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姓于的名人有哪些

回答了覺得可以要采納于姓的名人很多,把主要名人都列出來了,請看完比較全面一、姓氏源流 于(Y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為周武王姬發(fā)的后代,以國名為氏。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周武王克商后,大舉分封諸侯,其第二個兒子邘叔被封在邘國。據(jù)《廣韻》所載,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二子(有說第三子)于邘(故城在今河南省沁陽西北于邘邰鎮(zhèn)),稱于邘叔。后來,于邘叔的子孫就以國名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則去邑旁姓于,是為河南于氏,史稱于姓正宗。 2、出自古復(fù)姓淳于氏,為唐代時避諱憲宗李純所改單姓于氏。據(jù)《古今姓氏書辯證》等所載,淳于公子孫,以國名為姓,稱為淳于氏。唐貞觀年間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憲宗李純時,為避諱(“純”“淳”同音),復(fù)姓淳于氏改為單姓于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復(fù)淳于姓,也有一部沿襲未改的,形成此支于氏。 3、出自北魏時的萬忸于氏,為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恢復(fù)本姓于。據(jù)《路史》所載,鮮卑族的萬忸于氏原為山東于姓人,后隨鮮卑改之,孝文帝漢化改革,又復(fù)于姓。這一支于氏雖然是從鮮卑族的萬忸于氏所改,一向也被當(dāng)作外來的姓氏看待,但在實際上,他們?nèi)匀皇菨h族于姓的后代,只是在漢代之時,有一位名為于公的后代,隨著拓跋氏離開了中原,并且為了適存于鮮卑族而改姓為萬忸于氏,等到后來鮮卑族的拓跋珪在我國北方建立了北魏,才又“重回娘家”,復(fù)姓為于而已。 4、出自賜姓或少數(shù)民族改于姓而來: ① 明朝時賜元人巴延達(dá)哩姓于名忠,清八旗尼瑪哈氏改于姓。 ② 又有達(dá)斡爾、鄂倫春、土、回、高麗等小數(shù)民族有改于姓者。 得姓始祖:于邘叔。為周武王姬發(fā)之次子(一說第三子),武王滅商后,大舉分封諸侯,他把于邘國分封給于叔,起初于叔為于邘叔,其名得于封地。后來于邘國的子孫就以國為氏,有的姓了于邘,后來干脆去掉邑旁姓于,稱為于姓,史稱于姓正宗,是為河南于氏,后世于姓尊于叔為于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繁衍播遷河南沁陽縣北部一帶,是古于邘國所在地,當(dāng)然也是于姓的發(fā)祥地。在于邘國滅亡后較長的一段時間里,于姓基本上都生活在今河南省境,播遷基本是以河南境內(nèi)為主,如方城、午湯、許昌、伏牛山等地。秦漢時期,于姓人開始以河南為中心緩慢向周邊播遷,北遷山西、河北、東遷安徽、山東,西遷陜西、甘肅,此期于姓主要是以我國北方的中原地區(qū)為繁衍播遷的中心,并形成三大郡望,即河南、東海、河內(nèi),由此,東遷入山東的于姓也開始興旺起來。魏晉南北朝時期,長期的軍閥紛爭割據(jù),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慘狀,于姓人跟隨著逃難大軍,大舉南遷于東南廣大地區(qū),五胡亂華,促進(jìn)了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而戰(zhàn)爭又使中原地區(qū)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為躲避戰(zhàn)亂,處于河南南部的于姓則就近南下湖北,后輾轉(zhuǎn)于四川、湖南。隋唐時期,由于國家統(tǒng)一,戰(zhàn)亂減少,也由于國人根深蒂固的戀家思想,于姓遷徙有等于無,卻繁衍昌盛起來,于姓相繼在北方形成了幾處大的望族。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并擄走徽、欽二宗,有于姓人隨往黑龍江。南宋后期,于姓開始由浙入閩,由閩入粵。元末農(nóng)民起義軍四起,社會動蕩不安,江南人口銳減,由于山西表里山河的特殊優(yōu)越位置,所受影響不大,朱明王朝建立,遷山西人于人口蕭條處,則山西于姓也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其分別遷山東、河南、河北、陜西、江蘇等地。此前有 河南于姓遷順天府(今北京市)(據(jù)《于氏宗譜》所載)。清代,河南、河北,尤以山東的于姓人為多,闖關(guān)東謀生并定居。至此于姓人已遍布天下。如今,于姓分布以山東省為多,約占全國漢族于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其次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陜西等省亦多此姓,上述六省于姓約占全國漢族于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于姓是當(dāng)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較多分布廣泛,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歷史上的于姓人才濟(jì)濟(jì),涌現(xiàn)出不少名人。古代于公:東海郯縣(今山東郯城西南),以善于決獄而成名,他所洗雪的“東海孝婦”一案,更是千古美談。 其子定國、孫永皆封侯。于定國:東海郯縣人,漢初丞相,少學(xué)法于父,后為獄吏,宣帝時,任廷尉,決疑平法,后為丞相,被封為西平侯。于吉:瑯邪(今山東膠南縣)人,東漢時方士,為孫策所殺,有《太平清領(lǐng)書》傳世。于禁:泰山巨平(今山東泰安南)人,三國時魏名將,因征戰(zhàn)有功,封益壽亭侯,后被水淹七軍,為關(guān)羽所擄,釋放后,羞愧而死。于志寧:京兆高陵(今屬陜西)人,貞觀中為太子右庶子,高宗時拜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并封燕國公,以華州刺史致仕。于休烈:唐代洛陽人,開元初舉進(jìn)士,累官至積賢殿學(xué)士。性恭儉仁愛。禮賢下士。于濆:唐代晚期詩人,雖不為時人所重,但卻具有顯著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特色,藝術(shù)上雖不夠錘煉,但質(zhì)樸無華,明快直切?!度圃姟肥掌湓娝氖迨?。于謙: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兵部尚書,土木堡事變,明英宗被俘,也先挾英宗南下,他擁立景帝穩(wěn)固人心,大敗也先,取得北京保衛(wèi)戰(zhàn)大捷。后英宗發(fā)動“奪門之變”而復(fù)位,于謙被斬,這是歷史上的一樁冤案,有《于忠肅集》。于慎行:山東東阿人,明代文學(xué)家,曾任禮部尚書,其學(xué)有原委,貫穿百家,詩文弘麗,一時推為大手筆,有《讀史漫錄》、《谷城山館詩文集》。于成龍:(老于成龍)山西永寧(今屬交口)人,清代廉吏,其為官清廉,愛民如子,重視教育,興修學(xué)校,康熙贊其“天下廉吏第一”,官至兩江總督。于成龍:(小于成龍)祖籍遼東,生于直隸固安(今河北省固安縣),為漢軍鑲黃旗人,曾任通州知府,直隸巡撫、河道總督等要職。于準(zhǔn):清山西永安人,官至江蘇巡撫。于敏中:清江蘇金壇人,進(jìn)士及第,后為軍機(jī)大臣。近代到民國于式枚:賀縣(今賀州)人。光緒六年(1880年)進(jìn)土,授兵部主事。充李鴻章幕僚多年,奏牘多出其手。1896年參加康有為倡設(shè)的保國會。1906年任廣東提學(xué)使,廣西京官聯(lián)名上奏薦其兼任廣西鐵路公司總理,規(guī)劃建筑廣西境內(nèi)鐵路。1907年充出使考察憲政大臣,上奏反對立憲和召開國會,維護(hù)專制皇權(quán),立憲派請罷。因得皇族和頑固派支持,擢升郵傳部侍郎、禮部侍郎、學(xué)部侍郎、修訂法律大臣、國史館副總裁。辛亥革命后悲憤憔悴,穩(wěn)居青島,謝絕袁世凱聘為參議。于右任:陜西三原人,國民黨南京政府成立后,歷任審計院院長、政府委員、監(jiān)察院院長、最高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又是著名書法家、詩人,善草書,1964年病逝于臺灣,有《右任文存》、《右任詩存》行世。于學(xué)忠:山東篷萊人,早年為吳佩孚之干將,后離吳投張,轉(zhuǎn)入奉系,抗日戰(zhàn)爭時期,參加過臺兒莊戰(zhàn)役和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是張學(xué)良被軟禁后奉系的重要將領(lǐng)。現(xiàn)代的就更多了于權(quán)伸 中國 1904~1973 吉林遼源 開國少將(1955年) 于時雨 中國 1910~1942 吉林輝南 抗日愛國人士 于桑 中國 1917~2008 四川渠縣 共產(chǎn) 黨員,少將軍銜 于笑虹 中國 1914~1973 山東即墨 共產(chǎn)黨員,少將軍銜 于俠 中國 1915~2002 安徽金寨 開國少將(1964年)于敬山 中國 1919~1996 安徽宿州 共產(chǎn)黨員,少將軍銜 于波 中國 1930~2006 山東文登 海軍少將 于殿臣 中國 1930~ 江蘇鎮(zhèn)江 少將軍銜(1988年) 于永波 中國 1931~ 遼寧瓦房店 共產(chǎn)黨員,上將軍銜于鴻禮 中國 1931~ 遼寧丹東 少將軍銜(1988年) 于敏 中國 1926~ 河北寧河 核物理學(xué)家,中國“氫彈之父” 于占元 中國 1905~1997 北京 戲劇教師 于是之 中國 1927~2013 河北唐山 話劇演員,中國話劇代表人物于承惠 中國 1939~2015 山東蓬萊 演員,武術(shù)家 于榮光 中國 1958~ 北京 演員 于魁智 中國 1961~ 遼寧沈陽 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 于震 中國 1975~ 北京 演員

付費內(nèi)容限時免費查看

回答

于定國、于吉、于禁、于謹(jǐn)、于志寧等。1、于定國:西漢丞相。字曼倩。東海郯縣(今山東郯城西南)人。少時隨父學(xué)法。為獄吏、郡決曹。宣帝時,任廷尉。為人謙恭,能決疑平法,被時人所稱贊。后為丞相,封西平侯。2、于吉:東漢末期的道士,漢族,瑯琊(今山東膠南)人,被普遍認(rèn)為是道教經(jīng)典《太平經(jīng)》的作者。

于定國、于吉、于禁、于謹(jǐn)、于志寧等。

1、于定國:西漢丞相。字曼倩。東海郯縣(今山東郯城西南)人。少時隨父學(xué)法。為獄吏、郡決曹。宣帝時,任廷尉。為人謙恭,能決疑平法,被時人所稱贊。后為丞相,封西平侯。

2、于吉:東漢末期的道士,漢族,瑯琊(今山東膠南)人,被普遍認(rèn)為是道教經(jīng)典《太平經(jīng)》的作者,《三國志》記載為孫策所殺。

3、于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泰安南)人。三國時期魏國武將。本為鮑信部將,后屬曹操,曾于張繡造反時討伐不守軍紀(jì)的青州兵,同時為迎擊敵軍而固守營壘,因此曹操稱贊他可與古代名將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戰(zhàn)中,于禁在敗給關(guān)羽后投降,致使晚節(jié)不保。關(guān)羽敗亡后,于禁從荊州獲釋到了吳國。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孫權(quán)遣還于禁回魏,同年去世。

4、于謹(jǐn):字思敬,小名巨彌,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南北朝時期北魏、西魏、北周著名將領(lǐng)、戰(zhàn)略家。出身官吏世家,六世祖于栗磾為北魏名臣;曾祖于婆為北魏懷荒鎮(zhèn)將;祖父于安定為平?jīng)隹な亍⒏咂娇?;父親于提為隴西郡守,荏平縣伯。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時,因于謹(jǐn)?shù)脑虮蛔焚洖槭钩止?jié)、柱國大將軍、太保、建平郡公。

5、于志寧:于謹(jǐn)?shù)脑鴮O,于宣道之子,過繼叔父于宣敏。大業(yè)末年,于志寧任冠氏縣長,因為山東民變?nèi)浩?,于志寧辭官回鄉(xiāng)。617年,李淵起兵入關(guān)中,任其為銀青光祿大夫。629年,任中書侍郎,后加散騎常侍、太子左庶子,封黎陽縣公。640年,兼太子詹事。643年,李承乾被廢,東宮屬官都被問罪,只有于志寧受到表彰。李治被立為皇太子,于志寧再任太子左庶子。太宗去世,李治繼位,于志寧任侍中。650年,加光祿大夫之位,進(jìn)封燕國公。652年,兼太子少師。656年,轉(zhuǎn)太子太傅。659年,任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665年,于志寧薨,贈幽州都督,謚號為定。

更多5條

Hash:744dc2a4d31dddba3eb41c0a0fcb5da6d8f33635

聲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