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靈應旅游景點圖片 南安靈應旅游景點圖片介紹

導讀:南安靈應旅游景點圖片 南安靈應旅游景點圖片介紹 1. 南安靈應旅游景點圖片介紹 2. 南安市靈應寺的傳說 3. 南安旅游景點大全攻略 4. 南安靈應風景區(qū)怎么樣 5. 南安著名旅游景點 6. 南安市景點介紹 7. 南安靈應旅游景點圖片介紹大全 8. 南安靈應風景旅游區(qū)門票 9. 南安靈應風景區(qū) 10. 南安市靈應寺的介紹 11. 南安名勝古跡

1. 南安靈應旅游景點圖片介紹

泉州蔡西村:

蔡西村以駐地村得名。民國年間與烏西、坑口同屬妙峰保,1949年解放后稱妙峰鄉(xiāng),1956年改為高陽鄉(xiāng),1958年自立蔡西大隊,1984年為侖蒼鄉(xiāng)蔡西村委會,1985年正式改稱侖蒼鎮(zhèn)蔡西村委會。蔡西村土地富饒,森林覆蓋率高,山清水秀,自古就是人類的聚居地,留傳下了不少的文物古跡,如建于明朝的蔡西寮洋靈應堂,建于明朝的福建省最高的立佛——妙峰石佛巖等。

位于南安市西部,在侖蒼鎮(zhèn)駐地東南2.5公里處。北與聯(lián)盟村相鄰,南接東田鎮(zhèn),經(jīng)聯(lián)盟村與省道308線相連,與鎮(zhèn)區(qū)相距兩千米左右。聚落分布在大寨山東南麓境內(nèi),有妙峰山,山高558米。蔡西村下轄蔡西、梧行、村邊、新厝、草田、梧坑、莊園、白營、寮洋、坑南、庵山、坑邊寮、小南山等13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現(xiàn)有人口約3400人。

2. 南安市靈應寺的傳說

梵仙山位于臺懷鎮(zhèn)南,距大白塔1公里左右。風光秀麗,號稱“小南臺”。夏秋之季,站在山腳仰望,只見漫山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林木茂密,姹紫嫣紅,爛漫錦繡,萬綠叢中一點紅,寺廟就建立在山巔,隱藏在郁郁蔥蔥的林木中間。

梵仙山,又名飯仙山。飯仙二字據(jù)說是康熙皇帝御封的。

梵仙山,也名仙花山,為臺懷四峰之一,在大白塔南0.5千米處。《清涼山志》云:“昔有五百仙人,餌菊成道?!辫笙缮角嗨蓾M山,鮮花爛漫。

現(xiàn)在頂上有一寺廟,名叫靈應寺,為清代遺物。寺宇坐西面東,北為正殿,二層,上層3間,供送子觀音和善財童子、龍女,還有石刻帶箭文殊1尊。頭條萊垍

該寺東南有一角門,名南天門。門外為一塊平地,是過去人們“放樂馬”的地方。所謂樂馬,就是將紅黃藍白綠五色紙,剪成3寸見方的紙片,印上“馬拖元寶”圖案,故名“樂馬”。站在此地,把五張樂馬拋向空中,像征著災難臨頭。

但是,由于這里地勢高,風力大,多數(shù)樂馬都會騰空而飛。因此,人們常說:“梵仙山放樂馬,時來運轉,吉星高照。"

3. 南安旅游景點大全攻略

南安十大旅游景點

1、鳳山寺

2、山美水庫水利風景區(qū)

3、南安鄭成功紀念館

4、葉飛故里

5、靈應風景旅游區(qū)

6、觀山村

7、寶湖巖

8、九日山

9、南安香草世界

10、南安云山寺

4. 南安靈應風景區(qū)怎么樣

三保靈應風調雨順,佛公顯圣國泰民安。

5. 南安著名旅游景點

南安不屬于豐澤區(qū),南安是泉州市代管縣級市,豐澤區(qū)是泉州市下轄區(qū)。

1.南安,別稱武榮,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縣級市,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是清代泉州三邑之一、中國著名僑鄉(xiāng)。

南安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nèi)的豐州金雞古港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著名景點有靈應風景旅游區(qū)、九日山風景區(qū)等。

2021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公布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南安市在列。

2.豐澤區(qū)地處泉州市區(qū)中心區(qū)域,晉江下游北岸、洛陽江下游南岸。介于東經(jīng)118゜32ˊ~118゜41ˊ ,北緯24゜51ˊ~25゜00ˊ之間。東與惠安縣隔洛陽江相望,西與鯉城區(qū)、南安市毗鄰,南與晉江市隔晉江相鄰,北與洛江區(qū)接壤,東南瀕臨臺灣海峽。全區(qū)總面積126.5平方千米。

6. 南安市景點介紹

著名景點

靈應風景旅游區(qū)、九日山風景區(qū)、黃巢山景區(qū)、五塔巖風景區(qū)

7. 南安靈應旅游景點圖片介紹大全

1、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推薦理由:座座屋脊高翹,雕梁畫棟2、安平橋3、九日山4、安? ?白塔5、太陽河溫泉6、南安印山森林康養(yǎng)基地(印山林場)

7、鳳山寺8、南安天心洞9、桃園玫瑰小鎮(zhèn)10、鄭成功陵墓

8. 南安靈應風景旅游區(qū)門票

1、南安鄭成功紀念館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經(jīng)念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光輝業(yè)績,1962年在其家鄉(xiāng)南安市石井鎮(zhèn)鄭氏小宗祠建“鄭成功紀念館”,1981年在鰲峰山建新館,館內(nèi)陳列鄭成功頭發(fā)、玉袍、靴等重要文物200余件。

2、葉飛故里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文化旅游景點。葉飛故里紅色旅游區(qū)位于南安金淘鎮(zhèn)占石村,以宏偉的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為核心,串聯(lián)起葉飛將軍故居、僑心園和虎石等景觀。先后被命名為省僑聯(lián)、泉州市和南安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國防教育基地,福建省紀委廉政教育基地,泉州市紅色旅游A線首站,年接待游客4.5萬多人次,是廉政教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為一體的紅色旅游區(qū)。

3、鳳山寺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文化旅游景點。鳳山寺,原名郭山廟,又名將軍廟、威鎮(zhèn)廟,位于泉州南安詩山鎮(zhèn)西北角鳳山麓,建于五代后晉天福初年(公元936-947年),供奉郭圣王。

4、山美水庫水利風景區(qū)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水利風景區(qū)。山美水庫水利風景區(q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九都鎮(zhèn)山美村,以山美水庫為主要依托而建,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qū)。山美水庫總庫容6.55億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fā)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工程。水庫工程于1958年動工興建,1972年建成投產(chǎn),其后曾進行過加固和擴機擴蓄工程。

5、靈應風景旅游區(qū)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靈應風景旅游區(qū)位于南安市東北部洪梅鎮(zhèn)玳瑁山,自省道305線沿洪(瀨)六(都)公路可直達景區(qū),北連南安樂峰、洛江區(qū)羅溪鎮(zhèn),南接洪瀨鎮(zhèn),東與洛江區(qū)雙髻山風景區(qū)遙相呼應。

6、觀山村。自古閩南俗語——“有觀山富,沒觀山厝;有觀山厝,沒觀山富”。觀山村是“中國最美休閑鄉(xiāng)村”,也是“南安第一僑郷”。

7、南安龍峰寺為文化旅游景點。位于南安縣官橋鎮(zhèn)黃山村。龍峰寺始建于隋大業(yè)四年(608)。相傳宋初擴建成為三殿二落,寺兩側有鐘樓、鼓樓各一座,寺前有一八卦蓮花放生池,規(guī)模宏偉,住寺尼姑百人之多,稱“百姑庵”。元代,百人尼姑四處躲避災禍,寺廟被掠奪焚毀;元泰定年間(1324-1328)重新修建。經(jīng)明清兩代,又恢復先前氣勢,但清朝后期和解放前,又遭到破壞。

8、南安仙都宮(銘鏡社)位于南安市詩山鎮(zhèn)碼頭鎮(zhèn)交界處,行政區(qū)域屬于碼頭鎮(zhèn).行政村為仙都村,舊時稱為山兜村。

9、寶湖巖。英都歷史悠久,山川俊秀,地靈人杰,名勝古跡殊多。古有七巖八院之盛,前人曾以七巖點綴成一首詩:“翁山夜聞滴水聲,古跡巖前獅子亭。云從古室石佛在;水到湖內(nèi)濁自清”。詩中詠出七巖的名稱依次是英山巖、滴水巖、古跡巖、獅子巖、云從古室、石佛巖、湖內(nèi)巖。由于年代久遠,世事淪桑,幾經(jīng)興廢,七巖尚保存至今的僅有云從古室和寶湖巖兩處。

10、英都革命烈士紀念碑為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英都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南安市英都鎮(zhèn)榮星村鳳山東麓。

9. 南安靈應風景區(qū)

1、葉飛故里 AAA

  葉飛故里紅色旅游區(qū)位于南安金淘鎮(zhèn)占石村,以宏偉的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為核心,串聯(lián)起葉飛將軍故居、僑心園和虎石等景觀。先后被命名為省僑聯(lián)、泉州市和南安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國防教育基地,福建省紀委廉政教育基地,泉州市? ?色旅游A線首站,年接待游客4.5萬多人次,是廉政教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為一體的紅色旅游區(qū)。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位于葉飛將軍故居前方,設置有“華僑將軍葉飛專題陳列”和“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專題陳列”兩個展廳。其中,“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專題陳列”共收入泉州籍華僑革命人物213人,展示辛亥革命以來泉州籍華僑支持祖國革命,不懈追尋“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敝袊鴫舻某霾嗜松凸廨x業(yè)績。葉飛故居建于120多年前,占地面積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480平方米。陳列館共布置了家鄉(xiāng)家族童年、投身革命、烽火歲月、心系海防、建設祖國、余熱生輝六個單元。

2、南安鄭成功紀念館 AAA

  為經(jīng)念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光輝業(yè)績,1962年在其家鄉(xiāng)南安市石井鎮(zhèn)鄭氏小宗祠建“鄭成功紀念館”,1981年在鰲峰山建新館,館內(nèi)陳列鄭成功頭發(fā)、玉袍、靴等重要文物200余件。鄭成功紀念館介紹英雄一生的豐功偉績。前展廳表現(xiàn)了紀念館的中心主題,有鄭成功全身立像,“鄭成功大事年表”、“鄭成功傳”及鄭成功“復臺”、“北伐”詩篇,以及“鄭成功接受荷蘭殖民者受降儀式圖”和“臺灣人民熱烈歡迎國姓爺鄭成功”的彩色畫像。中展廳陳列三方面內(nèi)容,一為“文韜武略、少年英俊”,二為“北伐抗清,威震東南”,三為“收復臺灣、建設寶島”。后展廳陳列的內(nèi)容是“豐功偉績,流芳千古”,有從鄭成功陵墓出土的珍貴文物,稀世瑰寶,還有大量的古典籍史料以及眾多名人書畫家所題繪的書畫等等。站在三殿樓上陽臺遙望相距僅6海里的金門島,可勾起人們盼望統(tǒng)一的綿綿情思,祈盼著在不久的將來,兩岸的同胞能夠在一碧萬傾的浯馬襟江共同耕耘藍色的田園。

3、靈應風景旅游區(qū) AAA

  靈應風景旅游區(qū)靈應風景旅游區(qū)位于南安市東北部洪梅鎮(zhèn)玳瑁山,自省道305線沿洪(瀨)六(都)公路可直達景區(qū),北連南安樂峰、洛江區(qū)羅溪鎮(zhèn),南接洪瀨鎮(zhèn),東與洛江區(qū)雙髻山風景區(qū)遙相呼應。靈應寺是閩南著名的千年古剎,史傳佳話:“靈應簽、仙公夢、靈應出茶葉、仙公出米石。”它座落在泉州市南安洪梅鎮(zhèn)六都的玳瑁山南麓。據(jù)傳后唐年間有個神童――李文愈坐化于玳瑁山南麓枷吊藤中,鄉(xiāng)人柯長者奇遇感其靈異,將他的真身塑造成佛,祀奉為“祖師公”,并建巖曰“紫帽巖”?!白厦睅r”歷經(jīng)宋、元、明、清各代多次修葺擴建,規(guī)模宏大(六落)。明末清初,改巖為寺,稱為紫帽寺。清道光末年,因連年旱災,武榮知縣梁韻清到紫帽寺向李公祖師求雨很靈驗,頓時普降甘霖,黎明百姓歡喜若狂,梁知縣也深感祖師公之靈應和厚恩,即呈報皇上,賜名為靈應寺,靈應寺由此更加名揚遐邇。

4、鳳山寺 AAA

  鳳山寺,原名郭山廟,又名將軍廟、威鎮(zhèn)廟,位于泉州南安詩山鎮(zhèn)西北角鳳山麓,建于五代后晉天福初年(公元936-947年),供奉郭圣王。郭圣王,俗名郭忠福,詩山郭山人,生于后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八月十二日。傳說郭忠福長工出身,7歲喪父,牧牛俸母,鄉(xiāng)鄰郭孝子。由于他自小辛勤勞動,身體不支死于荒野。后人念其孝,立廟奉為神明,四時祈卜吉兇于神,以將軍禮祀之,故郭山廟又稱將軍廟。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敕封為“威鎮(zhèn)廣澤侯”,并賜廟額“威鎮(zhèn)廟”。到了宋寧宗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鄉(xiāng)鄰增修廟宇,使之殿寢、廊廡、門庭、層階齊全。直至宋理宗開慶初年(公元1259年),加封“威武英烈廣澤尊王”,并賜建寺宇以祀。因郭山? ??形類鳳盤舞,從此改名為“鳳山寺”。此后三百年,風蕩雨淋,棟宇雖有修葺,但寺貌未作擴建翻新。鳳山寺規(guī)模,縱為16丈,橫1.4丈。寺殿分前后三殿。

5、山美水庫水利風景區(qū) AAA

  山美水庫水利風景區(q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九都鎮(zhèn)山美村,以山美水庫為主要依托而建,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qū)。山美水庫總庫容6.55億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fā)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工程。水庫工程于1958年動工興建,1972年建成投產(chǎn),其后曾進行過加固和擴機擴蓄工程。山美水庫總庫容6.55億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fā)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工程。水庫工程于1958年動工興建,1972年建成投產(chǎn),其后曾進行過加固和擴機擴蓄工程。山美水庫位于海峽西岸中部、福建省四大江之一的晉江支流東溪中游南安市境內(nèi),是省水利廳管轄庫容最大的水庫,泉州市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發(fā)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水庫始建于1958年,期間曾兩次下馬。1967年初,水電部批準復工修建,1972年10月建成投產(chǎn),其后曾于1978~1982年、1994~l997年分別進行加固和擴機擴蓄工程。

10. 南安市靈應寺的介紹

南安有詩山的鳳山寺,洪梅的靈應寺,洪瀨的清水巖,雪峰華僑農(nóng)場的雪峰寺,豐州的九日山摩崖石刻,水頭的五里橋(安平橋),天心洞,鄭成功陵園和石井的延平郡王祠,希望對你有幫助?。。?

11. 南安名勝古跡

泉州市開元寺*在泉州市區(qū)西街。唐代為桑園,相傳園主黃守恭以桑開白蓮,舍地為寺,名蓮花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宋代有支院百余所,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為大寺,賜額“大開元萬壽禪寺”?,F(xiàn)寺占地約7.8萬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甘露戒壇、東西二塔等。大雄寶殿建于垂拱二年。屢圮屢修,現(xiàn)存系明代重檐歇山式建筑,高20米,面寬9間,進深6間,原應立石柱百根(實減柱6根),故別稱百柱殿。

現(xiàn)存主要建筑有寺門、奉天壇和明善堂。寺門高11.4米,基寬6.6米,門寬3.5米,用輝綠巖和花崗石砌筑,分外中內(nèi)三重,皆圓形穹頂尖拱門,巍峨壯觀。屋頂作平臺,是伊斯蘭教徒望月決定齋月起齋日期之處。南墻外壁及壇內(nèi)大小壁龕皆嵌有古阿拉伯文的《古蘭經(jīng)》石刻經(jīng)句,保存完好。明善堂是明隆慶元年(1567年)所建的四合院式禮拜場所。寺內(nèi)還有明成祖于永樂五年(1407年)頒發(fā)保護清凈寺及伊斯蘭教的石刻《敕諭》一方。清凈寺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古伊斯蘭教清真寺之一。

清源山#在泉州市北郊,距城2.5公里。最高峰海拔498米,聳立在晉江平原之中,為泉州的主山,有乳泉從石間流出,又名泉山。泉州之名,亦從山而得。唐宋間泉州曾改名清源軍,也由此山得名。山有三峰,中峰有清源洞、蛻巖、紫澤宮諸勝,左峰有瑞像巖、老君巖諸勝。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譽。山上文物及歷代名人題刻甚多,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的煉膽石,即在中峰,俞手書“君恩山重”四大字摩崖石刻,保存完好。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1942年在泉州圓寂,擇此山作長眠之地,建有弘一法師墓塔,并留臨終墨寶“悲欣交集”石刻。

老君巖*在清源山西側,位于羽仙巖羅山、武山之下。宋代羅山下有北斗殿,武山下有真君殿,中有元元洞,為道教廟觀集中地。建筑久圮,現(xiàn)只存露天的老君造像一尊,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該像系一塊天然巖石略施雕琢而成,充分表現(xiàn)老人慈祥和藹、健康愉快的神態(tài)。整個石像衣褶分明,線條柔而有力,具有宋刻的手 法和風格,為福建宋代難得的道教巨型石刻佳作。

彌陀巖在清源山右峰。此巖依山筑臺建亭,附近有一嘯臺、招飲徑、泉窟觀瀑諸勝。亭內(nèi)有阿彌陀佛石刻立像一尊,巖以此得名。立像高5米,寬2米。造型端莊慈祥,雕工精致,為泉州石刻造像之佳作。明天啟間曾刷金,后肅落重刷。元代又建一石室奉祀,約10米見方。

賜恩巖在清源山東側。憑巖俯視,泉州古城宛如鯉魚之形,故泉州別名鯉城。山相傳是唐朝皇帝賜給刺史許稷,因名賜恩;又說南宋宰相李邴隱居于此,四次受朝廷恩賞,故又稱四恩。山下古道有石階數(shù)百級,拾級而上,便抵山寺。寺前古樟一株,枝葉如蓋,寺為清代及近代建筑,列為一排。佛殿有白衣觀造像一尊,刻于北宋元佑年間(1086-1094),由天然巖塊雕成。寺后有一天然石室,上刻“高山仰止”四大字。還有明清摩崖石刻多處;李贄撰“不必文章稱大士,雖無鐘鼓亦觀音”的楹聯(lián),也在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刻于寺中石柱上。

瑞像巖在清源山左峰。巖前奇石突兀,如僧群立,稱為羅漢峰。因有釋迦瑞像石雕一尊,故名瑞像巖。整尊石像乃就天然巖石依崖雕鑿而成,立像高4米、寬1.5米。神情肅穆,取法于木刻的旃檀瑞像,別具一格。該像刻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為福建省有文字可考的宋代造型藝術作品之一。明成化年間(1465-1487)建有石室,用以保護石像,石室純用花崗巖筑成。

弘一法師舍利塔在清源山上。為花崗石仿木結構石室,石室外形四角轉八角、重檐攢尖頂。面積53.5平方米,高15米。室中央安放石構蓮花座卵形舍利塔。內(nèi)墻正中嵌輝綠石刻豐子愷為弘一法師所作淚墨畫。石柱與外墻上還鐫有法師手跡四幅。石室旁摩崖上刻法師遺墨“悲欣交集”四字。1982年趙樸初題“千古江山留勝跡,一林風月伴高僧”句,勒于附近摩崖上。弘一法師(1880-1942),俗姓李,字叔同,浙江平陽人。我國近代話劇運動的倡導者之一。精律學、書法、金石、詩詞,被譽為“近代藝術大師”。1942年在泉州溫陵養(yǎng)老院圓寂。1952年將他的部分舍利子葬于清源山千手巖附近,后移此。

楊阿苗故宅在泉州市鯉城區(qū)江南鄉(xiāng)亭店村。系清末旅菲僑商楊阿苗住宅。建于光緒年間(1875-1908),歷時13年落成。為閩南獨具特色的五開間雙護厝三進大型民居。面積1338平方米。整座建筑內(nèi)外墻上、檐下、壁間、梁柱和門窗裝飾著精美的石雕、磚雕、木雕、竹雕、漆雕和灰雕。內(nèi)容有人物、山水、花鳥及摹刻歷代名書畫家的作品。采用透雕、平雕和浮雕等手法,豐富多采,精美絕倫。建筑工藝對閩南近現(xiàn)代建筑有深遠影響。

真武廟在泉州市鯉城區(qū)東海鄉(xiāng)石頭街。始建于宋,“為郡守望祭海神之所”。明清均有修葺?,F(xiàn)存建筑真武殿、四角亭、山門等尚保存明清建筑風格。

崇福寺在泉州市梅石街。原為北宋初年平海軍節(jié)度使陳洪進為出家的女兒所建的千佛庵,元佑六年(1091年)始改今名。歷代幾經(jīng)興廢。占地15畝。殿內(nèi)尚保留北宋時的部分木構件。藏經(jīng)樓北側有泉州最早的石塔、建于北宋初年的應庚塔,八角七層,樓閣式實心石塔,高13米。雖略有傾斜,但歷久不塌。傳說塔能“應利欹斜”,塔斜向某方,主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寺興盛時僧人達數(shù)千人。

石獅市姑嫂塔在石獅市區(qū)東南5公里。兀立寶蓋山巔,面臨泉州灣?!堕}書》載“昔有姑嫂為商人婦。商販出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石塔雄偉壯觀,為閩南僑鄉(xiāng)標志。塔建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占地388平方米,八角五層,花崗石? ??,高22.86米,如樓閣,內(nèi)壁有石級可繞上。登臨遠眺,泉南形勝,盡收眼內(nèi);海天風物,一覽無遺。

六勝塔在石獅市蚶江鎮(zhèn)石湖村的金釵山上。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建,宋末損于兵火,元至元二年至五年(1336-1339)重修。八角五層,高36米,塔形與泉州雙塔相近??剽O山,臨東海,為古泉州海外交通之航標。

晉江市安平橋* 在晉江市安海鎮(zhèn),橫跨晉江、南安交界的海灣上。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建,歷代有修葺。1981-1984年經(jīng)大修,現(xiàn)橋長2255米。以條石砌成。橋墩362座。工程浩大,為中古時代世界最長之梁式石橋,馳名中外,故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橋上筑水心亭、中亭、宮亭、雨亭、樓亭,并有護欄、石將軍、獅子及蟾蜍欄桿等雕刻。兩側水中筑有對稱四方石塔四座、圓塔一座。橋頭白塔,高22米,筑于橋之入口處,為五層六角空心建筑。宋元時代,此處甚為繁華,為古泉州海外交通要港。

龍山寺在晉江市安海鎮(zhèn)。隋皇泰年間(618-619)修建,明天啟重修,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建山門、華表、殿堂門、鐘鼓樓。世傳原佛像處有一巨樟,夜發(fā)祥光,時人崇之,乃斫作法鼓、寺門、千手佛,今俱存。千手佛通高4.2米,頭戴花冠,冠正中雕一坐佛,周圍又雕眾多戴花冠小佛首,主手合十,兩側旁支1008手,掌中均雕一眼,列如團扇,或攜物,或空手,姿勢各異;身披蓮服,兩足微露立蓮臺,造型精湛,名噪海外。殿前青石浮雕,巨龍繞柱。龍山寺巍峨宏觀,支庶流長,臺灣省有不少同名寺宇。

丁氏祠堂在晉江市陳埭鎮(zhèn)。長42米,寬21米,磚石結構。建于明,歷代重修,為福建省僅存的回回祠堂。正廳建于石砌四方平臺上,廊廡環(huán)抱,成“回”字形。其裝潢如蓮花等浮雕及紋飾均與泉州清凈寺同。相傳丁氏原系阿拉伯人,祖賽典赤·瞻思?。?222-1279)仕元。其裔一支于元代行賈入泉。元明易代,避居于此,取其祖名末音“丁”為姓。

白沙古戰(zhàn)場遺址在晉江市東石鎮(zhèn),距安海鎮(zhèn)7公里。為鄭成功抗清基地之要津。清順治三年(1646年),鄭芝龍降清,子成功率部回晉江沿海招募親兵,矢志抗清。順治八年(1651年)部將施瑯叛變,成功斬其父、弟,瑯訴諸清廷,于順治十二年(1655年)興兵欲摧石井。成功嚴陣以待,奮抗清兵,在白沙灘一帶爭奪,世傳“三日清、五日明”,可見戰(zhàn)斗之烈。成功“五虎將”之首陳魁琪戰(zhàn)死,今尚存祀宮。錦亭村后倒橋系當年陣亡將士墓地,有“同歸所”石刻。

石佛巖在晉江市東石鎮(zhèn)岱峰山南坡。寺內(nèi)石佛依崖刻就,故名。禪寺為重檐歇山式建筑。崖雕彌陀、觀音、勢至三尊石佛,高約6.9米,盤坐蓮花臺。寺右巨崖上刻有“泉南佛國”四字,字徑達2米,為南宋王十朋所書。石佛為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鐫成,嘉定九年(1216年)寺擴建。

Hash:ccd7e66d481077bdeb7f8fc63999cfb516cdfbbe

聲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