霞飛殿角,落日掛林端,塔形連天碧,山光入水寒”的詩句。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51-10。

67茶陵古城墻

茶陵古城墻 時代為宋—清代。位于湖南省茶陵縣城關鎮(zhèn),此城墻融合了宋、明、清三個時代城墻建筑技術和建筑風格。 城墻始建于南宋紹定四年(1231),周長2522米,底寬4.33米,高8.33米,城門5座。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進行了大修,周長增至3353米,新建月城4座。清乾隆十九年(1784)、道光六年(1826)、咸豐二年(1852)均進行了維修。現存城墻4段共1536米,城門(含月城)兩座(紫薇門、迎熏門)、馬道一條,沿江護城堤700余米,宋代鎮(zhèn)堤鐵犀1座。這些地面遺存主體建筑基本完好,其余城基遺址尚存。

68紅軍標語樓——江家試館

年代不詳。位于湖南省炎陵縣霞陽鎮(zhèn)。此為湖南省內紅軍標語最集中的紀念建筑。江家試館始建年代不詳。此屋坐北朝南,系江南晚清民居建筑形式,土木結構,陰陽合瓦頂,硬山頂屋面,兩層0式。占地256平方米,建筑面積413平方米。面闊3間,進深3間。中軸線上由南而北依次為前廳、后廳。前廳左右有兩廂房,后廳左右有梢間,前廳有板式木梯通往0。1932年,李天柱、王震先后率工農紅軍湘東獨立第一師在酃縣城區(qū)進行革命活動時,在江家試館內外和樓房的墻壁上寫下了大量革命標語。1970年,將石灰、黃泥清除后,30余條(組)紅軍標語即顯露出來。

69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舊址——東富寺

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舊址——東富寺東富寺,位于醴陵市南郊東富村,亦為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舊址之一。始建于明代,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重修,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中軸線上由南而北依次為大門、戲臺、庭院、正殿及后殿。正殿為硬山頂,翼角上翹,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兩側有天井及廂房,毛澤東于1927年2月1日來此考察時即住在左廂房內。毛澤東曾在寺內召開農協(xié)會干部調查會及農民大會。已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先農壇的附屬文物點。

70守太一墓

守太一墓 時間為1913年。位于醴陵市淥江書院后山坡,系著名的同盟會革命黨人寧太一的墓冢。 墓石制,坐西朝東。石砌墓圍后側有漢白玉石碑,高1.47米,刻“顯考寧太一老大人之墓”,墓前有方形石柱碑一通,高約3米,刻程潛手書“寧太一先生之墓”。今已斷,殘碑高1.3米。墓附近原有太一亭,已毀。原亭壁有青石碑兩方,一為當時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褒揚令,另一為-院長于右任撰書的“寧太一烈士紀念碑”,現存淥江書院內。 寧太一(1883—1913),醴陵人。

71株洲市規(guī)劃展覽館

一、正常開館時間:每周二至周日開館,上午:9:00--12:00(11:30停止入場),下午:13:00--17:00(16:30停止入場)。二、展覽館為長期免費開放。參觀者須持有效身份證件領票入館參觀,零散參觀者請在大門領票處按順序排隊領取參觀券,一人僅限領取一張參觀券,參觀券當日當場次有效,毀損無效。每日9:00分開始發(fā)放當天全天門票。三、團體觀眾需提前兩天電話預約,由展覽館安排適當時間參觀。參觀當日在總服務臺登記后方可參觀。如遇重大或臨時性活動,請遵從展覽館安排.

72株洲文化園

株洲文化園位于株洲市區(qū),建設中的文化園總投資2000萬元,該園突出文化特點,極具藝術內涵。包括國家一級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書畫院、葫蘆島茶樓等,建成后的文化園將成為株洲市民周末休閑度假的極好去處?;瘓@就是市區(qū)里的一個小公園,和大多數的公園一樣,? ?人工湖,有小橋,有游樂設施,有很多的樹。該園突出文化特點,極具藝術內涵。包括國家一級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書畫院、葫蘆島茶樓等,文化園成為株洲市民周末休閑度假的極好去處。景點位置株洲市蘆淞區(qū)建設中路658號

73皮佳洞仙境樂園(暗河漂流)

皮佳洞是另一個復雜的溶洞地下河系統(tǒng)。上下分為兩層,上層旱洞呈立體迷宮狀,景觀相當豐富;下層地下河幽深莫側,出口段已開發(fā)地下漂流。皮佳洞仙境會坐船出來,如果是夏季可以在出口游泳。 附近沒有酒店,但是可以住在農戶家里,現在很多農戶都是新房子,年輕人都出去務農了。地址:湖南省株洲市攸縣巒山鎮(zhèn)皮家村皮佳洞開放時間:8:00-18:00。門票: 門票80人民幣

74大京水庫

大京風景區(qū)是一個以山、水、林、禽同生共榮為主要特征的自然景觀與盛極明清的古廟遺跡為主的人文景觀相結合的集游覽、度假、娛樂于一體的旅游勝地。景區(qū)分仙峰嶺、京水湖、屏風嶺三大景區(qū),擁有“金輪古寺”、“谷音清溪”、“山水佳處”、“百鳥天堂”4個一級景點,“仙峰勝境”等10個二級景點,“雙井清泉”等20個三級景點,景色各異,各領-。登上京水湖(大京水庫)大壩,觸目便是中心景點“山水佳處”,曲曲彎彎幾十里水面的京水湖,安恬地躺在青山懷抱之中。

75神農塑像(神農廣場)

在河西炎帝廣場(現在應該稱之為神農廣場了),神農塑像算是株洲市的地標性建筑,長久的矗立在株洲的政治文化中心。神農塑像主體高19.97米,寓意在1997年建成。神農像高大莊嚴而不恐懼,就像是一個熟悉的長者和藹的庇佑著這座城市。神農塑像周邊的游樂設施也很多,有可以供游人購物的神農城,蘇寧電器,沃爾瑪,亦有供游人吃飯休閑的各類飲食小吃店,如大烤生、許留山等。周邊綠茵圍繞,前有寬闊的廣場,后有蕩漾的神農湖,是個集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好地方。景點位置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qū)天臺山路

76酃峰

酃峰海拔2115.2米,是湖南省第一高峰。相傳炎帝神農氏曾在這一帶高山上采藥,后人為紀念炎帝神農氏便將此山稱為神農峰。這里森林覆蓋率達92%,被稱為“中南綠都”。山中生長著自然植物1500多種,有大面積原始森林。峰頂獨秀,群山競黛,云海茫茫,煙霧繚繞,春觀杜鵑花海,夏臨壯麗山河,秋看勝火紅葉,冬見群峰傲骨,風光無限。天馬寨似一條彩帶貫穿景區(qū),全長5公里,溯溪而上,景色各異,有馬槽灘、冰臼群、南方鐵杉群落、黃龍灘、臥虎灘等10余處景觀。白水寨與天馬寨平行,全長5公里。這里有激流、險灘、深谷、淺灣,窄道、急彎,集原始、神秘、雄偉、險峻于一體。

77株洲電視塔

株洲電視塔,位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株洲市天元區(qū),又叫東方神龍塔,高293米,海拔365米,鋼結構帶旅游的多功能綜合電視塔。既是廣播電視的重要基礎設施,同時又成為當地的標志性景觀和人民群眾文化娛樂的重要場所。目前在國內主要的電視塔高度排名中株洲電視塔高293米,排名第13位,全球排名32位。上塔樓設計為觀光平臺,供游人觀光游覽,從上可以俯瞰整個神農城;下塔樓為商業(yè)區(qū),計劃引進諸如咖啡廳之類的高檔商業(yè)會所,目前正在招商;塔座面積最大,超過3000平方米,這里會設置醫(yī)務室、廁所、售票處、游客中心、監(jiān)控指揮中心、導游處以及5D影院等設施。

78炎帝廣場

炎帝廣場位于市中心,后面是電視塔,旁邊是公園和商場,是個十分熱鬧的地標。廣場內的炎帝像聳立在中間,十分高大,很有皇者氣勢。用時參考2小時門票 免費景點位置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qū)珠江南路天臺山路

79九郎廟

九郎廟據傳,唐朝開國年間,唐太宗李世民率兵征戰(zhàn)南方,右眼中箭重傷,在九郎山遇到石希遷、懷讓、懷思周三位釋家弟子及鄭、姜、王、李、湯、殷六位醫(yī)術高明郎中,得以醫(yī)治傷目復明。李世民凱旋京城后,曾多次派人造訪九位恩人,不知其蹤,便下令營造一座廟宇以示懷念,賜名“九郎廟”,并親擬楹聯(lián)一幅:“眾山俯首”,“遠水連天”。千百年間,九郎廟香火長盛不衰。

80婆仙嶺

株洲最高峰是婆仙嶺,又名“婆仙山”,地處荷塘區(qū)明照鄉(xiāng)亭子前村和北塘村境內,海拔313米,東與瀏陽交界。據湖南省志和長沙、湘潭、瀏陽、醴陵四縣志記載:婆仙嶺,自古為四邑名山。登上相對峙的楠木山頂峰,極目眺望,婆仙嶺形似一匹將要躍起奔騰的駿馬,昂首向西,山的二峰,酷似兩只馬耳朵,畢直挺豎,會神靜聽,似乎在等待著主人到來騎上奔跑。宋芷公路,宛如一根褐色的玉帶,縱跨馬背,緊鎖馬體腰部,惟妙惟肖。5000余畝原生態(tài)“林?!?,有樹影婆娑的古樟、波濤翻滾的黃竹林及毛竹林等。200余畝百草沖水面相得益彰,掩映成趣。林區(qū)負離子含量極高,有“天然氧吧”之稱。

81株洲資福寺

資福寺臨近天元區(qū)黃河南路與濱江路交匯處,始建于梁武帝時期。寺中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等佛教建筑錯落有致,資福寺香火旺盛,廟宇高大宏偉,氣勢磅礴,雕刻立意精美,匠心獨特,具有濃郁的佛教文化氣息。這里濱臨湘江,依山傍水,風景秀美,實為佛教朝拜、旅游之勝地。

82株洲龍門寺

株洲龍門寺地處群豐鎮(zhèn)石塘社區(qū),始建于唐宋時期,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其所在寶地五云峰,屬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林木茂盛,泉水常年不斷,冬暖夏涼。有石壁、拜日臺、笑天獅、袁海觀父母古墓、龍泉蓮花池等多處人文自然景觀。

83羅學瓚烈士墓

羅學瓚烈士墓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天元區(qū)馬家河鎮(zhèn)月塘社區(qū)。羅學瓚(1894-1930),湖南省湘潭縣人。一九一八年參與組織新民學會,一九一九年赴法國勤工儉學,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湘區(qū)區(qū)委委員、湘南區(qū)委宣傳部長、酆陵和湘潭縣委書記、浙江省委宣傳部長、代理書記、中共特派員等職。一九二九年四月三十日被捕,囚禁于浙江陸軍監(jiān)獄。一九三零年八月二十七日壯烈犧牲。

84汽車博覽園

汽車博覽園位于天元區(qū)新馬創(chuàng)新城和栗雨工業(yè)園之間。項目占地面積5640畝,總投資約200億元。園區(qū)規(guī)劃分為四個板塊,其中汽車文化博覽與運動板塊規(guī)劃面積900畝。屆時將修建汽車時光走廊、汽車博物館、汽車攝影基地、汽車營地及名車主題公園、汽車影院等項目。 景區(qū)地址:天元區(qū)新馬創(chuàng)新城和栗雨工業(yè)園之間

85鐘海閭紀念館

革命先驅鐘海閭紀念館在醴陵仙山公園開館,該市又增添了一處革命傳統(tǒng)教育園地。 1870年,鐘海閭出生于醴陵官莊鄉(xiāng),走上革命道路后,他創(chuàng)辦學校,建立黨的地下聯(lián)絡站,發(fā)展培養(yǎng)了宋時輪、程星齡等杰出革命人物;發(fā)動農民參加彭德懷、王首道領導的工農紅軍攻打長沙戰(zhàn)役;成立農民協(xié)會、女子聯(lián)合商會,在醴陵建立了蘇維埃政府,1942年病逝。 2002年,省委黨史研究室追贈鐘海閭為“革命先驅”。此后,以鐘經迪為代表的醴陵民間人士廣泛搜集整理鐘海閭生平事跡,獲取了大量證明材料及實物,經過數年籌建,終于隆重開館。

86日軍侵華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

日軍侵華大-死難同胞紀念碑位于株洲市? ??陵縣洣江鄉(xiāng)榮華村與思聰鄉(xiāng)深塘村邊界。日軍于1944年6月進犯茶陵。攻陷茶陵城后,日軍在茶陵犯下滔天罪行。8月27日,大-開始,至1945年2月26日日軍撤離縣城,為期近8個月,侵華日軍在茶陵燒殺擄掠,奸0女,近3000名群眾慘遭殺害。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緬懷日軍侵茶大-死難同胞,教育青少年和干部群眾,2004年9月,茶陵縣人民政府在洣江鄉(xiāng)榮華村與思聰鄉(xiāng)深塘村邊界東門塔500群眾遇難地段修建了日軍侵華大-死難同胞紀念碑。紀念碑碑高7.5米,四周環(huán)欄用漢白玉制作,用大理石制作了碑體。

87荷塘抗日陣亡將士墓

荷塘抗日陣亡將士墓位于株洲市荷塘區(qū)新華東路1107號留芳園公園內。1941年9月7日,日軍以騎兵為先導,從瀏陽方向分兩路襲擊株洲,國民黨暫編第6師一部在荷塘鋪一帶英勇抵抗,由于指揮官思想麻痹,帶領剛招募來的且未經訓練的新兵倉促應戰(zhàn),1000多名官兵陣亡。當時荷塘鋪一帶到處尸首橫陳,其景慘不忍睹。當地紳士、百姓出于對抗敵英烈壯舉的敬佩和慰藉為國捐軀的英魂,自動捐資捐物,組織人員收尸合葬,墳前立的麻石碑上陰刻楷書:“抗敵陣亡將士墓,此土忠烈,中華民國三十年冬本鄉(xiāng)士民公立”。

88左權將軍紀念碑

左權將軍紀念碑坐落于株洲市醴陵市城區(qū)西山半山腰。左權,1905年3月生于醴陵北鄉(xiāng)黃茅嶺一貧苦農家。1922年入醴陵縣立中學,參與組織社會問題研究社,投身反帝反軍閥的-。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192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入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后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后任紅15軍政委,紅1軍團參謀長,參加開辟根據地和歷次反“圍剿”。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主力長征,與林彪、聶榮臻等率領紅1軍團為前驅,斬關奪隘,到達陜北。

89何孟雄故居

何孟雄故居位于株洲市炎陵縣中村鄉(xiāng)龍?zhí)洞?。故居系晚清時期何孟雄的老曾祖父何青云所建住宅。何孟雄于1898年6月出生,1914年夏考入岳云中學。1917年春改名何純,考入湖南公立工業(yè)專門學校,常與長沙學聯(lián)和本校學生毛澤東、蔡和森、張昆弟、李維漢等一起參加-。1918年,在楊昌濟先生的幫助下,與蔡和森等人離開長沙到北京。1920年3月,在李大釗的指導和幫助下,何孟雄加入了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團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11月,加入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何孟雄是全國最早的50余名黨員之一;

90中村軍民訴苦大會舊址

中村軍民訴苦大會舊址位于株洲市炎陵縣中村鄉(xiāng)中村村小鋪頭組。1928年3月下旬,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策應湘南起義,在酃縣中村集結。

91八擔丘(毛澤東給部隊上政治課舊址)

八擔丘——毛澤東給部隊上政治課舊址位于株洲市炎陵縣中村鄉(xiāng)中村村。為策應湘南起義,1928年3月18日,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1團、第2團全部到達中村集結,并隨后在這里開展了10天的革命活動。為訓練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從3月19日開始,毛澤東采用上午給這個營講課,下午給那個營講課,分別留半天討論的方式,集中一個星期的時間,對部隊進行了一次系統(tǒng)的政治教育。課堂就設在小鋪頭的八擔丘稻田里。田邊擺著一張小方桌,一條小板凳,一塊小黑板。戰(zhàn)士們就著禾蔸席地而坐。毛澤東時而坐著講,時而站起來比劃著手勢講,時而在黑板上寫著,戰(zhàn)士們聽得聚精會神。

92橋頭江家——毛澤東水口舊居

橋頭江家——毛澤東水口舊居位于株洲市炎陵縣水口鎮(zhèn)水口村橋頭江家組。1927年9月29日,? ??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抵達三灣,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將1個師3個團縮編為一個團,在軍隊內部成立士兵委員會,并提出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建立黨的各級組織和黨代表制度,營以上建立黨委,全軍由黨的前敵委員會統(tǒng)一指揮,從而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接著于10月3日,在寧岡左城召開前委擴大會議,總結秋收起義的經驗教訓,討論了爭取袁文才、王佐兩支地方武裝等問題。隨后在袁文才的幫助下,在茅坪建立留守處和后方醫(yī)院,將傷病員妥善安置,又繼續(xù)往湘南進軍。

93淥口伏波廟(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舊址)

淥口伏波廟——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舊址位于株洲市株洲縣淥口鎮(zhèn)南端伏波嶺(又名小石圍)上,瀕淥水北岸,前有石崖壁立,下臨深潭。據《后漢書·馬援傳》記載,東漢建武十七年(41年),交趾女子徵側、徵貳受太守蘇定所迫,率眾造反,占嶺外六十余城,側自立為王。光武帝因馬援習水戰(zhàn),且為驍將,遂拜伏波將軍。馬援率官兵2萬人,樓船二千艘南征,斬首五千,降以萬計,功成回師。馬援南征時,往返途經縣境,曾在淥口及昭陵灘等處屯宿。后人為紀其事,將馬援在淥口屯兵之處取名伏波嶺。又據《伏波古廟記》載,自唐代起,邑人即在伏波嶺上修建廟宇,供奉馬援。

94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駐酃縣水口團部舊址(朱家祠)

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駐酃縣水口團部舊址(朱家祠)位于株洲市炎陵縣水口鎮(zhèn)水口村。1927年10月中旬,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酃縣水口,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團部設在朱家祠。毛澤東在這里接見了酃縣第一個黨支部——涼橋黨支部書記周禮。周禮向毛澤東匯報了中共酃縣特別支部和農民協(xié)會在大革命失敗后遭敵人破壞的情況和涼橋臨時黨支部的工作情況。毛澤東對臨時黨支部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隨后,問周禮酃縣有沒有國民黨駐軍。周禮告知到現在為止,酃縣還沒有國民黨的正規(guī)部隊,只有南鄉(xiāng)和東鄉(xiāng)兩個挨戶團。

95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師部舊址(周家祠)

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師部舊址(周家祠)位于株洲市炎陵縣中村鄉(xiāng)中村村。1928年3月初,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員、湘南特委的軍事部周魯來到井岡山,指責毛澤東躲在井岡山,沒有一點發(fā)展前途,并傳達了中央和湖南省委的決定:給毛澤東以“開除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和“撤消現任省委委員”的處分,撤消前委,改組為師委,由何挺穎任書記,毛澤東任師長,并命令立即開往湘南,策應湘南起義。

96中共攸縣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舊址暨譚震林生平業(yè)績陳列館

中共攸縣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舊址暨譚震林生平業(yè)績陳列館位于株洲市攸縣城關鎮(zhèn)珍珠港。舊址坐東北朝西南,由三部分組成。中為文昌廟,始建于1803年;左為倉圣廟,始建于1831年;右為興賢堂,始建于1833年。清為攸江公署所在地,民國時期為國民黨縣黨部和會議處所。1925年,中共湘區(qū)委員會派潘鵬舉來攸縣發(fā)展黨員,是年冬和小學教師余來、譚志道等成為攸縣第一批中共黨員。1926年攸縣第一個黨支部成立。同年6月14日,在葉挺獨立團中共黨組織的幫助下,成立攸縣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地址設在文昌廟,下轄7個基層黨支部,發(fā)展黨員60余名,由余來任總書記。

97炎陵烈士陵園

炎陵烈士陵園位于炎陵縣霞陽鎮(zhèn)湘山公園。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炎陵縣是湖南省農民運動開展較早的地區(qū)。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炎陵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核心縣,也是湘贛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多次來炎陵? ??開展革命活動,指導該縣工農革命斗爭?!爸烀钡谝淮螘妗⑺谌~家祠連隊支部建黨活動、土地革命第一次插牌分田等一系列重大的革命歷史事件都發(fā)生在炎陵。

98桃源洞自然保護區(qū)

桃源洞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湖南省東南部,炎陵縣(原名酃縣,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的東北隅,地處東經113о56'30~114о06'20,北緯26о18'00~26о35'30,南北長32.25千米,東西寬13.50千米,東與江西井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毗鄰,南與湖南省炎陵縣下村鄉(xiāng)相連,西與炎陵縣的十都鎮(zhèn)、策源鄉(xiāng)相接,北抵江西寧岡縣武功山。桃源洞自然保護區(qū)是湖南省建立最早的省級自然保護區(qū)之一。自1982年經省人民政府湘政發(fā)(1982)29號文件批準成立以來,區(qū)內的森林和野生動植物一直受到嚴格的保護和管理,基本上實現了保護“保存較完好、區(qū)系成分復雜.

99醴陵官莊湖國家濕地公園

國家濕地公園是指經國家濕地主管部門批準建立的濕地公園,是以具有顯著或特殊生態(tài)、文化、美學和生物多樣性價值的濕地景觀為主體,具有一定規(guī)模和范圍,以保護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性、維護濕地生態(tài)過程和生態(tài)服務功能并在此基礎上以充分發(fā)揮濕地的多種功能效益、開展?jié)竦睾侠砝脼樽谥迹晒┕娪斡[、休閑或進行科學、文化和教育活動的特定濕地區(qū)域。 我市官莊國家濕地公園是以官莊水庫和澗江、潭塘江、桃花江和小橫江的部分江段為主體,以及水庫和河流第一層山脊內的部分生態(tài)公益林地等周邊部分區(qū)域,總面積1363.7公頃,涉及官莊鄉(xiāng)的6個行政村。

100茶陵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

湖南茶陵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株洲市茶陵縣境內,東陽湖,因明朝茶陵籍首輔李東陽而命名。水庫處湘江水系洣水支流沔水末端,是一座以防洪、發(fā)電為主,兼顧灌溉、旅游和城市供水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水電樞紐工程。目前,東陽湖景區(qū)以保護水資源、建設水生態(tài)、做活水文章為主線,以山里做客、島上踏青、湖里觀光、平原嬉水、古址探險為思路,充分展示客家風情和山水魅力,致力打造成水路八十里、湖南千島湖旅游品牌.

沒想到株洲這么多景點,雖不大,但也是周末游覽的一去處。更多株洲景點,可看第下一篇。

Hash:d852f607eddd4058b151752f927ae1200c7a699b

聲明:此文由 梅山蠻看世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