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前普寧的一處世外桃源被刻在一塊巨石上

當我聽說“白云出岫”這塊石刻的時候,是我離開家鄉(xiāng)二十多年后。2018 年年底,我在寫一首與普寧歷史文化有關的潮曲《普天之下俱安寧》,信手翻閱一本八十年代出版的《普寧縣志》,發(fā)現了關于這處石刻的短短一段文字記載,因為石刻所在的地方就在我出生與成長的小鎮(zhèn),而我之前對此一無所知,于是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回去看。

這處石刻位于廣太鎮(zhèn)交南村的雙尖石山下。去年四月份的時候,我回了家鄉(xiāng),剛好有朋友是交南村人,因此央他專程帶我來參觀這處石刻。

石刻處于一塊兩三人高的巨石之上,必須仰望才能看到。巨石分為兩疊,上疊刻有“白云出岫”四個字,下疊的石身被剝成平面,刻了一副對聯與一首詩。這些石刻歷經歲月洗禮,風吹日曬黑黝黝的,有的甚至長了青苔。如果沒有特別提示,很少人有注意到石頭上面刻著文字。

朋友提來一桶清水,用塑料水瓢舀起,潑上巨石,在清水的浸潤下,石頭發(fā)出“滋滋”響聲,似乎是對我們的通靈回應。漸漸地,“白云出岫”四個字清清楚楚地呈現出來。岫,乃是山洞或者山峰的意思。大山云霧繚繞,遠遠地看,白云仿佛是從山洞里飄出來一樣。這個詞出自晉代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焙髞?,唐代詩人杜牧寫過一首詩《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其意境應該也是來自白云出岫的典故。深山里,在那白云飄出的地方,竟然有人居住著。大山與世阻隔,俗世塵囂難至,因此帶有一種世外桃源隱者的仙氣。

“白云出岫”沒有落款,因此是何人手筆,何時刻寫,暫時無從考究。

在巨石的下疊,刻有一副對聯與一首詩。對聯云:“寂寂平林木落烏啼玄扃杳,峨峨高峰水繞山回白云深。”這幅對聯的落款是吳紹賢。這幅對聯有點來頭,乃是明代崇禎年間普寧縣知縣吳紹賢所撰。吳紹賢是江西人,這幅對聯大約描寫的是明代雙尖石山下的景象。雙尖石山下是一片平坦的樹林,這里人煙少見,風吹過,樹林落葉,烏鴉啼叫,遠處依稀是墳墓(玄扃)。上聯是描寫雙尖石山下的平原景象,下聯則是寫山上的:高山巍巍,清泉匯成溪繞山流淌,山上白云繚繞,讓人感覺深遠。

在吳縣令對聯旁邊,是一首石刻的詩:“天色晴無際,升高興浩然。虛空通埜氕,小溪入山煙。鳥語松竹外,人家泉石間。端坐思狄老,獨望白云鄉(xiāng)?!边@首詩清新、恬淡、幽靜,好一派山野風光:天氣晴朗,登高望遠,意興闌珊,但見山野空曠,山間小溪淙淙,煙靄迷茫。松竹蔥翠繁茂,隱隱聽見清脆鳥聲,那山泉流經澗石之處,泉水叮咚,旁邊還有人家居住。對此山野自然景色,心情一片輕松,坐下來想起故人,但是此刻故人不在身邊,于是獨自抬頭望天,但見天空云卷云舒,那白云深遠,故人大約就在那里吧!這首詩歌的刻寫者是林日光。

三處石刻,很難確切考證完整?!鞍自瞥鲠丁睙o落款,因此時間與作者均無所知,下方的對聯作者明確為明代崇禎年間普寧知縣吳紹賢,但是何時刻上去,未可考證。石刻詩歌的作者為林日光,但是林日光是哪個朝代的人,也未能知道。按照石刻的結構,“白云出岫”四個字最大,刻在上方,應該最早,下面的對聯與詩句處于同一個平面,字跡一致,應該是林日光所刻。崇禎是明代最后一個皇帝,吳紹賢的詩作應該是在此時所寫,如果從這個時間算起,大約是近四百年,至于確切的時間,關鍵在于確認刻寫的人林日光是哪個朝代的人。

石刻為何落在雙尖石山下?據了解,明清時期,此地有驛道從此沿著山腳通向山后村與仙步,直通洪陽普寧縣衙。雙尖石山地處廣太鎮(zhèn),這里流水高山,巨石嶙峋,是歷代文人雅客游 玩之地,再加上此地臨近驛道,勒石流芳乃是一樁雅事。

根據石刻詩句與對聯,此地當時還保留著相對的原生態(tài),是一片山林,但是此地有山有水,交通方便,已經開始有人在此居住。碑刻所在的地方為交南村,交南村曾名交塘村,該村由明末來自陸豐螺溪的移民遷此創(chuàng)村,有葉、李、盧等姓氏,因村后有大山,形似剪刀,面前又有一口由山泉匯聚而成的池塘,故取名交塘。1986 年交塘村拆分為交南、交北兩個行政村,交南村為盧氏、李氏二姓聚居村落,現在該村近兩千人。據記載,交南村有耕地288 畝,山地3675 畝,主種花果木苗,盛產香蕉、青欖、柿、油甘等,是普寧市重要的水果主產村。除了此處石刻之外,該村還有牛母池山墓記石刻,及新石器時代遺址牛母池遺址。

交南村有此歷史悠久的文化遺跡而少為人知是有其原因的。廣太鎮(zhèn)與老縣城洪陽毗鄰,但是新中國建立后,縣城從洪陽遷徙到了流沙,廣太鎮(zhèn)遂成普寧的邊疆之地。70 多年來,普寧的建設重心都在流沙一帶,尤其改革開放以來,一直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文化遺跡少有人關注,再兼之廣太鎮(zhèn)70 年代中期從南溪公社分離出來成立廣太公社,80 年代才正式設鎮(zhèn),可以說是一個年輕的小鎮(zhèn)。小鎮(zhèn)默默,轄內的文物悄然隱藏山內。這些石刻,歷史悠久,是先人留下來的重要文化遺產,應該好好去研究,傳承下來。

從石刻的對聯以及詩句,我們大約可以知道三四百年前的交南村,高山巍巍,林木豐茂,高山流泉,霧靄煙霞,真乃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致。時至今日,驅車前來交南村,依然可以看到這種景致,不同的 是,歷經三四百年的流光飛逝,此地已經村舍儼然,人丁興旺。

時代發(fā)展猶如一個巨輪從這里輾過,省道從廣太鎮(zhèn)穿鎮(zhèn)而過,將廣太鎮(zhèn)分成兩半,省道周邊的村莊依靠交通發(fā)展,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建了起來。站在省道,隱隱可以望見交南村的青山。青山綠水是中國人最向往的生活之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希望這些石刻能夠成為一種文化支撐,助力交南村的新農村建設乃至普寧市的城市文化建設。

一個地方的發(fā)展與建設,如果能夠注重文化傳承,注重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必然能夠提升其核心競爭力。

“鳥語松竹外,人家泉石間?!笔躺系脑娋湟廊辉谛睦锘厥?。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那是一種多么詩意的桃源生活!

Hash:741445c627c26a245e991bf1af92082696abef8b

聲明:此文由 作家黃劍豐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