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邯山文化研究中心文化推介/大樂堡泰山廟

大樂堡泰山廟

泰山廟,原名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全稱為“東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母等。碧霞元君為道教所奉之神,碧霞元君乃其封號。相傳,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時期詔封泰山玉女神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令人重塑泰山玉女神像。元代,泰山玉女正式納入道教范疇。明代初期,對碧霞元君又加封為“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恭順普濟護國庇民碧霞元君”。直到清代,各地民眾對碧霞元君信仰極盛,也從泰山擴展到全國各地。

大樂堡泰山廟牌坊

大樂堡泰山廟坐落在309國道南側(cè)大樂堡村內(nèi),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4余畝。據(jù)碑文記載大樂堡泰山廟始建于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公元631年)。該建筑群原以戲樓、石牌坊、山門、前拜殿、堂樓等構(gòu)成南北軸線,軸線兩側(cè)有鐘樓、東西配殿、后院東西樓等建筑。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五、九月初九、臘月初八均舉行大型廟會,十里八鄉(xiāng)眾多善男信女前來上香。

廟門前及院內(nèi)各植有兩顆老槐樹,據(jù)村內(nèi)老人們講四棵槐樹的樹齡在百年以上,它見證了泰山廟的歷史變遷。其中有一顆“槐抱春”樹,更為奇特,令人驚喜。

泰山廟一進院的正殿及左右配殿是明清建筑,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附:泰山廟記

清順治年間汪曾垣撰

樂家堡者,望諸君故里也,去邯鄲十里,而近有廟焉,其神曰“天仙圣母”。廟不知始自何年,明季時漳水泛溢,嘗傾圮于洪波巨浸中。迨我朝順治間,邑之人于其故址重新之,崇隆其棟宇,丹黃其榱桷,香燈絡(luò)繹,氣象肅然。一歲中三月五日、七月望日及重九日,境內(nèi)土民暨山左河南郡邑之切近吾邯者,咸風(fēng)響云集,瞻依頂禮,并諸貨物無不畢具。不以一年三至為頻,不以數(shù)十百里之道途為遠(yuǎn),茍微圣母神明有感即應(yīng),何以能令遠(yuǎn)邇之人誠心向慕如此哉?

及考圣母之由,則即泰安州所奉泰山之神“碧霞元君”也。夫泰山居五岳之首,于方為東,于令為春,于帝為青,代上帝主生物之柄,歷代帝王咸修登封之禮,金簡玉書,豐碑篆刻,輝映千古,即秦松漢柏咸有位號,蓋天地扶輿磅礴之氣鐘于泰山者獨厚此,泰山之所以杰出,而泰山之神之所以靈爽也。夫泰山之神,首曰東岳,次曰碧霞。東岳居帝位,職尊望重,民敬而畏之;碧霞則為后土神,有母道焉,慈以待物,人咸尊而親之,故其行宮遍于南北。今圣母廟乃其行宮之一耳。方圣母之在泰安,坐鎮(zhèn)一方,神靈四應(yīng),海內(nèi)之士大夫以及鄉(xiāng)里小兒婦人女子,無不知泰安圣母之靈。近者百里徒步,遠(yuǎn)者千里贏糧,咸秉精誠,匍匐祠下,多至交臂磨肩,人聲雷動,燭焰吐虹,爐煙結(jié)蜃,且有跋涉山川特瞻圣像而人如蜂蟻、進尺退丈,竟日不得前,惟望門稽首、徘徊太息而去者。噫!甚矣!圣母之靈也,靈故無不在。在泰安猶在邯鄲,在邯鄲亦猶在泰安也。邯邑之人惟恐跋涉山川竟日不得見圣容,望門稽首徘徊太息,故特新其舊址,且踵事增華,以求福于圣母。圣母俾以時和年豐,民安物阜,上足以供稅斂,下足以養(yǎng)父母而長子孫,疾痛災(zāi)患有禱斯應(yīng),則邑之人豈徒一歲三集?且將日至焉矣;四方之人豈徒近吾邯者來?即數(shù)千里外亦將聞風(fēng)而瞻仰矣。則樂家堡圣母之廟詎有異于泰安神州之廟哉!

某不敏,蒞邯幾三載,每思盡己之職以惠民,不敢邀神之力以福民。雖然,果能福民,又何論神與人哉?圣母之福民,某之所深幸也。今將邑之士民所以立廟之意書之于右,俾后之人見之,知立廟者非媚夫圣母也,蓋以圣母之實有造于吾邯,所以報夫圣母耳。則斯廟也,當(dāng)與望諸君之姓氏爵里并垂不朽,豈不偉哉!

(選自《邯山區(qū)文史資料》第一輯 名勝古跡篇)

文圖丨新邯山文化研究中心

編輯丨李瑤

Hash:d95f45280f4ac9f42e1ee0192a824ec22cfab674

聲明:此文由 邯山新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