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人文景點的歷史形成 - 頤和園的歷史脈絡

導讀:頤和園人文景點的歷史形成 - 頤和園的歷史脈絡 1. 頤和園的歷史脈絡 2. 頤和園的形成歷史 3. 頤和園相關歷史 4. 頤和園的歷史沿革 5. 有關頤和園的歷史資料 6. 頤和園,的歷史 7. 頤和園介紹歷史 8. 頤和園的歷史變化有哪些 9. 頤和園歷史講解 10. 頤和園的歷史介紹資料

1. 頤和園歷史脈絡

拙政園,江南園林的代表,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位于蘇州市東北街一百七十八號,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間今園轄地面積約八十三點五畝,開放面積約七十三畝,其中園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張之萬住宅(今蘇州園林博物館舊館)為晚清建筑園林遺產(chǎn),約三十八畝。中國大名園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特殊旅游參觀點,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拙政園,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布局的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典范”。 與承德避暑山莊、留園、北京頤和園齊名,該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特殊游覽參觀點之一、世界文化遺產(chǎn),迄今為止同時具備這四項桂冠的全國僅拙政園一家。 拙政園中現(xiàn)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豐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至清末形成東、中、西三個相對獨立的小園。   中部是拙政園的主景區(qū),為精華所在。面積約18.5畝。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xiāng)的特色。池水面積占全園面積的3/5(另一資料:1/3)。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布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筑,主次分明。總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園林渾厚、質樸、疏朗的藝術風格。以荷香喻人品的“遠香堂”為中部拙政園主景區(qū)的主體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與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粉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云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西園(8張)“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這里有三間水閣“小滄浪”,它以北面的廊橋“小飛虹”分隔空間,構成一個幽靜? ??水院。   從拙政園中園的建筑物名來看,大都與荷花有關。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區(qū)還有微觀樓、玉蘭堂、見山樓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園中之園——枇杷園。   西部原為“補園”,面積約12.5畝,其水面迂回,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藝術的風格占了上風,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區(qū)仍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過的水廊、溪澗則是蘇州園林園藝術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為靠近住宅一側的三十六鴛鴦館,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nèi)陳設考究。晴天由室內(nèi)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鴛鴦館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點為臺館分峙,裝飾華麗精美?;乩绕鸱?,水波倒影,別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墻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倒影樓”,另一個對著“三十六鴛鴦館”,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與誰同坐”取自蘇東坡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并立時頓感到這里可欣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西部其它建筑還有留聽閣、宜兩亭、倒影樓、水廊等。   東部原稱“歸田園居”,是因為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約31畝,因歸園早已荒蕪,全部為新建,布局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風格,主要建筑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綴云峰等,均為移建。   拙政園的建筑還有澄觀樓、浮翠閣、玲瓏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等。   拙政園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點是以水為主,水面廣闊,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為中心,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其間有漏窗、回廊相連,園內(nèi)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構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面,代表了明代園林建筑風格。拙政園形成的湖、池、澗等不同的景區(qū),把風景詩、山水畫的意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實境再現(xiàn)于園中,富有詩情畫意。淼淼池水以閑適、曠遠、雅逸和平靜氛圍見長,曲岸灣頭,來去無盡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勝;通過平橋小徑為其脈絡,長廊逶迤填虛空,島嶼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園林建筑各具神韻。整個園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產(chǎn)生不同的藝術情趣,如春日繁花麗日,夏日蕉廊,秋日紅蓼蘆塘,冬日梅影雪月,無不四時宜人,創(chuàng)造出處處有情,面面生詩,含蓄曲折,余味無盡,不愧為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

2. 頤和園的形成歷史

頤和園,北京市古代皇家園林,前身為? ??漪園。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lián)軍大火燒毀。 1884年至1895年,為慈禧太后退居休養(yǎng),以光緒帝名義下令重建清漪園。由于經(jīng)費有限,乃集中財力修復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圍墻,改名頤和園,成為離宮。

清朝乾隆皇帝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動用448萬兩白銀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形成了從現(xiàn)清華園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qū)。

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游樂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lián)軍”的破壞,珍寶被劫掠一空。

3. 頤和園相關歷史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始建于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1888年慈禧太后動用海軍經(jīng)費重修園林,改名頤和園。

頤和園是乾隆老爺子修建的,當時不叫頤和園,叫清漪園,是三山五園之一,后來光緒修建的時候改名頤和園

圓明園從1709年興建直到1860年焚毀,共經(jīng)營了151年。幾代清帝不知耗費了多少天下的財力物力,來建造這座歷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園林。該園由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三園組成,故又稱“圓明三園”。

4. 頤和園的歷史沿革

該片首先引人注目的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和苦心經(jīng)營的影像系統(tǒng)。由于通片幾乎很少出現(xiàn)紀實風格的畫面,這一方面為鏡頭的敘述帶來相當?shù)睦щy,同時也為畫面的經(jīng)營留下了空間和想象。

整個作品的影像構成,無論采用實景拍攝、情景再現(xiàn)的手法,還是三維制作的技術,也無論是靜態(tài)的攝影,還是動態(tài)的拍攝,設計都很到位,一個個畫面、一組組鏡頭相互照應,一氣呵成,連空鏡頭也有了感情、情緒,有了靈性和生命,也有了很好的敘述力。同時,影像也很注重與頤和園這座中國園林的風格相統(tǒng)一,注重中國美學意境的營造,充滿氣韻,如詩如畫。

該片盡顯東方文化神韻和藝術美感;敘述結構恢宏細膩疏密有致,全景展現(xiàn)清朝最后一座皇家園林絢爛而又悲情的生命活力;解讀視角獨特而充滿情感,以真實故事和生動細節(jié)勾勒了晚清政府的世事變遷。

5. 有關頤和園的歷史資料

一 歷史背景 頤和園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前身清漪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后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

二,頤和園的外形中萬壽山的外形像一只蝙蝠,昆明湖的外形像一個壽桃,所以萬壽山加上昆明湖是福山壽海。

頤和園的內(nèi)部結構中其中每一亭殿,下部都由挺拔、堅實的立柱支撐,以直線為主;而上部的房頂則由犬牙交錯的飛檐組成,以曲線為主;殿宇輪廓多呈長方形,而中央頂部的穹窿藻井則為圓形,直曲、方圓巧妙。

6. 頤和園,的歷史

頤和園坐落在北京西郊,這里原是許多泉水匯成的一處天然湖泊,叫做“甕山泊”,旁邊有座山叫甕山,附近都是水田,風景酷似江南。從金朝開始,金世宗完顏亮就在這里設置行宮。

元代定都北京后,由郭守敬主持,把昌平的神山泉水和沿途流水引到湖中,使甕山泊成為大都宮城內(nèi)用水的蓄水庫。

到了明代,湖中植滿荷花,周圍水田中廣種水稻,并在岸邊興修亭臺樓閣和佛寺、道觀,使國都的西北郊出現(xiàn)了一個風景如畫的江南景區(qū),成為吸引文人墨客的游覽勝地。

清乾隆年間開始花巨資在這里修建清漪園,作為皇家園林和行宮。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被毀。1888年,慈禧重修時改名為頤和園。

7. 頤和園介紹歷史

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動用448萬兩白銀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形成了從現(xiàn)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qū)。

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

8. 頤和園的歷史變化有哪些

1、頤和園,北京市古代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lián)軍大火燒毀。 1884年至1895年,為慈禧太后退居休養(yǎng),以光緒帝名義下令重建清漪園。由于經(jīng)費有限,乃集中財力修復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圍墻,改名頤和園,成為離宮。

2、頤,頤養(yǎng)天年;和,心平氣和。頤和園意是為退休老人養(yǎng)老的地方。晚年的慈禧,答應光緒皇帝親政,自己不再干預朝政,才為修建了頤和園。

3、頤和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qū)十五公里,占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景點。

4、光緒十四年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游樂地。光緒二十六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lián)軍”的破壞,珍寶被劫掠一空。清朝滅亡后,頤和園在軍閥混戰(zhàn)和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又遭破壞。

5、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jīng)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9. 頤和園歷史講解

北京故宮由明成祖朱棣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開始建設,到明代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占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故宮距今600年的歷史。

頤和園: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崇慶皇太后動用448萬兩白銀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形成了從現(xiàn)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qū)。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游樂地。頤和園距今快300年。

10. 頤和園的歷史介紹資料

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qū)15公里,占地約290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游景點。

清朝乾隆皇帝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動用448萬兩白銀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形成了從現(xiàn)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qū)。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游樂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lián)軍”的破壞,珍寶被劫掠一空。清朝滅亡后,頤和園在軍閥混戰(zhàn)和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又遭破壞。

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jīng)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xié)會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Hash:bd196ce870b64b1d66c8d8b961a73bfaccf44d5e

聲明:此文由 飛舞九天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