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龍:是“受益人”也愿做“建設者”

講述人:李貴龍(綏德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

陜西綏德因為地理位置優(yōu)越、建制歷史悠久、民間文化藝術豐富,千百年來戴著“秦漢名邦”“天下名州”的桂冠。

我曾在綏德縣博物館工作十幾年。博物館位于縣城內一座叫做疏屬山的山頂上,在秦太子扶蘇墓區(qū)內。雖館藏文物豐富、居全省縣級博物館前列,但博物館設施條件十分簡陋,三四十名干部職工只能拿五孔石窯洞作為辦公室。這也是當年綏德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一個縮影。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國家對文化建設的愈加重視,各級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設上的投入越來越多,廣大群眾成為直接受益人。近十年來綏德由原來只有一個漢畫像石展覽館,發(fā)展到目前的綏德漢畫像石展覽館綏德革命歷史紀念館、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陳列館等場館,既發(fā)展了文化事業(yè),又為民眾提供了參觀學習的場所。

我以歷史文化和展陳顧問的身份參與了一些展館的布展工作,對年輕人進行“傳幫帶”,讓他們真正愛上綏徳文化,加入到文化建設行列中。我編著出版了《綏德漢代畫像石》和《石頭上的歷史——陜北漢畫像石考察》。我走訪了健在的老黨員、老干部,據(jù)此收集了十幾萬字的革命史料,可以用于以后優(yōu)化布展方案,把綏德的紅色文化更好地傳承。

10年來,綏德的公共文化活動愈加豐富多彩。就以春節(jié)期間為例,以前過新年主要就是吃團圓飯,正月里親朋好友喝點小酒,玩牌玩撲克,再熱鬧點的就是看看秧歌。如今,我們還呼朋喚友地走進展覽館、紀念館去過大年,這也成為綏德的“新年俗”。

我想每一個人既是公共文化發(fā)展的受益人,也應是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我要當好義務教員,讓學生熟悉和熱愛家鄉(xiāng)文化。

(本報駐陜西記者 秦 毅 采訪整理)

Hash:3962a04160a1f9f0b4a69934e594fcfbbd0919f1

聲明:此文由 文旅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