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傅希如帶你打卡楊浦老建筑,解讀歷史往事!
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fā)地,上海諸多紅色地標里,不僅鐫刻著共產(chǎn)黨人浴血奮戰(zhàn)的歷史記憶,也見證了中國共產(chǎn)黨與民主黨派親密合作、肝膽相照的諸多歷史事件。
今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適逢中國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上海民盟組織建立75周年,民盟上海市委和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特別策劃制作了兩集歷史尋訪 紀錄片《逐夢同行》,以此向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華誕獻禮。
讓我們追隨民盟前輩的足跡,
穿越時間與空間的阻隔,
跟隨影視演員胡歌、京劇演員傅希如的腳步,
去結識曾經(jīng)生活在那里的先賢,
解讀發(fā)生在那里的往事。
位于復旦玖園的
蘇步青舊居、談家楨(陳建功)舊居
與《共產(chǎn)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
分別以“愛國”“科學”“信仰”為主題
彼此交相輝映
構成“玖園愛國主義教育建筑群”
玖園,國順路650弄的復旦大學第九宿舍的雅稱。這里居住過多位民盟先賢,從《共產(chǎn)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譯者陳望道老校長、到著名數(shù)學家蘇步青老校長、新中國遺傳科學的主要奠基人談家楨等。
循著幽靜的國福路,來到玖園宿舍區(qū)東側,三棟獨立小樓相鄰而立,由南向北分別為陳望道舊居、蘇步青舊居、談家楨(陳建功)舊居,周邊杉樹映翠。
《共產(chǎn)黨宣言》展示館
(陳望道舊居)
△陳望道舊居 新舊對比圖
陳望道先生是卓越的政治活動家,著名修辭學家、語言學家,也是中國民主同盟和復旦大學的老領導。作為學者,他治學嚴謹、著作等身、勇于創(chuàng)新,是廣大知識分子學習的典范;作為民盟上海市委主委,他始終把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作為黨派工作的核心,帶領民盟組織開創(chuàng)了工作新局面。舊居的二、三層曾是陳望道1956年到1977年在復旦大學的寓所。
修繕后的展館分為兩大主題陳設:“宣言中譯 信仰之源”展示《共產(chǎn)黨宣言》的誕生、中譯和影響,彰顯上海紅色起源地的精神與傳承;“千秋巨筆 一代宗師”介紹《共產(chǎn)黨宣言》中文首譯本譯者陳望道的生平事跡,勾勒作為社會活動家、教育家、思想家、學者的陳望道的光輝人生。
△《共產(chǎn)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復制件)
蘇步青舊居
△蘇步青舊居 新舊對比圖
蘇步青先生是著名數(shù)學家、教育家,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復旦大學校長。作為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chuàng)始人,他被譽為“東方國度上燦爛的數(shù)學明星”“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數(shù)學之王”。
蘇步青舊居展陳以“數(shù)壇宗師 愛國敬業(yè)”為主題,以蘇步青的生命歷程為線索,分七個展廳展示,主要包括蘇步青的求學故事、學術成就、育人事跡、參政議政、業(yè)余生活等各個方面,展現(xiàn)了蘇步青從一名鄉(xiāng)間放牛娃成長為一名數(shù)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的102年精彩人生。
走進“ 東方第一幾何家”展廳,可見蘇步青的珍貴手稿、毛主席接見蘇步青的照片,展現(xiàn)了蘇步青將數(shù)學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開拓新興學科等貢獻。比如,在江南造船廠勞動時,蘇步青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用數(shù)學理論知識解決了船體放樣問題,幫助工人們免于在烈日下艱苦的戶外操作,為國家解決了造船難題等等?!皵?shù)學要有應用,應用數(shù)學要面向國民經(jīng)濟,要創(chuàng)造價值。”蘇步青的價值觀至今仍感染著青年一代。
談家楨(陳建功)舊居
△談家楨(陳建功)舊居 新舊對比圖
蘇步青舊居后面的一棟小樓,就是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主委談家楨先生居住過的地方。他終身致力于遺傳學研究和教育事業(yè),發(fā)現(xiàn)了瓢蟲色斑異變的嵌鑲顯性現(xiàn)象,在復旦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yè)、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組建了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為中國遺傳學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談家楨(陳建功)舊居展陳以“堅持真理 科學報國”為主題,采用主題展陳為主線、時間先后為輔線的形式展陳,展現(xiàn)談家楨的學術成就、學科貢獻等。
上海這座誕生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城市,見證了中國共產(chǎn)黨與中國民主同盟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眾多歷史事件。
回首來路,感慨萬千;
展望未來,豪情滿懷。
編輯:奚宇軒
資料:楊浦文旅
胡歌生日最后一分鐘發(fā)文拒絕母親:媽媽,走吧! 胡歌
9月20日,37歲的胡歌在生日當天的最后一分鐘發(fā)文,懷念母親。
連續(xù)一周,總是夢見你,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這不是日有所思。
不知你來夢里見我,要翻過多少座山、趟過多少條河,如果很遠、很辛苦,就別來了吧!
我知道這個日子對你很重要,放心吧!我吃了蛋糕、吃了面、還收到了許多的祝?!?/p>
回吧!我一切都好,回吧!我不會忘記,你在夢里的叮囑。
胡歌在微博里“狠心拒絕”母親:如果很遠,很辛苦,就別來了吧。
但無數(shù)粉絲為胡歌淚奔,回復他:“你的一切,都是她最深的惦念?!?/p>
還有人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說失去了父母,像“心上破了一個洞,再也不會愈合”。
胡歌的這段話,沒有特別的感激、煽情,卻讓很多人眼淚婆娑。
他說總是夢見母親,不是因為日有所思,而是知道母親即使去了天上,也依然一直掛念著他。
我知道從唯物論的角度來講這是說不通的,人走了,那個人的掛念怎么可能還在?
但掛念這個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到,卻也是真真實實存在的東西,而且母親對胡歌的掛念并不是單方面的。
在日日夜夜、年復一年的陪伴中,它早已成為了一種雙向的連接,不會隨著母親的死亡而終結,就像母親給她留下的生活習慣一樣,母親走了,但這些都還在。
所以,我們總會相信,即使千山萬水、人間天上,有些人即使走了,但那份情也會一直都在。
小時候,語文課本里,我們學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老師深情朗讀》:“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后來,我們又學《紅樓夢》選段《林黛玉進賈府》,忽然有同學問:“老師,林黛玉為什么總是哭?”老師說:“單憑林黛玉自幼喪母這一點,她就有理由哭上一輩子?!?/p>
那個時候,我們隱隱感覺到了某些東西,但“死亡”尤其是“父母去世”這樣的詞好像還離我們太遙遠,看到朗讀《鄉(xiāng)愁》的老師濕潤了眼眶,我們也只是感覺有些好奇。
但,今時今日,我們已經(jīng)成年,那樣的詩、那樣的情景,日漸成為我們正在經(jīng)歷或害怕經(jīng)歷的事情。
從小到大,胡歌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好孩子”。
擔任過《陽光少年》欄目主持人、給電影《寶蓮燈》配過音,參與過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的MV錄制,中學時就已經(jīng)是上海家喻戶曉的小明星了。
后來,胡歌同時考上中戲和上戲,人物百科里說他“因為家庭原因選擇留在上?!薄?/p>
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家庭原因究竟是什么,后來胡歌在《魯豫有約》中說自己家境不好,如果衣食無憂,他肯定會選擇去北京。
后來,我們都知道了,胡歌的母親在他五六歲的時候就得了癌癥,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他五個人擠在一個30平米的弄堂房里。
從初中開始,他就做群演補貼家用,通宵拍戲賺70塊,連2塊錢的車費都舍不得花,走幾個小時的路回家。
2005年,剛剛畢業(yè)那一年,胡歌就以一部《仙劍奇?zhèn)b傳》橫空出世。
他一夜成名,有人說仙劍成就了胡歌,但我們都知道,無胡歌,不仙劍。
成名后的第二年,胡歌就遭遇重大車禍。
同在這輛車上的經(jīng)紀人不幸去世,他本人也受傷嚴重,經(jīng)歷了十多次修復手術,容貌仍然難以恢復,前途未卜。這令他一度非常絕望。
反而是母親,一直選擇樂觀,鼓勵他說:
“車禍是上帝在你臉上開了一扇窗,是為了讓更多人看到你的內(nèi)在?!?/p>
后來,胡歌再次談到母親,他說,雖然母親去世,但他總是會覺得,母親就在那里。
還曾發(fā)微博配圖兒時和母親的照片:獻給一位遠方的女士。
胡歌和母親的關系完美嗎?并不。
關于胡歌的母親,我們聽得最多的是她是一位嚴母。
她從不夸兒子的演技,只說扮相可以,因為她認為嚴格是對兒子最好的教育。
也正因如此,胡歌多次在采訪中表示“我是個不自信的人”。
早年還有傳言,母親拆散過胡歌與楊冪、薛佳凝的戀情,尤其與薛佳凝那一段令胡歌非常心痛。
胡歌單身至今,母親也有很大的原因。
甚至有網(wǎng)友猜測,母親去世,胡歌與薛佳凝能否破鏡重圓?
我們與父母的羈絆,不管是痛苦還是幸福,注定都是這一生都說不完的故事,不管是生前還是死后。
最近,有一部日本電影,名叫《母親去世時,我甚至想吃掉她的遺骨》。
電影名字聽起來有些嚇人,但日本人一向喜歡在名字上做文章。
例如《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哥哥太愛我了怎么辦》等等。
《母親去世時,我甚至想吃掉她的遺骨》講述的是聰與母親在一起的最后時光。
改編自宮川悟史隨筆漫畫《母親亡故時,我想吃了她的遺骨》。
故事的開始,孩子們在揀媽媽的骨灰片。男主聰忽然發(fā)現(xiàn)媽媽的骨灰好漂亮,順手拿走了一塊。
晚餐時,大家開心地吃著飯,裝作都不傷心的樣子,更不愿意談論起媽媽。
但是還是不自覺就懷念起了媽媽。
因為這個世界上,只有媽媽做的“梅干”最好吃。
原來以為人死后會很害怕,會出現(xiàn)鬼啊、喪尸啊、幽靈啊。
但是,輪到自己的親人時,聰就這樣直接拉開棺材蓋看著媽媽的臉和她說話,好像媽媽還活著一樣。
話還沒說出口,平靜的他忽然情緒失控:“媽,說點兒什么??!”
是的,看著逝去的親人躺在那里,我們總感覺他們的生命還在,仿佛昨天。
但躺在那里的人,卻永遠不會再回應了。
鏡頭一轉,回到了聰小時候。
因為沒有錢,聰偷了商店的零食,老板威脅他,趕快讓家長來,不然送你去警察局。
接到電話的阿聰媽媽,是這樣一路飛奔過去的。
當老板跟聰說“還有15分鐘你媽媽就來了”時,聰?shù)膵寢尯鋈怀霈F(xiàn),連老板都被嚇一跳。
據(jù)說,父母為孩子創(chuàng)造出的世界紀錄可多著呢。
聰15歲時,患了急性白血病。
媽媽每天從很遠的地方搬著鍋來醫(yī)院,只為兒子能吃上最喜歡的咖喱飯。
媽媽告訴他,沒事的。
母親自信又強大的樣子讓他想起了拳擊選手。
他就這樣相信了母親。
長大后,聰成為一名補習教師。
晚上回到家經(jīng)常都是一兩點鐘,母親卻還在一片振奮中沒有睡意。
母親說看到他回來的那一刻,才會有困意。
母親開著車,半路胃疼,但不忍心打擾聰,翻開手機蓋又合上。
因為,她知道聰現(xiàn)在肯定是在畫漫畫。
而之前聰曾經(jīng)說過,他喜歡畫漫畫,從不讓任何人知道。
母親去醫(yī)院檢查,非常害怕,拉上了聰。
出結果那天,她穿上漂亮衣服,戴上珍珠項鏈,希望有一個好結果。
但很可惜,醫(yī)生說是癌癥晚期。
但是,剛剛聽到這個消息的聰,沒辦法想到最壞結果,滿腦子想的都是不著邊際的事情,比如母親今天為什么會戴項鏈。
他覺得母親一定會康復,她的身上一定會有奇跡出現(xiàn)。
于是,那段時間的聰像是打了雞血,做各種傻事告訴自己奇跡會在媽媽身上出現(xiàn)。
但是母親最終還是走了,那一刻,他想吃掉母親的遺骨。
漫畫里做出了解釋——那個瞬間我有著想把母親變成身體一部分的強烈想法。
父親一下子老了很多,他說媽媽走后,每晚都會夢到她,早上醒了就會在被窩里找她,但哪里都找不到。
現(xiàn)在的父親總是哭得像個孩子,只想自己快點兒死。
哥哥在大海邊忽然情緒失控大喊:“我怎么可能不難過,我不像你,(至少媽媽走的時候)你還能一直陪著她?!?/p>
看著對面的父親,哥哥說:“你死的時候我會陪著你, 因為不想再遺憾?!闭f完瘋了一樣脫光衣服跳到大海中去。
原來,失去至親,每個若無其事的面孔背后,都是這樣傷感。
聰?shù)钠拮釉谀赣H的遺物中找到了當年聰?shù)貌r,母親為他百次請愿的卡片。
醫(yī)療機構打電話問他是否繼續(xù)冷凍精子。
原來,15歲那年,母親騙他說把精子裝進瓶子病就會快點兒好,只是擔心兒子失去生命。
原來,母親也曾那樣害怕過。
原來,她那時的強大和氣魄全是裝出來的。
聰一個人跑到廁所里,哭著喊出:“謝謝你,媽媽!”
人生最難過的事,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蕭亞軒的母親患子宮癌,她曾在演唱會上求粉絲為母親祈福,更是一度陷入悲傷的情緒中,哽咽道:
“請上天再給我媽媽一個奇跡,讓我再有一個孝敬她的機會?!?/p>
她還曾經(jīng)到臺灣宜蘭三清宮三跪九叩800公尺,愿以自己10年壽命換來母親健康。
母親去世時,她磕了108個頭,場面相當感人。
46歲的蕭薔面對母親去世,她說人生第一次面臨有生命的個體在自己眼前逝去,竟然就是最愛的媽媽。
她一直重復:“媽媽就在我懷里走的,那時我正在幫她擦澡拍背,然后她就不動了……”“我最想榮耀的人就是她,可是現(xiàn)在我覺得好孤單?!?/p>
梁靜茹也曾多次在微博發(fā)文“想爸爸”,字字句句都是傷情與落寞:
在他的墳前,我會想起那一年念高中的我措手不及還沒來得及長大,就接受了目睹他在棺木里在醫(yī)院回家那一幕的心痛。
二十幾年過去了我從不曾忘記跪著迎接你的棺木到家門,我和弟弟哭的心都碎了,對未來的依靠沒有任何一個人。
我們都知道梁靜茹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從青青少女變成歌壇天后,這些年她經(jīng)歷過很多坎坷,慢慢變得強大。
但是,《掌聲響起來》這首歌,她每唱必哭,因為那是她父親最愛的歌。
而每次,看到此情此景的我們,也會忍不住淚眼朦朧。
《知乎》上有個話題:“如何面對父母的去世?”
下面的評論,光是看看都會想哭。
有人說想到了自殺; 有人說總是莫名其妙的哭泣,心里缺了一塊; 有人說知道有生死,但就是無法相信死去的人是自己的父母,愿意替父母去死; 有人說好想他們;有人說想擁抱,只能把手伸向風中; 還有人說,時間的流逝,快要忘記父母的模樣,這感覺好像再次失去了他們......電影《母親去世時,我甚至想吃掉她的遺骨》中有這樣一幕,聰一直纏著媽媽買零食,媽媽終于生氣,假裝丟下聰一個人向前走了。
孩子的反應是什么呢?
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快速追過去,一把抱住媽媽一邊哭一邊說:“我可害怕了,可害怕了。”
那是他第一次知道離開媽媽的滋味,短暫的分開像是永別。
而當我們終于能牽起他們的衣角時,不管是柔弱的童年時代,還是身強力壯的中年,又或是緩緩走向終點的老年,我們都會像個孩子一樣安心。
好像那個衣角就是全世界。
我們總覺得中年生活艱難,總覺得父母尚未老邁,總覺得在一起有愛,但也有許多委屈。
我們總覺得來日方長,可仔細想想,其實用不了多久,就是后會無期。
老舍寫過一篇文章悼念母親,當時因為戰(zhàn)亂和工作原因,他知道母親去世的消息時,母親去世已經(jīng)整整一年: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帶來不好的消息,告訴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最后,我想說,珍惜父母,他們是我們這一生最難舍的羈絆。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大家好,我是一個每天看電影、刷劇、寫文章、與業(yè)內(nèi)媒體人聊八卦、談人生的小姐姐。
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我吧,需要你的支持,感謝感謝感謝。
本文首發(fā)《伊姐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