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風|趙郡蘇軾

河北日報報業(yè)集團河北新聞網(wǎng)官方帳號

清明橋

龍山上,一棵古樹深深地吸引住了蘇軾的目光,是他喜歡的槐樹。這棵樹據(jù)說是東晉高僧釋道安在此靜修時所植,有七八百年了。樹冠如巨大的傘棚,濃蔭蔽日,樹枝如蟠龍蜿蜒,與翠綠的葉子交疊相映,有風吹過,如龍舞動。蘇軾喜槐大抵是因其高大、雄壯、繁蔭、堅實。他寫過《槐》詩,為學生王鞏家族寫過《三槐堂銘》,詠贊槐樹的品德。眼前的古槐,讓他想起了邇英閣的雙槐,想起了他寫過的“日高黃繖下西清,風動槐龍舞交翠”的句子。

友人在一旁見蘇軾的目光久久在這槐樹上流連,且知東坡先生喜佛,此槐又為僧人釋道安親手種下的,真是機緣巧合,便請?zhí)K軾題字留念。

蘇軾歡喜不已,待友人筆墨伺候,早已胸有成竹,援筆立就,“槐龍交翠”四個行草大字噴薄而出。接下來題寫落款,他稍微沉思了片刻,落筆“趙郡蘇軾”,鈐上篆體“子瞻”印章。

這個情景來自于我的想象。當我登上石家莊市近郊的封龍山,看到那棵依然枝繁葉茂、蓊郁蔥翠的古槐,看到樹旁蘇軾題寫的“槐龍交翠”的石碑,不禁浮想聯(lián)翩,霎時千年穿越。蘇軾有沒有登臨封龍山,我沒有查到有關記載,但碑刻的字跡確鑿無疑出自蘇軾的手筆。蘇軾出知定州期間,曾到過太行八陘之一的井陘關隘土門關,有“千峰右卷矗牙帳,崩崖鑿斷開土門”(《雪浪石》)和“谽谺土門口,突兀太行頂”(《紫團參寄王定國》)詩句為證,而土門關距封龍山只有咫尺之遙,因此,我的一番蘇軾登山題詞的想象,當不至于齊東野語、荒腔走板。

其實,這些并不要緊,我們的目光聚焦在“趙郡蘇軾”四字上面。

趙郡蘇軾!

蘇軾不是四川眉山人嗎?為何自題“趙郡蘇軾”?又為何成了河北趙州人?實際上,這并不奇怪,也不是蘇軾心血來潮、偶而為之,這對他來講是常有的事。如為亡妻王弗寫的墓志銘云:“治平二年(1065年)五月丁亥,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卒于京師?!彼呐笥言栆卜Q其為“趙郡蘇軾”。不只是蘇軾,其父蘇洵、其弟蘇轍都有自稱“趙郡某某”的習慣。蘇轍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被封為“欒城縣開國伯”,其著述干脆自名為《欒城集》。

原來,蘇軾的祖籍是河北欒城。

蘇軾去世后,蘇轍給“撫我則兄、誨我則師”的哥哥親撰“墓志銘”,其中明確告知人們“蘇自欒城,西宅于眉”。欒城縣長期為趙郡所轄,趙郡東漢建安年間由趙國改置,北齊有了趙州之名,其后歷朝歷代在趙郡、趙州之間改來改去,多有反復。民國二年(1913年)趙州改為趙縣,聞名天下的趙州橋就在那里。欒城縣今已改為石家莊市欒城區(qū)。

蘇軾給他的祖父蘇序寫過一篇《蘇廷評行狀》,云:“公諱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其先蓋趙郡欒城人也?!币蜃娓该颍侍K軾寫序一律將“序”改作“敘”或“引”。

歐陽修為蘇軾父親蘇洵寫的墓志銘,云:“有蜀君子曰蘇君,諱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蘇顯唐世,實欒城人。以宦留眉,蕃蕃子孫?!?/p>

歐陽修是蘇軾的恩師,成語“出人頭地”就是講他提攜蘇軾的故事。他的這個蘇氏淵源說法實際上源自蘇洵?!度纸?jīng)》里有一句“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边@說的就是蘇洵。蘇洵在族譜中發(fā)現(xiàn)了祖籍欒城的秘密,他在《蘇氏族譜引》中謂:“唐神龍初,長史味道,刺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蘇氏自此始?!?/p>

蘇老泉找到眉州蘇氏的始祖老根兒了——唐代欒城人蘇味道!這段話簡言之,即唐代神龍初年,蘇味道貶眉州刺史,死于任上。他有一子留在眉州,從此有了眉州蘇氏一族。

這天我偶爾抬頭望向窗外,天空藍瑩瑩的異常晴朗,沒有一絲風。我突發(fā)興致,說走就走,開車直奔欒城區(qū)蘇邱村。

蘇味道墓在蘇邱村。邱,原作丘,因諱孔丘而改,蘇丘即蘇家的墳丘墓地。村口矗立著一座高大的蘇味道雕像,街心則有一個巨型毛筆雕塑,下端筆毫彎曲呈書寫之狀,動感十足,筆桿上書“一代文豪蘇東坡”。滿街兩側墻壁上都是蘇味道和三蘇的詩文,營造出濃濃的文化氣息。

蘇味道墓被包圍在房舍之間,四周都是人家,空地被辟成了一處小公園,有幾位老人在那兒曬太陽閑聊。墓的封土不大,上面覆蓋著枯黃的雜草。墓前立有三通石碑,中間略高,上寫“大唐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蘇公味道之墓”,兩邊略低,左書“三蘇發(fā)祥”,右書“眉山發(fā)跡”,為崇禎年間兵部右侍郎范志完所題。

蘇味道在唐代絕對是聲名顯赫的大人物。唐初文壇有“蘇李”兩大才子并稱之譽,這個“李”即是寫出“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名句的李嶠,也是蘇味道趙州的同鄉(xiāng);還有“文章四友”之說,除了蘇味道、李嶠,另有崔融和杜審言,后者即是杜甫的祖父?!度?a href='/tangshi/' target=_blank>唐詩》存蘇味道詩16首,其中最有名的詩是《正月十五夜》,留下“火樹銀花”一詞。

蘇味道詩文寫得好,官也做得大,曾兩度為相長達七年,位極人臣。從其官名“鳳閣鸞臺平章事”可以看出濃郁的女性色彩,當是則天女皇當國時期了。蘇味道為人處事圓滑世故,常對人說:“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人們私下給他起了個綽號“蘇模棱”,成語“模棱兩可”即拜這位老先生所賜。因阿附武則天寵臣張易之,唐中宗李顯復位后被貶眉州刺史,沒過多久又遷益州大都督府長史,但未及赴任死在眉州。據(jù)《蘇氏族譜》記載,蘇味道死后葬于眉山西南? ?公里的楊梅山。蘇味道有四個兒子,其二子蘇份留在眉山守墓,繁衍子孫,于是有了眉山蘇氏,到了蘇洵已是第十代。

古人有葉落歸根、魂歸故里的傳統(tǒng),但也有“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灑脫。按蘇味道留子于眉的作法,應該是當?shù)芈湓幔霞覚璩堑哪箲獮橐鹿谮!?/p>

蘇味道是蘇邱村南邊五六里的南趙村人,兩村之間有一座三孔拱橋清明橋。傳說蘇家后人為清明節(jié)到蘇味道墓祭祀方便,在洨河之上搭建了一座橋,名之清明橋。專家鑒定為唐代建造,宋明清皆有重修,橋頭立有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由知縣撰文的石碑。上世紀六十年代洨河改道,橋也就停止使用,漸趨荒圮,但所幸保留下來了。至今每年的清明節(jié),蘇氏后人尤其是僑居海外的后人都來蘇味道墓祭祀,香火不絕。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趙郡蘇軾”來河北當官了,以兩學士(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出知定州。這年,蘇軾已是57歲。

此時,蘇軾在朝廷的保護神宣仁太后死了,哲宗親政,黨爭加劇,蘇軾又遭彈劾,為逃離是非旋渦,主動也是無奈要求外放。離京的時候,皇帝連面都不肯見,蘇軾只得寫了一封信向皇帝辭行。十月抵達定州上任。八月,妻子王閏之剛剛去世,蘇軾正是在這種官場失意、賢妻亡故的雙重打擊下,來到定州的,其沮喪、失落和傷痛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寫給蘇轍的詩中有“今年中山去,白首歸無期”的句子,傷感之情溢于言表?!爸猩健奔炊ㄖ荩瑸?a href='/chunqiu/' target=_blank>春秋管仲所筑,戰(zhàn)國時期曾為中山國國都,漢時為中山王劉勝的首府,宋時屬河北西路,為宋遼邊境重鎮(zhèn)。所以,蘇軾做定州知州,也兼“軍分區(qū)司令”。按照宋朝體制,軍事將領都由文官擔任,武將擔任副職。

由于承平日久,北疆無戰(zhàn)事,定州軍政腐敗,紀律松弛,士兵驕惰。蘇軾到任后,予以大力整治,嚴懲貪污,修繕營房,禁止喝酒賭博,待軍中衣食稍微改善,又加緊操練,部隊面貌煥然一新。

蘇軾在《與錢濟明》尺牘中嘗謂:“出守中山,謂有緩帶之樂,而邊政頹壞,不堪開眼,頗費鋤治。近日逃軍衰止,盜賊皆出疆矣。”出知定州,本來是想散散心的,誰料情況如此糟糕,還好,費了一番努力,不再有逃兵了,盜賊都跑到疆外去了。字眼中溢出蘇軾的自得之色。

蘇軾是一名官員,更是一名文人,還是一個可愛有趣的生活家,他走到哪兒都仿佛攜一縷春風,令荒草泛綠,柳芽吐翠,活色生香,機趣百生。

因了蘇軾,我曾兩度到定州尋尋覓覓,這個宋朝文人深深吸引著我,又加之祖籍河北這一“老鄉(xiāng)”身份,多了一重親近感。

定州市南城門樓有些破舊,倒給人以一日入宋城之感。步入文廟,古樹森森,一派蓊郁,有兩棵槐樹格外“顯老”,相傳是蘇軾手植。樹上貼著2019年做的標牌,樹齡為925年,倒推則為1094年,那年正是蘇軾在定州任上。兩樹皆呈老態(tài)龍鐘狀,有多根柱子支撐,但依然和封龍山的古槐一樣老樹新枝,生機盎然。東側的槐樹樹枝向兩邊伸展,如鳳凰展翅,人喻之“舞鳳”;西側的槐樹則挺拔高聳,如神龍游天,人喻之“神龍”。合之人謂“龍鳳雙槐”或“東坡雙槐”。我的目光久久在雙槐游弋,東坡雖然早已遠去,而他種下的槐樹仍然活著,并且還要長久地活下去。定州至今保存著蘇軾留下的雅石“雪浪石”。蘇軾非常喜歡這塊石頭,寫了一詩一銘,并記述了得石的經(jīng)過,“予于中山后圃得黑石,白脈,如蜀孫位、孫知微所畫石間奔流,盡水之變。又得白石曲陽,為大盆以盛之,激水其上,名其室曰雪浪齋云?!睋?jù)《名勝志》載,雪浪齋就在文廟的后邊。蘇軾在寓所的后花園偶然得到這一塊奇石,如獲至寶,黑色的石頭,白色的紋路,頗像四川兩位畫家孫位、孫知微畫的《石間奔流圖》。他又從曲陽托人運回一塊白石,雕成芙蓉盆,專門盛放奇石,以水激其上,水珠飛濺,似雪花飛,似浪花卷,故名之雪浪石,連自己的書齋亦名之雪浪齋。

蘇軾離開定州后,雪浪石就好似被遺棄的孩子,無人理會。元符年間,張蕓叟知定州,重新將雪浪石置于盆中。一塊雅石,歷經(jīng)千年能保存至今,沒有湮沒于荒野溝渠,完全得益于蘇軾的魅力奇大,像張蕓叟這樣愛之敬之的忠粉太多,歷代綿延不絕。

張蕓叟在致蘇軾哀辭中提到了“山中酒”,大抵就是“中山松醪酒”。

“松醪酒”古已有之。唐代詩人劉禹錫,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后,留有“橘樹沙洲暗,松醪酒肆香”的詩句。蘇軾到了定州,自然也好這一口。蘇軾在古代文人中是有名的美食家,按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吃貨一枚,他也自嘲為“老饕”。他不僅好吃,還會做,留下好幾種名菜,“東坡肉”“東坡豆腐”“東坡羹”等。蘇軾善飲但酒量不大,“日欲把盞為樂,殆不可一日無此君”(《飲酒說》)。對于“松醪酒”,一品之下,逗出了“老饕”先生的饞蟲,他咂摸咂摸,覺出有些地方不太對口味,或者少了些許勁道,便加以改造,自釀出新品“中山松醪酒”。他不僅自飲,還與朋友們分享,比如曾寄給屬河北東路的雄州知州王崇拯,并附詩一首紀念。蘇軾釀酒也算是老手了,曾自釀過“蜜酒”“桂酒”等,著有《蜜酒歌》《桂酒頌》《東坡酒經(jīng)》等。林語堂稱他為“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造酒試驗家”“酒仙”。自得之余,蘇軾作《中山松醪賦》,文采斐然,奇詭超拔,大有“離騷”氣象。

蘇軾在定州忙忙碌碌,從他的奏議上可以看出,他整頓軍政,恢復增修弓箭社,賑濟災民,修葺曲陽北岳廟;民間還傳說他教農(nóng)民水稻,傳唱秧歌,以紓解乏累。政務之余,他也四處游歷,飽覽北國風光。他漸漸擺脫了朝政的紛擾,淡化了喪妻的傷痛,有趣的靈魂在河北這塊土地上安妥下來,賞石,釀酒,寫詩,作賦,悠哉樂哉。蘇軾就是這樣一? ?曠達、豁達、通達的人,看得破,識得遠,想得開,“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天涯何處無芳草”。每一個災難降臨時,他會像常人一樣,痛苦沮喪,但他有超強的化解和轉換的能力,揮一揮衣袖,抖去傷痛,滿血復活,滿眼看到的都是“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

然而,蘇軾在定州的這段好日子剛剛開始就戛然而止了。紹圣元年(1094年)閏四月,朝廷下旨將蘇軾貶謫至嶺南的英州。滿打滿算,蘇軾在定州任職才六個月。有人是見不得他過上舒適的日子的。林語堂在他的《蘇東坡傳》寫道:“四月章惇拜相,他的巨斧首先落在蘇東坡身上?!闭聬吞K軾是老朋友,年輕時同游陜西諸山,膽子奇大,蘇軾戲言章惇將來會殺人,后來兩人成為政敵,章惇得勢,對蘇軾痛下辣手。

蘇軾離開定州,再次開啟顛沛流離的漫漫長路。嶺南,被稱作化外之地、瘴癘之地,蘇軾朝著未知的地方和命運出發(fā)了。

從定州一路向南,過真定(正定),行至臨城,西望太行,靈感突至,遂作《臨城道中作并引》:

予初赴中山,連日風埃,未嘗了了見太行也。今將適嶺表,頗以是為恨。過臨城、內丘天氣忽清徹。西望太行,草木可數(shù),岡巒北走,崖谷秀杰。忽悟嘆曰:吾南遷其速返乎?退之衡山之祥也。書以付邁,使志之。

逐客何人著眼看,太行千里送征鞍。

未應愚谷能留柳,可獨衡山解識韓。

這段小引和詩很有意思。說當初赴定州上任走的也是這條道,當時風沙彌漫,看不清西邊的太行山,頗為遺憾。此次南下到了臨城、內丘,忽然天氣晴朗,太行山的草木歷歷可數(shù),秀麗風光一覽無余。蘇軾很高興,覺得這是一個吉祥之兆。想起唐代韓愈(退之)遭貶,遇赦北歸衡山時忽見陰霾塵埃一掃而空,秀峰突現(xiàn),和自己今天所遇十分相像,這是否預示著自己南遷也很快就能回返呢?遇事總是朝著好處想,給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總是活在希望中,蘇軾的樂觀達觀無處不在。

蘇軾緣何行到臨城詩情大發(fā)?除了天氣突然放晴令他想到韓愈的吉兆之外,這里邊其實應該還有個深層的因由。

臨城也隸屬趙州,有一王氏家族,與蘇家關系至為密切。王適、王遹兄弟二人皆先后師從蘇軾和蘇轍,王適還娶了蘇轍的女兒為妻。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在湖州任上遭謗,罷官,并被緝拿,“余得罪于吳興,親戚故人皆驚散,獨兩王子不去,送余出郊,曰:‘死生禍福,天也,公其如天何!’返取余家,致之南都?!保ā锻踝恿⒛怪俱憽罚牡溚蝗唤蹬R,連蘇軾也十分驚慌,許多親戚朋友避之唯恐不及,王適兄弟兩個卻臨危不懼,泰然自若,忠心不改,不僅給老師送行,予以安慰,還把家眷送到蘇轍那里。

我們都有一個經(jīng)驗,坐火車路過某座城市時,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這座城市自己最熟悉的親朋好友。蘇軾過臨城,怎會不想起自己關系至密的學生和親家呢?

除蘇軾外,在河北地界,蘇轍曾做過大名府推官,蘇軾長子蘇邁做過河間縣令,? ?子蘇過做過定州通判,蘇家數(shù)人都和祖籍地河北有緣。古代中國是宗法社會,特別重視郡望和祖庭,講究出身和來歷。這也是不忘來處的根脈意識,那塊祖居地或許壓根兒就沒有踏足過,但依然被視作精神故鄉(xiāng)和心靈家園,魂牽夢縈,不可或忘。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边@是蘇軾臨終前兩個月寫的詩,頹唐中有自嘲,更有看穿世事的詼諧超然。蘇軾一生漂泊,四海為家,隨遇而安,偉大而有趣的靈魂如空中的明月,朗照人世間。如果把蘇軾也比作一棵老槐樹,那么河北欒城是樹根,四川眉山是樹干,所行止之處則形成樹冠,郁郁乎,洋洋乎,枝柯交錯,槐龍交翠,老而彌堅,日久彌新,巍巍然挺立在中華大地上。

趙郡蘇軾,眉山蘇軾,中國蘇軾。 (劉江濱)

Hash:d8b7692361d0fee90a94113dbcdb61ed728c8c46

聲明:此文由 河北新聞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