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原丨內鄉(xiāng)縣衙:沉淀歲月七百年

二三里資訊鄭州官方賬號

雪中古衙圖

古衙大門圖

古衙鳥瞰圖

元代桂花

制圖/王偉賓 攝影/王曉杰

河南日報記者 張冬云

2021年元宵節(jié)剛過,春寒料峭,內鄉(xiāng)縣衙博物館里的那棵元代桂花樹,仍是滿樹綠葉、枝干遒勁。在這座已誕生717年的老縣衙里,它靜黙地感受著四季的交替,看慣了世事的變幻。

內鄉(xiāng)縣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現存建筑是由清光緒時期縣令章炳燾主持營建,后經多次維修擴建。

若從空中俯瞰,青磚灰瓦、飛檐翹角的房舍層層疊疊,高低錯落??h衙總占地面積47000多平方米,有院落18進,房舍280余間。它按照明清官衙規(guī)制而建,建筑布局與《明史》《清會典》記載建筑規(guī)制相符,體現了古衙署坐北面南、左文右武、前衙后邸、監(jiān)獄居南的傳統禮制思想。大堂、二堂、三堂比照故宮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建造。

它是官式建筑,大框架不能改,但紹興人章炳燾的個人風格還是有體現,建筑細節(jié)中時見南方建筑的細膩婉約,比如它廊廡相接,回廊寬闊。

內鄉(xiāng)縣衙的氣質是復雜的,故事是復調的。從建筑美學而言,它兼具南北優(yōu)長;從歷史維度而言,它興廢成敗反復疊加;從衙署文化而言,它具多重詮釋空間,既恒定堅韌又與時俱進。作為古城地標,從古至今,它都深深嵌入內鄉(xiāng)人的生活。

縣,在秦王朝立為定制后的兩千余年中,一直是基層行政機構?!翱たh治,天下安。”清代曾有縣衙1591座,如今完整保留的極少。內鄉(xiāng)縣衙,以其悠久、持續(xù)、遞進、多元的特質,活在歷史里,又幸免于歷史的摧毀。

它,是新中國第一座縣衙博物館。

◎“嚇民”與“親民”

內鄉(xiāng)縣衙,有南方古建精致元素的融入,有后花園的柔美清雅,有庭中桂花樹、南天竹的清新點綴,但從本質上,作為國家機構所在地,它透出的嚴冷肅殺,令人望而生畏。

古時百姓對縣衙情感復雜,它是不得不依靠的國家機構,又隱藏著神秘和黑暗。百姓在它門前總是? ?躅不前、進退兩難。民間俗語如“衙門深似?!薄扒啦桓鏍睿I死不做賊”等,都反映出這種集體潛意識。

我國現存古代地方衙門有三十余處,包括縣衙、府衙和總督府等。建筑模式差別不大,建筑性質及司法價值追求也相對統一。

內鄉(xiāng)縣衙坐北面南,黑漆大門上是猙獰的獸頭門環(huán)。衙門之“衙”通牙齒之“牙”,原意指帶獠牙的門。未進獠牙之門,已讓人膽寒。

進大門向北,依次是兩個長方形院落,第一個院落東西側都設置了功能性建筑,西側設寅賓館、膳館、監(jiān)獄,東側設衙神廟、土地祠、三班院。再往北進入第二個長方形院落,東西兩側分設六房即吏、戶、禮、兵、刑、工,與朝廷六部對應,是縣衙職能辦事機構。按編制一房設二三人,明清時常常超編,人數甚至百人以上。

再北行,依次是大堂、二堂、三堂,采用天井間隔,兩側回廊相連,建筑臺基一座高過一座,取“步步高升”意。

縣衙大堂是最能體現衙門威嚴的地方,是“嚇民”之堂。它面闊27.22米,進深12.37米,大堂中央設暖閣,內設公案,上置文房四寶、紅頭簽(刑簽)、綠頭簽(捕簽)和驚堂木等。公案前有兩塊跪石,原被告各跪一塊,其上有明顯跪坑,那是明清數百年間老百姓拿膝蓋磨出來的。

大堂兩旁置儀仗,分立衙役,助威并執(zhí)法。大堂上,咚咚堂鼓聲、衙役堂威聲、驚堂木拍打聲、刑具叮當響聲、人犯痛苦呻吟聲、縣官厲聲喝問聲,無不令訴訟者及觀審民眾膽戰(zhàn)心驚,此為“嚇民”。“嚇民”目的是息訟,這是中國傳統司法文化的關鍵詞。

為息訟,縣令在大堂公開審理有教化意義的民刑案件時,會歡迎民眾“旁聽”。比如清代良吏汪輝祖任湖北寧遠知縣時,常召集三四百人看他審案。為息訟,有些縣官不論原被告,上堂先打板子。

內鄉(xiāng)縣衙照壁和大門間有斗拱式牌坊宣化坊,這是知縣宣講圣諭、教化百姓之地。明代宣講的是朱元璋的《圣諭六言》,清代宣講的是康熙的《圣諭十六條》。

內鄉(xiāng)縣衙除“嚇民”外,也有“親民”的一面。縣衙大門前分列八字墻向兩側開敞,大門也常開不閉,這是告訴民眾,衙門是敞開的,有冤屈糾紛可來告狀。每年正月十六,內鄉(xiāng)縣衙儀門大開張燈結彩,婦孺可進到縣衙三堂看知縣太太,享受水果點心招待,細心者還會近前窺視太太的腳是不是“三寸金蓮”。這也是衙門“親民”的一面。

“州縣官與民眾,本質上是官尊民卑,是統治與被統治的主從關系。百姓是州縣官‘親’‘愛’的對象,更是其‘牧’‘宰’的對象,德刑并用、恩威兼施,在州縣司法過程中,無不體現這一兩手策略。”學者黃曉平撰文稱。

古代司法傳統中,為何將“息訟”看得這般重要呢?孔子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毕⒃A,可令政簡刑清,減輕行政司法壓力,維護地方秩序。

內鄉(xiāng)縣衙無論是“嚇民”還是“親民”,目的都是為“息訟”,為實現“一個明君、清官、良民和諧共處構成禮樂文明社會的秩序體系”。

◎劫難與興盛

七百多歲的內鄉(xiāng)縣衙,時光為它蒙上一層神秘面紗,讓人禁不住想去觸摸影壁上的珍禽異獸,去 細品光影中的飛檐翹角,去體味古今交錯的時光之美。

八十歲的劉鵬九嘆息:“從元朝始建之后,縣衙就屢遭大火焚毀。明末,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焚毀。清康熙年間重建,有300多間房子。到了咸豐七年(1857),又被捻軍一把火燒得干干凈凈?!眲Ⅸi九在縣衙工作了一輩子,筆耕不輟。

數歷劫難,內鄉(xiāng)縣衙反成為“迄今為止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衙”。清咸豐七年,內鄉(xiāng)縣衙被火燒,之后長達37年的時間里,內鄉(xiāng)知縣更迭22任,都湊合著借察院辦公。

“為啥不修衙?地方官認為衙門講究風水,不敢擅改。也忌諱奢侈之名。他們任期短流動快,新官上任寧可募錢財修寺廟刻碑留名,也不愿修衙署。不愿修衙還有個最重要原因,地方財政沒有修衙專款,修衙要官員自掏腰包。”劉鵬九解釋。

1892年,一乘官轎將40歲的章炳燾送到了內鄉(xiāng)。他原是京城工部營繕司官員,懂基建擅土木工程。他上任之初,就決心在內鄉(xiāng)多干幾年,他寫了副對聯:“治菊潭一柱擎天頭勢重,愛酈民十年踏地腳跟牢?!彼日偌l(xiāng)紳富賈籌資修衙,內鄉(xiāng)紳首王時若首捐三千兩,帶動捐款三萬余兩,內鄉(xiāng)縣衙歷時三年建成。

技術型官員章知縣常到施工現場,嚴把工程質量。門前照壁修丈余高了,他發(fā)現墻體垂直度有“一韭菜葉”誤差,推倒重來。他發(fā)現工頭李篤志貪污浪費,重責后又罰他打制三對石獅,分置于縣衙、文廟、書院。

章炳燾在內鄉(xiāng)九年,實心干事,不圖升遷,幾次調任,百姓挽留。

新中國成立后,老縣衙先成為內鄉(xiāng)縣政府所在地,后成為內鄉(xiāng)縣人武部及縣政府部分職能部門所在地,未遭破壞。

改革開放后,內鄉(xiāng)縣衙成為全國第一家縣衙博物館,之后成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名氣叫響全國。

1980年,內鄉(xiāng)縣文物工作者余飛在全國文物大普查中,發(fā)現內鄉(xiāng)縣衙主體建筑保存完整,他突發(fā)靈感:能否創(chuàng)建一家縣級官署衙門博物館呢?他頂著巨大壓力,呼吁奔走,把“六局一社”占用縣衙的117間房子要了回來,之后是長達兩年的修復工作。1984年2月27日,中國第一座縣衙博物館誕生了,余飛是第一任館長。

1991年,內鄉(xiāng)縣衙啟動了“國?!鄙陥螅@一歷程長達五年。拆除了縣衙古建筑群周邊影響其歷史風貌的上千間房屋。1996年12月19日,被專家盛贊為“封建時代縣級官署衙門的實物標準,明清時期地方衙門的范例,具有豐富的衙門內涵”的內鄉(xiāng)縣衙古建筑群,成為“國保”。之后,內鄉(xiāng)縣衙在國內同類博物館中,率先打出了“衙門文化”學術品牌,成為中國衙署文化研究發(fā)祥地。

◎聯語與廉政

“廉政”一詞,第一次出現是在《晏子春秋》:“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吏治清明與否,很大程度上關系到國家治亂興衰。內鄉(xiāng)縣衙的建筑、文物、楹聯等,都蘊含著大量的廉政文化因素。

縣衙三省堂前,懸掛著一副楹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弊撜呤乔蹇滴跄觊g內鄉(xiāng)知縣高以永,書聯者是故宮博物院專? ?張志和。

內鄉(xiāng)縣衙大堂楹聯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倍瞄郝撌牵骸胺ㄐ袩o親令行無故;賞疑唯重罰疑唯輕?!苯约怃J深刻,呈現救世情懷。

內鄉(xiāng)縣衙大門外東側,矗立著一通明代萬歷年間石碑“三院禁約碑”。碑文楷書,共1400余字,大部分字跡清晰可辨,內容為對官員行為的約與禁。

內鄉(xiāng)縣衙大堂前面的正中位置,建有戒石坊,它是三門四柱石牌坊,高約5.2米,寬6.35米,牌坊南面刻“公生明”三字,北面刻“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字。這是官箴建筑戒石銘,有悠久的歷史和很深的寓意。

縣衙內有個不起眼的土地祠,又名皮場廟。明太祖朱元璋規(guī)定,縣令貪污六十兩銀子就要在這兒酷刑處死,剝皮揎草掛在大堂官座旁,警示繼任縣令。

近年來,內鄉(xiāng)縣衙博物館深度挖掘廉政文化資源,辟出部分廉政教育建筑,整理廉政教育楹聯,開辦了多項廉政專項展覽,推出了20余個倡導廉政的大型表演。

廉政,也只有在今天,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過客與主人

回到主貴堂前元代桂花樹下。

據專家考證,唐宋至民國,在內鄉(xiāng)縣衙擔任縣官者一共有240位。漫長的時間里,桂花樹才是主人。

元代桂花樹還見識過昔年縣衙邊“爭吃衙門飯”的場景。

古時內鄉(xiāng)衙門旁邊,分布著旅店、茶館、酒家、藥鋪四大“支柱產業(yè)”。被卷進訴訟的各色人等,要在離衙門最近的旅店落腳。投宿完,接下來要找人辦事、拉關系、探消息了。專業(yè)“代書”,勾掛三方的訟師,都窩在衙前茶館兜攬生意。胥吏差役、長隨師爺等,也多在此通消息講斤頭討價還價,之后去酒家觥籌交錯。藥鋪生意更仰仗衙門,大老爺審案,打板子夾手指吃夾棒皮爛筋斷是尋常事,衙門前斷不可少賣跌打損傷藥的。昔年衙門周邊生態(tài),熱鬧中透著烏煙瘴氣。

元代桂花樹,更見識著今天內鄉(xiāng)縣衙博物館周邊的繁榮美好。

縣衙博物館兩側,新建歷史文化街區(qū),亭臺樓閣,錯落有致,七街八巷,門廳相望。十余種古裝表演,展示著宛西民俗文化、曲藝文化的精彩。

夜來了,“夜市千燈照碧云”,縣衙西側美食街、縣衙東側寬窄巷子,游客市民人流熙攘,笑語喧闐。這份熱鬧,把夾在中間的老縣衙,襯得更清寂了。

來源:大河網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news@ersanli.cn

Hash:103b1792a5401787837e32ff4e66a6df910f76f2

聲明:此文由 二三里資訊鄭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