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牡丹江人血脈中的印記——北山烈士紀念碑設計始末,您該知道……
2月9日 星期五
天氣: -18/ 0℃ 多云
明日: -23/-8℃ 多云
北山,烈士紀念碑。對每個牡丹江人來說,都再熟悉不過?;蛘哒f,北山和烈士紀念碑已經融入牡丹江的歷史,成為每個牡丹江人血脈中的印記。
設計者申龍劍
1946年11月,申龍劍的二十多幅“紅色油畫”展出,受到社會各界的廣為贊譽。37歲的申龍劍也成為牡丹江美術界赫赫有名的“大家”。
申龍劍繪制出四種不同風格的紀念碑設計方案,包括紀念碑的平面圖、立體圖和效果示意圖等。市政府組織社會各界對四個方案逐一進行討論和測評,對其中的一個方案的認同度非常高。即:采用方形的底座、金剛座、碑身、塔尖四個部分構成紀念碑整體,碑身髙24.13米、寬3.85米。碑身刻碑名。在金剛座的正面刻銘文,座陰刻有“1947.9.18”字樣,其他兩個側面用浮雕形式表現(xiàn)人民戰(zhàn)士為新中國的成立而英勇獻身的形象。碑頂立有一尊銅像,戰(zhàn)士左手持槍、右手向前投手榴彈,取戰(zhàn)士中彈后倒下又重新站起向敵人投擲手榴彈的一瞬間形象。北山紀念碑整體氣勢雄偉、設計風格兼容并蓄、藝術構思巧妙,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廣大人民群眾和人民戰(zhàn)士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出的那種不屈不撓,為國英勇捐軀的崇高思想境界。
市政府領導批準申龍劍紀念碑設計方案后,把鑄造銅像和浮雕的任務交由他完成。
豐 碑
當時,在西牡丹街(現(xiàn)在朝鮮小學附近)有一座長期空閑的二層摟房,樓下還有一大片空地,是一個可用于金屬雕塑鑄造的理想作業(yè)場所。申龍劍向上級打報告將其借用,為期三個月。而后,他就在這個場地熱火朝天地勞作起來。
申龍劍借來了一架膠皮輪子手推車,那時候,能夠使用橡膠輪的物件絕對是高檔貨,因為橡膠是軍用物資、很少民用。手推車隨后派上了大用場,到卡路屯運粘土用它,買石膏拉木材也用它,將購來的黃銅拉到場地還是它。
必備的材料準備妥當,申龍劍便起早貪黑地干起來,全身心投入到雕塑品的創(chuàng)作中。他采用傳統(tǒng)技法制作戰(zhàn)士雕像的泥坯,第一道工序是搭骨架,先制作一個人形狀的木架,然后在木架子上纏草繩,逐漸形成雕塑的初步輪廓。第二道工序分三次,第一次是上大泥,給草人身上涂滿加了稻草的膠泥,使雕塑大致成型;第二次上的稻殼泥是在第一道泥快干還沒有硬實前,在第二遍泥上開始造型。第三道的細泥是高黏土、棉花纖維、沙子按1:1:1比例和成的,用竹刀在細泥上進行耐心細致的雕刻可以保證人物的局部特征豐滿而生動。就這樣,經過一次又一次反復修改,英勇無畏的戰(zhàn)土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來了。
申龍劍接下來進行三個浮雕的創(chuàng)作。首先釘好木框,然后將和好的黃膠泥甩到木框之內,他在搭好的腳手架上進行浮雕塑造。等到泥塑干燥后,再用石膏將雕像和浮雕翻成模具。
將雕塑用的銅料化成銅水也是一個技術活,申龍劍找來會“化銅”的朝鮮族老金頭幫忙。他們在院子當中安好銅熔爐裝上鼓風機,在熔爐內投入銅料進行加熱,直至形成銅水。緊接著將化好的銅水倒入專用的器皿中,再把銅水澆入石膏模具里,就這樣銅像和雕塑一件件鑄成。然后,對鑄好銅件上的沙眼進行焊接處理,用銼刀精細地打磨去鑄件的毛刺,一個個鑄成品也被他用砂紙打磨得異常光滑。
銅像、浮雕從設計到制作完成,共用了五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申龍劍基本就吃住在工地,幾個月的晝夜操勞、事無巨細的傾心專注,消耗掉申龍劍大量的體力和精力,本來身體就很瘦弱的他,因為身體嚴重透支體重減了十六斤。
1947年11月12日,“牡丹江市抗日戰(zhàn)爭暨自衛(wèi)戰(zhàn)爭中殉難烈士紀念碑”落成。
北山烈土碑建成不久,申龍劍同志突染傷寒,臥床不起。由于當年的醫(yī)療水平有限、沒有特效藥,1948年5月8日,年僅38歲的申龍劍辭世長眠。牡丹江市政府把他安葬在北山烈士碑后的山腳下,后在北山公園的擴建時遷出……
晨報融媒體記者:杜山
Hash:d9658e839ab2d7fbde1b5c5e76ec845445dc4fb0
聲明:此文由 牡丹江晨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