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忻城這些原始的村莊和老屋,幾十年后或將消失...

如今村里的人越來越少

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賺錢

留下年邁的老人和小孩

不少選擇全家搬到縣城居住

許多老房子漸漸消失...

再讓我們看看

這些老房子吧

忻城縣北更鄉(xiāng)壯族桿欄式民居

北更鄉(xiāng)古利村天馬屯是一個三面環(huán)山的村莊,是典型的壯族風情桿欄式民居建筑村落,建筑物古樸典雅,結構獨特。北更壯族桿欄式建筑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是研究壯族文化不可多得的實物材料之一。

由于南方地區(qū)氣候炎熱,雨水多,濕度很大,還常有山洪暴發(fā)。這種桿欄式建筑,在山區(qū)完全可以就地取材,非常適應這樣的環(huán)境。桿欄式建筑底部架空,用石柱為支架不易腐爛,石柱或者木柱支撐樓上的重量,四周不設墻,主要用來養(yǎng)家禽、家畜,堆放柴禾、谷物等。二樓由木柱支撐在空中,主要居住,這樣的設計,即可以防潮,也可以防野獸??芍^一舉多得!體現(xiàn)了忻城壯族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建筑水平。

廣西忻城縣北更鄉(xiāng)古利村天馬屯壯族桿欄式民居結構:(上圖)“人”字屋頂;(中圖)二層是人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三層為谷倉存儲糧食;(下圖)一層圈畜禽、衛(wèi)生間或堆放雜物。

由于時代的進步,原始的壯族桿欄式建筑由于排水衛(wèi)生等方面的不如意,已慢慢被現(xiàn)代樓房代替。

如今,壯族桿欄式建筑只在很偏遠的貧困地區(qū)才能看到。

這種建筑正在慢慢消失,這就是社會進步與文化保護的矛盾,可以作為民族文化加以保護,不然,以后可能只有在照片中欣賞這種古仆原始的壯族桿欄式建筑了。

底層養(yǎng)家畜的時候,地上各種糞便的味道往上飄,外來的客人住上一晚,會令人終身難忘。

北更鄉(xiāng)古利村古樸屯

資料照片

隨著出去打工掙錢回來改造房子的人越來越多.這獨特的小村獨特的建筑會慢慢消失,被圖中這種樓房替代。

▲墻上的標語留下歷史印記

▲這石狗可是清代的文物

▲在山里飲水是個難題,全靠蓄水池

也許幾十年后這里將沒有人生活

這些原始的建筑慢慢消失

它們給農村人留下太多的記憶

最后看一眼,再見了!

來源:百家號

Hash:1ac40810021693afb9ef7a42df2a6c4d7b186a31

聲明:此文由 忻城家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