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寧的狀元故里景點 壽寧西浦狀元故里簡介

導讀:壽寧的狀元故里景點 壽寧西浦狀元故里簡介 1. 壽寧西浦狀元故里簡介 2. 壽寧縣歷史名人 3. 壽寧縣狀元 4. 壽寧狀元村的來歷 5. 壽寧家鄉(xiāng)的名人

1. 壽寧西浦狀元故里簡介

中國古代歷代產(chǎn)生了許多的狀元,其中現(xiàn)存的故里和故居遺址比較知名的有:蘇州狀元文化博物館,狀元故里,壽寧西浦村,狀元坊,程宿故里,傅善祥故里居,袁嘉谷故居,趙以炯故居,泉州狀元街,鄭鑒狀元故里居。這十大狀元故里主要依據(jù)了我國古代因狀元而聞名的景點。

2. 壽寧縣歷史名人

馮夢龍、馮道、馮繚、馮承輝、馮子材。

馮夢龍:明蘇州府吳縣人。崇禎中以貢為丹徒訓導,遷知壽寧。善詩文,工經(jīng)學。輯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古今譚概》、《智囊》、《掛枝兒》、《山歌》及《墨憨齋定本傳奇》等。

馮道:五代時歷任四朝宰相,在相位20余年。他在后唐任宰相期間,倡議由田敏等人在國子監(jiān)監(jiān)校定《九經(jīng)》文字,并組織刻工雕印,至后周完成,后世稱“五代監(jiān)本”。官府大規(guī)??虝链耸肌?/p>

馮繚: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隨漢解優(yōu)公主遠和禾親到了烏孫國。由于她多才多智,成為解優(yōu)公主的得力助手。后嫁給烏孫右大將。她在協(xié)助公主加加漢朝同西域諸國之間的友好關系,作出了很大貢獻,深得西域各國的敬服。尊稱她為“馮夫人”。

馮承輝:清江蘇省婁縣人,字少眉,一字伯承,號梅花畫隱。貢生。工篆隸,精刻印,兼善畫,尤喜畫梅。著述甚富。有《印學管見》、《歷朝印識》、《石鼓文音訓考證》、《古鐵齋印譜》、《古鐵齋詞鈔》等。

馮子材:清末著名的老將軍。他曾在年近70歲時,在廣西鎮(zhèn)南關。諒山等地大敗法國軍,取得鎮(zhèn)南關大捷,其名威震邊關。

3. 壽寧縣狀元

寧德市包含福安市,福鼎市,霞浦縣,屏南縣,古田縣,周寧縣,壽寧縣,柘榮縣

山美水美,屏南有白水洋鴛鴦,溪霞浦有海鮮,攤涂,最美日落,攝影好去處,福鼎有白茶,古田有水蜜桃,壽寧有下黨,狀元村還有世界非遺廊橋,周寧鯉魚溪,

距離浙江溫州泰順也很近

4. 壽寧狀元村的來歷

吳姓入閩較集中的主要有五個時期:即西晉“永嘉之亂”、唐代“中原戰(zhàn)亂”、北宋“靖康之難”、元代中原板蕩、明初經(jīng)濟復蘇。

吳姓最早入閩始于漢。據(jù)《漢書》載: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余善叛亂稱帝,漢武帝派橫海將軍韓說與東越衍侯吳陽,一齊殲滅余善。吳陽被封為外石侯,食邑1000戶。外石侯吳陽,應是最早進入福建的吳氏先人之一。據(jù)閩清縣《龍崗吳氏族譜》記載,入閩始祖吳德興,于晉永和十年隨兄學士吳向協(xié)鎮(zhèn)越國,遂由江蘇入閩,卜居侯官縣五都龍坪村。有一支裔孫遷至閩清溪演,成為當?shù)赝?。唐、宋及其以后,因隨軍、任職、戰(zhàn)亂、投親、避禍或逃荒等,入閩的吳氏日益增多,族支繁雜,很難逐一細述。入閩后,其裔孫又輾轉移居漳州的,主要有:

1、清流灌尾錦祥派

錦祥公系吳氏始祖泰伯之六十一世孫,延陵始祖季札公之四十三世孫。錦祥公原名秀,生于唐太宗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官至蘇州吳縣縣令,由蘇州入閩,隱居福建省清流縣灌尾,現(xiàn)有南山祖廟故址,供裔孫瞻仰崇拜。錦祥公之七世孫十七公,大約于公元790年從清流鐵石機先至永安市小陶鎮(zhèn)湖口,后到連城縣曲溪鄉(xiāng)羅勝地隔溝村,最終遷到連城縣文亨鎮(zhèn)蓆湖營定居。十七公裔孫分布于連城縣文亨鎮(zhèn)伊坊村、湖峰村、田頭村、南陽村、白嶺村、竹崗村大塘尾,曲溪鄉(xiāng)羅勝地隔溝村,宣和鄉(xiāng)馬埔頭,羅坊鄉(xiāng)崗頭村,廟前鎮(zhèn)冷水坑、闕坑壩、塘背、 天子堂小坑,朋口鎮(zhèn)隔口村、禾沙坑、蓮峰鎮(zhèn)姚? ??坪村等。十七公裔孫分布于連城縣以外的有長汀縣涂坊鄉(xiāng)河埔村、新羅區(qū)小池鎮(zhèn)、永定縣城關、福州市閩侯縣、漳州市云霄縣、江西省瑞金市陳畬村、江西省建昌都港、廣東省郁南縣和浙江、湖南省等。

2、莆田沈埔吳祭派

吳祭,字孝先,號道成,河南光州固始善進鄉(xiāng)人。唐中和四年(884年),因中原戰(zhàn)亂,偕兄弟一行三十余人,往福建侯官避亂,后又遷莆田縣北隅,再徙居黃石水南沈埔。吳祭兄弟六人,稱入閩六祖。吳祭裔孫分布于莆田、仙游、漳浦、云霄、詔安、東山、平和、龍海及廣東等地,為江南一大望族。

3、象畔吳闕名(進士公)派

吳闕名,唐垂拱進士,吳潛之后裔,唐光啟元年(885年),吳潛之五世孫吳尚智,因中原戰(zhàn)亂,從河南光州固始攜眷隨王緒軍隊入閩,寄跡福州南臺,次徙興化塘下(今莆田黃石)。后吳尚智之子吳闕名(進士公),攜眷由興化黃石塘下移居泉州晉江南關外二十四都龜湖象畔嘉埭拓址,開宗發(fā)祥,為入閩吳氏象畔始祖。支分南安、晉江、安溪、云霄、詔安、東山和廣東潮陽、普寧等地,蔚成閩南、粵東一大望族。

4、寧化吳宥派

吳宥,字承順,宋進士,敕贈文林郎,誥封中憲大夫,吳宣之孫。吳宣,字守德,娶四川節(jié)度使孟知祥之女為妻,授吳宣為駙馬都尉,封宣城公。后為避禍,吳宣攜家人移居江西南豐,生三子:長吳綸、次吳經(jīng)、三吳紹。吳綸生十子,次子吳宥于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從江西南豐移居福建寧化,為入閩吳氏寧化始祖。吳宥生四子:坎一、坤二、震三、巽四。坤二生三子:泰甫、興甫、吉甫。吉甫生二子:五四郎、五五郎。五四郎生九子: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千六郎、千七郎、千八郎、千九郎。千九郎生二子:長六四郎、次六五郎。吳宥的裔孫遍布于寧化、長汀、連城、上杭、龍巖、永定、南靖、漳浦、云霄、龍海、詔安及廣東梅縣、大埔、興寧等地。被尊為閩粵吳姓客家始祖。

5、龍巖吳十二郎派

吳十二郎,念一郎之子。南宋時,念一郎因避亂,自河南開封徙居漳州華葑社(今華安縣)。子十二郎,于南宋寶祐六年(1258年)遷連城席湖再遷龍巖龍門里儒爐官宅坊,為入閩龍巖始祖。十二郎生子十四郎。十四郎生子三:十六郎、十八郎、二十郎。十六郎生仁甫、天佑、祖受。仁甫居龍巖大池,天佑(玄佐)及祖受之子祖松(肇基)移居南靖。

6、吳氏四溪吳昭派

祖父吳潛,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人,宋嘉定十年(1217年)進士,殿試一甲狀元,拜右相兼樞密使,因反對趙祺為太子,被貶為廣東潮州府任循州安置。宋景定三年(1262年),逝于循州。其子吳極、孫吳昭,遷居福建泉州,運吳潛葬于南安二十八都芹山之湖尾山,面對仙洞山。吳昭生四子,長吳勛,居號龍溪;次吳篤,居號梅溪;三吳然,居號清溪;四吳烈,居號洛溪。故稱吳昭為四溪公。衍傳南安、晉江、同安、安溪、龍海、云霄等地。

5. 壽寧家鄉(xiāng)的名人

是,葉德貴1945年出生于福建壽寧,9歲輟學,1989年遷居武夷山市,歷經(jīng)50多年工、農(nóng)、匠、商的坎坷生涯。

由于酷愛吟詩、習字,臨摹王羲之,趙孟頫等名師法帖,同時利用點滴時間研究詩、詞的創(chuàng)作原理,終于獲得“桂冠詩人”和21世紀“先鋒詩人”榮譽稱號,書法方面獲得國際“炎黃杯”書法大賽的金獎和銀獎。全國老年大學舉辦的“釣魚島風云杯”書畫大賽的詩詞、書法特等雙金獎。作品受到國內(nèi)外多個名家收藏,同時自撰自書作品與毛澤東、齊白石、張大千等名人...

Hash:63ba3b066e6b3ae0834067d530c4ec4316014ec1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