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區(qū)的文化

《四區(qū)民報》國民黨陜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區(qū)專員公署政報(社址即今市工商業(yè)聯(lián)合會址)。民國三十年(1941)元旦創(chuàng)刊,商縣解放前夕停辦。初為間日刊,后因紙張短缺改為三日刊。由報社自辦發(fā)行,月銷售量700份。今行署檔案館收藏19期?!兜そ請蟆分泄采炭h委員會機關報。1956年2月3日創(chuàng)刊,名《丹江報》,為五日刊(逢三八出版),八開兩版。1956年5月交商縣郵電局代辦發(fā)行,1958年6月改為三日刊(逢三、六、九日出版),八開兩版,社址由城內南街160號遷至西街154號。為貫徹省委、省人委《關于文教工作十二條奮斗目標》精神,實現(xiàn)“更大躍進”,1958年9月1日,由三日刊改為日刊(八開兩版),并命名《丹江日報》。1961年2月4日奉命???,與《商洛報》合并。歷時5年,出刊907期。月發(fā)行量5984份。頭版通常是國際時事和省、地、縣要聞,社論、專論、綜合消息等。二版是農(nóng)村工作、工業(yè)通訊、文化科學知識、黨團生活和文藝副刊等。專欄有《時事講話》、《政治理論學習講座》、《農(nóng)業(yè)技術指導站》、《新農(nóng)民》、《新工具》、《紅榜》、《鳴放會》、《新鮮事》和《山間歌聲》等。1993年,《丹江日報》復刊,更名為《商州報》?!渡搪鍒蟆分泄采搪宓匚瘷C關報。1959年3月2日創(chuàng)刊,初為日報,后改為周二刊。1959年10月交商縣郵電局代辦發(fā)行。1963年,月發(fā)行量4000份,1965年增至7000份。1967年更名《紅色電訊》,月發(fā)行量2000份。1971年5月停辦?! ?988年6月,《商洛報》復刊,為周三刊。 商州區(qū)人一年十二月,月月都有節(jié)。辛亥革命后,公歷通行,元旦、女婦節(jié)、勞動節(jié)、兒童節(jié)、國慶節(jié)等皆從公歷。春節(jié)、清明、端陽節(jié)、中秋節(jié)等仍從農(nóng)歷,但習俗不同于外地。春節(jié)正月初一至初五為春節(jié),俗稱過年,是商州區(qū)人最重視的節(jié)日。從上年臘月初,家家就忙著備糧備菜,添碗購蠟,縫制新衣。俗話說,“過了五豆,糊里糊涂”,“過了臘八,見啥買啥”。臘月三十日(小月為二十九日),家家貼對聯(lián),掛紅燈,放鞭炮,全家老幼圍坐一桌吃團圓飯,謂之“全年”。正月初一寅時起床,燃放鞭炮,祭天地祖先,老幼衣著一新,論輩次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給發(fā)壓歲錢。早餐吃水餃。水餃餡中包一枚錢幣,吃著錢幣者,當年財源茂盛。從初二開始到親戚家拜年,先丈人,后舅家、姑姨、世交好友,禮物多為點心、饃、掛面、酒,俗稱“四色禮”。俗云“初一不出門,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訪老鄰?!币粕痰目徒迦?,初一由德高望重者(即族長)執(zhí)族譜率全族人輪流到某家吃年飯,講家史,傳禮儀。初五稱“破日”,取“破土動工”意。早亦放鞭炮,吃水餃,示年節(jié)過畢,各執(zhí)其事。此日將春節(jié)間掃積的垃圾倒到十字路口,焚以香表,謂送五“窮”,即韓愈《送窮文》中所說的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山陽縣嶺? ?自初六起,長輩到給自己拜年的晚輩家族玩一日,謂“送禮”(回禮中有小孩玩的花燈籠)。人日正月初七謂“人日”。晉代董勛《答問禮俗說》:正月初一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九日為豆,十日為麥。俗逢人日,全家團聚,吃好飯,夜間點檐燈。人日后,開始扮社火、花鼓、獅子、竹馬、龍燈,走村串戶,一直耍到二月二,今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燈節(jié)。舊時十四開始,十六結束,后只十五一日。午餐豐盛,晚上必吃元宵,戶戶點紅蠟,掛紅燈,各村燈、獅、竹馬、旱船會賽,通宵達旦。這天將出嫁姑娘接回娘家團聚,稱之“躲燈”。中和節(jié)二月初二為中和節(jié),又稱“龍?zhí)ь^”。民國前于是夜玩龍燈,現(xiàn)為當晚炒包谷花吃,謂為“憋疙蚤”。白天用草木灰在記屋周圍撒放,在院落撒畫人、農(nóng)具等形狀,征兆人丁興旺、房屋安全、五谷豐登、蟲害絕跡。

Hash:add4a1330f182ba71444ecc81f09072031356aa4

聲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