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閩侯這座寺,不僅有“僧”,還有“仙”

閩侯縣青口鎮(zhèn),有一座穆嶺寺,現(xiàn)存的古籍及碑刻都稱它為“穆嶺廟”或“天仙府”。寺外碑廊里有一塊刻于清咸豐五年(1855年)的石碑,上刻:“天仙府大帝神靈顯應……”,落款是:“住持僧道龍仝募緣主修”,住持是“僧”,而供奉的卻是“天仙”,說明了這座寺的一個有趣的文化現(xiàn)象。

據(jù)傳,穆嶺寺最初是佛教活動場所,大約在明清以后,因民間祭祀“五帝”的信仰而形成釋道結合、神佛共祀場景。

▲(黃昏下的穆嶺寺?李煜晗/攝)

歷經(jīng)千年數(shù)度興衰

穆嶺寺位于青口鎮(zhèn)前洋村穆嶺山上,因山得名。山不高而峻峭,寺不大而巍峨。不久前,鄉(xiāng)賢陳澤其在寺前捐建了一座山門,山門上匾額的正面題“氣象穆然”,背面寫“山不在高”。“這兩方匾額既寫出了穆嶺寺的森嚴氣度,也闡明了古剎‘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的底蘊,對穆嶺寺來說,其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民俗文化就是寺院的‘仙’?!蹦聨X寺負責人陳立清笑著說。

▲(穆嶺寺山門?李煜晗/攝)

陳立清介紹,穆嶺寺的始建年份不詳。十多年前,寺內(nèi)發(fā)現(xiàn) “唐大中丙子年(856年)重建”的摩崖石刻,由此可見穆嶺寺由來已久。唐大中是唐宣宗李忱的年號,距今已有1100多年。石刻上 “重建”二字,說明在唐大中丙子之前,穆嶺寺就已存在。

▲(“唐大中丙子年(856年)重建”的摩崖石刻?李煜晗/攝)

福州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是從唐朝開始全面發(fā)展的,佛教信仰在一時達到鼎盛時期。唐武宗李炎即位后,鑒于佛教勢力泛濫,損害國庫收入,就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侶人數(shù),大肆滅佛。據(jù)《唐會要》記載,當時“天下寺五千三百五十八”,被毀滅的達5000所,福州地區(qū)只剩下供奉唐明皇的開元寺幸免于難?!澳聨X寺很可能毀于這個期間,其后屢經(jīng)興廢,宋紹興三年(1134年),有信士捨銀重修穆嶺寺,并在旁立了‘捨銀碑’,這是穆嶺寺作為佛教寺院有記載的最后一次大修!”陳立清說。

▲(穆嶺寺碑廊? 林世彬/攝)

此后,穆嶺寺多以道教祭祀的天仙府記載下來。清乾隆四年(1739年)冬,鄉(xiāng)民施田產(chǎn)供奉穆嶺天仙府開銷。嘉慶十七年(1812年),重建天仙府前穆嶺亭。建國初期,穆嶺寺改造成小學學堂,同年大修洪橋。文革期間,寺內(nèi)文物供皿遭不同程度破壞。1983年撥亂反正后,小學從穆嶺寺遷出,天仙府歸村里管理。1993年,穆嶺寺恢復宗教活動,1995年在原有的穆嶺亭、天仙府、福靈祖殿、臨水宮、七社公所基礎上開始實施全面修繕,同年元月,穆嶺寺被公布為第三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學舊址——天仙府?李煜晗/攝)

后來,穆嶺寺又修建了神亭、碑亭、仁壽亭、北大門、真武觀、觀音閣、龜山公園等一系列建筑,形成了如今占地30多畝、建筑面積達3353平方米的規(guī)模?!澳聨X亭、天仙府、福靈祖殿、臨水宮等建筑保留了明清時的建筑風格,建筑古樸,周邊自然風光獨特。1989年,穆嶺寺還被北京電影制片公司選為電影《陰陽界》的外景地呢!”陳立清自豪地說。

▲(天仙府內(nèi)壁畫?李煜晗/攝)

古道悠悠 見證穆嶺輝煌

建于宋紹興三年(1134年)、位于著名“穆嶺古道”上的“捨銀碑”是穆嶺寺最重要的佛教痕跡之一?!澳聨X古道”,也稱“梅花古道”,是宋代以后一條由閩南到省城福州的重要驛道。

▲(捨銀碑?資料圖)

說起“穆嶺古道”,就不能不先說“福莆古驛道”。

福州民間,有一首用福州話編寫的順口溜——《里京路引》,其中就有“琯口大義擱蜀瞑,青圃蘭圃慢慢走。烏龍過江三角埕,城門黃山鄉(xiāng)下路,后坂直拔白湖亭……”唱的是古代福州進京的交通線路。這條路線起自今天的福清琯口,經(jīng)閩侯的大義、青圃、蘭圃,過烏龍江,穿過福州城,經(jīng)閩北出省。這條線路就是“福莆古驛道”的一部分,而“穆嶺古道”就是古驛道的青圃、蘭圃段。

▲(穆嶺古道? 林世彬/攝)

如今,穆嶺古道早已荒棄,只剩一段長180多米、內(nèi)含86級石階的路段。石階的起點始于“捨銀碑”,終點是一座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的“貞壽之門”牌坊,牌坊兩側的邊樓上都有題字,一為“閩縣五品銜,敕贈武略騎尉林本煖妻黃氏壽一百有二歲”,一為“恩獎建坊,賞給綵緞”??梢姡撆品皇浅楫?shù)匾晃?02歲的黃姓婦人所建。從“捨銀碑”走向“貞壽之門”,時間跨度762年。這段石階見證了穆嶺古道曾經(jīng)的輝煌。

從古至今,古道上留下了無數(shù)人的足跡。他們有赴京科考,懷揣著“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夙愿的莘莘學子,如蔡襄、朱熹等;有秉持救亡圖存信念,為國家民族奉獻此生的八閩人杰,如林白水、林祥謙等;也有為名利、為生計而曉行夜宿、奔波勞碌販夫走卒、行商游客……他們是古道輝煌的參與者!

來源:閩侯鄉(xiāng)音 林若野/文

編輯:張存金 陳秀云

校對:邢晨陽

Hash:5bb7509cb9a03b13b3b9c9d7a503ec7fd1f99b3a

聲明:此文由 遇見閩侯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