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魅力多倫行——清真寺

多倫回族的形成與發(fā)展

清真寺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群眾做禮拜的寺院。自康熙三十年多倫諾爾會盟后,康熙、雍正兩位皇帝先后在多倫敕建了匯宗寺和善因寺,并把兩寺定為蒙古喇嘛教的中心寺院,蒙古各地朝拜的人員日益增多,促進了多倫諾爾商業(yè)城的繁榮和發(fā)展。隨著商業(yè)城人口增多,餐飲行業(yè)和牛羊屠宰行業(yè)也就發(fā)展起來。河北、山東河南、陜西寧夏的一些回族也遷到多倫諾爾商業(yè)城。多倫最初只建了一座清真寺,就是現(xiàn)在的南寺,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多倫城已經(jīng)建起了五座清真寺,分別稱清真南寺、清真西寺、清真東寺、清真北寺和清真中寺。

清真北寺又稱北大寺,位于多倫淖爾鎮(zhèn)二道街,建于嘉慶三年(1798年),由回族民眾集資興建,屬伊斯蘭古行教派,是多倫城內(nèi)目前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清真寺。清真北寺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正大殿、南北講堂、大小浴室、對廳、寺門、井亭

多倫清真北大寺曾有較大影響,內(nèi)地許多清真大寺的著名阿訇,如唐山張?zhí)m房、天津的穆文芳、大廠的鐘團慶、楊春芳、滄州的常巴巴等曾在此寺任教長。

1933年,愛國將領吉鴻昌將軍率抗日同盟軍攻克多倫后,曾在此清真北寺短住.

“文革”期間,清真北寺破壞嚴重,后被占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為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將北寺歸還回族群眾,近幾年由回族群眾捐資、捐物,縣政府撥款,對其進行了維修,大殿、對廳、北講堂、浴室等基本恢復原貌,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真北寺

清真東寺位于多倫淖爾鎮(zhèn)南,原址位于多倫一中院內(nèi)東部,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屬伊斯蘭古行教派。整體占地面積2836平方米,建筑面積716平方米,建有寺門、浴室、南北講堂、禮拜大殿等。禮拜大殿建筑風格為中國古典式,整體建筑布局別具一格,色彩分明,具有濃郁的阿拉伯式建筑特點。

“文革”時期,清真東寺被拆除。

清真南寺位于多倫淖爾鎮(zhèn)太平街,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由回族群眾集資興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抓毛行回族商人莫天明、馬桂芳等人發(fā)起集資擴建,屬伊斯蘭新行教派。清真南寺總占地面積2100平方米,建筑面積700平方米,大殿11間,南北講堂各5間,浴室及配房共5間,寺門3間。其大殿座西朝東,呈“中”字型,建筑風格結(jié)合了中國古典式和阿拉伯式建筑特點,交匯融合,風格別樣。1933年,回族上層人士曾在此寺宴請吉鴻昌將軍。

“文革”期間部分建筑遭到破壞,現(xiàn)僅存寺門、禮拜大殿、南北講堂等,建筑面積600平方米。1995年,多倫回族群眾捐資對大殿進行重點修復,基本恢復原貌。

1987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真西寺

位于多倫淖爾鎮(zhèn)大西街,建于清光緒五年(1879年),由寧夏、甘肅籍回族駝行商人李憲玉、王吉晨等人發(fā)起募捐建造,屬伊斯蘭古行教派。清真西寺占地面積2850平方米,建筑面積75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寺門、對廳、浴室、南北講堂、禮拜大殿等。禮拜大殿建筑風格為中國古典式,坐西朝東,建筑面積266.9平方米。

“文革”期間,寺門及南北講堂被拆除,大殿幸存。1995年,多倫回族群眾捐資對大殿進行了修繕。

清真中寺位于多倫淖爾鎮(zhèn)南翔鳳街,始建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由穆民王國富、閃云興等人發(fā)起集資興建。民國十九年(1930年),回族群眾捐資擴建,屬伊斯蘭古行教派。清真中寺整體占地面積1850平方米,建筑面積750平方米,建有寺門、影壁、北講堂、浴室、配房、禮拜大殿等。

1933年,著名愛國將領吉鴻昌將軍率抗日同盟軍收復多倫后,曾視察清真中寺,看望回族群眾。

寺內(nèi)現(xiàn)存清朝光緒年間及民國年間一些名人、學士題贈的“清真古教”、“福佑一真”、“仁風普被”等匾額。

“文革”期間,南北講堂被拆除,禮拜大殿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現(xiàn)存寺門、影壁、北講堂、浴室、大殿。1989年由回族群眾集資進行修繕,現(xiàn)為穆斯林群眾活動重要場所之一。

來源:多倫旅游

Hash:38e0127f43103211020e57b024b06070b119c79a

聲明:此文由 錫盟時訊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