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神蹤、遠古敖漢、訴說的是八千年的故事!
敖漢旗歷史文化底蘊厚重,以“人文敖漢”而著稱。境內已經發(fā)現(xiàn)各個不同時代的古文化遺址和墓葬4000余處,居全國之冠。有小河西文化、興隆洼文化、趙寶溝文化、小河沿文化四種首次發(fā)現(xiàn)并以敖漢地名命名的史前考古學文化。有興隆洼原始聚落遺址、城子山山城遺址、大甸子遺址、趙寶溝遺址、戰(zhàn)國燕長城遺址9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敖漢旗是華夏第一村,龍祖玉源地。在興隆溝遺址出土的紅山文化整身陶人被譽為“中華祖神”,位列紅山文化十大精品文物之首。
敖漢旗史前文化博物館藏
敖漢旗興隆溝遺址第二地點出土泥質紅啕,經過高溫燒制,質地堅硬,陶人通高55厘米,胸圍最大寬度65厘米,內側置筒狀,外表通體磨光,局部施黑彩。頭部和面部比較完整,戴有完整的冠。整座陶人上身寫實,下身寫意,兩肩高聳,身體前傾,動感十足,表情張揚,神態(tài)夸張。目前所知的形體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豐富的紅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被譽為“中華祖神”。
玉玦,興隆洼文化。直徑3.6厘米,肉寬2.6厘米1968年王家營子鄉(xiāng)水泉出土。
黃玉有白斑,玉質較好,通體磨光。缺口處略外鼓,并存切割痕,中空兩面穿。興隆洼原始聚落位于敖漢旗寶國吐鄉(xiāng)興隆洼村東南約1.3公里的丘陵西緣,南為連亙群山、北向視野開闊、東有牤牛河上游的一條主流,遺址坐落在東西走向的山梁向北伸出的兩道漫崗的坡地上,總面積達6萬平方米。這里在2平方公里的范圍之內分布有興隆洼遺址2處、紅山文化遺址4處、趙寶溝遺址3處、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3處,即這里在8200年至3600年間,均有先民居住。是敖漢旗乃至中國北方地區(qū)古文化的一個縱斷面。
1983年至199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 、考古研究所對興隆洼遺址進行7次大規(guī)模的考古發(fā)掘,總發(fā)掘面積4萬平方米,共清理古代房址153座。房址均為圓角方形,有的略作長方形,均為半地穴式建筑,其中最大的房址140平方米,尚未發(fā)現(xiàn)門道,可能以梯出入,中間為灶址,環(huán)灶有四個或六個較大的柱洞,沿穴壁邊的四邊各有5~6個較小的柱洞,房址之周圍和東北側有窖藏坑。居室墓位于居住面之北臨穴壁或四角,均土坑豎穴墓,其中一座為人豬合葬墓,有身著蚌裙的墓主人。經發(fā)掘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玉器——“玉玦”。
“海內外孤篇”大甸子遺址出土的文物
大甸子遺址位于敖漢旗寶國吐鄉(xiāng)大甸子村東1公里的二級臺地上。面積為7萬平方米,屬于4000年夏家店下層文化城址,城內有居住房址和宮殿遺址,墻外有圍壕,圍壕北側外為墓葬區(qū)。1974年至1983年社科院、考古所進行4次考古發(fā)掘,清理墓葬804座,出土1200余件精彩無比的陶器、玉器、漆器、骨器、銅器、金器等,倒影出這座城址昔日的繁榮。專家們說大甸子城址是夏家店下層文化的樞紐和中心地區(qū)之一,就赤峰乃至東北地區(qū)的范圍內的同類文化遺存,尚未有超過大甸子者,這里既有生居的城址,又有死葬的營區(qū),被稱為“海內外孤篇”。
巨型石雕豬首,雕鑿簡潔流暢,棱線分明、吻部噘起,大嘴張開,雙目圓睜,神態(tài)逼真,
城子山山城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敖漢旗聯(lián)合調查、測繪,認為此類山城是中國北方地區(qū)迄今為止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暴露遺跡最為清晰,結構最為復雜的一處,也是目前首次發(fā)現(xiàn)的東北地區(qū)夏家店下層文化超大規(guī)模山城,只有國家的力量才可完成這一恢宏工程,城內石圈、方院、密布的場面,學者們認為是夏家店下層文化中心性祭祀址。對于研究古代社會的演進,國家和城市的形成、宗教信仰、社會變革均提供了重要資料。200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Hash:bb07840b9859168569a5343ac3a8cb0b0689b8e2
聲明:此文由 出彩藍斑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