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過戰(zhàn)壕遺址,你可曾憶起歷史——巖丫口探秘
來鳳縣三胡鄉(xiāng)梨園村有座回龍山,山間有個巖丫口。傳說這里有太平天國石達開部戰(zhàn)斗的戰(zhàn)壕遺址。
前日,冬日暖陽探出山頭,記者相約朋友前往探秘。
路 徑
梨園村距離縣城約8公里,在討火車紅花嶺的西邊,全村居民沿回龍山東面斜坡而居。從縣城出發(fā),走老虎洞到猴栗堡(靈新路)到猴栗堡集鎮(zhèn),沿梨園村上通村公路約3公里到6組一拐彎處,就到了巖丫口山腳。
大約往上爬1.5公里的林間小路,穿過一大片板栗林,進入荊棘遍布的山間叢林。陽光穿過郁郁蔥蔥的林間樹葉,灑在林下小路和枯枝上,若隱若現(xiàn)的點點光斑映襯下的山林顯得十分神秘、幽靜。我們一行5人踩著樅樹、松樹落葉堆積的小路,興奮地向上爬行,耳邊不時傳來幾聲清脆的鳥聲。
橫著山腰走了約100米,幽靜神秘的戰(zhàn)壕即刻出現(xiàn)在眼前。
遺 址
同行的梨園村書記李昌銀介紹,這便是戰(zhàn)壕遺址的一部分。石墻由數(shù)塊小而硬的鐵石(一種石灰?guī)r)堆砌而成,掩映在林間的石墻向山脊走勢方向延伸。
再往前走大約100米,約70度斜坡上,從下至上而建的石階依稀可見。順著石階向上爬約20多米,一座寬約1.5米,高2米的缺口出現(xiàn)在面前,李昌銀介紹,這是戰(zhàn)壕的寨門。半山腰上的寨門兩邊,外坎高約3米、內高約1米的戰(zhàn)壕向兩端延伸,隱約在密不透風的山林間,依稀可見當年完整的宏偉模樣。
越過戰(zhàn)壕,再往上爬約70度的山坡,可達海拔約830多米頂峰,頂峰處有大約10平方米的平地,據(jù)說當年在這里建有崗哨。山脊東面是緩坡,西面是高約100多米的懸崖。整個戰(zhàn)壕沿山脊走勢而建。
丫口巨石
石 階
寨堡石頭
寨門
站在頂峰,極目遠眺,蘇家堡、范家溝、苗寨溝等村寨院落盡收眼底。遠處延綿起伏的山峰浸在乳白色的霧中,若隱若現(xiàn),近處山間紅葉鑲嵌在大片的綠色中。碧綠的山塘、裊裊升起的炊煙、白墻黑瓦的民居、巨龍般的黔張常鐵路、玉帶似的農村水泥路……勾勒出一副美不勝收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
丫口觀景
從頂峰往南約100米的山脊上,筆直聳立著數(shù)塊一人多高的巨石,一個天然丫口夾在兩座山峰之間,即使是靜靜躺在荊棘遍布的山脊上,也頗有一股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李昌銀說,這里的丫口原來有十多米深,建有一座吊橋連接頂峰和第二個山峰,據(jù)說當年能駐扎上百人的隊伍,巖丫口也就因此而得名。
頂峰
今年72歲當?shù)乩先撕问胤?,家住巖丫口西面山腳范家溝。他向我們擺了巖丫口的龍門陣。何守凡聽當?shù)乩先苏f,紅花嶺梨園溝巖丫口戰(zhàn)壕寨堡就是當時縣令所建,曾發(fā)生過多次戰(zhàn)斗。當時縣令將太平軍描述成燒殺戮掠的強盜,因石達開的部隊善用長矛,就被稱為長矛軍,受到蒙蔽的鄉(xiāng)民四處躲避太平軍(躲長矛)。石達開先頭部隊攻打來鳳時,當時的縣令退守在巖丫口,抵抗太平軍,石達開部分兩路從老虎洞、麂子峽攻打占領此地。后來石達開部離開后,下屬部隊以此為據(jù)點堅持斗爭。
何守凡小的時候和家人爬上過巖丫口,除了戰(zhàn)壕遺址,他還看見過原來開元寺遺址。據(jù)說是唐朝李隆基為了安撫當時的土司,在此處建設了開元寺廟。順著約3公里的山脊而下,就是猴栗堡。猴栗堡在清朝時期建有土司城(老司城),是覃姓土司曾經生活的地方。如今在百度地圖上可以查到老司城的名稱。
傳 說
今年72歲當?shù)乩先撕问胤?,家住巖丫口西面山腳范家溝。他向我們擺了巖丫口的龍門陣。何守凡聽當?shù)乩先苏f,紅花嶺梨園溝巖丫口戰(zhàn)壕寨堡就是當時縣令所建,曾發(fā)生過多次戰(zhàn)斗。
當時縣令將太平軍描述成燒殺戮掠的強盜,因石達開的部隊善用長矛,就被稱為長矛軍,受到蒙蔽的鄉(xiāng)民四處躲避太平軍(躲長矛)。
石達開先頭部隊攻打來鳳時,當時的縣令退守在巖丫口,抵抗太平軍,石達開部分兩路從老虎洞、麂子峽攻打占領此地。后來石達開部離開后,下屬部隊以此為據(jù)點堅持斗爭。
何守凡小的時候和家人爬上過巖丫口,除了戰(zhàn)壕遺址,他還看見過原來開元寺遺址。據(jù)說是唐朝李隆基為了安撫當時的土司,在此處建設了開元寺廟。順著約3公里的山脊而下,就是猴栗堡。猴栗堡在清朝時期建有土司城(老司城),是覃姓土司曾經生活的地方。如今在百度地圖上可以查到老司城的名稱。
縣 志
據(jù)來鳳縣志(1990年版)記載,清咸豐六年(1856年),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發(fā)生分裂。咸豐七年,翼王石達開率太平軍十萬余遠征西南。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轉戰(zhàn)來鳳。為了對抗太平軍的進攻,知縣王頌三強征大批“鄉(xiāng)勇”,筑碉堡設卡防守關隘要塞。九月十三日晨,太平軍連克黔江縣壩河沿河各清軍據(jù)點,在長干嶺擊敗施南協(xié)副將惠春部。
至此,太平軍穿咸豐直插來鳳,如入無人之境,沿途貧苦農民,踴躍投奔這支隊伍。十五日,太平軍進攻老鴉關,駐守老鴉關鄉(xiāng)勇高連生等13人棄官投奔義軍。偏午,太平軍襲擊胡家溝,經紅花嶺直逼縣城。清軍鄉(xiāng)勇望風喪膽,倒戈逃遁,是日夜攻克縣城。知縣王頌三焚燒軍需局,被太平軍伏殺。太平軍占據(jù)來鳳縣城后,開倉濟貧,撫慰百姓,受到人民的擁戴。
1862年初,石達開親統(tǒng)十萬大軍取道龍山招頭寨進入來鳳,正月初五,陸續(xù)西進入川。后屬李輔猷部在來鳳、咸豐兩縣堅持斗爭1863年。
來源:來鳳發(fā)布
招聘
15907424635
Hash:2d83e366aba37a813dba2cbaaa53aee661722cde
聲明:此文由 龍鳳同城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