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魯治黃河
高
平
史
話
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古稱“河,后世以河水多泥沙而色黃,故稱黃河。源出青海巴彥喀拉山北麓,東流經(jīng)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陜西、山西、河南等省區(qū),在山東北部入渤海。黃河易淤易決,河道時有變遷,見于歷史記載的大小決堤達1500多次,絕大多數(shù)集中在下游河南山東一帶。黃河水患,尤其是黃河改道,給中華民族和沿河民眾帶來深重災(zāi)難。元代是水患最嚴重時期,不到100年間,黃河決口或較大漫溢達14次。“黃河決溢,千里蒙害,浸城郭,飄室廬,壞禾稼,百姓已羅其毒”,沿河人民背井離鄉(xiāng),賣兒鬻女,不堪其苦。至正四年(1344)五月,大雨二十余日,平地水深二丈有余,河水暴漲,黃河決口改道。河水在山東曹縣向北沖決白茅堤。六月,又向北沖決金堤,沿岸州縣皆遭水患。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交界地區(qū)大片土地變成千里澤國,而且,水勢北侵安山,途擴充運河,延袤濟南、河間,連兩淮的鹽場都受到直接威脅,嚴重妨礙了國計民生。
為了保證運河通航,保護山東、河北沿海地區(qū)的鹽場不被黃河沖毀,緩和黃泛區(qū)民眾的反抗,元朝政府不得不大規(guī)模治理黃河,拯救民眾于洪水之中。元至正四年(1344),元政府在濟寧鄆城立行都水監(jiān),元順帝任命賈魯為都水監(jiān),次年立山東、河南等處行都水監(jiān),專治河患。
賈魯
賈魯(1297—1353),字友恒,元代河?xùn)|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野川鎮(zhèn)楊村)人。據(jù)《元史》本傳記載,賈魯少年時聰明好學(xué),胸懷大志,謀略過人。元仁宗延祐、英宗至治年間(1314—1323)兩次以明經(jīng)科中鄉(xiāng)貢,泰定初(1324)年賈魯22歲恩授東平路儒學(xué)教授,后改任潞城縣尹,屢遷為戶部主事,未及上任,服父喪回籍。后被起用為太醫(yī)院都事,丞相東曹掾。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詔修遼、金、宋三史,奉召為宋史局官,負責(zé)修史工作。書成后,遷燕南山東道奉使宣撫幕官,官員考核名列第一。后歷任中書省檢校、檢察御史。山北道廉訪副使、都水監(jiān)、右司郎中、都漕運使、工部郎中、中書左丞(副宰相)授榮祿大夫、集賢大學(xué)士。至正十三年(1353)病卒,時年57歲。
賈魯治黃河
賈魯為人謹慎,處事精細,富有才干和謀略。任中書省檢校官時,針對當時社會問題,提出改革時政的數(shù)萬言的主張?!叭f言書”指出當時富戶兼并貧民及流亡人口,致使國家租賦流失之弊,可惜元代的政治黑暗,不被采納。賈魯受命行都水監(jiān)使后,認真巡查河道,實地考察,歷盡艱辛,往返數(shù)千里,取得治河第一手資料,掌握了河患的要害所在,終于研究出治河之策,然后畫成治河圖形,向朝廷進獻了二策(兩套治河方案):第一就決口以下新河道北岸筑堤,限制決河橫流。即在黃河北岸沿河筑堤,防止再次沖決,威脅漕運,這樣省工省錢,工程量小,是一套保守被動方案。第二是堵塞決口,同時疏浚下游河道,疏塞并舉,引黃河?xùn)|行,挽河回故道,徹底治理黃河。這是事半功倍的做法。因其“二疏”方案有膽識卓見,遷中書右司郎中。后因議論時政提出“考工十九事”,皆被采納,又遷都漕運使。但他治河方案并沒有真正引起元順帝的重視,治黃之事就這樣被擱淺了。因此,賈魯對河患的考察和嚴重性的認識更加促使他堅定了自己的治河主張。至正九年(1349)五月,黃河又決口“北侵安山,匯入運河,延袤濟南、河間”并將“毀壞兩漕司鹽場”,京杭大運河遭到嚴重威脅,漕運、鹽場隨時都有滅頂之災(zāi)。迫于無奈,元順帝再次將治理黃河之事提上議事日程。此時,脫脫復(fù)任宰相,受命召集群臣討論治河之策。賈魯以都漕運使的身份,參加了治河討論。會上有的主張筑堤,有的主張疏浚南河。賈魯再次提出原來上書的兩個方案,并堅持主張“河必當治,役必大興”,“役不大興,害不能乙已”,“必塞北河修復(fù)故道”。這一主張遭到工部尚書成遵的堅決反對,說:“河之故道,斷不可復(fù);賈魯之議,斷不可行?!辈⒖裱浴巴罂蓴?,議不可議。”爭論從早晨持續(xù)到中午,盡管反對賈魯方案和另提方案的大臣不在少數(shù),而賈魯進一步申述自己的主張,得到丞相脫脫的贊同,當機立斷,決定采用賈魯?shù)牡诙桨?。?jīng)脫脫奏明元順帝,罷免了成遵工部尚書的職務(wù),改任河間監(jiān)運使。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詔命55歲的賈魯為工部尚書,兼總治河防使,進秩二品,授以平章銀印。接著征發(fā)大名、汴梁等十三路15萬民工和戍守廬州等地的十八翼軍2萬余人,皆聽賈魯調(diào)遣,興役治河。歷史上一場著名的“賈魯治河”就此開始。
長平驛石刻匾額
在這場治理黃河的戰(zhàn)役中,賈魯敏達干練,竭誠行事。他面對奔騰咆哮的黃河,采取疏、浚、塞并舉的方略,疏河之南、塞河之北、浚河之漕。疏浚中,“凡生地新開,鑿之以通,故道高低,取之以平,河身廣狹,導(dǎo)之以直,淤塞之漕,浚之以深,澤水之地,開渠以排洪。塞堵中,凡薄壘之堤,增之以固;決河之口,筑堤壩以塞其流”。賈魯在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等地三百余里的工地上親自指揮。督人巡查,宜疏則疏,宜塞則塞,需防則防,需泄則泄,因勢利導(dǎo),因地制宜,使河槽高不壅,低不潴(聚水),淤不塞,狂不溢。特別是在堵截山東曹縣黃陵崗大堤決口時,大堤全長36里,決口勢大,又遇秋汛,河口刷岸北行,回旋湍急,難以堵截。賈魯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石船堤”辦法,即用27艘大船做一“方舟”,“方舟”內(nèi)裝石,依次下沉,層層筑起“石船大堤”。大堤合龍時,水勢猛急,若自天降,怒吼咆哮,猶撼“船堤”,“觀者股栗,眾議騰沸”,以為難合。賈魯“神色不動,機解捷出”,對大堤施工的官吏工役工徒十萬余人,日加獎諭,辭旨懇切,眾皆感激赴工。經(jīng)過驚心動魄的大搏斗,終于完成了黃陵崗浩大的截流工程,黃河復(fù)歸故道。治河工程從四月二十二日開工,七月鑿成河道280多里,從白茅至張贊,筑堤254里,修好決口170余處,沉大船120余艘,總計費用1,845,636銀錠(元中統(tǒng)鈔)。八月將河水洪流引入新挖河道,九月舟楫通行,十一月水工完畢,十二月諸埽諸堤成,計時190天,全線完工,河乃復(fù)故道,南流匯于淮河,向東流入大海,治河大功告成。這次“治黃”興工之大,用人之眾,耗資之多,役夫之勞,成效之高,都是空前的,極大地豐富了我國河防建設(shè)的理論技術(shù)寶庫。正如賈魯所說:“水工之功,視比土木之功為難;中流之功,視河濱之功為難;決河口,視中流又難;北岸之功,視南岸為難。用物之效,草雖至柔,柔能押水,水漬之生泥,泥與草并,力重如錠。然維持夾輔,纜索之功實多?!辟Z魯堪稱我國歷史上膽識兼?zhèn)涞闹臃?a href='/shuili86/' target=_blank>水利專家。
賈魯治河成就,受到當時和后人高度評價。治河完工后,皇帝詔賈魯返京,賈魯獻上《河平圖》。元順帝論功行賞,授賈魯為榮祿大夫,集賢大學(xué)士,并命翰林學(xué)士歐陽玄書《河平碑》,撰《至正河防記》,以表彰其功績。《至正河防記》指出:“魯能竭其心思智計之巧,乘其精神膽氣之壯,不惜卒,不畏譏評”,“魯習(xí)知河事,故其功之所就如此”。清人徐乾曾說:“古之善言河者,莫如漢之賈讓,元之賈魯?!鼻宕麑<医o對賈魯所創(chuàng)的“石船大堤”堵塞決河之法,非常贊賞:“賈魯巧慧絕倫,奏歷神速,前古所未有?!薄?a href='/zezhou/' target=_blank>澤州府志》載“元順帝時人們就說:賈魯治黃河,恩多怨亦多。萬年千載后,恩在怨消磨。”稱“賈之功亦偉矣!”人們?yōu)榱思o念賈魯?shù)闹魏觽タ?,山東、河南有兩條河均命名“賈魯河”。賈魯以自己的超人智慧、膽略、卓識、治服了黃河造福當代,遺恩后世。賈魯不僅僅是個河防水利專家,更是封建社會中一位卓有成就的杰出領(lǐng)導(dǎo)者,理當受到當時和后人的尊崇和愛戴。他的功勛,彪炳千秋,永載史冊。
編輯:李茜
審核:宋紅
Hash:243e722072c4c083935bc9f72c11dfd36e99c6c4
聲明:此文由 高平電視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