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森洋行:故宮文物的臨時避難所,現(xiàn)在卻成了真正的廢品倉庫?

重慶南岸區(qū)慈云老街的歷史建筑群當中,有一個地方曾經被喻為是南濱路上的“故宮”。值得注意的是,這里可是真正存放過故宮內的文物,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里,它成功保護了流落的故宮文物,成為了一處臨時避難所。

這個地方就是安達森洋行,說到安達森洋行,其實很多南岸本地居民都對它不了解。

安達森洋行位于重市南岸區(qū)海獅路2號,面朝長江,背靠獅子山。自1891年重慶開埠之后,許多外商就來到重慶建造洋行,沿江做買賣,這座安達森洋行就是建造于那個時期。洋行的主人原本是一位瑞典商人,主要經營中國土特產進出口貿易。和重慶許多自身帶有城市文化氣質的老城建筑不一樣的是,安達森洋行本來只是一座普普通通洋樓,沒有特別精致的雕梁畫棟,也沒有什么奇幻傳說,它與眾不同的地方其實是來源于一段特殊的往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東北三省迅速淪陷。1933年北京故宮博物院為躲避日軍的侵略,保護好故宮文物的安全,當時進行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南遷活動。據(jù)統(tǒng)計,當時僅僅是搬離故宮的文物就有13427箱,本來的計劃是將這批文物分5批運送至南京的,但是在南京成立故宮博物館三年之后,又遇上了“七七事變”的爆發(fā),在南京告急的情況下,故宮文物不得不進行再一次的轉移。

為了保證文物的安全,當時文物向大后方轉移的路線被分為三條,以南、中、北三個方向進行,而向重慶方向的文物遷移從1938年5月22日一直到當年的10月份,由漢口進重慶,耗時5個月進行,最終粗略估計大概運抵的文物有9000多箱,而文物之中又多以字畫為主。

字畫類的文物既要保證避免接觸明火,又要保證不易受潮,不易被蟲蛀,這樣一看挑選保存文物的地方自然是要慎重的。經過多次勘測和尋找,最終選定的文物保護地有三處:川康洋行倉庫(渝中區(qū)打銅街郵局大樓)存放3830箱,吉時洋行倉庫(南岸王家沱)存放1814箱,以及安達森洋行倉庫存放3694箱。

因為安達森洋行主人是瑞典人的緣故,所以每當日機盤旋在重慶上空進行轟炸時,洋行不是頂樓升起瑞典國旗,就是空地上平鋪著瑞典國旗,以此躲避轟炸。

那是一段重慶人民的血淚史,這座城市曾經付出的代價是無法想象的,但不幸中的萬幸是被存放在這些地方的故宮文物毫發(fā)無損。

抗戰(zhàn)勝利后,這批被安置在重慶的文物被轉移到了南京,輾轉數(shù)萬里,最后大多數(shù)文物又重新回到了北京故宮,少部分最后被搬運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館。

圖源網(wǎng)絡

安達森洋行是重慶開埠建筑的代表之一,更是故宮文化的載體。2016年故宮博物院院長親赴洋行舊址共同參與修繕工作,不久之后,在安達森洋行之上將會成立故宮學院(重慶)分院和故宮南遷文物紀念館。

最早知道安達森洋行是因為在倉庫舊址旁的一條依山鐵軌,因為好奇它的用途才了解了這個洋行,只是沒想到它還有這樣的作用。其實也難怪大多數(shù)重慶本地人都不了解,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洋行里保存故宮文物的事情對外是絕對保密的。

安達森洋行,曾經有如此輝煌的過去,但是在這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它都被人所遺忘,變成了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廢品倉庫”。

可喜的是,現(xiàn)在的安達森洋行在進行修繕工作,在南岸區(qū)慈云寺—米市街—龍門歷史文化街區(qū)一帶,安達森洋行和慈云寺一樣成為南濱路上的亮點。

重慶游品原創(chuàng),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

Hash:ee797badf720632f7792de7d8618499d9165c384

聲明:此文由 重慶游品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