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有一處顯赫古建筑群,最近有了大動作,值得一游……

說起江南小鎮(zhèn),你的腦海里浮現的

是不是青磚白瓦、小橋流水?

或許你能如數家珍地報出西塘、烏鎮(zhèn)

但這里,我知道,你未必去過

位于瓜瀝黨山的許家南大房

如果不是有熟人帶路

你恐怕很難找到它

歷史照片

時代的腳步已將它曾經的鋒芒磨去

圍繞在它身邊的新建的民房

每一間都比它要醒目

誰還會想到,幾百年前

它曾是一個家族的榮耀

留下了許多老輩人口耳朵相傳的故事

……

也因為太老太舊了,它漸漸被人遺忘

歷史照片

老房一隅

歷時9個多月的瓜瀝鎮(zhèn)南大房修繕工程于近日順利竣工,整個古建筑群經過修繕后煥然一新。

修繕后的內院

南大房位于瓜瀝鎮(zhèn)黨山老街的南端,這里河流縱橫交織,橋梁眾多,沿里湖河弄一邊是鱗次櫛比的老房子,南大房正是被一灣河水圍繞的許氏家族居住的大宅第。2005年5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核定,許家南大房被批準為浙江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修繕后的一處門面

南大房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400余年歷史,后經清代和民國兩個時代的修整完善,形成現在的規(guī)模。整個建筑群南北長90米,東西寬42米,總占地面積5300平方米。

修繕前的外觀

修繕過程中

我們接著說一說

南大房的故事

南大房最初為明朝中期建筑,前后三進共五十八間。據《許氏宗譜》記載,始遷祖承一太公自紹興馬鞍遷來黨山時,結廬于皇塘(古北海塘)以北,俗稱“老園地”,后來叫“里花園”。傳至第三世已分成八個房,因擔心錢塘江沙灘滄桑巨變,便在皇塘南面里河北岸營造了一排樓房供八房分居,世稱“老臺門”。據傳,八房中的大房率先棄農經商,盈利后于萬歷年間在老臺門對面,里河南岸營造兩進宅居,由一座裝飾著八個雕刻得栩栩如生的石獅子頭的三孔石橋溝通兩岸,這座橋定名為“永祿橋”。因是大房所建,又在老臺門的南面,就取名為“南大房”,堂名為“尊讓堂”,是遵從儒家文化而取的堂名。

南大房其建筑規(guī)格九開間,在封建社會是最高檔次的,并設有眾多公共設施,宅后有兩個較大規(guī)模的花園,沿河有十幾座河埠,還有祠、廟宇、戲臺、牌坊等。這構成了許氏大家族完整的生活、生產環(huán)境。

南大房覆黑小瓦,外飾白粉墻,圓石柱石門檻,用鐵皮包裹的實木門,是典型的蕭紹地區(qū)的臺門屋。

蕭山民間歷史達人王建歡在他的一篇《走進南大房》中,總結了南大房建筑的幾個特色。

一是老虎窗。南大房中間兩進廳堂有突兀屋披的閣樓,這閣樓黨山人叫它老虎窗。老虎窗一般是居住條件緊張而向空間拓展的權宜之計,但它巧妙變通,既明亮又實用。

二是磚雕隔窗。南大房的最后一進,天井與廂房之間,有四扇大小不一的磚雕隔窗。隔窗的磚雕圖案是一只用鐵球穿鼻的異獸,雕刻手法采用透雕,線型優(yōu)美簡潔、雕技老道精致。

三是圍屋檐廊。圍屋有二重檐,上檐為起居的樓房,下檐是出入走動的廊房。四周相通的廊房可以做到:“晴不戴帽,雨不帶傘,行不出戶,路不濕鞋”,且廊子都有通向天井的門戶。

四是風火墻。南大房最后一進的兩側圍樓上,隨屋頂山墻的坡勢上筑有風火墻。風火墻,又叫封火墻、馬頭墻,它起到防火擋風作用和美化作用,風火墻有二疊式、三疊式。

五是外墻屋檐的磚雕。在南大房九開間的后墻屋檐下,有一幅醒目的磚雕長卷。磚雕內容有雙駿奔馳、鳳凰展翅、人物、亭臺樓閣;有建筑裝飾“八寶圖”(松、鶴、和合、玉魚、鼓板、磬、龍門靈芝);還有刻字“德星夕照,修風曉遠”等圖案近60幅。

來源:蕭山日報

Hash:d4710e69ed3902421dd40510a8670377133b5d00

聲明:此文由 蕭山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