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文明-新疆吐魯番行記

吐魯番,突厥語的意思是“富庶豐饒之地”,庫魯克塔格以北,天山南麓,戈壁、流沙、干涸的古河道包圍著的這片綠洲,就是吐魯番。吐魯番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位于一條東西大道和一條南北大道的交匯點上,是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穿越天山、進入塔里木盆地的要道。吐魯番的高昌城與伊吾鄯善,曾經(jīng)并稱西域之門戶,歷史上,這片盆地也一直是各王朝、各民族的必爭之地,涵蓋了西域風情的經(jīng)典。吐魯番是維吾爾文化的兩大中心之一,其音樂、舞蹈、服飾、禮儀、宗教、餐飲、生活習俗和建筑風格各個方面,都獨具魅力,是了解維吾爾文化的重要窗口。吐魯番還是西域獨特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綠洲文明的典型代表。

| 吐魯番博物館 |

吐魯番博物館位于吐魯番市高昌中路,對面為高昌公園。收藏著吐魯番地區(qū)出土的上至舊石器時代下至近現(xiàn)代的5000多件文物精品,是僅次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的第二大博物館,是新疆各地州中最大和藏品最豐富的博物館。是了解吐魯番歷代社會、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生活的一部微縮的百科全書。該館的主體建筑是一幢富有地方特色和現(xiàn)代風格的二層大樓,古樸渾厚。整個展覽部分分為吐魯番地區(qū)出土文物陳列廳、吐魯番地區(qū)出土古尸陳列廳和巨犀化石陳列廳三個部分。

| 蘇公塔|

蘇公塔又稱吐魯番塔,位于吐魯番東南2公里處葡萄鄉(xiāng)木納格村的臺地上。建于清乾隆年間。是一座造型新穎別致的伊斯蘭教古塔,蘇公塔外部用清一色灰黃色磚砌成,除了頂部窗欞外,基本上沒有使用木料。塔身渾圓,呈圓柱體,自下而上逐漸收縮,塔基直徑10米,頂部直徑2.8米,塔高37米,四周共有14個窗口,供通風采光用。塔內(nèi)用磚砌出的螺旋式中心柱,72級臺階直通塔頂,塔頂面積約10平方米,可供了望。塔頂為穹窿頂,上有鑄鐵塔飾。塔身表面砌疊十四種不同形狀的幾何圖案,或平置或斜砌或凹進或凹陷,這些維吾爾族傳統(tǒng)圖案,是伊斯蘭教建筑風格中寺院雕刻繪畫藝術的代表。

| 郡王府|

吐魯番郡王府,位于吐魯番東南2公里處葡萄鄉(xiāng)木納格村,緊鄰蘇公塔,據(jù)史科考證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是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生活和主持政務、指揮軍事的地方,也是清王朝期間吐魯番維吾爾族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軍事指揮的中心。其主人額敏和卓不僅是當時吐魯番維吾爾族的領袖、清政府的參贊大臣,也是一位杰出的愛國者和軍事家。吐魯番郡王府在1933年被火燒毀?,F(xiàn)在的郡王府是根據(jù)史料記載基本按以前的維吾爾族建筑風格、布局和規(guī)模恢復興建的?,F(xiàn)在的郡王府占地面積22畝,宮殿建筑面積約二千五百平方米。

| 交河故城|

雅爾湖故城即交河故城,位于吐魯番市西10公里的亞爾果勒村。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遺址,幾乎全是從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最高建筑物有三層樓那么高,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為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車師王前庭治所,十六國至北朝時高昌國的交河郡城,唐代交河縣城?!稘h書·西域傳》記載:“車師前國,王治交河,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現(xiàn)存遺址均屬唐代時期建筑群落,城內(nèi)建筑遺跡及街巷遺跡猶存。出土遺物有古回鶻文的寫本、唐代古錢和文書等。城西及城南隔河有交河世族墓地。

| 吐峪溝麻扎村|

吐峪溝麻扎村位于吐峪溝大峽谷南溝谷,是新疆最古老的維吾爾族村落。它分布在綠塔聳立的清真大寺四周,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古車師(師姑)國的發(fā)源地??胺Q中國的第一大伊斯蘭教圣地,即“中國的麥加”。按當?shù)啬滤沽值恼f法,到麥加朝圣前一定要先到吐峪溝麻扎?,F(xiàn)在村中約有百十戶人家。 370多位村民,都是維吾爾族,保持著最傳統(tǒng)的維族風貌和生活習慣。在麻扎村內(nèi)保存有大量維吾爾民族的傳統(tǒng)民居,全是黃黏土生土建筑,均是土木結構。麻扎村的先民根據(jù)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巧妙地利用黃黏土造房,集生土建筑之大成,是至今國內(nèi)一座保存完好的生土建筑群,號稱“中國第一土莊”。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維吾爾族傳統(tǒng)和民俗風情。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用維吾爾語交際,信仰伊斯蘭教,穿著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飾,走親訪友的主要交通工具依然是古典式的驢車代步。

| 吐峪溝千佛洞|

吐峪溝千佛洞位于鄯善縣城西約40公里的吐峪溝鄉(xiāng)吐峪溝內(nèi),西距高昌故城約13公里。古稱“丁谷寺”,是吐魯番地區(qū)建窟較早、保存早期壁畫較多的石窟。最早的洞窟出現(xiàn)在晉、十六國時期。沮渠氏家族稱王時(公元443~ 450年),是吐峪溝佛教最繁榮的時期。這里共有94個洞窟,現(xiàn)存45個,溝東 21個,溝西24個。由于帝國主義的掠奪和人為的破壞,吐峪溝壁畫90%吡以上已經(jīng)毀圮無存。如今只有8個洞窟還殘留少量有回鶻文題記的壁畫。其中1、2、3、4號窟,佛坐胡床,為全國所僅見。這里還出土過一些佛經(jīng)殘卷。

| 高昌故城 |

高昌故城位于吐魯番市東45公里處火焰山南麓木頭溝河三角洲。始建于公元前1世紀漢代,是世界宗教文化薈萃的寶地之一。高昌故城,維吾爾語中稱為“亦都護城”,即“王城”?!侗笔?高昌傳》中稱它因“地勢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初為唐時高昌國都所在,后為西州回鶻都城,元末明初始廢,歷時一千四百余年。全城分外城、內(nèi)城、宮城三部份。周長5.4公里,呈長方形,外墻基寬12米,墻高11.5米,夯士筑成。全城有九個城門。高昌故城廢棄后。大部分建筑物消失無存,目前保留較好的有外城西南和東南角保存兩處寺院遺址,寺院內(nèi)有摩尼教壁畫和佛教壁畫、塑像等。城內(nèi)遺物還出土有不同文字的文書和經(jīng)典。內(nèi)城北部正中有一座不規(guī)則的方形小城堡,當?shù)厝朔Q“可汗堡”。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坐落在吐魯番市東45公里火焰山中段,木溝河谷西岸的懸崖峭壁上,南距高昌古城15公里,是新疆境內(nèi)著名的佛教石窟寺遺址之一。始鑿于南北朝后朝,歷經(jīng)唐、五代、宋、元朝,始終是西域地區(qū)的佛教中心之一。原共有洞窟83個,現(xiàn)存的57個中,有壁畫的為40個,壁畫總面積1200平方米,是吐魯番現(xiàn)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畫內(nèi)容最豐富的石窟群,經(jīng)歷了形成——繁榮——衰落的過程。第17、18兩窟,為公元6一7世紀南北朝后期開鑿的。第16號窟鑿于中唐。第20號窟壁畫,繪制有回鶻高昌王和王后的圖象。第33窟后壁,有一幅表現(xiàn)佛涅磐后眾弟子默立舉哀的致意圖。第38窟,是反映古代摩尼教生活情景的洞窟。第51號窟,建于回鶻高昌時期。第69窟,是第20號窟的窟中之窟。第82、83號窟,是公元10--11世紀高昌回鶻王國強大時期,專為佛寺高僧修建的小型紀念窟。

回鶻高昌是該石窟群最繁華的時期。公元13世紀末,高昌王室東遷甘肅永昌,加之伊斯蘭教傳入吐魯番后,佛教漸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隨之衰落,在異教沖突中遭到毀壞,壁畫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本世紀初,又屢遭不良洋人盜劫破壞,雪上加霜,面目全非。盡管如此,劫余的佛座華麗精致,殘余的壁畫內(nèi)容豐富,多采多姿,仍不失為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文化藝術寶庫。

| 臺藏塔 |

臺藏塔是新疆境內(nèi)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唐宋佛塔遺跡。遺址位于吐魯番市三堡鄉(xiāng)尤喀買里村,西距吐魯番市40公里,東南距高昌故城遺址1.2公里。始建年代為公元6~7世紀(麹氏高昌時期),是當時著名的佛教遺址。佛塔夯筑而成,基部呈正文形,連長20米,塔身也為正方形,高約20米。佛塔四面有排列整齊的佛龕,龕內(nèi)有泥塑佛像和壁畫。塔體內(nèi)還鑿有一條長方形縱券頂式洞窟及兩個耳室。14世紀末,察合臺汗國統(tǒng)治者強迫高昌地區(qū)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之后,臺藏塔逐漸毀破。臺藏塔內(nèi)曾供有一身巨大佛像,于20世紀初期被毀。臺藏塔雖經(jīng)千年歷史滄桑,但仍基本保留著初建時期的規(guī)模,是研究佛教從印度傳入西域的過程中,建筑藝術風格的變化的重要實物資料,為古代高昌地區(qū)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遺跡之一。

—————————— END ——————————

您看到的或許也是別人需要的,感謝分享!

—— 南山供秀 ——

|淘寶店 |

(淘寶搜索店鋪南山供秀)

https://shop57811131.taobao.com/?spm=a230r.7195193.1997079397.2.9ZHy0P

Hash:0212bc492f0761fb04ec5ea7b938da95cbfcd726

聲明:此文由 南山供秀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