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堪稱知己、留下佳話的政治人物?
俗話說,人生難得一知己,如若是有一位知己好友,那實(shí)在是人生之幸,而在我國的歷史上,堪稱知己的政治人物莫過于管仲與鮑叔牙二人了,“管鮑之交”這一佳話流傳至今。
管仲,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被譽(yù)為“法家先驅(qū)”,開始時管仲輔助公子糾,在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出任齊相。
鮑叔牙,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早年輔助公子小白,在齊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協(xié)助公子小白(齊桓公)奪得國君之位,并在之后推薦管仲為相。
公子糾與公子小白,兩位都具有繼承齊國國君之位的身份和實(shí)力,而在雙方的政治斗爭中,管仲支持的是公子糾,而鮑叔牙則追隨的是公子小白,而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的斗爭,以公子小白的得勝而告終,公子小白繼位,是為齊桓公。在繼位之后,齊桓公下令囚禁了管仲,而鮑叔牙與管仲是好朋友,曾一起經(jīng)商,他們之間彼此了解、相互信任。
鮑叔牙在得知齊桓公囚禁了管仲之后,便向齊桓公說情,并舉薦管仲,因?yàn)轷U叔牙知道管仲的能力,所以舉薦管仲替代自己的職位,在鮑叔牙舉薦后,齊桓公不計(jì)前嫌,重用管仲,之后,齊國也在二人的治理下日漸強(qiáng)盛。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管仲與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也成為了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
時間穿越到兩千多年前的中國,那時候,狼煙四起,生靈涂炭。某個黃昏,江邊很安靜,樹葉紛紛揚(yáng)揚(yáng)地落著,寒風(fēng)也不失時機(jī)地呼嘯而過。
一個清瘦的老人白衣素裹,對著一抔黃土,拿著三尺長琴,旁邊跟著一個老農(nóng)打扮的老漢。
老人轉(zhuǎn)頭對著黃土,席地而坐,把琴架在腿上,一聲嘆息,指尖撥動了琴弦——那一雙手,仿佛專為彈琴而生,瘦而纖長。
那是世界上最好聽的音樂。
老人開始唱詞,聲音略顯蒼老,然而依然響遏行云: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fù)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fù)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唱完之后,老人取出隨身攜帶的小刀,割斷琴弦,雙手舉琴,用力摔在祭石臺上,旁邊的老農(nóng)驚訝不語。
老人站起來,走向夕陽深處,只聽他唱著: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fēng)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離開的是俞伯牙,久眠的是鐘子期。
伯牙這一走,世間再沒有了高山流水!
注:伯牙那時候是晉國上大夫。
Hash:dc8fc7b02ffa2b474c988c428a9c56652ea2f7d5
聲明:此文由 Mike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