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旅游攻略虞山有白茶好喝嗎
秋高氣爽是爬山的好季節(jié),對于不少游客而言,一個地方的美景是可以讓浮躁的心靜下來的地方,而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大山,走在山路上就像是被大山擁抱的感覺一樣,這樣的方式很美好,而虞山-這里的美景值得我來此一趟!
虞山美景
說起虞山這里的美景,大多數(shù)人都比較好奇虞山是因什么而得名呢?關(guān)于虞山存在著什么樣的典故呢?
據(jù)悉虞山因商周之際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卒葬于此而得名。東麓有常熟最古的墓葬,南側(cè)為吳國第一代國君周章陵墓。要知道故人對風(fēng)水學(xué)可謂是相當(dāng)?shù)目粗兀虼诉@個地方可以算的上是風(fēng)水寶地的好地方了。
怎么到虞山
1、公交路線安排:5路、7路、8路分別可以到達
2、節(jié)假日會有管制不讓開車上山,平常時間沒問題的。
虞山有白茶好喝嗎
其實虞山的山上有不少的茶園,每年春季是采茶的旺季,而虞山的白茶最為地道也是當(dāng)?shù)厝俗钕矚g喝的茶,是可以作為特產(chǎn)送朋友的。
行走在虞山的山路上能夠感受到不一樣的美好,主要是這里的美景都是相當(dāng)?shù)牟诲e,而且這里的很多地方都十分適合游玩,呼吸著大自然的空氣是一件十分舒適的事情,而且在山中游玩還可以陶冶情操。
相傳唐貞觀年間,有黑白二龍交勇,沖逆成溪,遂成破澗,故又名“破山寺”。但是這里一般都是當(dāng)?shù)厝藭竭@里祈福,因此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這里的人們十分多。
【旅游小提示】
1、關(guān)于門票:
2、最佳出游季節(jié):
每年4-10月是最佳的旅游時間
3、關(guān)于景點:
政和楠木林+中國白茶小鎮(zhèn)+念山云谷鵲橋一日游 白茶
價格:149元/人
發(fā)團時間:端午假期天天發(fā)
6月25日、26日、27日
贈送簡餐、加10元/人升級成團餐,端午假期天天發(fā)
安全出行保障 參團游客手持綠色健康碼 車輛全面消毒, 備體溫槍 ,司機、導(dǎo)游持健康碼上崗
永安指定地點出發(fā)前往AAA級景區(qū)【政和石圳白茶小鎮(zhèn)】:石圳村坐落于政和縣城西郊約4公里之七星溪南岸,是一個在宋代就已形成的古村落。在時任政和縣委書記的廖 書記指導(dǎo)下,讓垃圾村變成風(fēng)景區(qū)。給思路,出主意,想辦法。廖 書記在推進石圳村的建設(shè)上,眼光獨到,考慮長遠。廖 書記當(dāng)時對石圳村民講,讓垃圾村變干凈,只是第一步;利用好古村落的資源,使村莊能綠起來、活起來、游起來,石圳就能創(chuàng)造財富。廖 書記說:“綠起來,就是要結(jié)合古碼頭文化建設(shè)生態(tài)村;活起來,就是要引進適合的產(chǎn)業(yè),讓村民打工不出門;游起來,就是發(fā)揮石圳靠近縣城的優(yōu)勢,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正是得益于廖 書記的正確指導(dǎo),石圳村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2016年石圳村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特色小鎮(zhèn) 。
后參觀全國最大的 【楠木林】: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繁衍,一百多畝的山林內(nèi),生長著 1000多棵百年楠木,其中300年以上樹齡的多達240棵,被譽為“中國第一楠木林”。 最后前往【念山云谷鵲橋】是目前福建最長玻璃索橋,高空俯瞰,酷似一支箭搭在七星溪彎道構(gòu)成的弓上,因此也被戲稱為“丘比特箭橋”。全長309米,橋面凈寬2.6米,橋面與溪谷垂直落差158米,站在橋上體驗驚險,觀光美景,結(jié)束后回程。
念山云谷鵲橋
提起玻璃橋,總會想起張家界
但太遠,時間金錢成本太高,其實,在南平政和就有了啊
它就在政和念山云上梯田景區(qū)?。?/p>
而且是福建省最長玻璃索橋
酷似一把弓箭搭在河道構(gòu)成的弓上
【價格】:永安出發(fā)149元/人
【標(biāo)準】:
1、車:當(dāng)?shù)乜照{(diào)旅游車(1人1正座)
2、門票:云谷鵲橋門票+玻璃橋鞋套
3、餐:每人一份簡餐,報名時加10元/人升級成團餐
4、導(dǎo)服:全程導(dǎo)游服務(wù)
5、保險:旅行社責(zé)任險一百萬,旅游意外險險額旅游意外傷害身故10萬/人,旅游意外醫(yī)療5千元/人。
【安全出行保障】
參團游客手持綠色健康碼
車輛全面消毒,司機、導(dǎo)游持健康碼上崗!
華林寨白茶:世外之地孕育的清幽淡香 白茶
初次去華林寨,一路的彎彎繞繞直接把我們轉(zhuǎn)到暈車,心想劉先生怎么把茶種到這么偏僻的地方,華林寨太偏了,偏到一路上幾乎看不到人與車,這是世外嗎?我忽然有了一種別樣的感受。
曲曲折折的盤山公路上,我們暈著車,在暖陽與林蔭的交替中,聽著林寶的一曲《茶如人生》,也不知是感慨于這首歌的禪意治愈,還是它的古色脫俗,或遠或近、從容輕緩的歌聲中,我們瞬間忘卻了俗世的煩惱。
待車開到有人的小鎮(zhèn)上落腳時,古樸幽靜的小鎮(zhèn)風(fēng)景如畫,天空的蔚藍與大山的蒼翠交相輝映,陽光安靜地照在干凈整潔的各種不寬的小路上,三三兩兩的百姓怡然自得,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人間的各種欲望繁雜,那種第一印象,恍如世外桃源,這個地方好有味道啊,這是我下車后的第一感受!
劉先生緩緩地幫我們泡了一杯華林寨白茶,細喝一口,淡淡的,清香淡雅,如山間風(fēng)景一樣,幽靜而又暗自叫美,我品了好幾口,身上的疲憊與暈車一掃而光。劉先生似乎也沾染了大山的氣息,樸素而又內(nèi)斂的性格,那種當(dāng)?shù)厝颂赜械纳屏茧y以用詞匯來形容。我心想,這么好的山間風(fēng)景,這么淳樸的當(dāng)?shù)厝?,要是老了以后到這里來住上一段時間,一定是外星般的奇異感受!
劉先生介紹說,華林山是一座橫跨高安、奉新兩縣的山脈,歷史悠久,主峰華林寨是最高點,在境內(nèi)西北方向。海拔816.4米,山脈自成風(fēng)格,別有韻味。唐宣宗李忱曾有詩贊曰:靈岫摩天空,鳥道入云際。華林山的清幽空靈,讓人心曠神怡。而最讓當(dāng)?shù)匕傩战蚪驑返赖牟粌H僅是這些詩句,更是當(dāng)?shù)亓鱾髁饲甑膫髡f,這些傳說讓人瞬間進入另一種神秘的氛圍當(dāng)中。相傳西王母第九子玄秀飛跨白鶴,翩翩而至,筑壇山上,鐫有"以祭靈仙"四個大字,前人詩贊:共說西王母,有子跨鶴來。山深藏窈靄,林靜長莓苔。丹灶泥封舊,元壇劫木灰。莫云仙跡幻,咫尺有蓬萊。這個傳說在當(dāng)?shù)丶矣鲬魰?,讓這座空曠清幽的大山有了一種無法言說的玄幻感。
劉先生接著說,華林是歷史上道教、佛教、儒教三教的聚集地。唐代以來,就道觀、寺廟不斷,高達20多處,如八仙過海中的鐵拐李修煉成仙的地方八百洞天,唐宣宗游江南時住過的寺廟超果寺、云門寺等,這些寺廟、道觀無疑讓華林增色不少。
華林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85%以上,四季氣候溫濕,雨量充沛,終年云霧繚繞,氧氣充足,土壤肥沃,直射的藍紫光較少,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約9萬個/立方厘米,綜合優(yōu)勢明顯,十分適宜茶樹的生長,被譽為“紅土地上的綠洲”、“天然氧吧”。這是華林寨白茶鮮甜醇美的緣由,也是她獨特口感的緣由,“清甜雅韻、淡香悠遠”常常有茶客贊嘆道。
走訪過程中,我們了解到,種好的茶葉經(jīng)過攤青、殺青、理條、烘干、炭焙、復(fù)烘等工藝,成就品質(zhì)的同時,也要平衡茶葉的陰陽。說及陰陽,很多人會認為是故弄玄虛。但對于長期身居鬧市與空調(diào)下的人來說,仔細體會身體的感受,便知陰陽平衡的重要性。陽光是萬物能量的來源,人通過飲茶,也是間接獲得太陽的能量。
華林寨處深山之中,唯一的一點喧響也不過是偶爾經(jīng)過的汽車、摩托車的轟鳴,而時刻奏響的蟲鳴蛙叫、雞咯鴨呱才是這片山的主旋律……當(dāng)?shù)厝税兹談谧?,夜深喝茶,每天都清簡怡和,有一種時光停滯,不知今日何日兮的悠然。
劉先生是高安市云海農(nóng)業(yè)專業(yè)合作社的總經(jīng)理,他從事茶業(yè)已有二十余年,在華林山目前擁有500多畝有機白茶茶園,建有標(biāo)準清潔化的有機茗茶加工車間1000多平方米,擁有各種加工設(shè)備幾十臺余套。劉先生給自己種植的白茶取名“山水印象——華林寨白茶”,詮釋了茶的“自然本真,佳境天成”的韻腳。他說他喜歡那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是他的人生理想,也是他努力的方向。孔子說:君子道者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劉先生知行合一,敏于事而慎于言,不憂不惑不懼,如實活在當(dāng)下,這和他的種茶之道不謀而合。
劉先生頗有君子之風(fēng),不禁讓人想起詩經(jīng)里的句子:“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蹦菚r還無法想象赫兮咺兮的君子會是什么模樣。越深入接觸越欽佩劉總的君子之風(fēng)。并不是因為劉先生彬彬有禮、誠以待人;并不是因為劉先生耐心介紹華林歷史名跡;并不是劉先生專業(yè)知識豐富又樂于分享……最重要的是他的“赤子之心”,因為他的“赤子之心”,他把家鄉(xiāng)情節(jié)融入到每一棵茶樹,他讓他的華林寨白茶山人合一,水乳交融,達到一種別樣的境界。
華林山再空靈幽靜,白茶再好,也需要有伯樂,大概劉先生就是這茶與山之間的伯樂。
走訪結(jié)束,我望著華林寨附近錯落有致的古樸村落,凝視著高聳卻又延綿起伏的華林山,再一次呼吸這世外般的清新空氣,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這個幽靜卻又讓人沉迷的地方,我在想,如果我老了,有時間了,定要在這山間住上三年五載,聞著蛙聲蟬鳴,賞著清風(fēng)明月,再與山間老鄉(xiāng)細品一杯清幽淡香的華林寨白茶,再話一段當(dāng)年的華林初印象……(文/曹凱新、付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