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寺的簡介

歙縣為古徽州府治之所在地,練江即于舊城廓下流過。練江乃豐樂、富資、揚(yáng)之、布射四水匯流而成,是新安江最大支流。自古以來就是皖南物產(chǎn)輸浙之主要集散地之一。練江西側(cè)就是風(fēng)景優(yōu)美的西干山,此山因毗鄰府城,歷來是徽州官、商、文士宴游之地。

唐高祖李淵建德二年(公元757年),于西干山麓濱江處,敕建“興唐寺”。寺門雄踞兩峰之間,大殿高聳,回廊翼旋,僧房依山層疊,更有圣像閣騰空飛跨于兩巖之上,圣像閣后尚有應(yīng)心閣。全寺氣象恢宏,上依披云,下瞰練江,乃邑中最勝處。由于寺處練水之西,故當(dāng)?shù)厝肆?xí)稱“水西寺”。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游歷徽州時,就曾到寺中參拜,并留下《題興安水西寺》詩一首,詩曰:“天臺國清寺,天下稱四絕。我來興唐游,與中更無別?;苣緞潝嘣疲叻屙攨⒀?。檻外一條溪,幾回流碎月?!碧炫_國清寺乃天臺宗之祖庭,在隋文帝楊堅的資助下,早已是天下聞名的大寺院了,故李白稱之為天下四絕之一,今李白將興唐寺與國清寺相提并論,謂之“更無別”,可見當(dāng)時興唐寺的規(guī)模與地位亦非同一般了。

唐代宗李豫大歷末年(779年)時任徽州司馬的呂渭,在寺旁空地建堂,作公務(wù)閑隙讀書之地,呂離徽他任時,此讀書處即遺交寺用,后人因懷念呂渭在徽時之政績,將其改建為呂公祠。

直到唐德宗李適貞元末年(805年),邑人張友正在《歙州披云亭記》中,在描繪興唐寺時,尚稱“回廊翼旋,飛閣云襄,萬家井邑在我宇下,實(shí)一方之勝概也?!笨梢娕d唐寺歷經(jīng)一百五十年后仍輝煌如初。

興唐寺興盛之時,在其周邊陸續(xù)興建了許多寺院,并投在興唐寺的門下,成為興唐寺的下院(或稱別院)。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羅漢寺”、“如意寺”、“經(jīng)藏寺”、“等覺寺”、“福圣寺”、“五明寺”、“長慶寺”等,具體數(shù)已不詳。但凡這些寺院的僧人,人均以“水西寺僧”稱之。

唐末,寺內(nèi)有高僧清瀾,其人性格孤高,禪學(xué)深厚,但與婺州報恩寺僧貫休交游甚篤,貫休為唐末著名畫僧,貫休在游歙時,住寺中“龍華精舍”,為寺里畫了一佛(釋迦佛)、二大士(文殊、普賢二菩薩)及《十六羅漢》圖冊,供奉于寺中。公元908年,《十六羅漢》圖冊被前蜀國(亦為五代十國之一)國主王建索去,藏于成都宮中。一個月后蜀主王建做夢,夢見有十五六個自稱是歙地僧,要求放他們回去。于是就派內(nèi)臣(太監(jiān))將圖冊 送回該寺,由此,便將“龍華精舍”改成了“應(yīng)夢羅漢寺”,簡稱“羅漢寺”。然民間又有傳說:貫休住在寺中,夜夢羅漢,第二天醒來,就依夢中所見之羅漢形象為之圖畫,故名《應(yīng)夢羅漢圖》。宋翰林學(xué)士歐陽炯曾有詩句言及此事,詩云:“忽然夢里見真儀,脫去袈裟點(diǎn)神筆?!敝撩髂┨靻⒊据d此圖冊僅有一、二頁,余不復(fù)存,后亦不知所終矣?! ?/p>

唐末義軍蜂起,軍閥混戰(zhàn),興唐寺在戰(zhàn)亂中損毀嚴(yán)重,到唐昭宗天復(fù)元年(902年),由吳王楊渥(五代十國中之吳國主)出資修葺,并改名為“延壽寺”。但延壽寺也未能使楊渥長壽,吳開平二年(908年),僅僅過了五年多,楊渥即被部將張顥、徐溫殺死。

937年,江南一帶又被南唐李昪所控制,于是“延壽寺”又恢復(fù)了“興唐寺”的舊名。

到了宋太祖趙匡胤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病重,為給皇帝祈壽,“興唐寺”又被改為“延壽寺”,同樣延壽寺并未能延長皇帝的壽命,當(dāng)年便薨于背癰。

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后,自太平興國二年起,在全國各地將一些稍具規(guī)模之寺? ?,敕改為以自己年號命名的“太平興國寺”,故在當(dāng)時,“太平興國寺”幾遍及各州府甚至縣境。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延壽寺”敕改為“太平興國寺”,并建戒壇,于每年圣誕日(皇帝誕辰)為沙彌(尼)授具足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六十戒),由朝廷統(tǒng)一發(fā)給戒牒,自此沙彌(尼)升格為比丘(尼),就成為正式的出家人了?!疤脚d國寺”是徽州地區(qū)唯一設(shè)有戒壇的寺院,其寺下別院也空前達(dá)到了二十四座之多,自然成了徽州首剎,西干山東麓幾乎成了佛教天地。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邑南鄉(xiāng)紳黃備、張應(yīng)周共同籌資合建七級方塔于長慶寺左,漱芳臺下(即現(xiàn)稱長慶塔),僧永朗為題記,元大歷及明成化年間,張氏族人兩次重修,明成歷末張氏大晉復(fù)倡族人修葺,并勒石題識于二層西,今寺雖毀而塔猶存,為水西寺群唯一幸存之建筑遺存,現(xiàn)為安徽省文物保護(hù)單位。

北宋末,宋徽宗趙佶宣和四年(1122年),時任吏部侍郎的黎確于太平興國寺前建“諸天閣”,此閣雖非太平興國寺所建,然亦為佛教建筑,所供應(yīng)為“護(hù)法諸天(神)”,故由寺僧常住以護(hù)持。此閣初時有十六間,該閣在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焚毀后。又有時任松江財賦提舉之歙人汪孔昭(字德甫)父子重建,其規(guī)模更增至四十六間之巨,升閣周覽,盡見一方之勝,太平寺僧于閣中立祠以祀??上У皆┲琳四辏?368年),再次毀于戰(zhàn)火。到明初(年代不詳)太平興國寺僧容顏復(fù)建?!爸T天閣”自建以來,進(jìn)出水西諸寺,必經(jīng)其間,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時人多忽視,特予以補(bǔ)正?!?/p>

宋代是太平興國寺最興盛之時,高僧大德累出不窮,然究其法脈自唐以來所傳皆清原行思法系,如茂源和尚,謙禪師等,但自唐末至宋初,曹洞法系已成太平主流,特別如北宋哲宗元符二年于水西福圣院祝發(fā)(出家),后稱雪竇禪師的嗣宗,以及后為長蘆延壽禪師的智珍,均為曹洞法系中的重要傳人。

到南宋后期,元軍不斷南侵,戰(zhàn)火連綿,民生凋蔽,人口也不斷逃亡,水西諸寺之損毀十分嚴(yán)重。到元朝統(tǒng)治確立后,太平興國寺的二十四別院僅存十二,分別為長慶、觀音、羅漢、如意、妙法、凈名、經(jīng)藏、等覺、崇壽、福圣、五明、蘭若諸寺。

元末農(nóng)民起義席卷全國,元朝被推翻后,各割據(jù)勢力的爭斗,在江南仍持續(xù)多年,浙、皖、鄂一帶成了主戰(zhàn)場,徽地自難幸免。在此期間,又有觀音、崇壽、蘭若三寺被毀。于是連太平在內(nèi),水西止存十寺。這就是后人所謂“水西十寺”之來歷。

自清初到清中葉,太平興國寺內(nèi)文人雅士常集聚于此,書畫交會,詩詞唱酬,香火又再趨鼎盛,其原因即源自一位僧人的到來,這位僧人就是漸江和尚——弘仁大師。

弘仁生于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俗姓江,名韜,字六奇,又名舫,字鷗盟。歙縣東關(guān)桃花塢人。少年家道中落,拜當(dāng)?shù)孛遄⑼魺o涯習(xí)五經(jīng),雖生活清苦,卻事母至孝,一生未娶。

弘仁三十六歲時,即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攻占徽州,弘仁與其師其赴福建投南明唐王政權(quán)抗清。次年失敗,入武夷山避騅。順治四年(1647年)依建陽古航道舟禪師披剃出家,法名弘仁,自取字漸江、無智。自此不再用俗姓名。

順治六年(1649年),弘仁自閩返歙,入住太平興國寺。弘仁在禪修之余,將主要精力用于詩畫創(chuàng)作等藝術(shù)活動。其畫師法宋、元,尤崇倪瓚、黃公望等畫法。弘仁雖畫師古人,卻更師自然造化。自返歙后,每年必游黃山、富春,以真山真水為稿本,曾作黃山真景圖50幅, 筆墨蒼勁整潔,富有秀逸之氣,不落陳規(guī),給人以清新之感,開中國畫之一代新風(fēng)。作為“新安畫派”的奠基人,與查士標(biāo)、孫逸、汪之瑞并稱“新安四大家”,與髡殘、石濤、八大山人同為清初四大畫僧。

弘仁亦長于詩、書,有詩、書、畫三絕之稱。其楷書學(xué)顏真卿,行書學(xué)倪云林,亦工八分書與篆書。詩作為題畫偈和后人輯錄之《偈外詩集》等。

弘仁作為出家人,其畫風(fēng)格有冷、靜、凈之特點(diǎn),部讓人感覺寒氣逼人,悲涼蒼愴。又如古井之水,玉湖春冰,,無纖毫塵俗之氣。

弘仁晚年退居五明寺澄觀軒,潛心于詩畫,遠(yuǎn)離官商紛擾??滴醵辏?663年)圓寂,葬于五明寺旁。漸江墓和五明泉,至今猶存,為徽州文保單位。

清咸豐元年(1853年),水西十寺在在太平軍攻占徽州時,全部毀于戰(zhàn)火中,在以后一百多年的歲月中,再也未能重建。

太平興國寺是宋僧睿見結(jié)廬(僧人招待所)之處。宋太平興國初年,相傳宋太宗朝山耳聞睿見倡導(dǎo)四誓(眼不見非法之色,耳不聞非法之聲,口不道非法之語,心不想非法之事),是一位名不虛傳的法師,便召見于行宮,令他在結(jié)廬處建寺,并賜匾一塊,上書“太平興國”四個大字,故本寺于公元982年落成后叫做太平興國寺。太平興國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年號,用年號作為寺名在五臺山寺廟中還是創(chuàng)舉,這足以說明宋太宗信賴睿見,同時也表示他贊賞“四誓”。

Hash:608b3dc9dc668ca81587e51a7fe3e9274cc12b03

聲明:此文由 區(qū)塊大康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