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博物館讓文明的血脈穿越時空

每座城市的博物館連接著城市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梢哉f,博物館是了解一座城市命運、文化的窗口。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博物館日,注定會與往年不同。由于受疫情防控影響,公眾無法像往常那樣實地到博物館一游。而避免聚集和扎堆,以“云”游的方式參觀博物館,受到了公眾的普遍青睞。值此之際,蘭州日報·ZAKER蘭州聯(lián)合蘭州市博物館、甘肅天慶博物館和金城關文化博覽園特別策劃推出《文物悄悄話:這些寶貝在蘭州》短視頻系列。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延綿5000年中華文化,為我們留存下了難以計數(shù)的珍貴歷史文物,這些珍貴文物向后世訴說著我們偉大的歷史與文化。今年這個特殊的國際博物館日,各地都啟動了“云”游博物館平臺,運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和平臺,喚醒那些沉睡、緘默的珍貴文物,“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讓它們盡可能多的在連接真實與虛擬的網(wǎng)絡空間中獲得展覽展示,讓更多的公眾不再受疫情的影響,不再有時空的限制,踏入歷史寶庫,酣享文化盛宴,體驗多維度的博物館之旅。

“云”游博物館,并不是博物館日才出現(xiàn)的新現(xiàn)象。疫情防控期間,國內文博單位都采取了閉館措施。雖然無法讓觀眾身臨其境親身體驗博物館瑰寶的魅力,但很多文博機構都在推出“云展覽”以鄕觀者。據(jù)統(tǒng)計,從2月11日起,140余家國內及海外文博機構利用數(shù)字資源推出“云展覽”;4月5日、6日,因疫情閉館70多天的故宮博物院舉行“安靜的故宮,春日的美好”直播,吸引了眾多網(wǎng)友關注……而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更多的文博單位打開了數(shù)字直播的窗口,這無疑會極大拓展博物館的文化傳播力。今后,線上線下同步推進的模式可望成為博物館持續(xù)發(fā)展的破局之道。

“云觀展”和在線直播,打破了實體博物館時空限制,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觀眾都能通過直播或其他數(shù)字技術參觀展覽,同時,借助網(wǎng)絡近乎無限的空間和多層次的傳播方式,更多觀眾可以更為詳盡的了解文物歷史,細察平日難以靠近的作品。而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也得到進一步延伸,“博物館+文創(chuàng)”有了新載體。尤其對許多中小博物館而言,直播更利于彰顯特色,擴大知名度和關注度。

豐富的歷史文物,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承載體,是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是我們悠久文化的“存儲卡”和“解碼器”,為今日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著深厚營養(yǎng)。近年來,在文物傳播領域,隨著3D數(shù)字動畫技術,VR、AR等技術的運用,眾多深藏閨中的文物與文化遺產“進駐”到數(shù)字化世界里,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展柜里的文物也由此“活”了起來。高科技手段,使歷史文化遺產插上互聯(lián)網(wǎng)的“翅膀”,使傳統(tǒng)文化融入現(xiàn)代生活,使我們有了一種與時間對話、與歷史握手的感受。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跳出穿越時空的舞步,“互聯(lián)網(wǎng)+中華文明”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以更廣泛、更多樣、更迅捷地傳播開來。

文物,不只是歷史的沉淀、歲月的陳釀,更不是一個靜止的存在,而是文化血脈的傳承。如今,通過網(wǎng)絡把博物館搬到“云端”,從國之重寶到民間遺珍,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更多人由此豐富了自己的文化觀念、審美趣味,也讓心靈和生活都能感受傳統(tǒng)脈搏,涵養(yǎng)文化自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責任編輯: ]

Hash:d691022e9c6aa9b60dadea04b13a41111fa14439

聲明:此文由 光明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