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慶云鎮(zhèn)石佛寺村的故事

村莊概況

石佛寺村,位于慶云縣城西南5公里處,南與南侯村隔河相望,東與一陳村毗鄰,西鄰劉謨村,北鄰南周和小劉村。石佛寺村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向北4公里同315省道相交,距離縣城約10分鐘車程、村莊地勢東高西低,呈長方形。

全村260戶,956人,共有王、侯、陳、李、任、張、劉7個姓氏,皆為漢族。其中,王、侯、任、陳4姓人數(shù)居多,約占總人口的80%。耕地786畝,人均0.82畝,水資源總體豐富,可全部灌溉。

村莊流變

因村內有一石佛寺而得村名:

1928年屬慶云縣第六區(qū);

1953年改屬解集區(qū)石佛寺鄉(xiāng);

1958年改屬解集人民公社南杜管理區(qū);

1965年慶云縣河北省劃歸山東省,屬解集公社;

1984年3月解集公社改為解集鄉(xiāng),同年5月改為解集鎮(zhèn),村皆屬之;

1993年解集鎮(zhèn)與原小鄭鄉(xiāng)合并為慶云鎮(zhèn),村屬之;

2009年,與劉謨村、程太監(jiān)村合并為石佛寺社區(qū)

社會文化

該村村民業(yè)余生活豐富多彩,上世紀50年代,村內組建有高蹺隊、秧歌隊,逢年過節(jié)在村內演出,50年代末解散。1980年,建立村活動室,2012年,村委會籌資興建了農家書屋,容納圖書200余類,1300多冊,農閑時節(jié)常有村民來此借閱,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村莊古跡

石佛寺的傳說

石佛寺位于村南,始建于元代。相傳,有夫妻二人在馬頰河畔結茅修行,某年夏秋之交,夢見有兩尊佛像漂流而來。幾日后,天降大雨不停,村前馬家河洪水泛濫,果然兩尊佛與一口巨鐘沖滯于此,夫妻二人高興至極,遂建小廟供奉。后來佛教弟子及香客募捐,建造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寺院,名石佛寺。自寺院竣工后香火旺盛,本地再未遭洪水洗劫,年年風凋雨順。夫妻二人在寺北定居。男號元龍,女號仁鳳。

寺院占地12畝,正殿3間,偏殿24間,供奉釋迦摩尼佛像及石佛爺爺、石佛奶奶,有僧侶5名。

三官廟來歷

乾隆年間,貪官污吏橫征暴斂,民不聊生。某年本地因大旱顆粒無收,官府仍不顧百姓疾苦,派魏佗等三位大臣來催征錢糧。三位大臣體恤災情,從富豪之家收取糧米放賑濟貧,之后自知無法回京復命,于石佛寺中拔劍自刎。村民感其恩德,在寺旁建了所三官廟,供奉舍命救濟百姓的好官。

槐抱紫桑、佛光普照

后來,在寺院東側生出兩侏奇樹,先生一株槐樹,后生一株棗樹,棗樹斜指東方,樹根外露且比樹干粗近三倍。數(shù)十年后,槐樹中空,空洞可容八人,空洞中生出一株紫桑,此槐桑枝葉并茂,時人謂之槐抱紫桑、佛光普照,朝拜者絡繹不絕。

石佛寺毀于民國十八年(1929),1993年,廬山諾那塔院的仁光法師來此重建。我國佛教協(xié)會前會長趙樸初、現(xiàn)任會長一誠法師,先后為該寺題寫匾額。修復后的寺院占地30多畝。寺院有山門、九龍壁、鐘樓、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念佛堂、方丈樓等構成。

Hash:1d3f7271f9d65f443900d75cd17098e99ea86224

聲明:此文由 德州全搜索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