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悉真實的地下古墓世界

三道壕一號墓壁畫中的《男女對坐圖》(彩色描繪)

漢代帝王推崇儒學,形成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國思想,“厚養(yǎng)雙親”成為社會基本的倫理道德標準。到了東漢時期,社會爭相攀比孝道的風氣很快由生前轉為身后,“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觀念使厚葬之風盛行,因而在漢魏墓葬中就出現(xiàn)了仿照地上建筑的地下工程,漢代流行繪制壁畫的習俗很快影響到民間,墓室壁畫便應運而生。

遼陽漢魏壁畫墓多分布于遼陽城近郊的太子河沿岸沖積平原上,目前已發(fā)現(xiàn)有30多座。主要地區(qū)有城東的鵝房、迎水寺,城南的南林子、苗圃,城北的三道壕,城西北的北園、望水臺、道西莊、上王家等地。圍繞遼陽城三面,構成了“馬蹄形”的墓葬分布區(qū)。其中,遼陽城西北郊北園及北郊三道壕等地最為集中,包含有棒臺子墓、北園墓、小青堆子墓、東臺子墓、南臺子墓、三道壕一號墓與二號墓、三道壕車騎墓以及令支令墓等,形成了遼陽最大的漢魏壁畫墓群。

壁畫墓墓室一般低于地表,由南芬頁巖支筑而成。最大的石板、石條重2~3噸,石塊之間用石灰勾縫。墓室大者55平方米,小者10平方米。墓室平面呈“亞”“工”“丁”字形,一般由墓門、前室、耳室、棺床、回廊及后室組成,墓頂由石柱、橫梁、櫨斗、墊石等構件支撐。墓門外側筑斜坡式土墓道,用于運送尸體。入葬后,在墓頂封土,封土多呈平頂方錐形大土堆。在葬制上,一般將尸體放在尸床上,頭部支墊兩端翹起的石灰枕。

北園一號墓壁畫中的《樂舞百戲圖》 (單線描繪)

早期墓葬以單室墓為主,以長方形的石棺床為中心,在棺室后部建明器臺。中期出現(xiàn)多室墓,明器臺向左右擴展,出現(xiàn)后廊;后來逐漸出現(xiàn)帶回廊的大型墓,中小型墓也增設前室和耳室,耳室通常為多個;大型墓葬,多室墓用立石分隔。后期的墓葬數(shù)量大為減少,大型墓絕跡,中小型墓的后廊多數(shù)消失,簡化為前室、耳室加棺室的結構;墓葬將疊澀而成的抹角藻井結構由耳室改在前室。

隨葬品多數(shù)為樓、倉、灶、井、鼎、壺、盤、匜等陶質明器,種類豐富,一般成組出現(xiàn)。也有環(huán)首鐵刀、銅刀、鐵剪刀、骨尺、銀頂針、銅手鐲、金銀指環(huán)、玉石珠及銅鏡等,“半兩”“五銖”錢也多有出現(xiàn)。

墓室壁畫-棒臺子一號墓駢車圖

在畫法上,遼陽壁畫多以朱砂、石青、石墨等礦物質顏料直接繪制在石壁之上,色彩艷麗,經(jīng)久未變。繪畫技法純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壁畫的內容繁多,題材豐富,主要有車騎、儀仗、宴飲、樂舞、雜技、斗雞、倉廩、庖廚等,形象生動地反映了漢魏時期遼陽地區(qū)貴族豪門的生活狀況。

《車騎出行圖》

《車騎出行圖》是遼東地區(qū)漢魏壁畫墓中場面最宏大、繪制最精彩的一種題材,多出現(xiàn)在較大規(guī)模的墓葬中,以棒臺子一號墓、北園一號墓、三道壕車騎墓、東門里壁畫墓、道西莊壁畫墓、上王家壁畫墓為代表,其墓主人生前應為遼東郡或祖籍襄平的各級官吏。壁畫中出現(xiàn)的車輛種類較多,有黃鉞車、鼓車、金鉦車、黑蓋車、白蓋車、軺車、輜車、駢車、安車等。

北園一號墓《車騎出行圖》,場面恢宏大氣,此圖兩壁計車8乘,騎從24人。整個畫面以黑蓋赤帷后垂長綬裝扮車為主,前有軺車導引,后配騎從跟隨。色彩鮮艷,畫面動人,體現(xiàn)了官員出行的威儀。

遼陽壁畫墓具有極其珍貴的文物考古、歷史研究和藝術價值,是名副其實的文化瑰寶。早在1961年3月,棒臺子、三道壕、小青堆子等9處(棒臺子墓、北園墓、三道壕一號墓與二號墓、令支令墓、車騎墓、小青堆子墓、南臺子墓、東臺子墓)漢魏墓葬就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后,又陸續(xù)有壁畫墓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請關注旅行頭條公號,更多精彩圖書、書訊、好玩的東東,分享給大家?。?!

Hash:351d9466f298c4b7599df05d6b05510e747652d1

聲明:此文由 深海里的螞蟻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