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沙丘》背后的科學邏輯,你知道多少?

廣闊的大地上,沙漠流淌著蛇形波紋,微風揚起一縷縷黃塵。遠處暗青色的天上,兩輪明月照耀,一大一小,懸浮如巨大而蒼白的幽靈。一位女子身穿長袍,在沙脊上漫步。暮野四合,風鼓動著她的衣擺……

這幅畫面,是最近上映的科幻電影《沙丘》中反復出現(xiàn)的意象。

神秘主義、政治陰謀、科技倫理……或許是《沙丘》的主旨。不過,在精致的視聽語言背后,其實有更多科學邏輯可供解讀。

在《沙丘》的世界,上萬年后,人類已經在銀河系中找到了許多行星。它們有的霧靄沉沉,有的綠樹如蔭,但毫無疑問,地質構造和大氣成分都適合人類生存。

的確,銀河系中,能夠承載生命的行星或許是恒河沙數(shù)。截止這個月初,人類已經在太陽系外發(fā)現(xiàn)了4843顆行星,它們分屬于3579個不同的行星系統(tǒng)。按照這個探測比例,僅在我們自己的星系里,繞著自己母星運轉的行星就有數(shù)千億之多。

1959年,華裔天文學家黃授書提出了文明生存的“宜居帶(habitable zone)”。離恒星太近的地方,熊熊烈焰,萬物枯涸;離恒星太遠的地方,冰天雪地,萬物凝凍。只有正好處于離母星不遠又不近區(qū)域里的行星,才能留存液態(tài)水,孕育我們已知的生命形式。一切天然適合人類生存的行星,只能在宜居帶內找到。

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中,地球是一顆奪目的藍寶石。她不負眾望,用覆蓋七層表面的液態(tài)水,孕育了璀璨的生命奇跡。而與我們乘坐的生命之舟并駕齊驅的,還有赤紅的火星和無數(shù)主帶小行星。按照最寬松的估計,它們的軌道可能也囊括在太陽系宜居帶中。人類的探測器紛飛穿梭,試圖在它們身上嗅到生命的氣息。

在迸濺到地球上的火星隕石里,人們甚至看到了形如細菌的化石結構。倘若有朝一日,我們真能在宇宙后院偶遇素未謀面的外星鄰居,那將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要時刻。

當然,要想像電影中那樣,移居外星輕松如搬隔壁小區(qū),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影片中人類家族剛遷至沙丘星球,無需面罩便可自如呼吸,無需訓練便可自在行走。這意味著星球上的氣壓、氧氣濃度、重力等參數(shù),都和地球相近。

根據(jù)2013年的研究,縱觀銀河系中的群星,每五顆類似太陽的恒星中,就有一顆擁有處在宜居帶、且和地球大小相仿(1-2倍)的行星。樂觀估計起來,銀河系中可能有超過一百億顆人類的“備用家園”。要在其中找到一顆“厄拉科斯”,似乎并非難事。

在電影的外太空鏡頭里,行星弧形的大地散發(fā)著金黃的色澤。當我們注視一顆固體星球,第一眼感受的是它反射陽光的能力——反照率(albedo)。

倘若一顆行星表面光滑如鏡,把照射的陽光悉數(shù)反射回太空,反照率就等于百分之百;倘若表面黑糙似炭,幾乎吸收了所有陽光,反照率就是零。在地球上,森林海洋的反照率都低于百分之十,而沙漠是百分之四十。

照此來說,電影中厄拉科斯遍地黃沙,應當璀璨奪目:照在它身上的光線,近四成都被表面晶瑩的硅化物反射回外太空。相比之下,我們夜里驚嘆的明亮滿月,才僅僅反射了一成而已。

“我想用一個長鏡頭開始《沙丘》的拍攝,比奧遜·威爾斯《歷劫佳人》開頭的長鏡頭還要好。我希望能從最長的距離開始。整個鏡頭穿越宇宙……你會覺得你在穿越銀河系,在穿越銀河系的時候,看到一群海盜,正在搶劫一艘運輸香料的船,然后……戰(zhàn)斗。鏡頭向前,向前,向前……這樣一個長鏡頭?!?/p>

如果導演請一位天文學家來做顧問,或許會再加一幕:從行星系外圍看去,沙丘星球如一顆金黃的寶石,在漆黑的太空中熠熠閃耀。

既然有繽紛多彩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厄拉科斯當然屬于宜居帶。按電影所述,它地表氣溫在三十到六十攝氏度之間,足以讓液態(tài)水穩(wěn)定存在。這或許該歸功于星球表面猛烈的沙塵暴:黑暗的高空沙霧阻擋入射的陽光,像海綿一樣吸收輻射,并且抑制地面能量反饋,凝結蒸騰的水蒸氣。

氣勢磅礴的沙塵暴,其實也源自天文過程:行星自轉。地表的物體按慣性沿直線運動,大地卻在不斷旋轉,緩慢地改變方向,導致物體的軌跡相對于大地稍稍朝一邊歪斜。在地球上,這種現(xiàn)象讓本該南北走向的信風朝東西吹拂,吹動了環(huán)繞地球的航海貿易;給熱帶氣流加上了旋轉,最終愈演愈烈,成為臺風登陸。

而在沙丘世界,它則鞭策起轟轟烈烈的冷熱對流,野馬塵埃,一小時八百公里,摶扶搖而上。

在地面上的人看來,物體運動憑空偏轉,好似受了某種無形的“地轉偏向力”。根據(jù)發(fā)現(xiàn)者的名字,有時也稱它為“科里奧利力”。因此,在片中我們才會聽到“科里奧利風暴(Coriolis Storm)”這樣的別稱。

2003年,科學家拍到火星阿西達里亞平原(Acidalia Planitia)的一場沙塵暴,飛沙吞噬的面積相當于地球上一個大洲??磥恚粑磥淼娜祟愡w徙到鄰家星球,倒真可能會目睹電影里的壯觀景象。

連綿不絕的沙漠,渺小的建筑,神秘的原住民……這些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在銀幕上。1962年的另一部經典電影——《阿拉伯勞倫斯》拍攝于壯美的中東沙漠,和《沙丘》一樣,也意圖觸摸影視藝術遼闊的極致。

片中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個足足用一分鐘鋪陳的鏡頭:

遠處白沙與藍天相接,空無一物;慢慢地,出現(xiàn)了一個幾乎看不清的小黑點;熱浪顫抖,吞吐著地平線上若有若無的黑點;那黑點抖動著,伸展著,慢慢顏色加深,最終變成一個確定無疑的沙漠之舟,載著主角緩緩走來……

《沙丘》與《阿拉伯的勞倫斯》之間的聯(lián)系,其實極為深厚。后者的原型來自上世紀初一位英國軍官托馬斯·勞倫斯,他被英國派赴阿拉伯作戰(zhàn),抗擊侵略該地的土耳其人。但他逐漸融入了當?shù)刎惗家蛉说?a href='/wenhua/' target=_blank>文化,轉而成為他們的精神伙伴,為阿拉伯人自己的權益而戰(zhàn)。

除此之外,私生子的身份、特殊的沙漠坐騎、文化特色的佩刀……對照《沙丘》,不難看出相似性。

《沙丘》原著,也從勞倫斯的個人回憶錄《智慧七柱》里借來了許多美感。例如《智慧七柱》第十四章:

“我們再次上路,沉重地穿過夜晚的寂靜——那靜謐如此濃烈,以至于我們不斷在鞍子上轉身,幻想自己聽見了那星星綴成的夜幕披風發(fā)出的遙遠聲響。但活力蘊藏著我們體內,蘊藏在我們穿過那些幽靈般的芬芳花朵時灌木叢的噼啪聲……月亮在群山頂上升起,描出石灰?guī)r層的輪廓,澄澈如晶瑩的白雪?!?/p>

《沙丘》第六章,幾乎是完全相同的情景:

“黎明前的寂靜籠罩了沙漠盆地。他抬頭看去。高懸在頭頂?shù)?,是亮片一樣的星星,點綴在深藍色的夜空披巾上。南邊的地平線上,低垂著此夜的第二輪月亮,透過薄薄的塵霧……發(fā)出晶瑩的光。月亮沉入防護墻的峭壁,為墻邊撒上了一層白霜?!吹揭淮髨F紅色的花朵,以及穿過它們的清晰紫色痕跡……好像巨大的腳印?!?/p>

不管是真實世界,還是幻想星球,月亮似乎都是作家繞不開的意象。

在真實世界,這種情況很難發(fā)生。當三顆天體彼此靠近,引力作用使它們形成著名的“三體”情形。除非采取某些特殊的構型,否則三顆天體的運動極難穩(wěn)定下去。要么互相吸引而撞毀,要么速度過高而逃逸。況且,這個行星系統(tǒng)的恒星還在拉著它們繞轉——這是個四方引力都不可忽略的混沌“四體”系統(tǒng)。

如此龐大的月球,引力作用也十分顯著。引力與質量成正比,而月球的質量足足相當于地球的1/81。在太陽系其他行星那里,衛(wèi)星質量只有行星的萬分之幾。例如擁有數(shù)十顆衛(wèi)星的木星,最大的衛(wèi)星不過占它質量的十萬分之八。這群“后宮佳麗”個個“人微言輕”,所以才得以和平共處。

人類的神話基于一個前提,便是我們一直看到的是同一面月亮。倘若月亮在天上旋轉,露出不同的側面,變化的圖案便很難附會成一套固定的故事。

在我們的地球上,月亮喚起潮汐。她的引力牽引著波濤,讓最靠近和最遠離她的水體漲起。與此同時,這部分水體的引力也在牽拉著月亮,使其軌道不斷變化。逐漸地,月亮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趨向于相同;此后,她將永遠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在地面上只能看到她的半張面孔。這個過程稱為“潮汐鎖定”。

潮汐鎖定原理示意圖 / 2005 Pearson Prentice Hall, Inc

我們的月亮早已被潮汐鎖定,所以我們看到的永遠是“月之亮面”。如此看來,載滿故事的沙丘大月亮,應當也已經與行星共存過了很長的時間。再考慮到它與小月亮的共存狀態(tài)不穩(wěn)定,看來,天文年代上來說,小月亮是剛飛進這個系統(tǒng)不久的“第三者”。

雖然沙丘星球上沒有海洋,但沙丘保護的地下水,也會產生呼應著月球運動的潮汐。另外,同樣是流體的大氣,也會因月球引力產生“氣體潮”的漲落。

地殼也會被月亮牽引,產生漲落,稱作“固體潮”。電影中,潛藏在沙丘中的巨大沙蟲,鱗甲能敏銳地感知沙體振動。兩個月亮牽動的不規(guī)則地殼運動,或許經常讓沙漠震顫,令它們震耳欲聾。

《沙丘》中的沙蟲 / 劇照

月海 / Wikipedia

月亮上的黑暗陰影,如今被稱為“月?!?。當然,它和真正的海沒有關系,是遠古時,月球被撞擊后流出巖漿,在低洼處凝結成暗色玄武巖。月球現(xiàn)在看起來平靜,但月海的存在證明,至少在數(shù)十億年前,她也曾經熾熱過。

而在沙丘世界,月亮似乎也不曾冷卻。

按照影片所述,沙丘星球的衛(wèi)星受到月亮磁場的強烈干擾。而目前主流理論認為,星球帶有磁場,是因為內部導電的流體物質(例如地球外核中熔融的金屬)對流,在科里奧利力的作用下旋轉,產生了感應磁場。因為這個過程和發(fā)電機類似,因此稱為“發(fā)電機原理”。

地球磁場成因示意圖 / Pinterest

所以,沙丘的月亮內部應當有類似于地球外核的巨大熔融區(qū)。在行星引力的作用下,月表會發(fā)生地質活動,甚至可能是大規(guī)模的火山爆發(fā)。那樣的話,即便是月亮的暗面,也會出現(xiàn)赤紅的火光斑紋。那將是一幅多么奇詭的畫面。

月球內部結構示意圖 / Wikipedia

月球內部結構示意圖 / Wikipedia

不過,在電影故事發(fā)生的日子里,兩個月亮幾乎都是滿月。它們彼此靠近,寧靜地放出和諧的光。

由于月亮反射的是太陽的光,所以它發(fā)光的那一面永遠指向太陽。當月相是滿月時,它必然處在天空中和太陽相對的一側。夜觀月亮,就像白天看太陽一樣,同樣可以判斷時間:滿月升起,夕陽落下;朝陽升起,滿月落下。

在影片中,月表的光影對應制作得非常準確。一瞥低垂的滿月,當?shù)厝司椭溃禾鞂⑵茣裕胰昭籽子挚靵淼健?/p>

1984年電影《沙丘》海報,相距如此遠的雙滿月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 / IMDB

最后,請注意一點:在解讀《沙丘》背后的科學邏輯時,我們一直沒有用到畫面以外的內容。也就是說,幾乎僅僅靠站在大地上雙眼所見的一切,我們就判斷出了行星的亮度、月亮的年齡、沙暴的成因……

在真實的地球上,我們也可以欣賞同樣的美景。幾千年前的古人使用肉眼和手工器具,就能相當準確地測量出地球、月球的半徑,甚至太陽的距離;能夠預測日月交食的時間,潮汐的變化;能夠判斷恒星的軌跡,行星逆行的周期……這一切如此自然,又像個奇跡。

你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如果你臨大自然而居,它是否隱藏在——

一棵亭亭的樹里,

一群忙碌的工蜂里,

一朵盛放的花里,

刺穿黎明黑暗的太陽里?

抑或你居于都市?

想象力驚艷眾人,思緒卻集中于——

犯罪為生的年輕人,

漫長的工時與發(fā)薪日

快活一時的夜生活?

你不過是偉大磨坊主遺落的谷糠嗎?

還是無論居于何處,你的生活都有意義?

Hash:2b737e4d208faf5c40efad8faecc0f06c9bab731

聲明:此文由 木杉游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