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阿拉姚北老底子有那么多橋......

三北一帶是灘涂開墾來的海濱地,素來水網(wǎng)密布,橫橋疊錯。在姚北,僅清光緒年間,明文所載的石橋就有上千座之多,所謂路轉(zhuǎn)溪橋見,實在是一派動人的水鄉(xiāng)澤國景象。

姚北一帶密布的河網(wǎng)圖

今姚北地主要河道,晚清時均已成形,市鎮(zhèn)間水道相連,往來以船代步,頗為方便。自余姚縣城向北,《光緒余姚縣志》所載主航道有九路:

光緒年間余姚的主要水道(上南下北)

路南北主道,曰長泠港,自縣北周家路起往南,流經(jīng)埋溝橋、趙公橋、吳家坂橋至董家義閘,又往西南,經(jīng)陸家橋、萬石橋、方橋、劉古木橋、添嗣橋,經(jīng)后堰注入馬渚橫河。

一路東西主道,曰大塘港,自埋溝橋始,東流經(jīng)化龍堰、益鎮(zhèn)橋、鳴山堰,過滸山所城北,又東至萬全閘、勻元閘、蔡山閘,往北經(jīng)逍路市、晏海塘、永清塘、新圩塘入海。

縣城外向東一路,曰東橫河,自黃山港,經(jīng)后橫潭往東北,一路過冶山麓、客星橋、石堰、泰堰橋至橫河,又經(jīng)宏惠橋、虞波港、彭橋、匡堰至游涇橋,又東流經(jīng)石人橋、古新橋,匯上林湖之水,東經(jīng)新橋、雙河橋至慈溪。

自城河向東三路:一路自北城門行經(jīng)安山橋、楓林閘、石堰、七星橋至雙河橋入慈溪;一路經(jīng)雙河橋向北,過低塘往東,經(jīng)歷山、三碰橋、滸山城北、孫家塘、白沙路、覺爽寺,又東行過封山橋、楊浦閘入慈溪;一路經(jīng)彭橋、沈附嶺東翠屏山入慈溪。

自城河向西三路:一路經(jīng)方橋、南張村、大將橋、康莊橋、湖堤至臨山,又西行至歡喜嶺、高橋、草庵橋、五車堰至上虞;一路經(jīng)謝安橋、符郎橋、廊廈至大古塘,又經(jīng)蘆山橋、萬安橋、萬福橋、凌云橋、永興橋,過上塘市、下江橋,入上虞;另一路經(jīng)化龍堰、埋溝橋,又西至古井亭白云庵、來勝庵至黃家埠、斷塘廟入上虞。

此為主河道及河中大橋,若論支流小涇,名目則更為繁多,以下按自東向西羅列。

自姚城北候青門侯青橋始,往北五里有鄔公橋,再五里有愈嘉橋,又五里有宋堰橋(后稱勝堰橋),又五里有姐妹橋,三里有鳳儀橋,再七里有臨山井橋、麝蘭橋,又七里有甚蕩平橋,又三里有茅家橋,又二里有虞望橋、滸家路橋,往東有大塘橋、閘頭橋,南有迎龍橋、借堰橋、四板橋、分渡橋。

姚北向東冶山鄉(xiāng)地界,原近嚴子陵墓,故有客星橋,向東龍泉鄉(xiāng)至橫河地界,有梅龍橋、航渡橋、秦堰橋、橫河橋、虹橋、埋馬橋、如心橋、韓家橋、胡家橋、范家橋、又新橋、翁郎橋、東石橋、南湫橋、鳳凰橋、烏戎橋、鳳岳橋、王梁橋、洋山橋、龍泉橋、宏惠橋、轉(zhuǎn)龍橋等。

再往東北,至梅川鄉(xiāng)、上林鄉(xiāng),乃滸山所城所在,此間有:廣福橋、古羅墅橋、落成橋、沈母橋、三郎橋、仙子橋、府廊橋、橫街橋、厚誼橋、酒仙橋、聚秀橋、聚奎橋、樂安橋、安樂橋、起鳳橋、里人橋、中丞橋、跨龍橋、瑞榆橋、伍家橋、妙山橋、潘興橋、壽昌橋、豐登橋、虞波橋、古東津橋、萃安橋、岑家橋、廣渡橋。其中所城內(nèi),有板橋、儲橋、高橋、水門橋,城外有東門吊橋、普濟橋、五福橋、大塘閘橋、太平橋;坎墩地界有仁壽橋、增福橋、得子橋、保慶橋、聚寶橋、福緣橋、勻元橋等。

縣北至長河,故云柯鄉(xiāng)一帶,有橋曰:澄清橋、澹法廟橋、橫逕橋、洋嘉橋、白鶴橋、半路橋、丹鳳橋、墊橋、古葉嘉橋、遜馬橋、西成橋、湖口橋、安宅橋、夾河橋、上陳橋、在望橋、便農(nóng)橋、耕耘橋、清福橋、過蘭橋、萬程橋、會眾橋、西園橋、大興橋、承志橋、百葳橋、從愿橋、下古墊橋、心田橋、徒杠橋、通水橋、過香橋、楊葉江橋、團圈橋、會源橋、會通橋、永福橋、長慶橋、過龍橋、成心橋、寧遠橋、光裕橋、萬年橋、興龍橋、益浦橋、白龍橋、頭甲橋、永寧橋、大昌橋、眾安橋、保安橋、半路橋、長安橋、潭河橋、如意橋、匯龍橋咸寧橋、廣濟橋、清風橋、顯仁橋、乾安橋、坤安橋、逢源橋等。

以上為姚北之東。姚北之西,出姚城大北門,過武勝橋,有景家橋、洪家橋、吳家坂橋、吳家竺橋,往西有忠襄橋,跨長泠港有長泠橋,又有濟美橋步云橋、登瀛橋、萬石橋、牽枝橋、木連橋、石鼓橋、萬石橋、八士橋等。

再往北,至周巷地界,故開元鄉(xiāng)、孝義鄉(xiāng),埋溝橋自不必說,亦有:大通橋、天和橋、廟橋、集義橋、永寧橋、會龍橋、姚家橋、陸家橋、蔡家橋、寧鎮(zhèn)橋、萬豐橋、榮公橋、樂安橋等。

再往西,至臨山地界,故東山鄉(xiāng)、蘭風鄉(xiāng),此間有橋曰:利濟橋、安國橋、今山橋、永壽橋、鷹山橋、池五娘橋、星郎橋、全佳橋、震龍橋、鎮(zhèn)洪橋、大義橋、泰春橋、悅來橋、鐘靈橋、滑家橋、登仕橋、天湘橋、青龍橋、花神橋、落馬橋、毓秀橋、安心橋等。

橋名除承襲地名外,多為祈求平安昌順的祝語,不過想此間不少鄉(xiāng)野荒地,竟還有好些不落俗套的風雅名字,像什么清風、在望、丹鳳、麝蘭,還有如乾安、坤安、鐘靈、毓秀這般成雙成對的,有如鳳儀、逢源這般出章入典的,實在是逸趣橫生,所以不厭其煩地將其一一羅列。

本文所附石橋圖,為民國初年西人格里戈里(Stanley O. Gregory)于浙東寧紹一帶所攝,借此也可一窺我們姚北當時的景象。

參考資料:

光緒余姚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二年

Hash:5013e0fcf2bbbc8daba712a25f8647c1836dd253

聲明:此文由 慈溪本土文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