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韓國人喜歡搶我們的歷史名人,還搶注我們的歷史節(jié)日端午節(jié)?

申遺十年,憑什么端午節(jié)成了中國首個入選世界級非遺的節(jié)日?文/依景 圖/網(wǎng)絡

正文共:2092 字 8 圖 預計閱讀時間: 6 分鐘

人人都知道端午,但未必人人都知道端午其實是我國最先也是唯一入選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如今每逢端午,人們往往有觀賽龍舟、掛艾草與菖蒲的習慣,無聊緊了還就著手上的粽子吃兩口的同時在網(wǎng)上玩一出“咸甜粽子之爭”。

要知道,十幾年前,國人可是因為“端午”這兩個字被韓國人“掛名”而狠狠咬碎過牙。

01事情要從2005年的時候說起了。

2005年,11月25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韓國“江陵端午祭”指定為“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彼時舉國沸騰,“端午節(jié)成韓國人的了!”“韓國怎么什么都敢偷?”之類的聲音四起。一時之間,韓國“偷”了中國端午節(jié)的說法確鑿無誤而有深入人心,激起了國人層層憤怒之浪。

國人平素里吃粽子、賽龍舟過端午,按年度輪回,仿佛再尋常不過的事情,誰也沒想過能成為世界級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啊。

結果韓國人“端午”成功申遺,國人卻開始懊惱和不憤。自家的閨女怎么轉眼就變成了別人家的小媳婦了?

這種憋屈勁兒大概一直維持到了2009年,直到十年前中國端午節(jié)申遺成功,國人才仿佛終于揚眉吐氣了一般。

其實韓國的“江陵端午祭”和“中國端午節(jié)”雖然都帶著“端午”的名頭,兩者卻完全不同。

中國人過端午節(jié),那是為了紀念當年投江的愛國詩人屈原

曾官拜三閭大夫的屈原在感嘆救國無望之后,悲愴地投入汨羅江身死以殉。

人們不忍他墜江,競相劃船想救起投水的屈原,后面演變成了現(xiàn)在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沉江后人們不忍看到江中魚兒食其血肉,將粽子投入江中,這就演變成了今天端午食粽的習俗。

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端午節(jié)時候人們佩戴艾草、飲午時水、沐蘭湯、手上纏五色絲線等習俗,都是與這一事件有關。

古時候認為五月初五是惡日,需要除惡祛邪,所以需要佩戴驅蟲的草木,系上五色繩或者說飲上一杯雄黃酒。

白蛇傳中的白娘子也正是因為初為“人”,不知道這番習俗,才誤飲下雄黃酒現(xiàn)了原形。

而反觀韓國的江陵端午祭,倒沒有中國端午節(jié)這樣舉國上下同慶祝的隆重感,而只是流行于韓國江陵地區(qū)的一種地區(qū)性的祭神活動。

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是一個融合了祭祀、演藝和游藝項目的綜合活動。祭神活動舉行之時伴以假面舞、農樂舞等韓國游藝表演,進行祭祀典禮。

中國的端午節(jié)只有五月初五這一天,算上如今的小長假也就三天,而韓國的江陵端午祭往長了算可以長達一個月之久。

要說有什么共同之處,大概就是同為傳統(tǒng)習俗,都是圖個吉祥的寓意,不過這倆中韓的“端午”都恰巧都撞上了端午節(jié)氣,如此而已。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文化從古代開始輻射四鄰,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圈,鄰居韓國也講究端午節(jié)也積極沒什么好奇怪的了。

02中韓? ?方申遺之舉都是為了保護本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非如同專利一般“搶注”需分先后爭個你死我活的事情。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就在1972年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將申遺的目的說得清清楚楚:“促進各國和各國之間的合作,為合理保護和恢復全人類共同的遺產作出積極的貢獻?!?/p>

不管是中國的端午節(jié)還是韓國的端午祭,那都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

十幾年前,中韓端午申遺爭奪戰(zhàn)完全就是一個大烏龍。

烏龍歸烏龍,中國坐擁那么多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第一個申遺成功的竟然不是之于全球華人最重要的春節(jié),而是這個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也是頗為耐人尋味。

大概雖然當初中韓端午“申遺”之爭,雖然及時辟謠,大家心里終歸有些不舒服,于是也就自己收拾收拾整理填報資料開始進行中國端午節(jié)申遺的程序。

于是,在2005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之后,終于在2009年,中國端午節(jié)也成功申遺了。

成功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端午節(jié),不僅僅只是一個節(jié)令,還有端午這個節(jié)令衍生出的一系列不止于祛毒辟邪之內的民間活動。

單從紀念先賢上說,端午節(jié)就不止是紀念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也有紀念五月初五被夫差沉入大江伍子胥以及介子推的說法等,不一而足。

這些說法給端午節(jié)的起源加了更多注腳。

03 其實端午節(jié)紀念誰都不打緊,畢竟這只是節(jié)日溯源,端午節(jié)稱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級非遺的節(jié)日,背后更深層次的意義大抵還是對于龍的崇拜。

即使你不知道“飛龍在天”出自于《易經(jīng)》,你總歸也在降龍十八掌中聽過這個名號。

按照中國的星象之說而言,端午節(jié)恰逢“蒼龍七宿”這個龍行的星象位于正南中天的時候,這個星象也就是我們十分耳熟的“飛龍在天”的景象。

到了這個時候,古代以龍作為圖騰的部落們就得舉行一系列盛大的祭祀典禮,祈福納祥,祈禱龍恩賞部落祛除邪祟與災害,而今天端午節(jié)流行的龍舟競渡不過是祭祀典禮其中的一小塊罷了。

我想,大概是因為這些原因,中國的端午節(jié)力壓其它眾多傳統(tǒng)節(jié)日,成為中國第一個申遺成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雖然屈原作為愛國詩人,作為文學史上浪漫主義的開端固然有著重要的意義,但他個人的重要性遠不能成為端午節(jié)首個申遺的根本原因。畢竟節(jié)日上的歷史人物說,都是后人對于節(jié)日的溯源與附會。

依個人淺見,中韓端午申遺爭奪戰(zhàn),激起了國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意識,以及端午節(jié)背后對于中華文化龍圖騰的崇拜才是端午節(jié)成為我國第一個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原因。

Hash:4a0a6b1e3c949d48dadfecab41d9679e245beeb2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