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或不來,我就在這里,鶴山,美麗的生態(tài)文化特色小鎮(zhèn)!
汶河青草,近中秋,
更無一點風色。
玉鑒瓊田三萬頃,
著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會,
妙處難與君說。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這富有詩情畫意的場景,恐怕只有在鶴山才能欣賞的到了。登皋山極頂,賞汶河玉帶,妙處難與君說。
想看美景,又不想擠高速、看人海。那小編為您良心推薦絕佳圣地---寧陽縣鶴山鎮(zhèn)!
1
金三角公園
金三角公園位于鶴山鎮(zhèn)駐地南部的三角地帶,占地21畝,建成于2010年11月。公園向東為伏山鎮(zhèn),向南為東疏鎮(zhèn),向北為鶴山鎮(zhèn),交通便利,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
鶴山鎮(zhèn)傾力打造“金三角”公園,總投資60余萬元,綠化苗木30余種。由于公園形狀大致呈三角形,周邊全部用黃金槐鑲嵌,故名“金三角”公園。
園內(nèi)栽植觀賞樹木九種,喬木九種,灌木九種,共五個組團,寓意鶴山抱團發(fā)展。整個公園內(nèi)綠蔭蔥蔥,鳥語花香,蜿蜒小道環(huán)繞整個公園。
巍峨的泰山石矗立在公園內(nèi),巨石高7米,重60噸。巨石正面的浮像,酷似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仿佛沉淀著鶴山深厚的文化底蘊。
高聳的“九皋文化社區(qū)城”擎天柱奪人眼球,展示著鶴山優(yōu)雅姿態(tài),更是一種巨大的召喚,迎接四面八方的來客。
2
中皋碼頭
中皋碼頭于2012年5月動工建設(shè),共計投資100余萬元,購置了畫舫、沖鋒舟、龍舟、竹排以及浮動碼頭等設(shè)施。
九皋有約
鶴山鎮(zhèn)通過中皋碼頭加大鄉(xiāng)村旅游的知名度,舉行各種活動進行對外宣傳推介。每年9月16日社區(qū)節(jié)期間舉行龍舟賽、游泳比賽,夫妻竹排賽等豐富多彩的水上項目,中皋碼頭已然成為鶴山旅游一張新的名片。
3
皋山社區(qū)文化廣場
吉祥石陣
吉祥石陣位于皋山社區(qū)文化廣場北部正中央,占地約300平方米。石陣由46塊造型各異的巨石組成,按照鶴山鎮(zhèn)46個村(居)的地圖造型布置,堪稱是鶴山鎮(zhèn)的微縮景觀。
石陣用石均采自鶴山鎮(zhèn)本地山石,或隱如伏虎,突如驚龍;或數(shù)石共拱,如獸相爭;或云蒸霧騰,恍如仙境。在這里石石都透出它神秘的氣息、石石都顯現(xiàn)它內(nèi)在的精靈......
石陣的建設(shè),象征著鶴山鎮(zhèn)以九皋文化社區(qū)城建設(shè)為統(tǒng)領(lǐng)實現(xiàn)“七區(qū)九片三中心”抱團發(fā)展,對于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升社區(qū)品味,優(yōu)化發(fā)展環(huán)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九皋戲臺始建于2012年,長寬皆為16米,四角有石獅鎮(zhèn)守,上立7根用大理石雕刻的“文明之約”石柱。
九皋舞臺是全鎮(zhèn)文化活動的主陣地,每年舉辦多場次演出,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鶴山鎮(zhèn)大佛寺始建于2012年,位于鶴山鎮(zhèn)皋山社區(qū)文化廣場西側(cè)。寺院占地1000平方米,采用“干插石”建筑工藝,建設(shè)廟房3間。寺內(nèi)供奉千年古佛——佛祖釋迦牟尼,石佛高2.2米,寶相莊嚴,呈盤坐傳法狀,佛像盤膝底座為二龍戲珠雕刻。古佛東側(cè)為藥師佛,西側(cè)為阿彌陀佛。
古佛的由來,讓人敬畏和膜拜。早在佛教鼎盛的宋代,中皋島上分為西寺和東寺,東寺位于現(xiàn)在的東皋村,西寺位于現(xiàn)在的中皋村。該佛一開始置于東寺,由于連年發(fā)生洪澇、瘟疫等各種災害。信眾們發(fā)現(xiàn),該佛為佛祖釋迦牟尼,是群佛之首,應(yīng)當處于該島的中軸線上,也就是西寺的位置。于是古佛被請到了西寺,從此島內(nèi)風調(diào)雨順,香火延至新中國成立。時至文革,破四舊,島內(nèi)群眾為保護古佛,將之深埋于地下,時隔近五十年,大佛又重見天日,被請到了皋山社區(qū)。據(jù)工作人員回憶,在發(fā)掘大佛時,有一黃色巨蛇伴其身旁,瞬間消失。據(jù)佛學專家說,該蛇為黃龍護法,古佛歷經(jīng)千年,已有靈性。
2013年6月17日邀請山東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對古佛進行了現(xiàn)場鑒定,該古佛為宋元時期石佛,屬國家二級文物;出土的石獸、石座亦為宋元時期,屬國家三級文物。專家認為,古佛為佛祖釋迦牟尼傳法像,品相完好,歷經(jīng)千年戰(zhàn)火和動亂,能保存下來實屬不易。
4
顏 廟
顏廟,位于鶴山鎮(zhèn)泗皋西北村北部,亦稱寧陽復圣祠,為孔子第一大弟子敕封復圣公顏回的廟堂。據(jù)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年)《顏氏族譜》記載:“顏氏五十二代孫顏仙、顏俊、顏和徙居寧陽泗皋村,五十四代孫元代泰安州太平鎮(zhèn)巡檢顏偉,于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奉敕監(jiān)修泗皋祖廟”。
1991年4月,全國著名建筑學家鄭孝燮先生,對大殿鑒定后,認為現(xiàn)存木架結(jié)構(gòu)為最初建造木構(gòu)件,有典型的元代特征,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shù)、科學價值。2000年5月,顏子廟被省建設(shè)廳、文化廳公布為山東省歷史優(yōu)秀建筑,是第二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七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顏子廟座北朝南,占地5000多平方米。院落呈南北長方形,南北長109米、東西寬37.33米。由大門、大殿和儀門組成。儀門為三開間,進深5米,面闊7米,通高4.8米,為清代硬山穿堂式建筑。大殿木制結(jié)構(gòu),能看到的只有兩根前檐柱,其余的6根檐柱均壘砌在墻內(nèi)。檐柱上細下粗,呈梭形,柱頭卷殺,柱頂宛如扣著的盆子。柱子與地面并不完全垂直,向內(nèi)側(cè)傾斜,能明顯地看到柱子與地面形成的柱側(cè)角。所有這些都保留了唐宋時代建筑的特點。
01
大殿雖然只有三間,工匠們?nèi)栽O(shè)計使用了大梁、平梁和順梁共計14架之多,并且用料粗重。4架大梁全是用直徑0.8米的彎曲天然原木稍微加工做成,七萬曲度基本一致,這是元代建筑的典型特征。
02
顏子廟結(jié)構(gòu)的獨特之處,還在于人們俗稱的“二梁不在大粱上”:六架平粱由橫在大粱上的四架順梁承托,除了兩山墻內(nèi)重梁之外,其余四架平梁均錯出大梁。頂部木梁框架,沒有一根鐵釘,全部是用榫子榫起來的,堅固異常,讓人嘆為觀止。另外梁與梁之間、梁與檁條之間、檁條與坊之間都墊有一斗三升拱,平梁上的蜀柱兩側(cè)用叉手支撐脊檁,蜀柱下勢有十字拱或合楂。因為明間的跨度較大,脊檁除用蜀柱和叉手支撐以外,還設(shè)計了8根斜撐承托在脊檁中間,用藻井形式的裝飾手法來進行處理,分散殿頂?shù)闹亓浚@在力學上是可取的,也是顏廟建筑結(jié)構(gòu)上的創(chuàng)造。
至于為什么會出現(xiàn)“二梁不在大梁上”的獨特樣式,人們說法不一:第一種說法是借鑒蒙古包的樣式而形成的獨特建筑風格,因為顏廟建于元代,所以這種說法應(yīng)當是非??尚诺模坏诙N說法是為了擴大三間正房中明間的空間,把大梁往另外兩間房子里伸了伸,也由此形成了明三暗五的另一種建筑風格;第三種說法是顏偉在建廟時以為自己是顏氏家族里職位最高、最富有、最有權(quán)勢的顏氏第一人,所以奉命建家廟,但在進京時發(fā)現(xiàn),京城里還有比自己職位、權(quán)勢更高的顏氏族人,自感羞愧難當,所以用二梁不能在大梁上表達自己的心境;第四種說法是修建曲阜顏子廟的和修建鶴山顏子廟的是顏氏家族中兩個支系,而鶴山顏氏家族是長支,曲阜顏氏修建顏子廟讓鶴山顏人感覺很傷自尊,也上書請求建廟,并且在建筑設(shè)計上用二梁不能在大梁上表達了顏氏長支的一種氣憤和惱怒。不管這些說法哪個更符合歷史事實,但顏子廟作為一種歷史存在,在經(jīng)歷過時光、戰(zhàn)火、文革等等的歷史變遷和七百多年的風雨飄搖之后,仍然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5
鶴 山
鶴山,位于鶴山鎮(zhèn)中部,海拔252.6公里,占地1.8平方公里。石灰?guī)r山體,有樹林。遠視此山,如松鶴一般,主峰為松鶴之首兩側(cè)各有一側(cè)峰對稱,與主峰相依偎。山以形而得名。
清光緒十三年續(xù)修《寧陽縣志·山川》記載:“峰巒秀舉,勢如飛鶴。東北石壁屹立,土名虎洞,內(nèi)鐫佛像。
此山又為祥瑞之地,清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初三日未時有孫氏人家之生產(chǎn)麒麟于鶴山,山東巡撫岳濬為此上表朝廷,鶴山為此名揚天下。
鶴山老虎洞石窟造像
老虎洞開鑿于金元時期,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新發(fā)現(xiàn)。清光緒十三年《寧陽續(xù)志》記載“邑人劉儒鑌《虎洞記》略云:鶴山東偏壁立千仞,忽現(xiàn)一洞。洞口二尺許,屈身而后可入。廣不滿二尺,深約六尺,正面石上鐫一佛像,石幾、香爐具備。天將雨,佛身如有汗出,香爐水盈不溢,土人以為雨征。折而北,壁縫隘甚,側(cè)身入,乃闊如夏屋,其上無際,不止數(shù)十仞。窅然深黑,燈燭俱不然,惟燎柴可照。洞前有二碑:一建于前明天啟,一建于國朝乾隆。名為虎洞,祈雨輒應(yīng)。又有石碾一、石臼一,或以為昔人避寇之用,理或然也。咸豐末,捻匪屢擾,附近居民多入其中以免”。
老虎洞洞口向東,人工壘砌發(fā)券。洞口向內(nèi)有長約5米的通道,正對石佛造像。石佛造像為蓮花座佛像,周圍雕刻石龕,下有兩層蓮花石臺座。造像底座長110厘米,高18厘米,龕高79厘米,寬73厘米。造像高63厘米,寬56厘米,為三頭六臂形式,中間兩臂下垂合掌,兩側(cè)兩臂彎曲向上作托物狀,佛像面部因歷史原因變得殘缺模糊不清。佛像衣紋線條流暢,造型古樸自然,制作精良,極富金元時期造像特征。該佛造像為研究寧陽縣佛教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資料。
鶴山朝陽洞
朝陽洞石窟位于,鶴山南麓,離山頂約百米。鶴山朝陽洞石窟刻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冬十一月,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fā)現(xiàn)的石窟寺。
朝陽洞洞口狹窄、陡峭,寬0.49米,高1.8米,向內(nèi)深約5.7米。洞口左側(cè)有題刻、10行,額題“佛手朝陽洞記”,首題“大明國山東兗州府寧陽縣青川鄉(xiāng)東王屯莊開洞”。下題“明嘉靖二十六年冬十一月吉日石匠毛逵”,左第二行顏□齊書丹,滿行20字,字徑4厘米,其余字體多漫渙不清。主洞內(nèi)空間狹小,洞內(nèi)石壁平整光滑,上有“慈航海業(yè)” 四字。下部雕刻石質(zhì)香案,上面供奉王仙老爺之神位。香案長82厘米,寬32厘米,高10厘米,兩頭翹首飾云鉤紋。朝陽洞臺階下五米處有石刻“峰回路轉(zhuǎn)”四字,陰刻楷書,字徑12厘米。向東2米為“朝陽洞”三字,字徑15厘米,陰刻楷書。該石窟目前保存狀況較好,大部分石刻清晰可辨。
鶴山寨墻
鶴山寨墻,位于麒麟山山頂上,為清代軍事設(shè)施遺址,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fā)現(xiàn)。
該寨墻依山頂山勢而建,蜿蜒彎曲,氣勢雄偉。共殘存北、南、西三面寨墻,總長約800米,其中北面寨墻殘缺嚴重,殘長400米;南面寨墻殘存100米;西面寨墻保存較好,殘長300米。均用大小不一的石塊壘砌而成,其中最高處約3—4米,最寬處2.3米。共設(shè)有寨門兩座,均已破壞,僅殘存半截,門寬1.5米,殘高1.5米。山頂還遺留多處房屋地基,均為石砌。該遺址應(yīng)為附近村民為躲避匪患,在鶴山構(gòu)筑工事進行防御的臨時住所,或為土匪流寇占山為王、為禍鄉(xiāng)里的據(jù)點。
星棋石陣
在鶴山的山頂上,有這樣一群石頭:看上去像天上繁星那樣雜亂無章,卻又好像棋盤上的棋子那樣井然有序。這就是我們鶴山的星棋石陣。關(guān)于這個石陣,有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兩個神仙,他們想在人間找一處風水寶地作為修行之地,他們一起下凡在人間游歷,當行至鶴山的時候,見到這里怪石嶙峋,植被繁茂,生機盎然,并且有許多仙鶴在此棲息繁衍,他們都覺得鶴山非常具有靈氣,都想要把鶴山作為自己的修行之地,但二人又不想因此失了和氣,于是約定在鶴山之巔下一盤棋,勝者擁有此山,敗者另覓他處。就這樣,兩人在鶴山上擺開了棋局,怎知整整下了九九八十一天,兩人依然打成了平局,沒能分出勝負。年紀大點兒的神仙于是建議道:“看來你我二人都與此山有緣,那不如這樣,我們各自占據(jù)兩側(cè)的側(cè)峰,這樣仙鶴在主峰上既不會被我們打擾,我們又能彼此為伴。”另一神仙欣然應(yīng)允。而他們當時下棋的棋子,就這樣留在了鶴山上,經(jīng)歷了數(shù)萬年的風吹日曬,吸收天地精華,演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星棋石陣。
仙嘆臺
在鶴山上,有一巨石傲然挺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仙嘆臺,據(jù)說,在這個巨石上駐足過許多位神仙,他們站在這里,能夠看到鶴山腳下的旖旎風光,更能夠欣賞仙鶴的翩翩起舞,看到這些優(yōu)美的景色,每一位神仙都會忍不住為之贊嘆。因此人們便把這個地方稱為仙嘆臺。
關(guān)于仙嘆,還有另一種說法。佛經(jīng)記載,從前有個富人,名叫仙嘆。仙嘆后來信了佛教,心想:“世上的一切,都是變化不定的,連生命和財產(chǎn),也不是永遠屬于自己的,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失去;只有多做好事、積點功德,才是真正有好處的。”仙嘆決定買藥給百姓治病。仙嘆便四處采購,弄來各種名貴藥材,每天在市上免費供應(yīng)病人。仙嘆的善心得到大家的稱贊,沒有多久時間,名聲傳遍遠近四方。東南西北各地的病人,都慕名前來接受治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于,仙嘆的財產(chǎn)漸漸地用盡了,欠下大量的債,過著窘迫的日子。當時,常有一些商人為了賺錢,結(jié)伴下海去撈海底珍寶。仙嘆想碰碰運氣,就跟著一伙商人出海尋寶去了。在返程途中那些商人注意到,仙嘆采集的海中寶物里,有一顆燦爛奪目的大白珍珠,是世上稀有的寶貝,他們心里又羨慕又嫉妒,總希望自己也能得到。眾人趁仙嘆在井邊彎腰喝水時齊擁上前,將仙嘆推到井底。由于仙嘆做了那么多好事,他的善行感動了神仙,天神在這危險的時刻,在井底接住了他,使他安然無恙,連披都沒有擦破。鄰國聞?wù)f,皆交口稱贊,無不佩服仙嘆的崇高道德。據(jù)說仙嘆曾尋寶來此。
鶴山十八盤
鶴山十八盤是鶴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82級石階,是鶴山的主要標志之一。此處兩山崖壁如削去了一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遠望去,恰似天門云梯。鶴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鶴山之壯美,盡在登攀中!
鶴山九九石
鶴山“九九石”,分布于鶴山山頂上,它是核形石灰?guī)r,是充滿傳奇色彩的奇石,據(jù)傳人們用手撫摸后,能祛病免災,延年益壽活到九十九歲。
6
皋 山
皋山位于鶴山鎮(zhèn)北部,北依汶水,西北有大悲山、牟山,西南有西杏山、龜山,東有小中皋,群山拱秀。海拔200.4米,占地0.6平方公里。因北臨大汶河,位于水旁,而水邊的山稱之為皋,故名皋山。
皋山以石灰?guī)r構(gòu)造山體,山體呈錐狀。山上林木茂盛,植被繁茂。以柏為主,粗者懷抱,樹型各異,虬龍丫枝,古老蒼翠。又有黃櫨雜生于柏樹之間,為多年生落葉灌木,金秋時節(jié),其葉血紅,如霞似火,層林盡染,真是“霜葉紅似二月花”。
山腰處山勢陡峻,懸崖壁立,怪石嶙峋。古寨墻依勢而建,寨門處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山寨內(nèi)石屋多座。昔為金、元時期附近百姓為避戰(zhàn)亂而建,距今已800多年。又傳此山寨建于北宋年間,《水滸》傳記載孔明、孔亮兄弟在此占山為王,與位于鶴山山的魯智深、武松、楊志遙相呼應(yīng)。投奔梁山后主寨建筑毀棄,只余現(xiàn)存遺跡。山南、山北均有磐路上山,北路為1993年所開,南路于2013年4月始建。
玉 皇 廟
玉皇廟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清乾隆年間曾重修,有近500年的歷史,而后經(jīng)人世滄桑和自然破壞,1993年春,有外商投資復建,其北又加建風月亭、山門。玉皇廟座北朝南,大殿面闊三間11.50米.進深7.20米。高約7米。原為抬梁式木構(gòu)架,灰瓦硬山頂,木制仿古門窗,頂覆黃色琉璃瓦,大脊飾吻獸,門前置鐵制香爐一個,高1.5米。大殿中央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兩側(cè)為太上老君和托塔天王李靖塑像,內(nèi)側(cè)是兩個侍女塑像,彩塑造型簡潔、面龐清麗。人們普遍信觀音、拜如來,對玉皇大帝則充滿了敬畏,寺廟相對較少,據(jù)說全國只有三處玉皇廟。
龍 王 廟
龍王廟位于玉皇廟西南。供奉的是西海龍王,因為當?shù)赜昙舅轮瓿S晌髂隙鴣?,即當?shù)匕傩账f的“收西南雨”,且西南方向來雨不僅大而且平穩(wěn),一般不夾帶狂風冰雹。百姓疑為西海龍王所賜,故供奉西海龍王。逢干旱年月,民間舉行祈雨儀式,拜玉皇、求龍王常常應(yīng)驗。又民間傳說,汶河神龜戲水,致使汶河流域洪水泛濫,大水盈溢,淹沒諸山,當?shù)亓鱾饔小?a href='/taibaishan/' target=_blank>太白山上龜戲水,皋山頂上掛雨柞”的說法。汶南、汶北盡為澤國。玉皇大帝知曉此事,怒將神龜點化為石而成皋山西南之龜山。又因汶河神龜隸屬西海龍王管轄,便判罰西海龍王在皋山看守神鬼,以防再行戲水危害地方之亂。西海龍王只知有管理失職之過,便常布甘露于當?shù)兀祜L調(diào)雨順之福于此,民間感玉帝之恩,便修建玉皇廟、龍王廟于此山。
風 月 亭
玉皇廟的背面為風月亭,也叫望汶亭。立于亭下,“寧陽八大景”之一的“汶河玉帶”盡收眼底。旭日東升,紫氣東來,大汶河銀波閃耀,如蛟龍、如彩帶、如薄紗、如云霽彩虹,蜿蜒曲折蕩蕩西去。山因河動,河因山秀,蔚為壯觀。
心形石刻
風月亭旁一斜面巨石,上刻一字 “心”,高2.1米、寬4.6米,人立其上,曰人在心中,有超然之感,心無旁騖?!暗婪鹫J為三界者,即色界、欲界、無色界。色欲二界,乃有心之界;無色界為無心之界。非有非無,有無俱不立,物我歸空。無心之心,謂之真心,真心之心,萬物一體,無分彼此?!笔虨?993年復建皋山景點時同期雕刻。
三生石
在皋山南麓山腰處,有三塊石頭,從小到大,逐漸升高,有步步高升之勢,故名三升石。相傳在三生石上站一站會給人帶來好運。又因升與生諧音,因此又有三生石一說,三塊石頭分別象征著前生、今生、與來生,代表三世的好姻緣。
在皋山南麓山腰處,有一洞穴,入口極窄,但內(nèi)部空間較為開闊,據(jù)山下老人說,洞內(nèi)還有石桌石椅等物件。相傳,一日一農(nóng)夫上山砍柴,因疲憊至極在這一洞口的大樹下睡著了,醒來之際,聽到了洞內(nèi)神仙交談的聲音,仔細一聽才知道因皋山山頂有玉皇廟,供奉玉皇大帝,而眾仙在面見玉皇大帝之前,都在山腰處的這個山洞內(nèi)等候傳喚。農(nóng)夫下山后奔走相告,從此,該山上玉皇廟一直香火旺盛。后來人們都稱這一山洞為仙人洞。
別等了,快來吧!?。?/p>
Hash:ed54456b538d590b1f6f6d7322fc7866828d87df
聲明:此文由 九皋有約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