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許昌這個縣獲“千年古縣”稱號
2019年2月21日,中國地名文化遺產(chǎn)保護促進會正式致函襄城縣人民政府,確認襄城縣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chǎn)“千年古縣”。
遠古襄城
從上古時期到近代社會,襄城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幾乎涵蓋了歷朝歷代的主要歷史階段,映射出一個相對完整的社會演變歷史體系。
由于襄城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適宜人們生活。早在原始社會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在這片由汝水、潁水滋潤的水草豐美的沃土上漁獵耕稼,繁衍生息。上古黃帝時期,這里已成為黃帝的“古軒轅國”活動區(qū)域。
首山黃帝采銅圖
據(jù)《莊子》一書記載:“黃帝將見大隗[wěi]乎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宇驂[cān]乘,張若、習朋前馬,昆閽[hūn]、滑稽后車。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無所問涂。適遇牧馬童子,問涂焉”。黃帝不僅向這個牧馬童子問路,而且還請教這個小童怎樣才能治理好天下。于是在襄城的首山一帶又流傳著黃帝“七圣迷野”的故事。
《史記·封禪書》載:“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指三皇都居住在黃河、洛河之間),“黃帝采首山之銅,鑄鼎於[yú]荊山下?!笔咨綖楣糯袊?a href='/mingshan32/' target=_blank>名山之一,“天下名山八,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游,與神會?!庇州d:“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秉S帝在首山采銅鑄鼎,具茨山訪大隗;堯帝曾在此筑城,訪天下賢人以禪讓;許由潁水洗耳,淡泊名利;大禹治水于汝、潁;商周時期伯夷、叔齊不食商粟于首山。
軒轅黃帝在首山的勝跡主要有“黃帝采銅圖”、“七圣迷徑圖”,分別雕刻在首山北麓乾明寺山門前的照壁上,正面是“黃帝采銅圖”,背面是“七圣迷徑圖”。
東漢石辟邪,2005年8月出土于潁陽鎮(zhèn)新楊莊村
“襄城”的由來
襄城縣歷史悠遠,源遠流長。春秋時期,襄城稱“氾[fàn]邑”、“氾城”,屬鄭國。公元前540年歸楚,楚靈王在氾之西北隅[yú]筑新城,因公元前636年周襄王避叔帶之難曾居住在氾地,取名“襄城”,屈指算來,襄城的名字已經(jīng)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
夏商時代有一個由氏族轉(zhuǎn)化而來的小諸侯國氾[fàn]國,都城在現(xiàn)鄭州市中牟縣南。周武王滅商后,大分封地,將一位姬[jī]姓公子封于氾,稱氾伯[bó],而把原氾國的族眾遷于汝水中游即今襄城縣一帶居住,仍稱氾。因故氾居東,新氾居南,史籍中就稱故氾為東氾,稱新氾為南氾。在南氾境域內(nèi)有一條小河,發(fā)源于北部崗地(即今襄城縣王洛鎮(zhèn)周圍的八士崗、風陽崗、王洛崗),迤邐東南入汝水,依國名稱氾水。南氾都城就處在汝水與氾水之間的三角洲上。進入春秋,鄭國向南拓疆滅掉了這個非姬姓的氾國,建起氾邑。公元前678年,楚文王滅鄧、申,出兵方城之外,“封畛[zhěn]于汝”,把北部邊界推進到汝水一線。氾邑就成為鄭國的南部邊防重鎮(zhèn),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避難于鄭國氾邑。周襄王在氾邑居住到次年夏四月,重返洛陽王城。公元前584年后,楚康王四次率師爭霸。公元前547年,楚北上討伐鄭國,因鄭都防守嚴密,楚軍回師,從氾邑渡汝水而返。
公元前540年,楚靈王將汝水以北、櫟以南的鄭國領(lǐng)土納入楚國版圖,在氾邑城池西北里許筑新城,以周襄王曾居于此,而定名襄城,原氾邑故城就逐漸廢棄了。此后除王莽新朝短暫改名為相城外,襄城之名沿用至今。
氾邑故城在襄城南郭外東南隅,是一處方圓千余米的高臺地。因周襄王曾避難居此,所以也叫周襄王故城,或簡稱襄王城。宋代大詩人梅堯臣知襄城,時常登臨覽古,留下《夏日晚霽登周襄王故城》和《新霽登周王城》兩首詩。后人在周襄王避難所居行宮故基上建周襄王祠一座。明高叔嗣《襄城縣城東即事》有“春晴汝岸曲,夜雨襄祠東”的詩句。周襄王祠東有高臺,稱楚陽臺?!墩f苑》載:“襄城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帶玉劍,履縞舄,立于汝水之上。大夫擁鐘懸錘,執(zhí)桴號令,呼誰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莊辛過而說之,遂造托而拜謁,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楚陽臺為楚大夫莊辛會襄城君之所。清詩人王士禎渡汝水,戲作《襄城君曲》:“玉劍翡翠衣,影照清川口,不愿楚執(zhí)珪,愿得執(zhí)君手?!敝芟逋蹯簟⒊柵_今已不存,整個氾邑故城已蓋滿民居。
【歷史故事】周襄王奔走氾地
周襄王,姓姬名鄭,是周惠王姬閬[làng]之子,即位于公元前651年,駕崩于公元前619年,在位33年。姬鄭為王的時候,正是群雄割據(jù)、天下分崩的時候,周王室不過是飄搖在風雨中的大纛[dào],成了各路諸侯用來彰顯自己的招牌。
公元前636年,鄭國的軍隊攻打滑國(舊址在今河南睢[suī]縣西北),滑國求助于周王室,周襄王就派大夫伯服、游孫伯到鄭國為滑國求情,竟遭到鄭伯的嚴詞拒絕,并扣留了這兩位大夫。周襄王十分惱火,即派大夫頹叔、桃子出使戎狄,請求狄人討伐鄭國,狄人接受了周王室的請求,出兵攻占了鄭國的別都櫟(即現(xiàn)在的禹州市)。狄人給周襄王挽回了面子,周襄王十分感激,當時王后新喪,后宮無主,周襄王就把狄君的女兒叔隗納為王后,入主王宮。
周襄王有個異母弟叫叔帶,史稱王子帶,又名太叔帶,是惠后的兒子?;莺笤谑罆r,非常寵愛太叔帶,一度想立他為嗣君,結(jié)果沒有來得及,惠后就死了。太叔帶怕周襄王迫害自己,就逃到了齊國。周襄王是個仁慈之君,既講禮義,又講孝道,是個性情比較溫和的人。弟弟的逃亡使他很沒面子,于是,就派人把太叔帶召回了當時的京都王城(舊址在今洛陽市王城公園一帶)。
太叔帶回到王城之后,與王后叔隗[wěi]私通,被內(nèi)人發(fā)現(xiàn),報于周襄王。周襄王盛怒之下,廢了叔隗,把她打入了冷宮,頹叔和桃子怕禍及己身,就勾結(jié)太叔帶,利用狄人的軍隊,攻打王城,周師大敗,襄王姬鄭迫不得已出奔鄭國,避難于氾地。
相傳,周襄王避難氾地時住在竹園,各地諸侯競相派使臣朝見,留下了許多傳說?!蹲髠鳌分杏涊d鄭國賢臣潁考叔促成了鄭莊王“掘地見母”,傳為千古佳話。
為什么有人把襄城縣說成襄縣呢?是為了省一個“城”字嗎?原來這里有歷史原因。五代時,梁太祖朱溫的父親名朱誠,諱“誠”及其同音字,曾改為襄縣,后復名。所以現(xiàn)在仍有叫襄城縣為“襄縣”的說法。
建制沿革
襄城春秋時屬鄭國,戰(zhàn)國時期,襄城居秦、楚、韓、魏之間,隸屬迭更。
迨[dài]秦統(tǒng)一,實行郡縣制,設襄城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并在城潁設潁陽縣,屬三川郡,西漢初改屬潁川郡。王莽新政時,改襄城為“相城”。東漢恢復襄城原名。三國時屬魏。西晉仍置襄城郡。東晉咸康二年(336年)廢襄城郡,還并潁川。北魏又置襄城郡。太和十一年(487年),析襄城之首山,高陽山以南至滍[zhì]水設高陽縣,隸屬漢廣郡。東魏武定六年(548年),廣州治所遷襄城。北周改襄城郡為汝州。大業(yè)三年(607年)廢汝州,襄城仍屬潁川郡。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汝州于襄城,領(lǐng)汝墳、期城縣。自唐貞觀元年(627年)襄城縣改屬許州。至五代末,歸屬屢經(jīng)變更。
北宋時襄城仍歸屬汝州,為河南道所管。金初,隸汴京路。元二十五年(1288年),襄城回歸許州。明代為開封府所轄。清雍正二年(1724年),許州恢復為直隸州,襄城歸屬之。
民國3年(1914年),襄城縣屬河南開封道。民國14年(1925年),直屬河南省政府。民國21年(1932年)屬河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qū)(治所在許昌)。
1947年12月12日襄城解放,1948年建政,1949年7月12日隸屬許昌地區(qū)專員行署。1970年5月,縣轄焦莊、辛南、辛北、程莊4個生產(chǎn)大隊劃歸平頂山市郊區(qū)。1986年2月18日襄城縣改屬平頂山市,1997年8月25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又劃歸許昌市管轄。
1996年,襄城縣轄5個鎮(zhèn)、11個鄉(xiāng);2005年末,襄城縣轄6個鎮(zhèn)、10個鄉(xiāng)。2010年9月、2011年5月,經(jīng)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庫莊鄉(xiāng)、十里鋪鄉(xiāng)相繼撤鄉(xiāng)建鎮(zhèn);2013年,山頭店撤鄉(xiāng)建鎮(zhèn);2017年12月,汾陳撤鄉(xiāng)建鎮(zhèn)。
截止2019年2月,襄城縣轄10個鎮(zhèn)、6個鄉(xiāng),下轄448個行政村(社區(qū)),總面積920平方千米,總?cè)丝?7.68萬?,F(xiàn)轄10鎮(zhèn)為城關(guān)鎮(zhèn)、潁橋回族鎮(zhèn)、麥嶺鎮(zhèn)、潁陽鎮(zhèn)、王洛鎮(zhèn)、紫云鎮(zhèn)、庫莊鎮(zhèn)、十里鋪鎮(zhèn)、山頭店鎮(zhèn)、汾陳鎮(zhèn)等;6鄉(xiāng)為湛北鄉(xiāng)、茨溝鄉(xiāng)、丁營鄉(xiāng)、姜莊鄉(xiāng)、范湖鄉(xiāng)、雙廟鄉(xiāng)等。
襄城縣人民政府現(xiàn)駐城區(qū)煙城路東段。
兵家必爭之地
中國古代歷史上曾經(jīng)產(chǎn)生了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其中襄城距洛陽、鄭州、開封三大古都的距離都非常近,長期處于政治、經(jīng)濟的核心地帶。因此,襄城見證了許多重要歷史事件的發(fā)生。據(jù)《史記》記載,項羽曾在這里屠城。李自成起義時也曾在這里經(jīng)歷了重要一戰(zhàn),史稱“襄城一戰(zhàn)”。
襄城縣在京漢鐵路通車前,扼南北驛道要沖,東西有北汝河舟楫之便,曾有“九省通衢[qú]”之稱。北為京洛屏障,南可控制荊襄,形勢險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戰(zhàn)國時期,襄城居秦、晉、楚三強之間,數(shù)罹[lí]兵燹[xiǎn]。公元前557年,晉伐楚,大敗楚軍于湛阪。公元前300年,秦攻楚襄城,兩軍鏖[áo]戰(zhàn)于令武山,楚軍敗績,傷亡3萬人,楚將景缺戰(zhàn)死。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項羽攻襄城,城破,將守軍皆坑之。明末,李自成三進襄城,俘殺明陜西三邊總督汪喬年。民國初年,軍閥混戰(zhàn),襄城朝秦暮楚,相互爭奪。1930年夏,蔣馮中原大戰(zhàn),屢爭襄城。
厚重的歷史文化對襄城今天的發(fā)展是一本意義深邃的教材,一塊明亮的鏡子,一筆巨大的財富。歷史為現(xiàn)實服務,歷史為未來壯行。襄城也因其獨特光輝的歷史文化,不斷進步,不斷在發(fā)展。
來源:芳華自然工作室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微信公眾號:xctvljl 許昌零距離
敬
請
收
看
Hash:2bad0289bf7428a67079f84071b15c52692076d8
聲明:此文由 許昌零距離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