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文化藝術之旅—山西篇十二開化寺法興寺崇慶寺

我們從晉南向晉東南方向繼續(xù)前進,今天從晉城長治天氣格外好,總之來了山西之后會大為改觀所謂的煤炭大省的污染。空氣質量一直是不錯的。我們開著車,吃著零食,打著呼嚕,一路前進。

第一站,開化

開化寺位于山西晉城高平市區(qū)東北17公里舍利山腰。創(chuàng)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年間(公元923年-926年),初名清涼寺。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建造了大雄寶殿以后,改名為“開化禪院”,所以后來一直稱為開化寺。開化寺也是最有價值的建筑大雄寶殿是寺內的主要建筑。

在我們的游覽期間,以開化寺為主題的壁畫展正在北京舉行,據(jù)說排隊一個半小時才能欣賞到的內容,我們在無人的廟宇內看原物,十分激動。

大雄寶殿內為宋代壁畫最,壁畫面積達88.2平方米,完成于北宋紹圣三年(1096年),內容為佛像和佛經(jīng)故事。

第一幅佛祖為阿難講經(jīng)的壁畫如同一幅千年前漫畫。阿難的背影非常呆萌。

開化寺內的大雄寶殿深寬各三間,歇山式屋頂,施以“青混瓦”,前后檐明間開門,前檐次間為破子欞窗,檐斗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補間斗拱后尾,在華拱之上施碩大的頭,壓在昂尾之下,這種作法開了后世華楔之先例。四檐對乳伏通檐用三柱,梁架結構全部宋制,殿內梁架斗拱上的彩繪古錢紋,海石榴、龍牙惠草等,與宋《營造法式》中的彩畫作紋樣極為一致。

第二站,伯方仙翁廟。

伯方先翁廟供奉的是張果老。壁畫為明代時期。

廟宇后面的梨花開的很搶眼。

第三站,法興寺。

法興寺始建于十六國時期的后涼神鼎元年(401年),唐咸亨四年(673年)高祖十三子鄭惠王賜藏經(jīng)三千卷,并建石舍利塔一座,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改名“廣德寺”,唐大歷八年(773年)又造燃燈石塔一座,宋元豐四年(1081年)重建十二圓覺菩薩殿,并更名為“法興寺”,元、明、清又屢有修葺。寺院坐北向南,規(guī)模不大,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軸線上,分列著舍利塔、燃燈塔、圓覺殿和后殿。

寺內的宋代塑像開臉非常好,但是因為經(jīng)過元代和清代的重新包泥,所以顯得有些臃腫。

第四站,崇慶寺

我是十分佩服大家的學習精神的,我們法興寺出來已經(jīng)接近六點,為了明天從長治到太原的路上可以多看一些國寶,大家決定接著去崇慶寺。

到達崇慶寺的路上也是碰到了廟會,大巴車非常艱難的才到達。但是因為崇慶寺前段時間發(fā)生國寶失竊的事件所以即使我們有介紹信也無法超時參觀。

Hash:279f692efbcd6a82ec09de5bc45e315aeb023bdd

聲明:此文由 沛靈結廬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