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jīng)》中有些什么神話故事?是真實的嗎?

司馬遷老大人在《史記·大宛傳》中說了:“至禹本紀、山海經(jīng)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所以我就粗略過一下《山海經(jīng)》中幾個有意思的故事,真不真實你說了算!

(友情提示:女媧、炎帝、西王母等指的是族群的某一代領(lǐng)袖,而非一人)

十日十二月天帝帝俊,邂逅了一位美麗的女子,當時一看就中意了,這姑娘底盤大,能生兒子,趕緊娶進了門。

羲和果然爭氣,一口氣生下十個兒子,哼著歌兒就在甘淵給十個小子舉行了沐浴禮:一個大,一個小,娘來給你們洗澡澡,大的要愛小,小的要敬老,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巴扎嘿!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帝俊就將甘水之間這塊土地封給了羲和,稱為羲和國;十日住在甘淵陪伴娘親,他們棲息在扶桑樹上,負責(zé)為凡間提供光熱,上枝一日出,下枝九日歇,十日一輪換。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帝俊又發(fā)現(xiàn)了一位漂亮的女子,腰肢豐盈,心想肯定能生女兒,干干脆脆就娶進門了,跟羲和作伴。小子雖然不錯,可女兒才是小棉襖嘛,貼心還暖。

帝俊的眼光還真不錯,常羲一連生了十二位小公主,稱為月。

小月兒剛出生都是丑丑的,皮膚灰暗暗的,常羲就一個一個地洗,洗完了就往天上一掛晾著,給凡間提供夜間照明。

十二月輪換,一夜一月,有時候小月想哥哥了,就會拖延著不肯下去,世間就出現(xiàn)了早晚日月同輝的景像!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帝俊還發(fā)現(xiàn)了一位異常美麗的女子,她叫娥皇,其眉如一葉東來,也得娶了。

娥皇生的孩子姓姚,世代住在三身國。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 , 榮水窮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 ,生此三身之國 ,姚姓,黍食,使四鳥。

十日十二月是神話不假,但你真當成看熱鬧你就錯了!

天干地支了解下?

身為天帝,沒幾個得力大臣可不行。

盤古開天辟地后,鐘山神燭九陰掌管四季,分晝夜,日出月伏,皆有定數(shù)。

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fēng)。身長千里。在無啟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陸吾鎮(zhèn)守天帝在下界的都城昆侖山,主管天上九部和天帝苑圃的時節(jié),人臉,虎身虎爪,九尾。

昆侖山,是往天界的通道,方圓八百里,高萬仞,每面有九井九門,由開明神獸守衛(wèi),也是神仙出入之地,若無大羿的本事,很難攀上山岡到達入口。

……昆侖之丘,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

西王母,居玉山,掌管刑罰,人面,頭戴珠玉,老虎牙,豹子尾,一吼震天響。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fā)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巫神,居巫咸國登葆山,為人間與天勾通的使者,右持青蛇,左把赤蛇。

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

天帝身邊的大將羿,乃是不世而出的神箭手,奉命代天巡查人間疾苦,誅除兇獸妖靈。

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

大羿下界,誅殺了為惡人間的六兇,鑿齒、大風(fēng)、猰貐、九嬰、封豨、修蛇,就在人間秩序開始井然之時,十日皆出,天下大亂!

大羿射日姑姚(媱)山,一個年輕美麗的女子靜靜閉上了雙眼,風(fēng)那刻在悲泣,想拉起那雙柔軟的雙手再一起奔跑;綠草那刻伏下了腰,想和她再 一起看蟋蟀的熱鬧,可惜,她永遠地去了。

流水嗚咽著,蒼松嘆息著,她是那么純潔和美好,一切皆成念想,她叫女尸。

她是人間炎帝的女兒,死于十日炙殺!

姑媱山,從此長出了一種葉兒疊疊的?草,開黃花兒,果實象菟絲子,服用后能增添姿色,討人喜歡。

又東二百里,曰姑瑤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為露草,其葉胥成,其華黃,其實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眼見十日齊出,懸空炙殺萬物,有巫扮作水神女丑,登山禱告,勾通天地,怒訴十日之罪,寧死不退,最后香消玉殞。

她叫女丑之尸,她臨死仍用右手衣?緊緊掩住了臉。

十日在天空嘲笑著她的無知和不自量力,見她死后,便又開始追逐嬉戲,渾身不見大地開裂、樹枯草毀、魚死蝦斃、民眾奄奄一息的慘狀。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大羿匆匆趕來,巫使已被炙殺,大怒。

十日無法無天,根本不懼凡人一般的大羿,見他張弓引箭更是譏笑連連。

大羿族奉帝俊命巡查人間,賜下的神弓可射蒼穹,下落黃泉,九珠連射之下,九帝子紛紛殞命墜地,現(xiàn)出金烏本相。

最后一日匆匆逃回甘淵,從此循規(guī)蹈矩,再不敢生出事端。

天地恢復(fù)清涼。

夸父族生活在成都載天,族長夸父為讓陽光照進族地,繁衍生息,決定逮太陽!

夸父見太陽升起,跨步開追,兩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此時,在烈日的炙烤之下,夸父口干舌燥,五內(nèi)俱焚,追至黃河,幾口干了;又到了渭河,沒幾下又喝光了,只能熬著,準備到了大澤再喝兩口。哪知還未到大澤,渴死了,跑路用的手杖,后來化成了一片鄧林。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视蔑?,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發(fā)鳩山,居住著炎帝另一個女兒女娃。女娃見姐姐女尸不幸喪命,于是架船前往東海,尋找水神女丑質(zhì)問,十日齊出時為何不出面履行職責(zé),與上天勾通制止暴亂,導(dǎo)致黎民涂炭?

途中遇到海潮,船摧人亡,女娃精氣不滅,化為精衛(wèi),從西山銜來木石,誓要填平東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此處有串編,為的是使故事連貫,強調(diào)古時的干旱與洪澇之害。至于精衛(wèi)精神,大家還記得移山的愚公吧,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移山填海還是個笑話嗎?

隨著時代發(fā)展,族群逐水遷徏,部落進入大兼并時期,炎黃聯(lián)盟最終爆發(fā)了為統(tǒng)一而戰(zhàn)的多次大規(guī)模戰(zhàn)爭。

炎黃之戰(zhàn)炎帝年事已高,又接連痛失愛女,再加上身上積毒發(fā)作,對盟內(nèi)事務(wù)漸感力不從心,炎黃聯(lián)盟內(nèi)部已有離心之勢,小部落更有叛亂之心,曾經(jīng)最為強大的神農(nóng)部落沒落了。

此時,接任炎帝之位的最有利人選便是其子蚩尤。

蚩尤脫離神農(nóng),自建九黎部落,勢力在三者中最為強大,不僅武器先進,族人作戰(zhàn)更是悍不畏死,是真正的無敵之師。

黃帝所率的有熊部落同時強勢崛起,聲威浩蕩,凡是習(xí)箭之人,均不敢向西射,那兒正是黃帝所居的軒轅丘所在地,有四蛇鎮(zhèn)守。

窮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在軒轅國北。其丘方,四蛇盯繞。

黃帝依照盟約向神農(nóng)部落發(fā)起挑戰(zhàn),雙方戰(zhàn)于阪泉,炎帝敗,黃帝成為炎黃聯(lián)盟新首領(lǐng),并開始著手整頓內(nèi)部秩序,討伐周邊叛亂部落。

蚩尤見父親落敗,便興兵討伐黃帝,依靠雄厚的兵力節(jié)節(jié)取勝,最終雙方大決戰(zhàn)于冀州之野。

應(yīng)龍出戰(zhàn),蓄水淹九黎部落,? ?而被蚩尤請來的風(fēng)伯水師利用,風(fēng)助雨勢,泛起滔天巨浪,直卷向有態(tài)部落,應(yīng)龍敗走。

黃帝求助上天,旱神下界,附身于黃帝之女女妭,止風(fēng)息雨收大洪濤,大地干裂,樹摧草枯,風(fēng)伯雨師不敵逃跑。

軍心已失,蚩尤獨戰(zhàn)黃帝,最后在宋山被擊殺,其血灑之處,長出楓木,秋盡之時一片血紅。

蚩尤雖戰(zhàn)死,黃帝仍敬其為兵神。

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是為楓木。

旱神法力用盡,回不了天庭,就此與黃帝之女合二為一為女魃。女魃所居之處,旱地千里,無雨可下,叔均便上書黃帝將女魃遷至極荒之地赤水之北,以赤水化解旱災(zāi),黃帝只好惜別女兒。

女魃女兒天性,常偷跑出去游玩,人們雖知道她的事跡,但為了生活只能驅(qū)趕她,請她回去,然后開挖溝渠,疏通河道來解決即將到來的旱災(zāi)。

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yīng)龍攻之冀州之野。應(yīng)龍畜水,蚩尤請風(fēng)伯、雨師,縱大風(fēng)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fù)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刑天,炎帝的大臣,炎黃聯(lián)盟重整大戰(zhàn)后他尊重結(jié)果,奉黃帝為尊,但蚩尤被殺,他無法接受,于是興兵大戰(zhàn)黃帝。

頭被砍了,那就以雙乳為眼,以觀世間,肚臍為口,吼出不平之氣,手中雙斧,雖不能開天辟地,但也要斬出一個是非公道來!

刑天死,黃帝敬其勇,稱為戰(zhàn)神。

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夸父族長追日而死,幾任族長都難振夸父族聲名,而新繼任的夸父兵行險棋,聯(lián)合蚩尤的后人,欲挑戰(zhàn)黃帝以壯族威。

應(yīng)龍再次出戰(zhàn),雖殺退了夸父族與九黎部落的聯(lián)軍,卻也耗盡了神力,再回返不了天庭,于是前往南方休養(yǎng),因此南方多雨,北方多旱。

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yīng)龍?zhí)幠蠘O,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fù)上,故下數(shù)旱。

黃帝為防止小部落再起反叛之心,涂炭生靈,便擊殺流波山?獸,取皮制成大鼓,以獸骨為鼓槌,一擊聲震五百里,威懾天下。

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至此炎黃聯(lián)盟再次團結(jié)一心,大踏步進入新的時代,農(nóng)耕、軍事、文化等均在有序地發(fā)展融合,泛在黃河的波光中,灼灼耀目。

史前大洪水共工,乃炎帝后人,有名的治水能手,提出以掩填低排澇之法來改善低緩地區(qū)的洪澇之害,這遭到了黃帝后人顓頊的反對,以“改變地貌觸怒鬼神”為由取得了聯(lián)盟的眾多支持從而否定了共工之法。

共工不服,率領(lǐng)族人挑戰(zhàn)顓頊,因力單勢薄敗北,共工于是怒撞通往天界的天柱,以證明以高填低的可行性。

天柱斷裂,導(dǎo)致天傾地覆,此山從此有缺,名為不周山。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兩黃獸守之。

共工雖敗,但世人銘記其治水之功,便修下共工臺,凡習(xí)箭之人不得向北射,以示敬畏。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臺,射者不敢北射。

天柱折斷時,將天幕撕出了一個大窟窿,天河之水奔涌而下,形成史前大洪水,澤淹天下,生靈皆退往昆侖山。

女媧族現(xiàn)身救世,當代女媧提煉五彩石,然后沿斷折的不周山飛往天幕,耗盡一身神力后終于將窟窿堵住,天河之水不再下泄。

生靈激情歡呼,而女媧含笑而去,最后走到栗廣之野時香消玉殞。

腹中十位神子相繼出生,他們叫女媧腸,并就此發(fā)展成為龐大的十族,世代守護 著老祖女媧。

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

天幕已補,洪水慢慢消退去,生靈走下了昆侖山,開始重建家園。

幾代人杰帝王,開始了負起了治理澤國汪洋的重擔(dān),顓頊、帝嚳、帝摯、唐堯各自書寫著自己的故事。

鯀,受四岳推舉,奉堯帝之命治水。

經(jīng)過幾代人的努力,山崗再次泛綠,陸地也有了生氣,篝火下疲憊的臉,總算露出希望的喜悅,雖然還有大片的土地藏在積水下。

鯀決定采用罪臣共工的掩填法來解決內(nèi)澇,從高處取土填埋低洼之地,中和積水,使余水流出,但因為當時雨水較多,形成的山洪再次席卷,堵塞處再次成為沼澤洼地,甚至連取土后轉(zhuǎn)為的平地也淹沒在了水中。

鯀治水失敗。

堯帝大怒,以偷取前人息壤之法問罪,派祝融執(zhí)法殺鯀于羽山下的郊野。

鯀的兒子禹臨危受命,再治洪水。

禹小時已經(jīng)跟著父親奔波在河岸之上,在父親的指導(dǎo)下,積累了豐富的治水經(jīng)驗,禹忍著喪父之痛,總結(jié)父親及前人失敗的經(jīng)驗,最終找著了以疏代堵的方法。

治水之艱,書中難表,除了應(yīng)對天災(zāi),還有亂臣作亂。

相柳,原協(xié)助共工治水,在共工失敗后占據(jù)九山為妖,因不滿禹治水傷及九山利益,便興風(fēng)作浪,再次將治理之處化為沼澤,溪流四溢。

禹于是誅殺相柳,蛇血所流之處五谷不生,禹便用土填塞此地。三填三崩,禹大怒,以土建眾帝臺鎮(zhèn)壓,九山從此安然。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谷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

禹為治水劃分出九州,九州彼此接壤,河道互通。填低洼之地,挖溝渠,引積水入江河,再疏通河道,使江河之水順利入海,最終九州皆定,天下為安。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f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至此《山海經(jīng)》中的有名氣的故事也就粗略講完了,是不是沒那么迷惑和感覺荒誕了?神話故事主線一直在講人們在歷史進程中如何對抗旱、澇兩害以及與動物的和睦相處。至于人面蛇身,豹尾虎身這些頗具神話的描述,是來自人們對大自然的畏懼和崇拜所作的神化,代表著權(quán)威和尊貴。你甚至可以認為這是一種衣著裝飾或旗幟圖騰,表達了人們希望具有某種動物能力的信仰,如熊力,虎威,豹捷,鷹飛,蛇之生育力等等。由于當時的環(huán)境惡劣,人類生存艱難,迫切需要人口的壯大和延續(xù),因此蛇身成為最早的神砥形象,比如女媧伏羲交尾圖中所示。拋開這一點后,再讀《山海經(jīng)》,此書真的就成了一本包羅萬象的資料大集,從山川到河流、從珠玉到藥草、從歷史到文化,從異國到風(fēng)土人情等等。隨著實地探查的發(fā)現(xiàn),書中的世界正在與現(xiàn)在的世界重合,厲害嗎?(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luò))

我們以《山海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神人來作為劃分標準的話,可以把《山海經(jīng)》中的神話大致劃分為:帝神話群、帝俊神話群、黃帝神話群、顓頊神話群、大禹神話群、其它眾神。

帝神話群中的帝非常模糊,姓名不詳,可以是天帝也可以是人帝。比如《西山經(jīng)》中的“天帝之山”“西望帝之博望之丘”,又如《中山經(jīng)》中記載的“青要之山,實為帝之密都”,還有姑遙之山上的瑤草,據(jù)經(jīng)文記載是帝女死后所化。

這為模糊的“帝”集中出現(xiàn)在《西山經(jīng)》和《中山經(jīng)》中。

帝俊神話是《山海經(jīng)》中非常豐富的一個神話系統(tǒng),《大荒經(jīng)》中對于帝俊神話的記載非常密集,帝俊有著? ??大的家族,地位非常崇高,即便是黃帝神話也在帝俊神話下黯然失色。

因此很多人認為帝俊神話有著獨特的文化背景,或與殷人的神話有關(guān)。

黃帝神話在《山海經(jīng)》中集中表現(xiàn)在《大荒經(jīng)》和《海內(nèi)經(jīng)》,嫡系血統(tǒng)有始均、苗龍、駱明等等,與黃帝神話發(fā)生關(guān)系的的夔、蚩尤等等。

顓頊神話主要記載在《海外北經(jīng)》、《大荒經(jīng)》,從材料中可以看到顓頊為黃帝之后,年幼時為少昊所撫養(yǎng),他后來生化出許多子民。

大禹神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算作神話古典系統(tǒng)的終結(jié),《山海經(jīng)》中記載了祝融殺鯀于羽郊,鯀腹生禹,而后大禹治水的也有相對詳盡的記載,比如殺相柳、攻共工國、令豎亥測地等神話。即便是禹的兒子,在山海經(jīng)中也有記載。

此外,其它的堯神話、女媧神話、燭龍神話等等在《山海經(jīng)》也有記敘。

這些神話有一定的真實性,是先民共同記憶的一部分。

Hash:f5390a9384a93a7486b3fd1db112689ada0a8f51

聲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