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原的“都江堰”!宛西梟雄別廷芳的水利杰作,至今尚有作用

點擊

南陽石龍堰黃酒,香氣濃郁,甘甜味美,老品牌,新感覺。

來源/檔案地理

發(fā)布/風行臥龍

#把最好的南陽文化,傳遞給更多的人#

別公堰, 是民國時期宛西地方自治派首領別廷芳所修建的水利工程,它位于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被稱為中原的“都江堰”,它榮列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石龍堰(別公堰)

別廷芳(圖左二),字香齋,內鄉(xiāng)縣人(今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陽城鄉(xiāng)張?zhí)么迦?。宛西自治首領,自治業(yè)績斐然,歷任內鄉(xiāng)縣民團第二團團長、宛屬十三縣聯(lián)防司令、河南省第六區(qū)抗戰(zhàn)自衛(wèi)團司令等職。他被稱為土皇帝、殺人魔王;但也確實做了一些奇事,因治河改地,植樹造林,建立水電站,興辦學校,治愚治窮,發(fā)展實業(yè),而被人稱道。半個多世紀來,他被研究不輟。

作為別廷芳地方自治豐碩成果之一的別公堰,又名“石龍堰”,初稱“喬家堰”。據(jù)說宋代范仲淹鄧州為官時,曾在此調查,試圖開鑿河渠,但未成功。1928年,宛西地方民團司令別廷芳采用村治派的主張,開始由單純辦民團改為全面推行以“自衛(wèi)、自治、自養(yǎng)”為內容的地方自治。第二年,別廷芳經(jīng)過多次實地考察,決定在羊溝口修一大石壩,開渠引水澆田。他認為,宋代范仲淹、陜西商人修堰失敗,主要是渠線太長、河流湍急等原因,他力排眾議,大膽決策,決定修堰開渠。

別廷芳親自坐鎮(zhèn)指揮,他采納了時任南陽專署秘書李靜之的意見后,由河南省水利局長高孚五派人測量設計,按圖施工,把水引上蓮花寺崗,修建了一個小水電站,使西峽口成為河南省最早用水利發(fā)電。該大壩從石門進水閘起,長300米,全用石頭所砌,宛若巨龍,因稱“石龍堰”。石龍堰及其灌渠竣工后,灌溉面積達7000多畝。其中3000畝為稻田。

此后,別廷芳又新修三間水泥砌磚式古建筑,又在山邊修建了山亭、花園等。1938年,適逢南陽六區(qū)專員朱玖瑩巡視至此,見其壩長百丈,改地數(shù)十頃,澆地7000畝。朱親書“別公堰”三字,刻碑榜其功。

解放后,該堰重新得到改造,改攔水石壩為水泥壩,長520米。1954年新開干渠和蓮花土門支渠,東西總干渠長30公里,有支渠23條,渡槽、閘門等各種建筑300多座,灌溉面積29000畝,灌區(qū)涉及城關、五里橋、回車、雙龍四個鄉(xiāng)鎮(zhèn)。

別公堰及建筑群是河南省最大的地方水利工程項目,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它為當今興修水利,合理有效利用水資源及科學種田、管理維修水利工程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價值和科學的依據(jù)。

下面這本書,寫老別的宛西自治↓

Hash:2e5af8883783385d46836ad6ff1a4abd48dd7013

聲明:此文由 文化影響力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