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

武穴市,湖北省轄地級市,地處長江中游下段北岸,湖北省東部邊沿地帶,西北蘄春縣接壤,東北與黃梅縣毗鄰,南與陽新縣、瑞昌市相接。全市總面積1246平方千米,轄8鎮(zhèn)4街道,耕地面積33300公頃。市人民政府駐武穴街道。

歷史沿革

西晉時期,境地分屬蘄春、尋陽二縣。東晉太元三年(378年)改蘄春縣為蘄陽。義熙八年尋陽縣治遷至江南柴桑,原江北境地劃入蘄陽。至此,改蘄陽縣為齊昌。陳太建五年(573年),齊昌地屬陳。南朝陳太建十一年(579年),北周占齊昌地,將廣濟境地從齊昌縣劃出,立為永寧縣,隸屬蘄州總管府(后改稱蘄州、蘄春郡)。隋末,廢永寧縣制,并入蘄春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又分蘄春,復置永寧縣,屬淮南道蘄州。天寶元年因與河南永寧縣和江南東道永寧縣同名,當時境內(nèi)佛教盛行,禪宗四祖道信及其傳衣弟子五祖弘忍等高僧,皆在這里傳經(jīng)說法,有“佛國”之稱,乃取佛教語廣施佛法,普度眾生之意改名廣濟縣,屬蘄州郡。乾元元年(758年),改蘄州郡為州,廣濟仍隸屬。五代十國,屬淮南道蘄州。宋熙寧五年(1072年)屬淮南西路蘄州。高宗南渡后,紹興五年(1135年)廢縣為鎮(zhèn),不久恢復縣置。元代,廣濟屬河南江北行省蘄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蘄州路為府,廣濟屬該府。九年降蘄州府為州,廣濟屬湖廣布政使黃州府蘄州,不久改屬河南布政使司。二十四年還屬湖廣布政使。清初屬蘄州,清康熙三年(1664年)屬黃州府。清末廢府立道,廣濟屬湖北省江漢道。民國初,廣濟仍屬江漢道。1926年廢道,廣濟直屬湖北省。1932年10月,實行省、專、縣三級制,廣濟屬第三行政督查區(qū)。1936年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qū)。1940年屬鄂東行署。1945年11月屬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qū)。1949年4月中旬,廣濟縣人民政府在一區(qū)梅川鎮(zhèn)成立。1987年10月撤銷廣濟縣,設立武穴市(縣級)。

地理環(huán)境

武穴是一座美麗的江城,地扼吳頭楚尾,素有“三省七縣通衢”、“鄂東門戶”和“入楚第一港”之稱。武穴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以平原丘陵為主的地貌結(jié)構(gòu)。地勢北高南低,呈三級階梯傾斜。北部為連綿起伏的低山,中、西部是丘陵,南部和東南部是平原。武穴市最高山峰一尖山,海拔1063.4米,是全市最高點。武穴境內(nèi)地表水文網(wǎng)密布。長江自西向東流經(jīng)市境西南部和南部邊緣。全市流域面積主屬長江下游干流區(qū)華陽河系,流域面積共計953.2平方千米。其次屬長江中游干流區(qū)蘄水河系,流域面積126.7平方千米。此外,有馬口湖流域面積76平方千米,以及長江武穴段流域面積44.5平方千米(包括新洲水面)。武穴境內(nèi)金屬礦產(chǎn)有40多種,金屬礦主要有鉛、鋅、銅、金紅石等。

武穴自古受吳、楚文化雙重影響,以漢俗為基本里俗,具有一定的地方特征。本地流行采茶調(diào)、文曲戲、黃梅戲等地方劇種,有獨立的文曲戲團。2008年,武穴岳家拳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著名的“武術(shù)之鄉(xiāng)”。主要的文教科體衛(wèi)事業(yè)單位有湖北省武穴中學、武穴師范學校、武穴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武穴市中醫(yī)院。主要歷史名人有司馬道信、戎余玠,吳亮嗣等。主要土特產(chǎn)武穴酥糖、山藥、翡翠卷鮮等。境內(nèi)名勝風景區(qū)有橫崗山風景區(qū)、仙姑山旅游區(qū),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鄭公塔,風景點有楚江鎖鑰、甘霖寺、鮑照讀書臺、象山寺、層峰山景區(qū)、武山湖、浴佛井、靈山、龍湫寺、武山湖、龍珠峽漂流景區(qū)等。

交通運輸

武穴處在廬山、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旅游圈中,處在全國梯度經(jīng)濟開發(fā)的交匯點上,發(fā)展優(yōu)勢十分明顯。主要交通干道有京九鐵路、滬渝高速公路、黃黃高速公路、黃標線、梅武線、蘄龍線。全國最長的河流長江、最長的鐵路京九鐵路、最長的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最長的干線光纜京九干線光纜都在這里交匯,境內(nèi)有兩座火車站,兩個高速公路互通口,69個貨運碼頭,武穴長江大橋、麻陽高速公路、麻武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之中。武穴港是長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孫中山《建國方略》中將其列入開發(fā)計劃,民國中期為湖北“七大商埠”之一,素有“小漢口”之譽。

喜歡我就給我好看吧

Hash:5b6144a948f425145c6b3f5b01b548076b8a51ea

聲明:此文由 尋根湖北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