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跟蹤拍攝:山村孩子、小鎮(zhèn)青年、都市女孩的人生10年

真實跟蹤拍攝:

山村孩子、小鎮(zhèn)青年、

都市女孩的人生10年

來 源:一讀(ID:iiiread)

作 者:王獅獅

人這一生,最好的出路究竟是什么?

考一個好大學?嫁一個好老公?還是擁有一份好工作?

中國紀錄片《出·路》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跟蹤拍攝了三位背景不同、學歷不同、性格不同的年輕人,試圖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2009年的馬百娟

這一年,山村女孩馬百娟12歲。

她出身小鄉(xiāng)村,家境貧寒,全家人住在黑暗的窯洞里,一年的全部花費不超過50元。

在這個閉塞而貧苦的鄉(xiāng)村里,女孩子讀書被視為無用的事情。所以馬百娟直到10歲,才被父親準許讀書。

在許多同齡人已經(jīng)馬上要小學畢業(yè)的年紀,馬百娟剛上二年級。她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用熱水泡冷饅頭當早飯,沿著土路步行近一小時,才能趕到學校。

12歲,在很多人眼里,還是可以肆意玩耍、撒嬌的年紀,但馬百娟已經(jīng)要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了。

她會跟著家人下漫長而危險的陡坡,去收糜谷。坡很長很陡,糜谷很重,馬百娟的腰幾乎被壓的和地面平行。

她會幫家人放驢,隔著韁繩和驢子較勁,用小小的身軀拼盡全力控制驢。

她還負責幫家里打水,這里水資源稀缺,他們一生只能洗兩次澡。

對馬百娟而言,讀書是這貧苦而單調(diào)的生活里,唯一的白月光。

她拿著一塊幾毛的零錢,去買上學用的本子和筆。不幫家里干活的時候,馬百娟就坐在谷堆上,大聲朗讀自己的作文:

“我將來要去上北京的大學,賺一個月1000塊。我要給家里買水,買面,因為這里面很少……”

馬百娟眼睛亮晶晶的,那里藏著她夢想中的未來。

2009年的徐佳

這一年,是小鎮(zhèn)青年徐佳高考復讀的第三年。

他代表著社會中最普通也最廣泛的一群人:家境普通,渴望通過高考改變命運。

徐佳是農(nóng)民工子女,他的父母吃過了沒文化的虧,于是反復告誡徐佳,一定要考上大學,才能有出息。

徐佳自己也認同這句話,可他沒想到,高考這條獨木橋?qū)嵲谔y過,自己一過就是三年。

全家的希望、成績的壓力、內(nèi)心的焦慮……這一切讓徐佳差點喘不過氣來。最嚴重的時候,他一看見試卷就發(fā)抖,渾身冒冷汗,根本拿不住筆。

可是徐佳知道,如果跨不過高考這條千軍萬馬的獨木橋,以后的門票會越來越貴,自己可能再也買不起入場券了。

他媽媽說得更實在,“即使是打工,也更愿意要學歷高的,而不是低的。”

我們這個年代,學歷和家境決定了太多的東西。對于出身普通的徐佳來說,學歷成了唯一的出路。

抱著這樣的念頭,他第三次走進了高考考場。

2009年的袁晗寒

這一年,北京女孩兒袁晗寒剛剛高中輟學在家。

她和馬百娟、徐佳完全是不同世界的人:大城市出生,家境優(yōu)越,上的都是最好的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

這一切,是許多家境普通的孩子想都不敢想的。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

偏偏出生在羅馬的袁晗寒,看上去并不在意這一切。

許多人擠破頭想進的美院附中,她說不上就不上了。袁晗寒的媽媽親自替她辦了休學,“我女兒想做什么,就去做吧?!?/p>

也許是因為年齡尚小,袁晗寒并不知道自己的出路走向何方,“我沒有想過,只要不會餓死就行了,而沒有人會被餓死?!?/p>

生來優(yōu)越的袁晗寒并不知道,在離她幾千公里外的馬百娟的鄉(xiāng)村里,有的人只能勉強果腹。

幾千公里的距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休學之后的袁晗寒,有了大把時間,她的人生目標變成了“抵抗無聊”。她去了性用品店兼職,去了酒吧賣酒,到最后干脆從家里拿了兩萬塊,自己開起了酒吧。

她穿著裙子,拎著39塊錢買來的油漆,去店里做裝修。然后隨便找了塊牌子,寫上“open”,就算是正式營業(yè)了。

一如她現(xiàn)在的狀態(tài),隨意而自由。

2012年的馬百娟

這一年,馬百娟15歲,輟學在家。

她的變化太大了:三年前還是那個談起讀書眼睛閃閃發(fā)光的小女孩,如今失去了神采,表情木木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那個想去北京上學的愿望,終究是沒有實現(xiàn)。她的父親和哥哥找到學校,替她辦了休學手續(xù),面對校方一再的勸告,哥哥只是回答,“她自己不想讀了?!?/p>

坐在一旁的馬百娟低著頭,什么都沒有說。

鄉(xiāng)村里的女孩子,內(nèi)心想法是沒有人在意的,父親的決定就是一切。她無力反抗,也無法反抗。

原來,父母的格局和眼界,真的會決定孩子的一生。

馬百娟去了鎮(zhèn)上的KTV兼職,在聽到一個月工資1000塊的時候,眼睛終于亮了。但隨著談話的進行,她眼里的光一點點暗了下去。

“你能做什么?”

“我能拖地?!?/p>

“我們有地毯,不需要拖地?!?/p>

“……”

“我們在招前臺,但前臺需要會電腦?!?/p>

“……”

“你多大啊?”

“15歲?!?/p>

“那怎么不讀書了?”

“……”

一個沒有學歷、只上了兩年學的女孩兒,想要在這個高速發(fā)展的社會找到出路,實在是太難了。

只可惜等馬百娟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已經(jīng)太晚了。

2012年的徐佳

這一年的徐佳,已經(jīng)是某一本大學的學生了。

三年的復讀生活,最終沒有辜負他,四年的大學生活,徐佳過得輕松且愉快。可很快,他便輕松不起來了:畢業(yè)漸漸臨近,找工作成了問題。

徐佳清楚地感覺到:上了211、985才知道,讀書無用論都是騙人的。

他的普通本科學歷,在一堆應屆高材生里,根本不值一提。畢業(yè)院校越好、學歷越高,意味著獲取更多的機會。

盡管如此,他還是特地買了全套西裝,又換了一個Iphone4,簡歷打印了一份又一份,頻繁奔波于每一個面試現(xiàn)場。

對于現(xiàn)在的徐佳來說,夢想、喜好在現(xiàn)實的工作面前,統(tǒng)統(tǒng)不重要。

最終,他選擇了一家技術公司。學校為就業(yè)率上升了一點開心,媽媽為兒子終于有了著落開心,可徐佳本人并不開心。

曾以為,考大學是出路,事實證明并不是。那么如今,找一份好工作,真的是出路嗎?

2012年的袁晗寒

這一年,袁晗寒在德國最好的藝術院校求學。

當年一時興起開的酒吧,沒開多久就倒閉了,袁晗寒重新回到了無業(yè)游民的狀態(tài)。

不過她并不著急,畢竟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給了她充足的試錯成本。

休息了一段時間之后,袁晗寒決定繼續(xù)學業(yè),并且順利考上了德國最好的藝術院校。

可袁晗寒又迷茫了。

哪怕這個校園,是全世界無數(shù)頂級藝術家夢寐以求的藝術沃土,袁晗寒也沒當回事,一如三年前一樣。

比起在畫室里和世界各地的同齡人聊天畫畫,她更愿意帶著自己的寵物——一只花兔子在校園里散步。

空閑的時候,她會和同學們?nèi)タ串嬚?,?a href='/diaosu/' target=_blank>雕塑,會拿著單反拍照,嘻嘻哈哈說些旁人聽不懂的話。

自由、浪漫、灑脫,這是別人對袁晗寒的評價??芍挥性虾溃@些的背后,是自己的焦慮、慌張和情緒不穩(wěn)定。

她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漂流瓶,只是順著方向游走,至于為何來、何處去,她一無所知。

盡管袁晗寒坐擁富裕的家庭和優(yōu)越的學歷,她仍然不知道該如何找尋自己的出路。

2018年的馬百娟

這一年,馬百娟找到了“出路”,哪怕這個出路她未必喜歡。

再次見到她的時候,她已經(jīng)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給了自己的表哥,安心當起了家庭主婦。

12歲那年,她以為讀書才是自己的出路;15歲那年,她以為工作才是自己的出路;而如今,她聽了父親的話,相信“嫁人才是自己的出路”。

她曾懷有期待,也曾試圖逃離,只是到頭來還是回到父母的軌跡上,重走父母走過的路。

在袁晗寒遠在大洋彼岸研究未來該何去何從的時候,身在農(nóng)村的馬百娟甚至連選擇的資格都沒有。

2018年的徐佳

這一年,徐佳聽到的都是好消息。

大學畢業(yè)后他順利工作,如今已經(jīng)有房有車,還與相戀多年的女友順利完婚。

他終于完成了父母的期望,從農(nóng)民工子女,一躍成了這個城市的新中產(chǎn)。

徐佳的人生從何開始改變的呢?

也許是那三年暗無天日的復讀生活,最后換來的那張錄取通知書;

也許是農(nóng)民工出身的父母,舉全家之力供他好好讀書;

也許是畢業(yè)找工作時,一瞬間的決定和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的努力。

徐佳知道,但凡哪一點沒有做好,他就不會成為現(xiàn)在的自己。

父母格局決定你以后的人生,讀書是打破階層固化的唯一捷徑,這些被人說了無數(shù)遍的話,對于徐佳來說,不是雞湯,是現(xiàn)實。

2018年的袁晗寒

這一年,袁晗寒結(jié)束了留學生涯,選擇回到國內(nèi)。

她說,自己不喜歡德國“退休”般的生活狀態(tài),“想回來看看國內(nèi)這個環(huán)境需要什么”。

袁晗寒先去了上海某家展覽館實習,同一年回到北京開了自己的藝術投資品公司。

像當初那個倒閉的酒吧一樣,家人都不寄希望于公司能否賺錢,反正路還很長,機會還有很多。

這是袁晗寒的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底氣。但袁晗寒知道,父母不可能支援自己一輩子,未來的出路終究只能靠自己。

而現(xiàn)在的她,正在一點一點摸索著前進。

馬百娟、徐佳、袁晗寒,其實正是中國社會的縮影。

就像有人說的這樣:

“在山村女孩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封閉,絕望,無能為力;

在小鎮(zhèn)青年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努力,拼搏,負重前行;

在都市女孩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灑脫,瀟灑,隨心所欲?!?/p>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原生家庭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它先是影響了你的眼界,又影響了你的格局,最終影響了你對待整個世界的方式。

正如徐佳所說,“我承認這個世界存在差距,也尊重這種差距。而我要做的,是努力讓我的下一代,過上袁晗寒的那種生活。”

是啊,我們手里永遠握有一張底牌,那就是決定自己未來的生活。

就像同樣出身普通的徐佳和馬百娟,一個選擇了拼命奔跑,一個選擇了放棄認命,結(jié)果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因此,不管環(huán)境如何、家庭如何,一定不要輕易放棄自己,不要輕易認命,只管努力往前跑,才無愧這一生。

讓我們回到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人這一生,最好的出路究竟是什么?

最好的出路大概就是,一直在路上,一直走下去。

編輯:成長菌

來源:一讀(ID:iiiread),你的氣質(zhì)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這里有你想看的一切,每天陪你,一路讀行。授權請聯(lián)系一讀(ID:iiiread)

Hash:3972f0e23dd2fddf9cd99c4fef76404084ada35a

聲明:此文由 微成長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