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心有“余”而天地寬
尼采將他看世界的角度用“從半高處去看”來詮釋,既不要求站在頂峰永遠向下眺望,也不僅僅只是在山腳仰視蒼穹,這難道不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淡然嗎?半山腰處,余地廣闊,周圍更加寬廣。(從材料引入,直接亮出觀點,提煉出處于半山的好處,語言簡潔明了。)
從“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到“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我國古人們所推崇的大多是充滿志向,不顧一切地達到最高點的精神,后人們更是代代相傳這種“上進”。這種精神固然是積極的,造就了一代代偉人站在山頂呼風喚雨,在他們的時代撐起一片天空。而人們在呼吁著向他們學習的同時,總是忽略了一點——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偉人。總有達不到的目標,總有做不到的事。多少白領為了所謂職稱地位而導致了“過勞死”,多少死命想向上的人最終不僅到達不了頂峰還把自己累垮。他們不給自己留下任何余地與空隙,努力攀爬甚至不擇手段,而最終傷痕累累到達頂峰的又有幾人?向上的過程中我所看到的不只是“奮斗”,還有爾虞我詐,還有六親不認,誰的成功不是建立在他人失敗之上?寥寥無幾的人結于頂峰向下看,又有什么樂趣?(反面論證,反駁’到達峰頂’的觀點,議論色彩濃。幾個反問句,讓語言極富氣勢。)
相反的,若僅僅只是待在山腳,不敢邁上一步而向下看這世界,則一向是世人所鄙棄的。什么也不做而光想著守株待兔,世界所呈現給你的永遠只是一座山的外表,你永遠也沒辦法去了解它。你看得到極光,看得到日出,看得到所有表面現象,并且僅僅只是表面現象;你只能一直抬頭仰望,什么也做不了。
在半山腰看世界,才是最合適的角度。蘋果前任總裁喬布斯的毅然辭職,給世人留下了許多思考。盡管后來他因病去世,世人仍謹記著他淡然面對的精神。他為之奮斗了一生的蘋果公司,他千辛萬苦取得輝煌的蘋果公司,要辭職需要有多大的決心。本可以繼續(xù)向上奮斗向上努力,而他毅然選擇了“no”,停下了他的腳步,站在他的世界的 半山腰,不再向上,而是淡然。(喬布斯的例子準確典型,對材料的分析也能一語中的。)
同樣,當我們盡力了,當我們努力到一定程度了,就此停步吧,不要再盲目追尋過大過遠的頂峰,就此停步,上頭仍舊是一片天,仍能向上眺望世界的上端,仍能向下俯視世界平原,可進可退,可伸可縮,中庸卻不極端,才會有云卷云舒而淡泊的人生境界,心有“余”而天地寬,給自己留下一片余地。一個更完整更完美的世界,豁然呈現。
總評:先破后立,駁論有力,當然自身觀點便更能站得住。全文用議論語氣闡述觀點,體現了自己的獨立思考。
試題分析:這一材料作文題在敘述尼采從半高處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后,用“其實,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識和體驗,你又有怎樣的認識或體驗呢?”這一問句提示我們感受世界的美好不僅在半高處,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所以,我們可以循著命題者的提示從不同角度思考,寫出自己的認識和體驗。
可以立意為:從半高處看,這個世界真美好。半高處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覽無余。在文學、藝術上,半高處則表現為含蓄。文學藝術留白
,可激發(fā)欣賞者的審美活動。如果把“半高處”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們會明白“美在途中”。因為生命中絕大部份的風景總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為了經歷。
也可立意為:從山頂看,美盡收眼底。依據一些詩句可以思考某些理由,從山頂看,是為了“欲窮千里目”,目光遠大、心胸開闊,就會感受世界的美好;從山頂看,可“一覽眾山小”,就會感受、認識到自己的美好,增強自信心;從山頂看,則“不畏浮云遮望眼”,頭腦清醒,不受蒙蔽,才會感受生活真實的美。還可立意為:從山腳、山腰、山頂多角度、多層次觀察,會感受世界更美好。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善于變換不同的角度觀察,世界便異彩紛呈。
其實,從山腳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觀察事物往往取決于人的態(tài)度,如果居高臨下,則目中無人,有了有色眼鏡,何談世界的美好。那么,從山腳看,則象征謙卑的態(tài)度,如此才能像莊子筆下“知丑”的河伯那樣感受大海的美。而且,從山腳看,則象征謙卑的態(tài)度,如此才能像莊子筆下“知丑”的河伯那樣感受大海的美。而且,從山腳看,才能從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實實在在的美好。
Hash:2536b67a11fe274d34de236a8e6fac737912521d
聲明:此文由 鏈世界-開陽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