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萬載人都沒有去過的一處古跡,就在

萬載多部古縣志記載石刻“獅巖”,可見其在邑人心中的地位。

在離萬載縣城約5華里的鵝峰南田,俊秀挺拔的獅石山石壁上玄紅的“獅巖”二字赫然可見?!蔼{巖”離地兩米,取法“楷體”,筆力遒勁;每個字寬1.5米,高1.2米,字體蒼勁,頗有氣魄;兩個大字旁鐫刻有“大德二年(1298)春書”幾個楷書小字,小大相得益彰,猶如一枚巨大的印章蓋在石壁上。字旁草木垂落,隨風(fēng)搖擺;字前一條公路蜿蜒而過,首尾皆不可見;一條河流順勢而下,泠泠作響,在陽光下波光粼粼。遙遙望去,奔流不息的河水伴著嵯峨連綿的群山,一眼是清白、一眼是蔥翠,與玄紅的大字交相輝映,流露出時光的幽深,演繹著歲月的滄桑。

至于“獅巖”二字何人所書?翻閱數(shù)修縣志,均無記載。

近日,筆者陪同宜春歷史文化研究會前往鵝峰多江進行田園調(diào)查,南宋嘉定年間從金陵太倉遷居于南田的王氏后裔,給我們展示了民國九年刊修的王氏族譜,通過翻閱,筆者不禁驚喜:譜中赫然記載,“獅巖”二字為王氏先祖王恪所書,明崇禎二年(1629)任萬載知縣的韋明杰,為南田王氏族譜撰序中也有明確記載。

韋明杰任萬載知縣三周后,“余暇披閱邑志”, 認為縣志“僅寥寥四帙,不足以當(dāng)一方信史”。他認為萬載“山水鐘靈”, 煙霞泉石間留下許多古人遺跡,祈盼能“遍采軼事,搜羅先達名流,以為補輯”。一天,韋明杰欲往紫蓋山,道經(jīng)南田,“過獅巖古跡之下,見其書逼真”,認為即使是右軍(王羲之)也會不勝欣賞。他見“獅巖”二字旁有大德年號,佇立良久,心中叨念著這字如此猷勁有力,不知何人所寫,想必此地必有隱君子。于是他找來此地居民王朝佐閑聊,在茂林修竹間談古論今,說及“獅巖”二字,王氏族人命童子取出《涵輝故本》《甫葺新編》兩書。通過查閱,韋明杰明晰了此地王氏歷代淵源。南田王氏三槐堂景叔(又名王祜)之七代孫王穎徙居金陵太倉,王穎之五代孫王華始于萬載,南田王氏為王恪所衍,“獅巖”為王恪手澤。

韋明杰思維甚為縝密,撫摸兩部王恪后裔書稿,感慨萬端,他發(fā)現(xiàn)王氏于“宋季肇基于此,前后三百余載,人文蔚起,書香弗替,其間鴻儒宿學(xué)、懷瑾握瑜之士更仆難數(shù)”。他感嘆道:“是非所謂晦跡韜光,而未經(jīng)表場者乎,予校閱良久喟曰,晌謂此地有隱君子,今果然矣?!?/p>

言歸正題。南田王氏族譜記載:王恪字寅恭,行九二郎,生于宋咸淳己已五年(1270),他遷居南田林家?guī)X,依山結(jié)廬,號草堂居士,善楷書,石壁獅巖二字其手澤也,歿于元泰定三年(1326)。族譜另記,王恪為元歲進士,選授潛山縣學(xué)訓(xùn)導(dǎo)。

“獅巖”二字已鐫刻于石壁已有七百余年,歷風(fēng)雨沖刷依舊清晰,其蒼勁之筆法令世人常常贊嘆不已。明代萬載庠生劉芳譽見此大盈丈的手書,觀其峭壁臨淵,欣然賦詩曰:“獅踞巖空跡尚留,書巖人去幾春秋。世間事物消磨盡,惟有寒灣長對流?!?/p>

↑獅巖--嚴興河畫

九獅拜象”的傳說

乘時光長虹,挑日月星辰。萬載縣城龍河經(jīng)久而不竭,奔騰永不息。自南向北奔流數(shù)里,至南田段自古叫獅口。獅口經(jīng)過一段兩三里長的沿河崖壁上的崎嶇山路,路的一邊是深不見底的河流,另一邊是蜿蜒起伏的石山,山水相伴的地方,總是充滿著靈氣的。石山上沿著河一字排列著九塊斜向河對岸的大石,活像九個獅頭,一齊向河對岸的一座石山伏拜。而河對岸的那座石山,卻極像一頭坦然受禮的大象。正是由于這九尊威嚴聳立的獅子,人們?nèi)∑涿卜Q之“獅巖”。居于南田的王氏,亦常被稱作獅巖王氏。

充滿神秘感的獅巖景觀,自古至今流傳著一個奇幻的“九獅拜象”的故事。

普賢佛與文殊佛外出云游,在萬載獅口相遇??匆娛谏嫌邢裼≌碌拇笞?,爭論起這字的真經(jīng)來。兩位天尊打賭下界是否有能人識得此天機。普賢佛說:“道友,如若下界有能人解得此字天機又怎樣?” 文殊佛隨口笑道:“下界若有能入解得此字天機,我愿向東海龍王借金棺相送?!眱晌惶熳甬?dāng)即約定,以百年為限。如誰反悔,定要向?qū)Ψ匠荨?/p>

二十年后,有一和尚云游至此,為普渡眾生,教化百姓,在石壁上寫起真經(jīng)來。寫至大半,驚動了東海龍王,見和尚學(xué)識淵博能解出天機,便按兩位天尊的約定,命蝦兵蟹將把金棺抬出水面,準備送與和尚。

文殊佛算到下界有人正要泄露獅口天機,為避免天庭怪罪,忙化身一絕色美女,站在和尚身后說:“師父,你發(fā)財了!”正當(dāng)和尚寫至最后一句其經(jīng)時,聽聞背后有女子嬌聲說話,忙回過頭來,見一妖繞妙齡女子正向自己眉目傳情,又見女子后面河水翻滾,冒出金光燦燦的金棺,于是心花怒放,凡心大動……不覺思路中斷,最后一句真經(jīng)竟想不出來。龍王見此情形,忙收回成命,金棺便沉入潭底,美女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普賢佛得知此事,趕至獅回對文殊佛說:“道友,你故意倒亂違反諾言,理應(yīng)受罰?!蔽氖夥鹱灾敢?guī)違約,只好命坐騎代罰。其坐騎九頭神獅見主人發(fā)令,忙現(xiàn)出原形,九頭獅子即在獅口沿河石巖一字排列,朝河對岸日夜伏拜。普賢佛自認為道高一丈,命坐騎云霄神象在對岸坦然受拜。

這樣,就有了在龍河兩岸“九獅拜象”的10座石峰景觀,至今為世人津津樂道。

大家都在看

來源:萬載史志徐小明

責(zé)編:劉沁

監(jiān)制:楊生、龍源

Hash:7cf73bb837aec0723479ec1652eeca7f8deb0968

聲明:此文由 萬載生活服務(wù)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